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病原体发生变异的情况增多,随着饲料营养浓度的增强造成机体生长速度增快、应激因素以及药物使用增多,使得病原体与这些因素接触后发生变异的情况
【关键词】疾病;预防;治疗
近几年出现了一些新的生猪疫情,对养猪产业产生了极大的破坏性,这迫使我们必须重新评价和建立猪场疫病的防控体系。本文就猪场疫病控制谈谈我们在实际生产中的经验积累和看法,以帮助猪场针对各自情况建立合适的疫病控制体系。
1 新疫病不断增多,病原体变异情况增多
病原体发生变异的情况增多,随着饲料营养浓度的增强造成机体生长速度增快、应激因素以及药物使用增多,使得病原体与这些因素接触后发生变异的情况增多。
有些病原体本身就由多种血清型构成,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异,表现的病症也呈现非典型化和复杂化。细菌在显微下镜下的表现也有所变化。如笔者在某猪场进行疾病诊断时,采集心、肝、脾、肺、肾等病料通过触片及瑞特氏染色显微镜镜检,发现有二端着色的杆菌,再经鲜血琼脂培养基长出了3种不同形态的细菌菌落,再经麦康凯培养基鉴别培养,发现长出红色菌落的为大肠杆菌,长出黄色菌落的为沙门氏菌,不生长的为巴氏杆菌,最后确诊为沙门氏菌感染,再继发感染巴氏杆菌病和大肠杆菌病。
2 猪群的发病方式由原来的单一感染为主转向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为主
当前,猪群中发生传染病往往不是单一的病原体所致,而是2种或2种以上的病原体共同协同作用造成的。如大肠杆菌病与肺病、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或轮状病毒腹泻共同发生;猪瘟与仔猪副伤寒或猪弓形虫病并发;猪气喘病、巴氏杆菌病或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猪瘟与猪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混合感染或与猪流感并发。这些多病原的混合感染,给诊断和防治带来极大的困难。
3 临床病症的复杂化及非典型化
我国流行的猪病呈现出病原多元化的特点,既有病毒与病毒的混合感染、细菌与细菌的混合感染,也有病毒与细菌的混合感染,甚至有病原与寄生虫或与非传染性疾病混合感染、共同发病的现象。此外,当猪群感染免疫抑制性疾病或遭受免疫抑制性因素的影响时,继发多种细菌感染,使疾病更为复杂,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往往是综合症候群,从而大大增加了诊断的难度。
有些猪病多由原来的典型向非典型温和型或亚临床型转变。如“温和型猪瘟”就是非典型猪瘟,病猪临床症状轻又不典型;猪瘟病毒低毒力毒株通常引起疾病经过和隐性感染。但是妊娠母猪感染温和型或低毒力毒株时,可发展成“带毒母猪综合征”,其母猪食欲和精神状况未见异常,由于病毒侵袭子宫内的胎儿,造成流产,产木乃伊胎、死胎或者产出弱仔;有的发生先天性肌肉颤抖;有些所产仔猪虽然无明显病状,但是终身带毒和排毒,接种猪瘟疫苗后不易产生免疫应答,可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同时,带毒猪还可经水平传播给健康猪,这样,垂直传播与水平传播同时在一个猪群中进行,猪瘟病毒低毒力毒株经易感猪传代后,毒力会增强,造成猪瘟在猪群中的持续感染或潜伏感染的长期存在。
4 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威胁逐渐加剧
免疫抑制性疫病除了直接危害畜体外,更为严重的是造成机体免疫抑制,可使多种病毒、细菌、寄生虫同时乘虚而人,造成多种疫病继发感染,使病情加重、药物的有效性变差及疫苗免疫接种失败,故有人称之为“钥匙病原”。常见的有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2型、猪伪狂犬病毒、猪瘟病毒、猪流感病毒等,这类病原可引起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疫、猪支原体肺炎、猪萎缩性鼻炎、仔猪副伤寒、猪大肠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等继发感染。
其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是危害我国猪群最重要的两种免疫抑制性疾病,引起这2种疾病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除了造成养猪生产的直接危害外,更为重要的是这2种病毒均可直接侵袭猪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使猪只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受到抑制,机体的抗病能力大大减弱,对其他疾病的易感性增加。有人称免疫抑制为“无形的杀手”,也正是因其无形,在目前的养猪生产中,对这些疾病的认识还不够,多数人还处于半信半疑的状态,也正是这个态度,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圆环病毒2型(PCV2)在我国猪群中出现高感染率,也是近年来猪病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猪越来越难养的重要原因之一。
5 猪病控制对策
5.1 消毒工作制度化
消毒是保障猪场安全生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良好的消毒灭源措施可以很好的切断病原微生物的侵入、繁殖、传播之路,能为猪群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因此,规范猪场消毒行为,形成消毒工作制度化极为重要。
5.2 免疫工作程序化
一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二要严把疫苗质量关。三要按规范要求运输、保存疫苗。四是规范免疫操作。
5.3 饲养管理科学化
生猪生产是个精细的科学的系统工程,管理出效益已经成为大多猪场管理者的共识。
5.3.1 坚持自繁自养。
5.3.2 严禁外来人员参观。
5.3.3 猪场严禁饲养禽类、犬、猫及其他动物。
4.3.4 定期更换各个消毒池中的消毒液,保持有效的药物浓度。
5.3.5 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应经洗手、换工作服和胶靴,戴工作帽;或淋浴后更换衣鞋。
5.3.6 猪场最好饲喂全价配合饲料,禁止饲喂不洁、发霉或变质的饲料,不得喂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泔水以及其他畜禽副产品。
5.3.7 坚持每天清扫猪舍,保持舍内干燥,地面、饲槽、水槽、器具干净。
5.3.8 保持猪场道路和环境的清洁卫生。
在猪场疫病的防制中,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他人的经验,不要过分依赖疫苗、免疫增强剂的效果,更不应依赖药物保健与药物治疗,同时还要摒弃以前工厂化生产中的一些饲养陋习,重视猪只福利,只要把猪场疫病发生的外部因素拒之场外,把猪场疫病发生的场内因素消灭在摇篮中,猪群的健康才会得到根本的保证。
【关键词】疾病;预防;治疗
近几年出现了一些新的生猪疫情,对养猪产业产生了极大的破坏性,这迫使我们必须重新评价和建立猪场疫病的防控体系。本文就猪场疫病控制谈谈我们在实际生产中的经验积累和看法,以帮助猪场针对各自情况建立合适的疫病控制体系。
1 新疫病不断增多,病原体变异情况增多
病原体发生变异的情况增多,随着饲料营养浓度的增强造成机体生长速度增快、应激因素以及药物使用增多,使得病原体与这些因素接触后发生变异的情况增多。
有些病原体本身就由多种血清型构成,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异,表现的病症也呈现非典型化和复杂化。细菌在显微下镜下的表现也有所变化。如笔者在某猪场进行疾病诊断时,采集心、肝、脾、肺、肾等病料通过触片及瑞特氏染色显微镜镜检,发现有二端着色的杆菌,再经鲜血琼脂培养基长出了3种不同形态的细菌菌落,再经麦康凯培养基鉴别培养,发现长出红色菌落的为大肠杆菌,长出黄色菌落的为沙门氏菌,不生长的为巴氏杆菌,最后确诊为沙门氏菌感染,再继发感染巴氏杆菌病和大肠杆菌病。
2 猪群的发病方式由原来的单一感染为主转向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为主
当前,猪群中发生传染病往往不是单一的病原体所致,而是2种或2种以上的病原体共同协同作用造成的。如大肠杆菌病与肺病、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或轮状病毒腹泻共同发生;猪瘟与仔猪副伤寒或猪弓形虫病并发;猪气喘病、巴氏杆菌病或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猪瘟与猪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混合感染或与猪流感并发。这些多病原的混合感染,给诊断和防治带来极大的困难。
3 临床病症的复杂化及非典型化
我国流行的猪病呈现出病原多元化的特点,既有病毒与病毒的混合感染、细菌与细菌的混合感染,也有病毒与细菌的混合感染,甚至有病原与寄生虫或与非传染性疾病混合感染、共同发病的现象。此外,当猪群感染免疫抑制性疾病或遭受免疫抑制性因素的影响时,继发多种细菌感染,使疾病更为复杂,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往往是综合症候群,从而大大增加了诊断的难度。
有些猪病多由原来的典型向非典型温和型或亚临床型转变。如“温和型猪瘟”就是非典型猪瘟,病猪临床症状轻又不典型;猪瘟病毒低毒力毒株通常引起疾病经过和隐性感染。但是妊娠母猪感染温和型或低毒力毒株时,可发展成“带毒母猪综合征”,其母猪食欲和精神状况未见异常,由于病毒侵袭子宫内的胎儿,造成流产,产木乃伊胎、死胎或者产出弱仔;有的发生先天性肌肉颤抖;有些所产仔猪虽然无明显病状,但是终身带毒和排毒,接种猪瘟疫苗后不易产生免疫应答,可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同时,带毒猪还可经水平传播给健康猪,这样,垂直传播与水平传播同时在一个猪群中进行,猪瘟病毒低毒力毒株经易感猪传代后,毒力会增强,造成猪瘟在猪群中的持续感染或潜伏感染的长期存在。
4 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威胁逐渐加剧
免疫抑制性疫病除了直接危害畜体外,更为严重的是造成机体免疫抑制,可使多种病毒、细菌、寄生虫同时乘虚而人,造成多种疫病继发感染,使病情加重、药物的有效性变差及疫苗免疫接种失败,故有人称之为“钥匙病原”。常见的有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2型、猪伪狂犬病毒、猪瘟病毒、猪流感病毒等,这类病原可引起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疫、猪支原体肺炎、猪萎缩性鼻炎、仔猪副伤寒、猪大肠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等继发感染。
其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是危害我国猪群最重要的两种免疫抑制性疾病,引起这2种疾病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除了造成养猪生产的直接危害外,更为重要的是这2种病毒均可直接侵袭猪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使猪只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受到抑制,机体的抗病能力大大减弱,对其他疾病的易感性增加。有人称免疫抑制为“无形的杀手”,也正是因其无形,在目前的养猪生产中,对这些疾病的认识还不够,多数人还处于半信半疑的状态,也正是这个态度,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圆环病毒2型(PCV2)在我国猪群中出现高感染率,也是近年来猪病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猪越来越难养的重要原因之一。
5 猪病控制对策
5.1 消毒工作制度化
消毒是保障猪场安全生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良好的消毒灭源措施可以很好的切断病原微生物的侵入、繁殖、传播之路,能为猪群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因此,规范猪场消毒行为,形成消毒工作制度化极为重要。
5.2 免疫工作程序化
一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二要严把疫苗质量关。三要按规范要求运输、保存疫苗。四是规范免疫操作。
5.3 饲养管理科学化
生猪生产是个精细的科学的系统工程,管理出效益已经成为大多猪场管理者的共识。
5.3.1 坚持自繁自养。
5.3.2 严禁外来人员参观。
5.3.3 猪场严禁饲养禽类、犬、猫及其他动物。
4.3.4 定期更换各个消毒池中的消毒液,保持有效的药物浓度。
5.3.5 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应经洗手、换工作服和胶靴,戴工作帽;或淋浴后更换衣鞋。
5.3.6 猪场最好饲喂全价配合饲料,禁止饲喂不洁、发霉或变质的饲料,不得喂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泔水以及其他畜禽副产品。
5.3.7 坚持每天清扫猪舍,保持舍内干燥,地面、饲槽、水槽、器具干净。
5.3.8 保持猪场道路和环境的清洁卫生。
在猪场疫病的防制中,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他人的经验,不要过分依赖疫苗、免疫增强剂的效果,更不应依赖药物保健与药物治疗,同时还要摒弃以前工厂化生产中的一些饲养陋习,重视猪只福利,只要把猪场疫病发生的外部因素拒之场外,把猪场疫病发生的场内因素消灭在摇篮中,猪群的健康才会得到根本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