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193-01
在高中学习中,学生学习内容多而学习时间有限,如何使学生在有限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能、学习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形成科学价值观。为此,我们这些化学教师不得不思考:如何渗透新课程倡导的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本文就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作相应阐述。
1鼓励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的学习
多年来,课堂上教师习惯于自己设计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很少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导致突然给学生机会让学生提问时,竟然不知道如何提问。以下是调查时部分学生的回答"找不出问题"、"理解不深,想不出问题"、"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问题太小,无价值"、"问题太弱智"、"问题太无聊"、"问题太难"、 "太快,来不及思考提问"、"提出问题的机会少"。 化学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分为5个阶段:关注、参与;实验、探究;解释、推论;整合、精致;反思、评价。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如主动编题,看书上的资料也能有编题的可能性。比如曾经有一道高三化学知识背景的反应,又是高炉炼铁原理的实验室设计,它包括了气体的净化、检验、酒精灯的点和熄顺序等,有的学生可以设计很多问题,说明他对知识掌握的全面、考虑问题更缜密。如:
(1)长颈漏斗中的水的作用?
(2)两试管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分别是?
(3)先点哪盏酒精灯?为什么?
(4)第2盏酒精灯的作用是什么?
(5)先熄灭哪盏酒精灯?
有的同学还编出一些计算题,第6小问编得符合实际情况,因为气体是流动的,有损耗。这和书本上的"高炉煤气"含有哪些气体,为何称之为"煤气"是不谋而合的。经过前期的准备,学生已完全具备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的思维能力,并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态度情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
其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直接促进是立竿见影的,能够即时显现的;间接促进是着眼于长远的。相对而言,前者是短效,后者是长效,这两种效果要同时兼顾。
2注重细节教学,关注学生的想法和体验,保护并开发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新课程要求在教学中多联系化学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应用,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咨询等多种方式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例如:在做酸碱中和反应时,在滴加试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将滴管垂直悬空在试管上方慢慢往下滴加,而在观察试剂由红色变为无色时,事先要先准备好一张白纸,衬在试管后面,这样学生便可很清楚的观察到实验现象了;而在做两种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实验时,如BaCl2溶液和Na2SO4溶液时,则可衬一张黑纸,还可走到教室中间,便于全班同学观察。
3注重知识传承,把化学知识从零散的记忆整合为理论知识的贯穿体验
在学习高中化学的过程中,大多学生有知识杂乱、记忆点多的印象,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虽然由于一些知识教授范围的局限性,教师不能在高中课堂上完整地阐述一门科学。如例题:已知钙的化学活动性比钠强,但事实钙与水的反应远不及钠剧烈,合理的解释是什么?解析:按照金属活动顺序,钙比钠活泼,与水反应应该更加剧烈, 但由于生成物Ca(OH)2是微溶物, 会覆盖在固体钙的表面,阻止钙与水接触,反而速度变慢。
那么,下面的这道大相径庭的题目也会用到"接触面"来考虑。
例题:用等质量的金属钠进行下列实验:
①将金属钠用细铁丝网网住后进入蒸馏水中;
②将金属钠用带孔的铝箔包住后进入蒸馏水中;
③将金属钠直接投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烧杯中;
④将金属钠直接投入盛有过量氢氧化钠的烧杯中。
试精确判断下列各种情况下产生氢气的量的关系应是( )
A. ①=②=③=④B. ②>①=③=④
C. ②>①>③=④D. ①=②>③=④
解析:C。包有铝箔的钠和水反应后形成的碱液会继续和铝反应生成氢气;而用铁丝网网住的钠会沉在水底反应,和③④的区别是钠浮在液体面上,因钠呈熔化态,会和空气中的O2等反应而致产生的气体少。答案是C。
4注重师生互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任何教学范式都需要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得以实施,而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保障,学生喜欢一个老师,进而喜欢这个学科,学习起来积极主动,充满热情,勇于挑战困难。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我在平常的教学中,非常重视师生情感的培养。
(1)教师"只说不听,学生只听不说"的机械课堂教学,让学生兴趣大减,没有兴趣的学习会让人觉得累,再加上过多的作业,高达44%的人都表现得累、无兴趣。调查部分学生的回答"累,没精力"、"想睡觉,人不在状态"、"作业越来越多,忙得没时间思考"、"无兴趣,脑子懒得动"。
(2)繁重的工作任务加上精神压力,使教师不能每时每刻都对每一个学生的的提问都保持热情耐心,导致许多学生对教师产生了误解。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干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我想,有了学习的兴趣,那么学习就是一项美差,有了学习的兴趣,时刻会迸发出智慧和灵感的火花。让学习变得轻松,学生乐学,兴趣无疑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大法宝。我相信,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乐学,我们的教学效率一定会事半功倍。
在高中学习中,学生学习内容多而学习时间有限,如何使学生在有限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能、学习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形成科学价值观。为此,我们这些化学教师不得不思考:如何渗透新课程倡导的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本文就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作相应阐述。
1鼓励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的学习
多年来,课堂上教师习惯于自己设计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很少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导致突然给学生机会让学生提问时,竟然不知道如何提问。以下是调查时部分学生的回答"找不出问题"、"理解不深,想不出问题"、"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问题太小,无价值"、"问题太弱智"、"问题太无聊"、"问题太难"、 "太快,来不及思考提问"、"提出问题的机会少"。 化学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分为5个阶段:关注、参与;实验、探究;解释、推论;整合、精致;反思、评价。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如主动编题,看书上的资料也能有编题的可能性。比如曾经有一道高三化学知识背景的反应,又是高炉炼铁原理的实验室设计,它包括了气体的净化、检验、酒精灯的点和熄顺序等,有的学生可以设计很多问题,说明他对知识掌握的全面、考虑问题更缜密。如:
(1)长颈漏斗中的水的作用?
(2)两试管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分别是?
(3)先点哪盏酒精灯?为什么?
(4)第2盏酒精灯的作用是什么?
(5)先熄灭哪盏酒精灯?
有的同学还编出一些计算题,第6小问编得符合实际情况,因为气体是流动的,有损耗。这和书本上的"高炉煤气"含有哪些气体,为何称之为"煤气"是不谋而合的。经过前期的准备,学生已完全具备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的思维能力,并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态度情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
其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直接促进是立竿见影的,能够即时显现的;间接促进是着眼于长远的。相对而言,前者是短效,后者是长效,这两种效果要同时兼顾。
2注重细节教学,关注学生的想法和体验,保护并开发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新课程要求在教学中多联系化学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应用,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咨询等多种方式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例如:在做酸碱中和反应时,在滴加试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将滴管垂直悬空在试管上方慢慢往下滴加,而在观察试剂由红色变为无色时,事先要先准备好一张白纸,衬在试管后面,这样学生便可很清楚的观察到实验现象了;而在做两种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实验时,如BaCl2溶液和Na2SO4溶液时,则可衬一张黑纸,还可走到教室中间,便于全班同学观察。
3注重知识传承,把化学知识从零散的记忆整合为理论知识的贯穿体验
在学习高中化学的过程中,大多学生有知识杂乱、记忆点多的印象,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虽然由于一些知识教授范围的局限性,教师不能在高中课堂上完整地阐述一门科学。如例题:已知钙的化学活动性比钠强,但事实钙与水的反应远不及钠剧烈,合理的解释是什么?解析:按照金属活动顺序,钙比钠活泼,与水反应应该更加剧烈, 但由于生成物Ca(OH)2是微溶物, 会覆盖在固体钙的表面,阻止钙与水接触,反而速度变慢。
那么,下面的这道大相径庭的题目也会用到"接触面"来考虑。
例题:用等质量的金属钠进行下列实验:
①将金属钠用细铁丝网网住后进入蒸馏水中;
②将金属钠用带孔的铝箔包住后进入蒸馏水中;
③将金属钠直接投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烧杯中;
④将金属钠直接投入盛有过量氢氧化钠的烧杯中。
试精确判断下列各种情况下产生氢气的量的关系应是( )
A. ①=②=③=④B. ②>①=③=④
C. ②>①>③=④D. ①=②>③=④
解析:C。包有铝箔的钠和水反应后形成的碱液会继续和铝反应生成氢气;而用铁丝网网住的钠会沉在水底反应,和③④的区别是钠浮在液体面上,因钠呈熔化态,会和空气中的O2等反应而致产生的气体少。答案是C。
4注重师生互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任何教学范式都需要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得以实施,而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保障,学生喜欢一个老师,进而喜欢这个学科,学习起来积极主动,充满热情,勇于挑战困难。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我在平常的教学中,非常重视师生情感的培养。
(1)教师"只说不听,学生只听不说"的机械课堂教学,让学生兴趣大减,没有兴趣的学习会让人觉得累,再加上过多的作业,高达44%的人都表现得累、无兴趣。调查部分学生的回答"累,没精力"、"想睡觉,人不在状态"、"作业越来越多,忙得没时间思考"、"无兴趣,脑子懒得动"。
(2)繁重的工作任务加上精神压力,使教师不能每时每刻都对每一个学生的的提问都保持热情耐心,导致许多学生对教师产生了误解。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干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我想,有了学习的兴趣,那么学习就是一项美差,有了学习的兴趣,时刻会迸发出智慧和灵感的火花。让学习变得轻松,学生乐学,兴趣无疑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大法宝。我相信,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乐学,我们的教学效率一定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