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盛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依赖于手机和移动电脑进行社交活动。社交方式的变化给高校大学生安全问题带来了新挑战。本文以新时代大学生对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习惯和依赖心态为出发点,对大学生安全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新挑战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高校大学生的社交方式发生了显著改变,以前面对面相熟相知的传统交友方式被更便捷的微信、微博等取代,虚拟的社交环境带来了更多的安全问题。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也让人们的心态变得更加浮躁,心理和行为怪诞之人越来越多。因此,安全隐患变得愈发难以预料,防范难度与日俱增。这无疑对高校大学生的安全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安全问题现状
目前,国内的各大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安全问题,不仅结合各自的特点开展了相关安全教育的课程培训,而且也在安保领域安排了更多的人力,完善了监控设备。
然而,由于个人的重视程度和具体执行中的难度,使得现实中的大学生安全警示教育仍然存在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前瞻性等问题。具体来说,大学生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1.学校安全教育容易流于形式
大部分学校主要是在入学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且教育内容相对宽泛,也缺少针对性。在发生案件或事故时的临时强调,也让整个安全教育缺少系统性和持续性。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在学校教学中尚无统一的规划和专业内容,安全教育大多流于形式。
2.社会快速变化和转型负面因素剧增
从全国高校扩招开始,我国高等教育急速发展。随着高校的发展以及校区的扩张,校园日益成为开放的区域,各类人员可相对自由地出入。不少高校还处于城乡接合部,或相对偏僻的地方,校园周边人口成分复杂,增加了校园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平板电脑和手机日渐普及,给人们带来交流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隐患。作为一出生就生活在新媒体时代的“90 后”“00后”的大学生,他们所生活的时代就是各种信息鱼龙混杂的。网络空间本身所具备的虚拟性也存在着较为突出的安全隐患,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变得较为困难。
3.大学生自身缺乏良好的安全意识
所谓自我安全意识是指,人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安全理论以及安全知识所形成的观念和意识的总称。大学生自我安全意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体安全防范意识,二是面临危险环境时的应对意识。作为大学生,需要具有良好的对危险因素以及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预判与辨别的能力。除了防范之外,大学生群体本身也存在隐患。由于现代大学生接触网络时间长,对于网络的依赖性日趋严重,自制力相对不足,无法在虚拟的世界里有效保护自己。互联网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部分沉溺于虚拟世界的大学生逐渐丧失了对现实社会的判断力。由于现实生活中面对面交流的缺失,让他们缺少存在感,经常萌生不合乎常理的怪异想法。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安全问题的新挑战
根据公开调查,在中国 1700 万的在校大学生中,网民比例高达95%。不少大学生热衷于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智能手机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加剧了这种现状。虚拟的环境给人一种安逸的错觉,也让当代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越发薄弱,松懈的防范心态极容易带入现实的生活中。
据不完全统计,有40%以上的大学生每天都会使用各种聊天工具与陌生人进行聊天,他们的个人信息时常被自己泄露。与此同时,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比较高,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对现实生活的准确判断。网络上充斥着各种有关色情、暴力的视频、文章等,这些信息会让大学生的道德观念逐渐模糊,进而导致更多大学生做出违法的事情。除此之外,社会上的骗局和圈套也在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升级。一些不法之徒在盗取个人信息的同时,也会利用这些信息进一步行骗。
总体来说,一方面是越来越容易松懈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一方面是安全隐患的加剧,这些都给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带来新挑战。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安全问题的策略
1.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为当务之急
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首先应落实学校的安全教育。学校要开设更多具有针对性的安全系统课程,尤其要增强网络安全教育,重点引导大学生正确辨识网络上出现的信息,最终做到正确使用网络,提高责任意识。另外,也须提醒学生抵制网络不良因素的诱惑,不沉溺于网络,将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合理分配。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因此,除了课堂之外,高校还可以通过更多的社团活动和安全实践活动来强化安全教育,让大学生在现实的活动中切身体会增强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有趣的群体活动也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2.创建绿色的上网环境,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加快了社会的发展,也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便利。因此,不可一刀切地摒弃网络,而应该为大学生创建良好的绿色上网环境,开展“呼唤网络文明,净化网络环境”等宣传,促进他们摒弃不文明、不道德的网上行为,自觉抵制网上有害信息的侵蚀。除了引导学生拒绝黄色、暴力和不良言论之外,也可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展现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并与周围的师生分享。对于那些沉迷于网络或行为怪诞的学生,教育工作者应当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并鼓励学生之间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毕竟大学阶段,刚刚离开家在外求学的大学生极容易出现各种心理不适问题,如不及时加以疏导,就容易引发各类安全问题。目前,不少高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热线和心理门诊室,这些举措具有一定效果。真正关心学生、对学生成长负责的心理健康教师及相关管理者需要多走进班级、走进寝室、走进学生生活,为学生实实在在地解决现实问题,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3.加强监督,利用科技提升安防保护
高校应当加强监督,通过智能科技手段提升校园的安防能力,其中包括在校园内安装全方位的摄像监控系统,防止不法分子进入教室、师生宿舍等校园重要区域,利用手机等设备加强学生外出登记及定位管理,以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效率和能力。作为教育者,也可充分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改革教育方式。在当前的环境下, 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更适宜结合新媒体来展开,比如手机信息互动、网络论坛等这类学生乐于参与也易于接受的安全教育方式。
总之,当前高校安全问题需要引起家庭、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而高等学校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时代的快速发展中,不断研究影响大学生安全问题的主客观因素,实施更有效的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金子求.大学生安全教育新探[J].教育理论研究,2015(2).
[2]张珍瑜.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现状及对策分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4).
[3]薛剑符.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探析[J].高等教育, 2008(3).
作者简介:缪明礼(1973- ),男,浙江衢州人,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研究实习员。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新挑战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高校大学生的社交方式发生了显著改变,以前面对面相熟相知的传统交友方式被更便捷的微信、微博等取代,虚拟的社交环境带来了更多的安全问题。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也让人们的心态变得更加浮躁,心理和行为怪诞之人越来越多。因此,安全隐患变得愈发难以预料,防范难度与日俱增。这无疑对高校大学生的安全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安全问题现状
目前,国内的各大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安全问题,不仅结合各自的特点开展了相关安全教育的课程培训,而且也在安保领域安排了更多的人力,完善了监控设备。
然而,由于个人的重视程度和具体执行中的难度,使得现实中的大学生安全警示教育仍然存在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前瞻性等问题。具体来说,大学生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1.学校安全教育容易流于形式
大部分学校主要是在入学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且教育内容相对宽泛,也缺少针对性。在发生案件或事故时的临时强调,也让整个安全教育缺少系统性和持续性。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在学校教学中尚无统一的规划和专业内容,安全教育大多流于形式。
2.社会快速变化和转型负面因素剧增
从全国高校扩招开始,我国高等教育急速发展。随着高校的发展以及校区的扩张,校园日益成为开放的区域,各类人员可相对自由地出入。不少高校还处于城乡接合部,或相对偏僻的地方,校园周边人口成分复杂,增加了校园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平板电脑和手机日渐普及,给人们带来交流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隐患。作为一出生就生活在新媒体时代的“90 后”“00后”的大学生,他们所生活的时代就是各种信息鱼龙混杂的。网络空间本身所具备的虚拟性也存在着较为突出的安全隐患,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变得较为困难。
3.大学生自身缺乏良好的安全意识
所谓自我安全意识是指,人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安全理论以及安全知识所形成的观念和意识的总称。大学生自我安全意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体安全防范意识,二是面临危险环境时的应对意识。作为大学生,需要具有良好的对危险因素以及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预判与辨别的能力。除了防范之外,大学生群体本身也存在隐患。由于现代大学生接触网络时间长,对于网络的依赖性日趋严重,自制力相对不足,无法在虚拟的世界里有效保护自己。互联网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部分沉溺于虚拟世界的大学生逐渐丧失了对现实社会的判断力。由于现实生活中面对面交流的缺失,让他们缺少存在感,经常萌生不合乎常理的怪异想法。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安全问题的新挑战
根据公开调查,在中国 1700 万的在校大学生中,网民比例高达95%。不少大学生热衷于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智能手机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加剧了这种现状。虚拟的环境给人一种安逸的错觉,也让当代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越发薄弱,松懈的防范心态极容易带入现实的生活中。
据不完全统计,有40%以上的大学生每天都会使用各种聊天工具与陌生人进行聊天,他们的个人信息时常被自己泄露。与此同时,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比较高,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对现实生活的准确判断。网络上充斥着各种有关色情、暴力的视频、文章等,这些信息会让大学生的道德观念逐渐模糊,进而导致更多大学生做出违法的事情。除此之外,社会上的骗局和圈套也在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升级。一些不法之徒在盗取个人信息的同时,也会利用这些信息进一步行骗。
总体来说,一方面是越来越容易松懈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一方面是安全隐患的加剧,这些都给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带来新挑战。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安全问题的策略
1.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为当务之急
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首先应落实学校的安全教育。学校要开设更多具有针对性的安全系统课程,尤其要增强网络安全教育,重点引导大学生正确辨识网络上出现的信息,最终做到正确使用网络,提高责任意识。另外,也须提醒学生抵制网络不良因素的诱惑,不沉溺于网络,将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合理分配。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因此,除了课堂之外,高校还可以通过更多的社团活动和安全实践活动来强化安全教育,让大学生在现实的活动中切身体会增强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有趣的群体活动也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2.创建绿色的上网环境,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加快了社会的发展,也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便利。因此,不可一刀切地摒弃网络,而应该为大学生创建良好的绿色上网环境,开展“呼唤网络文明,净化网络环境”等宣传,促进他们摒弃不文明、不道德的网上行为,自觉抵制网上有害信息的侵蚀。除了引导学生拒绝黄色、暴力和不良言论之外,也可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展现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并与周围的师生分享。对于那些沉迷于网络或行为怪诞的学生,教育工作者应当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并鼓励学生之间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毕竟大学阶段,刚刚离开家在外求学的大学生极容易出现各种心理不适问题,如不及时加以疏导,就容易引发各类安全问题。目前,不少高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热线和心理门诊室,这些举措具有一定效果。真正关心学生、对学生成长负责的心理健康教师及相关管理者需要多走进班级、走进寝室、走进学生生活,为学生实实在在地解决现实问题,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3.加强监督,利用科技提升安防保护
高校应当加强监督,通过智能科技手段提升校园的安防能力,其中包括在校园内安装全方位的摄像监控系统,防止不法分子进入教室、师生宿舍等校园重要区域,利用手机等设备加强学生外出登记及定位管理,以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效率和能力。作为教育者,也可充分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改革教育方式。在当前的环境下, 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更适宜结合新媒体来展开,比如手机信息互动、网络论坛等这类学生乐于参与也易于接受的安全教育方式。
总之,当前高校安全问题需要引起家庭、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而高等学校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时代的快速发展中,不断研究影响大学生安全问题的主客观因素,实施更有效的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金子求.大学生安全教育新探[J].教育理论研究,2015(2).
[2]张珍瑜.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现状及对策分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4).
[3]薛剑符.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探析[J].高等教育, 2008(3).
作者简介:缪明礼(1973- ),男,浙江衢州人,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研究实习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