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务驱动型教学是指通过设计一系列的任务,并将教学内容巧妙融入一个个的任务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成建构知识的目标的教学。为了发挥任务驱动型教学的作用,以《核酸的结构和功能》为例,着重探讨任务驱动型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任务驱动型教学
高中生物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2-0121
一、任务驱动型教学概述
任务驱动型教学是指通过设计一系列的任务,并将教学内容巧妙融入一个个的任务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成建构知识的目标的教学。在任务驱动型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合适的情境,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和任务。这样一来,学生要想完成学习任务,就必须先想方设法地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否则将不知从何处人手。提出待解决的问题之后,学生充分利用教师所提供的资源,分析和设计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案,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主动探究,积极交流。因为教学目标已经融入教学任务,所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实现了教学目标。
二、任务驱动型教学的应用
1.新课引入——创设合适情境,营造良好氛围
在新课引入环节中,教师可先展示成龙与其儿子房祖名的照片,并设问:“请大家看看这张照片,你们认识他们吗?”得到学生肯定的答复后,教师紧接着问:“他们长得很像,大家知道他们长得像的原因吗?”学生很自然地想到遗传的问题,教师顺势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种与遗传有关的生物大分子——核酸。”
点评:通过学生熟悉的明星照引人新课,能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任务一——小组合作交流,分享讨论结果
教师在设计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任务时,要充分分析学生已有的社会经验和兴趣爱好,巧妙设计问题和活动,使学生顺利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本节课中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特别注意开放性,首先出示任务一:“现在大家亲手制作的‘核苷酸’已经贴到黑板上,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想一想如何能把核苷酸的示意图记住。组内交流讨论,比比哪一组想出的办法好。”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说出了很多精彩的答案,如核苷酸的示意图就像一只螃蟹,扛着两个大钳子;像一个人,一只手拿着一个锅,另一只手拿着一个勺子;中间的五碳糖像一间红色的小房子,左边的黄色磷酸像一个太阳,右边的碱基像院子中一个蓝色的游泳池(因为展示的图片是有颜色的)。
教师趁机补充:“同学们的想法都非常好,受你们的启发,老师也有了一个想法。我们可以把一个核苷酸看成一个人,右手握成拳头,代表磷酸,屈臂举起;左臂向左伸展开,代表碱基。(教师边描述边做出相应的姿势)这样,老师身体的躯干部分就代表五碳糖,五个碳原子的部位分别是头部,两个肩膀的部位和腰部的左右两侧。”这样进行任务设置为下一个任务做好了铺垫。
点评:这样的问题是开放的,学生只要充分展开想象,都会有话可说,这也要求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只要给学生充分讨论和思考的时间,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另外,让学生在课上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可以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力。
3.任务二——游戏驱动任务,展示探究成效
在任务驱动型教学过程中,最核心的环节就是将教学内容天衣无缝地嵌入教学活动中,而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
本节课的第二个任务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设计的。教师在学生学习了DNA的平面结构之后,出示任务二: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每个人扮演一个核苷酸,每个小组成员组合成一个DNA分子。注意小组分工合作,并积极展示。
学生热情高涨,有序分配好角色,并排成两排,一个一个连起来,手掌上的碱基也进行了互补配对。学生在游戏的過程中很好地掌握了碱基互补配对、磷酸二酯键的形成以及DNA双链的反向平行等问题。
点评:这一次的任务是比较难的,但是学生经过讨论探究,完成得非常好。我们看到了学生智慧火花在课堂上闪耀,整个课堂和谐、融洽,学生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4.课堂拓展——再现科学历程,升华思想情感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情感教育。比如,教师可展示DNA双螺旋模型的发现的漫长历程和多位科学家的不懈努力,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畅谈他们的想法,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精神,从而达成情感教育目标。
总之,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型教学,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合作的能力,这些能力都将成为学生一生的财富。
[关键词]任务驱动型教学
高中生物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2-0121
一、任务驱动型教学概述
任务驱动型教学是指通过设计一系列的任务,并将教学内容巧妙融入一个个的任务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成建构知识的目标的教学。在任务驱动型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合适的情境,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和任务。这样一来,学生要想完成学习任务,就必须先想方设法地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否则将不知从何处人手。提出待解决的问题之后,学生充分利用教师所提供的资源,分析和设计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案,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主动探究,积极交流。因为教学目标已经融入教学任务,所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实现了教学目标。
二、任务驱动型教学的应用
1.新课引入——创设合适情境,营造良好氛围
在新课引入环节中,教师可先展示成龙与其儿子房祖名的照片,并设问:“请大家看看这张照片,你们认识他们吗?”得到学生肯定的答复后,教师紧接着问:“他们长得很像,大家知道他们长得像的原因吗?”学生很自然地想到遗传的问题,教师顺势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种与遗传有关的生物大分子——核酸。”
点评:通过学生熟悉的明星照引人新课,能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任务一——小组合作交流,分享讨论结果
教师在设计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任务时,要充分分析学生已有的社会经验和兴趣爱好,巧妙设计问题和活动,使学生顺利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本节课中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特别注意开放性,首先出示任务一:“现在大家亲手制作的‘核苷酸’已经贴到黑板上,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想一想如何能把核苷酸的示意图记住。组内交流讨论,比比哪一组想出的办法好。”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说出了很多精彩的答案,如核苷酸的示意图就像一只螃蟹,扛着两个大钳子;像一个人,一只手拿着一个锅,另一只手拿着一个勺子;中间的五碳糖像一间红色的小房子,左边的黄色磷酸像一个太阳,右边的碱基像院子中一个蓝色的游泳池(因为展示的图片是有颜色的)。
教师趁机补充:“同学们的想法都非常好,受你们的启发,老师也有了一个想法。我们可以把一个核苷酸看成一个人,右手握成拳头,代表磷酸,屈臂举起;左臂向左伸展开,代表碱基。(教师边描述边做出相应的姿势)这样,老师身体的躯干部分就代表五碳糖,五个碳原子的部位分别是头部,两个肩膀的部位和腰部的左右两侧。”这样进行任务设置为下一个任务做好了铺垫。
点评:这样的问题是开放的,学生只要充分展开想象,都会有话可说,这也要求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只要给学生充分讨论和思考的时间,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另外,让学生在课上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可以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力。
3.任务二——游戏驱动任务,展示探究成效
在任务驱动型教学过程中,最核心的环节就是将教学内容天衣无缝地嵌入教学活动中,而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
本节课的第二个任务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设计的。教师在学生学习了DNA的平面结构之后,出示任务二: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每个人扮演一个核苷酸,每个小组成员组合成一个DNA分子。注意小组分工合作,并积极展示。
学生热情高涨,有序分配好角色,并排成两排,一个一个连起来,手掌上的碱基也进行了互补配对。学生在游戏的過程中很好地掌握了碱基互补配对、磷酸二酯键的形成以及DNA双链的反向平行等问题。
点评:这一次的任务是比较难的,但是学生经过讨论探究,完成得非常好。我们看到了学生智慧火花在课堂上闪耀,整个课堂和谐、融洽,学生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4.课堂拓展——再现科学历程,升华思想情感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情感教育。比如,教师可展示DNA双螺旋模型的发现的漫长历程和多位科学家的不懈努力,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畅谈他们的想法,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精神,从而达成情感教育目标。
总之,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型教学,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合作的能力,这些能力都将成为学生一生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