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从句法语义和语用的角度对《论语》中几个比较费解的语句进行分析,以期说明现代句法语义学和语用学在训诂中的作用和意义。本文首先考察《论语·学而》篇中“因不失其亲”的句法结构,从句法的角度论证这一语句是复句,而不是单句;根据语义限制和结构平行对应性,本文认为该句前文的“信近于义”“恭近于礼”二句也是复句。然后,本文从字面义和语用含义的角度对“信”与“谅”的语义做了区分。最后,本文讨论《论语·颜渊》篇中“诚不以富,亦祇以异”的语用含义,指出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这一《诗经》语句出现在《论语·颜渊》篇中并不是错简
【基金项目】
: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论元选择中的显著性和局部性研究”(14AYY016)的资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句法语义和语用的角度对《论语》中几个比较费解的语句进行分析,以期说明现代句法语义学和语用学在训诂中的作用和意义。本文首先考察《论语·学而》篇中“因不失其亲”的句法结构,从句法的角度论证这一语句是复句,而不是单句;根据语义限制和结构平行对应性,本文认为该句前文的“信近于义”“恭近于礼”二句也是复句。然后,本文从字面义和语用含义的角度对“信”与“谅”的语义做了区分。最后,本文讨论《论语·颜渊》篇中“诚不以富,亦祇以异”的语用含义,指出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这一《诗经》语句出现在《论语·颜渊》篇中并不是错简,孔子引用这一诗句是为了实现那个时代才可能存在的最优关联;“诚不以富,亦祇以异”的解读与《论语·为政》篇中“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以及《论语·子罕》篇中“我叩其两端而竭焉”的解读实际上存在着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
其他文献
沙县位于福建省中部,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沙县属闽语闽中区。夏茂镇是沙县西部重镇,人口有四万之多。夏茂方言内部差异很小,只有镇东部分村落的口音略为不同。夏茂方言与沙县城关方言有较大差别,但由于城关方言的影响,夏茂本地人多能听得懂城关话。夏茂方言与周边的顺昌方言和将乐方言也不可通话,是沙县境内一种比较特殊的方言。
汉语心理动词与言说动词之间有“主体的心理>主体的言说”“主体的言说>主体的心理”“主体的心理>诱发该心理的言语行为”“主体的言语行为>在对方身上产生的心理效应”两个方向、四个类别的演变,两类动词的互通性也反映在汉字构形和双音节词的组合上。“言为心声”和“意内言外”是发生双向演变的认知基础,演变通过“隐喻”和“转喻”实现,心理动词向言说动词转变一般有形式上的标记。从语言共性的角度看,从心理到言说的演变更具跨语言的普遍性。
本文以吴语上海话的塞音和塞擦音为研究对象,根据声学特征的差异,分别测量和计算了12个相关的时间参数。结果显示,区分清送气音和清不送气音最显著的参数是II型摩擦清声段时长,区分清不送气音和浊音最显著的是II型摩擦浊声段时长,区分清送气音和浊音最显著的是II型摩擦清声段时长,而区分塞音和塞擦音最显著的是I型摩擦时长。考察结果表明,在传统的清浊和送气两个特征基础上进行的塞音四分体系并不完备,还应该进一步区分持阻段和除阻段的不同发声态。除阻段的清浊与送气是重叠关系,也不一定必然与持阻段清浊特征保持一致。
使役语义中,有一类表示“允许、许可”,可称为“允让使役”,与之相对的则可称为“一般使役”。本文从动力模式上区分两者,并据此分析汉语史上两类使役动词:“指示类”使役动词的词汇义本身不含允让义,表达允让使役时需要依赖语境,并有否定环境偏好;“允让类”使役动词的词汇义本身包含允让义,经过泛化扩展可以表达一般使役。最后指出,允让是使役中一个不强的语义类,缺乏独立的语法手段。
近读宋魏了翁《鹤山全集》卷16《直前奏事札子二·论事变倚伏、人心向背、疆场安危、邻寇动静、远夷利害五几》:“沿边功赏,或谓荆鄂总军、西垂忠义皆尝立功而未蒙赏,或谓三边将士有喝四五官资,累至数十,而无一真命者,或请帅守、监司具其著者而拔用之。”其中“官资”指“官吏的资历职位”(《汉语大词典》),但“喝官资”该当何解,实难遽通。
中国社会科学院吕叔湘语言学奖(原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金)每两年评选一次,于双数年份举行。奖金为特等奖八千元,一等奖六千元,二等奖四千元。2020年度评奖工作安排如下:自2020年6月1日至8月31日(以邮戳为准)接受专家推荐书;2020年10月宣布评奖结果。
著名语言学家、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终身研究员、语言研究所名誉所长温端政先生于2020年3月23日在温州逝世,享年89岁。温端政先生1931年9月出生于浙江省平阳县。1954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8年分配到山西工作。曾任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语文研究》主编、语汇研究与辞书编纂中心主任;山西省语言学会名誉会长;山西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专家咨询组组长、山西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中国辞书学会理事等。
《清华语言学博士丛书》选收中国和国外优秀的语言学博士论文,每辑选收1-5部,由上海中西书局出版(不收出版费)。从2012年至今,已选收了9辑,共29部书稿。《丛书》以其学术性、创新性得到了学术界的好评。今年将选收第10辑,也是《丛书》的最后一辑。希望大家踊跃投稿。
文字改良是中国语文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有成效的莫过于简化汉字。清季的最后几年,简字运动由盛而衰,改用简俗字的建议应运而生。提倡简体字的学者并未放弃简字,发展简体字缘于表音文字难以即刻普及。这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汉字简化运动的逻辑相一致。但是,二者对待汉字的态度却又迥乎不同。所以从思想文化史的角度看,不能简单地将清末的简化字主张视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汉字简化运动的开端。
2019年10月26日至27日,第七届《中国语文》青年学者论坛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语文》编辑部和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资源开发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0多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会议。论坛开幕式由《中国语文》编辑部副主任陈丽主持,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孙清潮致欢迎辞,《中国语文》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梅研究员致开幕辞。她在致辞中强调了吕叔湘先生所倡导的《中国语文》“务实、创新”的办刊宗旨和培养青年学者的办刊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