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老师更是一种艺术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aseltri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人师者所体现出的职业风范不仅仅是知识水平,还有自身修养、独特个性等。大凡老师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都有寻求自由表达和实践的欲望,然而在寻求过程中难免有悖于传统,当个性张扬与群体价值观不协调时,那么表现个性的主体就会逐渐被排斥,如果被排斥者是个精神强悍者,敢于顶风逆流而上,他就很可能在自己追寻的领域里树立一面旗帜,不过在我们眼中所呈现的大多是在指责和批评声中的默默承受者,很少有人再为自己内心隐秘的想法找一点开脱的理由。正因为如此,一些领导在批评老师时便有了足够的底气,他们不用担心被冒犯和顶撞,任性情所至,全然不顾对方的情绪与感受,这样批评的结果实在令人担忧。
  这里我很想说说本学期开学被批评的两位老师。这两位老师都已有二十年以上的教龄,按理说对教育常规的把握不会再有什么偏差,而事实上的对教育教学的距离感,又不能不牵引着我们去关注教育行业在市场大背景中的位势。据我对他们的了解,就其性格而言,完全属于那种不事张扬的一类,然而这并不能掩盖他们对生活理想追求的热烈。多少年来,我始终认为,带着理想上路的人是充实的,是幸福的。教育需要理想,人生更需要理想,当一个地方的教育环境不适于个人生存时,教育理想就会逐渐被另外一种人生理想所代替。
  事实上,这种旁逸于教育理想之外的人生理想主义者已不在少数,只不过有人善于掩饰,摆着伪教育者的架势,让人不易察觉;有人外露,一眼就能洞穿其骨髓。我说的这两位老师就属于第二种。我们的社会不知怎么又热衷于形式来了,只要不突破教育形式的活动终能逃过领导的注意。这样一来,“掩饰者”能善其身,“外露者”就难脱罪咎了。其实这两种人的本质都是一致的,他们的心都远离了教育,处其位不谋其事,这样的教育行为是一定要受到批评的,然而受批评的通常是那些“外露者”。当然批评是无可厚非的,关键是如何批评。我们常说批评是一门艺术,对学生是如此,对教师更应如此。批评绝不能就事论事,我们应该更多地触及事之根源,关注教师的生存现状,探析其偏离教育轨道的真正原因,然后相互沟通,因势利导,在彼此信任的眼神交流中给予真切的关怀,我想,作为老师一定能感受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并且问题也一定能在关切的话语氛围中逐步消溶。如果一遇到问题就板起面孔,甚至不顾及教师的脸面,在教职工大会上当众点名批评,这样的心理感受可想而知。被批评者也许能忍受,但绝不能接受,如此下去只能越陷越深,甚至走向与话语权威的对抗,并且是一种可怕的“软对抗”,从某种程度上说,他就可能会从“外露者”滑入“掩饰者”的行列,这样的结果,于己于校都是有害的。由此看来,对老师进行艺术化的批评就显得意义十分深远。
  艺术是春风化雨,是露滋百草,祥和,圆润,不显痕迹,自然雕成。教师肩负着繁琐的社会责任,许多个人的价值标准遭遇现实否定的苦闷有待于倾诉,倾听、了解教师心中的所想所需,让人性化的关怀来搭建与教师情感对接的平台,让每一种生活理想的宣告都能在现有的教育空间里得到强烈的回音。当教师远离严肃的话语系统而能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并逐步转变其教育行为时,我们就不能不诚服于艺术化批评的恒久魅力了。
其他文献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完成这一根本任务的主要途径则是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那么,教育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更应该富有创新性。为了使课堂教学收到实效,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及时代的要求,我认为一节课应以“实践 探究 创新”为主旋律。    实践——知识的源泉,思维的起点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切知识都来源于人们的实践,实践是知识的源头,也是思维的起点。教学知识必须由
期刊
小孙刚参加工作,教初三化学,担任班主任,几乎每天都在处理学生违规、违纪事件,苦不堪言,总是不停地问同事:我有什么做得不好吗?学生究竟怎么啦?其实深感困惑的不仅仅小孙,他所面临的问题在当前基础教育工作中是普遍存在的,某些学生总是在课堂上嬉笑打闹,不可能上升到校规校纪的高度来处罚,但日积月累,这种“不错”可能会产生坏的示范效应,可能让其他学生无法正常上课,到底是何原因使学生厌学、越来越大胆、越来越不服
期刊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既要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实施这个理念的过程中,还给学生课堂评价权是重要的一环,把学生引导到评价中去,让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才能真正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最终达到让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怎样实现学生课堂评价呢?    1、要让学生对课堂
期刊
“教是为了不教”,其实质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教会学生怎样去学,因材施教,是古今中外都倡导的教学原则,同时也是教育工作者们的共同心愿。为此,他们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探索,并且其理论成果已为我们的教育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依据。但是,这些闪烁光华的教育思想,因受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和束缚,致使“黄金土里
期刊
素质是一个理性概念。素质教育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思想。  什么是素质?生理学和心理学指的是有机体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如身体的构造、形态、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特点,特别是大脑的结构与机能的特点。素质是人的心理发展生理条件,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人的心理来源于社会实践,素质也是在社会实践和学习中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的。    一、素质起码有这样几种属性    1、先天的自然性和后
期刊
【摘要】高中后进生有着鲜明的特点。对他们进行转化与提高时,要首先用比较威严的手段从外部进行督促,同时辅之以比较温和的许诺从内部进行诱导;然后适当降低教学的要求和标准,在其达标后及时肯定和鼓励,使之积小成为大成,不断进步。  【关键词】后进生 不成功 需要 依赖 督促    高中后进生是一个很独特的群体,他们既具有普通高中生活泼好动、思想活跃等普遍性,又具有自己由于学业成绩上的不成功而带来的一系列丰
期刊
“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新基础理论中的核心部分和精华部分,是素质教育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趋势和重要原则。在此理念的熏染和指引下,我对自己的政治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收到了一定成效。我的做法是:强调“四个注意”,把握“四个还给”。    一、四个注意:注意倾听,注意鼓励,注意宽容,注意幽默    1、注意倾听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数情况下是老师讲学生听,而新基础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则要求教师多听,学
期刊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对学前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幼儿教育愈显重要。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为核心思想,幼儿园“目标与活动”课程的逐步实施与完善,推动了幼儿教育的重大改革。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力量,是高品质幼儿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创造者。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取决于幼儿教师素质的提高,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主动适应形式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认真学习一些正确
期刊
新课程下的小学教育评价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综合地评价学生的发展。  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工具、评价反馈等方面要凸显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要脱离以往教学中学生评价的定位和定式,改变以往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做法,应把评价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的功能。这既是学生评价改革的出发点,也是衡量学生评价改革成败与好
期刊
【摘要】教材的修改,总也赶不上实际生活的变化和前沿理论的发展,新课程理论要求我们应把教材当作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而非全部课程资源。对于教材应灵活使用,可以联系实际,加工教材,适度拓展,激活教材,巧用比喻,深化教材。  【关键词】教材 新课程理论 活学活用     理论总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在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今天,思想政治课教材无论怎样频繁地增删修改,总也赶不上实际生活的变化和前沿理论的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