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是一个理性概念。素质教育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思想。
什么是素质?生理学和心理学指的是有机体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如身体的构造、形态、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特点,特别是大脑的结构与机能的特点。素质是人的心理发展生理条件,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人的心理来源于社会实践,素质也是在社会实践和学习中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的。
一、素质起码有这样几种属性
1、先天的自然性和后天的社会性。2、先天是潜在的基础,但又必须通过后天的形成和发展。3、素质是稳定的,但又是动态的。素质又可分为身心素质、思想素质、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实践活动素质。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是各种素质的基础,思想品质、科学文化是素质的核心,实践活动是各种素质的具体表现,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就是全面发展。有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多增加体育活动,多开艺术课,多增加课外活动,减少课堂教学,少布置作业,不要考试等等,这是对素质教育的“质”的误解,因而,我们不得不以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来构建教育的思想体系,规范素质教育的教育行为。
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遵循的几点
1、教育的整体性。任何素质的形成和提高都不可能是单一和孤立的,在提高一种素质的同时,其它的相关素质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例如:语言能力的形成和提高离不开思维的发展。同时语言又是思维的直接实现,思维靠语言进行并借助语言表达,因此,实施素质教育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强化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
2、教育的个别性和差异性。素质教育就是要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一套有特色的素质模式框架。从这个意义上讲,素质教育就是差异,就是个别教育。这就是说我们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并非是千篇一律。全体学生齐步走。我们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并非是德、智、体、美、劳样样都同等优秀,语、数、音、体、美门门功课都出色,而是要使每一个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充分协调的发展。
3、教育的实践性。素质的形成和提高离不开实践,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于课堂,再好的天赋,如果不去开发,不去实践,也形成不了素质,更不用说继承、传递、修正、补充了。为此在素质教育中要真正地、切实地树立“课堂中心、学生中心、训练中心”的观念,在学习活动中开发天赋,燃起素质的火种,既要坚决反对“满堂灌”压抑、扼杀天性,又要坚决杜绝撒手放任,让学生自生自长。
4、教育佳期性和长久性。人的内在素质的开发,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因素,有一个最佳期,学龄期中一般小学6-12岁,中学13-18岁,在这个阶段,精力充沛,思想单纯,生活负累少,可塑性强,容易得到成效。所以从小学到高中是素质形成的最佳期。古语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都是对素质教育佳期性的经验总结。另一方面,人的素质模式构建在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不是短期所能完成的。并且人的素质是以动态的形式存在的,稳定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思想方法、学习方法、人生观、价值观、身体、心理、知识结构等都不可能永远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况且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自然万象也在变化。因此,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滚动的过程,只能不断提高上升,而不能一劳永逸。长久性与佳期性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所以实施素质教育在着力抓好基础教育同时,必须切实抓好继续教育,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什么是素质?生理学和心理学指的是有机体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如身体的构造、形态、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特点,特别是大脑的结构与机能的特点。素质是人的心理发展生理条件,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人的心理来源于社会实践,素质也是在社会实践和学习中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的。
一、素质起码有这样几种属性
1、先天的自然性和后天的社会性。2、先天是潜在的基础,但又必须通过后天的形成和发展。3、素质是稳定的,但又是动态的。素质又可分为身心素质、思想素质、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实践活动素质。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是各种素质的基础,思想品质、科学文化是素质的核心,实践活动是各种素质的具体表现,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就是全面发展。有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多增加体育活动,多开艺术课,多增加课外活动,减少课堂教学,少布置作业,不要考试等等,这是对素质教育的“质”的误解,因而,我们不得不以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来构建教育的思想体系,规范素质教育的教育行为。
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遵循的几点
1、教育的整体性。任何素质的形成和提高都不可能是单一和孤立的,在提高一种素质的同时,其它的相关素质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例如:语言能力的形成和提高离不开思维的发展。同时语言又是思维的直接实现,思维靠语言进行并借助语言表达,因此,实施素质教育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强化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
2、教育的个别性和差异性。素质教育就是要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一套有特色的素质模式框架。从这个意义上讲,素质教育就是差异,就是个别教育。这就是说我们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并非是千篇一律。全体学生齐步走。我们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并非是德、智、体、美、劳样样都同等优秀,语、数、音、体、美门门功课都出色,而是要使每一个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充分协调的发展。
3、教育的实践性。素质的形成和提高离不开实践,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于课堂,再好的天赋,如果不去开发,不去实践,也形成不了素质,更不用说继承、传递、修正、补充了。为此在素质教育中要真正地、切实地树立“课堂中心、学生中心、训练中心”的观念,在学习活动中开发天赋,燃起素质的火种,既要坚决反对“满堂灌”压抑、扼杀天性,又要坚决杜绝撒手放任,让学生自生自长。
4、教育佳期性和长久性。人的内在素质的开发,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因素,有一个最佳期,学龄期中一般小学6-12岁,中学13-18岁,在这个阶段,精力充沛,思想单纯,生活负累少,可塑性强,容易得到成效。所以从小学到高中是素质形成的最佳期。古语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都是对素质教育佳期性的经验总结。另一方面,人的素质模式构建在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不是短期所能完成的。并且人的素质是以动态的形式存在的,稳定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思想方法、学习方法、人生观、价值观、身体、心理、知识结构等都不可能永远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况且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自然万象也在变化。因此,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滚动的过程,只能不断提高上升,而不能一劳永逸。长久性与佳期性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所以实施素质教育在着力抓好基础教育同时,必须切实抓好继续教育,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