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欢被表扬,这是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需求,孩子尤其如此。可是,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都是教育的一部分,班级管理中如果只有表扬和奖励,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能够面对人生的风雨吗?显然是不能的!班级管理中我们发现,个别学生,特别是班里的“优生”,他们往往只能被表扬,不能被批评,哪怕一句责备的话语、一个责怪的眼神,们都会觉得受不了。那么,当他们身上出现问题或错误的时候,班主任老师该怎么办呢?
一、 辨析心理倾向
诚如治病要先知病,我们可以先观察这部分学生被批评后的表现,分析这种表现背后透露的心理信息,然后再仔细分析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
有些学生被批评了,表现为任性地哭闹,似乎受了天大的委屈。这种哭闹,有的是情绪的发泄,表达自己的不满,有的是自尊心太强,更多的则是为了引起别人关注和怜悯;有些学生被批评后,则表现为情绪不振,心神恍惚,失去了学习做事的积极性,背后透出的信息是担心失去了老师的信任,破坏了自己在别人心中的美好形象。
表现不同,心理不同,但是有一点却基本相同,那就是这些学生被批评后,很少能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很少能够认识到批评是对自己的帮助。被批评的学生多会认为自己受了委屈,老师不再喜欢自己。
为什么偏偏这部分学生就不能经历别人的批评呢?这种性格特点的形成原因在哪里呢?
由于他们很优秀,一方面,在家里会得到父辈的关爱与呵护,他们的耳边常听到赞美之声:“宝贝,你是最棒的!”“你真聪明!”“你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孩子!”等等,这样的赞美之词,无疑让他们觉得自己真的是完美无缺。另一方面,学校教育中一味强调赏识教育让老师不能批评,也不敢批评,致使学生无法辨别是非。再者,家校双方对这部分学生过分关注——被表扬了,家长高兴不已;比赛中获得荣誉了,老师大肆宣扬,以至于学生过分看重自己的名次给家长和老师带来的喜悦,“好孩子”的称号,让他们“输不起”。无形中,这构成了我们常说的“捧杀”现象。与此相比,“棒杀”的多是那些各方面表现平平的学生。对于他们,尽管暴风雨来得很猛烈,但他们似乎依然可以承受。正像魏书生所描述的那样,经常被老师批评的那些“差生”,他们反而“愈挫愈勇,练就了过硬的心理承受能力”。而被“捧杀”的,则是那些各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在心理承受能力上,这部分学生显然成了另一类“差生”。
二、 引导自我分析
对这部分学生直接批评,指出他们的不足,必然会导致其情绪低落。所以,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只能循序渐进。我们可以先给他们打“预防针”——谁都有不足,有不足,就不能怕别人批评,让他们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为此,我们可以采用这样几种方法。
1.阅读感悟法
阅读,是一种心灵与作者、文本中人物之间进行的交流,学生在阅读中可以产生心灵的感悟,这种感悟是由内而外的。因此,教师可以选择同一主题的文章,让学生自己阅读。比如,《骆驼和羊》《一路花香》《陶罐和铁罐》等。学生读后,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这些故事中的人物角色有哪些优点,也有哪些不足。进而,联想到我们自己,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像家长和老师常说的那样“最棒”“最好”,我们也都会有自己的不足。
2.自我分析法
有了故事中人物的品评作为基础,想一想,我的优点是什么,我身上有哪些不足呢?教师可以接着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剖析:写一写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很多时候,不接受批评的学生往往也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这时候,可以让同学之间相互找一找对方的不足,然后,鼓励学生把不足写下来,并在同学面前大胆地说出来。
3.典籍引领法
《弟子规》告诉我们:“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过欣,闻誉恐,德日进,过日少。”意思是说:一个人要敢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发怒,那么,真正的好朋友就会远离你,只有德行不好的人才会接近你。如果听到别人表扬你的优点,你应该反思,自己有没有这么好。如果有人批评你的过错,你应该感到高兴才对,因为只有知道了自己不足,才能更好地改正,改正了自己的品德才会每天都有所进步,过错才会不断减少。通过这些传统文化的学习、积累和运用,可以引领学生知晓如何面对别人的批评。再反思一下自己,在接受别人批评的时候,这方面做得怎么样呢?
三、 经历批评体验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敢于对“不能批评”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当然,这需要教师掌握批评的智慧,比如批评的内容、批评的方式、批评的时机以及批评的场合,等等。
1.批评内容要客观具体
评价应当以鼓励为主,但前提是实事求是。对于学生的批评重点在做事的品质,语言要客观具体,不能模糊地说“你真笨”、“真无聊”、“真让老师失望”等等,应该说“这一次你太粗心了”、“你没有认真写字,明显地退步了”、“你在课堂上随意讲话,影响了周围的同学”、“不多读几遍,课文你就读不好”等等。这样的批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错误的地方是什么,知道哪里错了,以便改正。试想,如果老师仅仅批评一句“你真笨”,学生如何改呢?
2.批评方式要灵活多样
以往教师多热心于研究如何在批评的外衣裹上一层蜜,很多学生因为习惯了“吃蜜”,所以接受不了别人直接的批评。批评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因人而异,逐步展开。和风细雨是一种方式,直言不讳也是一种方式。另外,是选择在众人面前批评学生,还是单独交流,这也需要因人而异,当然,有时候批评不仅仅是言语上的,带有合适的惩罚也是必须的,如对上课爱讲话的同学,罚他在班级讲两个故事。
3.批评时机要有效选择
批评的时机要选准,不要秋后算账。一种时机是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此时老师可以直接指出他言行中的问题。这样他会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心服口服,从内心里感受到老师的批评是在帮助他进步,进而很快改正。还有一种时机,是等错误的言行导致直接后果产生(要依错误的情况而定)的时候,让他自己分析言行的后果,从而明白真的是自己错了。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表扬是爱,批评也是爱。对于个别只能被表扬、不能被批评的学生,我们要学会智慧地批评,让他们学会坦然地接受。
【责任编辑:白文军】
一、 辨析心理倾向
诚如治病要先知病,我们可以先观察这部分学生被批评后的表现,分析这种表现背后透露的心理信息,然后再仔细分析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
有些学生被批评了,表现为任性地哭闹,似乎受了天大的委屈。这种哭闹,有的是情绪的发泄,表达自己的不满,有的是自尊心太强,更多的则是为了引起别人关注和怜悯;有些学生被批评后,则表现为情绪不振,心神恍惚,失去了学习做事的积极性,背后透出的信息是担心失去了老师的信任,破坏了自己在别人心中的美好形象。
表现不同,心理不同,但是有一点却基本相同,那就是这些学生被批评后,很少能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很少能够认识到批评是对自己的帮助。被批评的学生多会认为自己受了委屈,老师不再喜欢自己。
为什么偏偏这部分学生就不能经历别人的批评呢?这种性格特点的形成原因在哪里呢?
由于他们很优秀,一方面,在家里会得到父辈的关爱与呵护,他们的耳边常听到赞美之声:“宝贝,你是最棒的!”“你真聪明!”“你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孩子!”等等,这样的赞美之词,无疑让他们觉得自己真的是完美无缺。另一方面,学校教育中一味强调赏识教育让老师不能批评,也不敢批评,致使学生无法辨别是非。再者,家校双方对这部分学生过分关注——被表扬了,家长高兴不已;比赛中获得荣誉了,老师大肆宣扬,以至于学生过分看重自己的名次给家长和老师带来的喜悦,“好孩子”的称号,让他们“输不起”。无形中,这构成了我们常说的“捧杀”现象。与此相比,“棒杀”的多是那些各方面表现平平的学生。对于他们,尽管暴风雨来得很猛烈,但他们似乎依然可以承受。正像魏书生所描述的那样,经常被老师批评的那些“差生”,他们反而“愈挫愈勇,练就了过硬的心理承受能力”。而被“捧杀”的,则是那些各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在心理承受能力上,这部分学生显然成了另一类“差生”。
二、 引导自我分析
对这部分学生直接批评,指出他们的不足,必然会导致其情绪低落。所以,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只能循序渐进。我们可以先给他们打“预防针”——谁都有不足,有不足,就不能怕别人批评,让他们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为此,我们可以采用这样几种方法。
1.阅读感悟法
阅读,是一种心灵与作者、文本中人物之间进行的交流,学生在阅读中可以产生心灵的感悟,这种感悟是由内而外的。因此,教师可以选择同一主题的文章,让学生自己阅读。比如,《骆驼和羊》《一路花香》《陶罐和铁罐》等。学生读后,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这些故事中的人物角色有哪些优点,也有哪些不足。进而,联想到我们自己,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像家长和老师常说的那样“最棒”“最好”,我们也都会有自己的不足。
2.自我分析法
有了故事中人物的品评作为基础,想一想,我的优点是什么,我身上有哪些不足呢?教师可以接着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剖析:写一写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很多时候,不接受批评的学生往往也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这时候,可以让同学之间相互找一找对方的不足,然后,鼓励学生把不足写下来,并在同学面前大胆地说出来。
3.典籍引领法
《弟子规》告诉我们:“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过欣,闻誉恐,德日进,过日少。”意思是说:一个人要敢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发怒,那么,真正的好朋友就会远离你,只有德行不好的人才会接近你。如果听到别人表扬你的优点,你应该反思,自己有没有这么好。如果有人批评你的过错,你应该感到高兴才对,因为只有知道了自己不足,才能更好地改正,改正了自己的品德才会每天都有所进步,过错才会不断减少。通过这些传统文化的学习、积累和运用,可以引领学生知晓如何面对别人的批评。再反思一下自己,在接受别人批评的时候,这方面做得怎么样呢?
三、 经历批评体验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敢于对“不能批评”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当然,这需要教师掌握批评的智慧,比如批评的内容、批评的方式、批评的时机以及批评的场合,等等。
1.批评内容要客观具体
评价应当以鼓励为主,但前提是实事求是。对于学生的批评重点在做事的品质,语言要客观具体,不能模糊地说“你真笨”、“真无聊”、“真让老师失望”等等,应该说“这一次你太粗心了”、“你没有认真写字,明显地退步了”、“你在课堂上随意讲话,影响了周围的同学”、“不多读几遍,课文你就读不好”等等。这样的批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错误的地方是什么,知道哪里错了,以便改正。试想,如果老师仅仅批评一句“你真笨”,学生如何改呢?
2.批评方式要灵活多样
以往教师多热心于研究如何在批评的外衣裹上一层蜜,很多学生因为习惯了“吃蜜”,所以接受不了别人直接的批评。批评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因人而异,逐步展开。和风细雨是一种方式,直言不讳也是一种方式。另外,是选择在众人面前批评学生,还是单独交流,这也需要因人而异,当然,有时候批评不仅仅是言语上的,带有合适的惩罚也是必须的,如对上课爱讲话的同学,罚他在班级讲两个故事。
3.批评时机要有效选择
批评的时机要选准,不要秋后算账。一种时机是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此时老师可以直接指出他言行中的问题。这样他会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心服口服,从内心里感受到老师的批评是在帮助他进步,进而很快改正。还有一种时机,是等错误的言行导致直接后果产生(要依错误的情况而定)的时候,让他自己分析言行的后果,从而明白真的是自己错了。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表扬是爱,批评也是爱。对于个别只能被表扬、不能被批评的学生,我们要学会智慧地批评,让他们学会坦然地接受。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