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如何创设物理情景

来源 :教育界·教师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9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年的教学实践使笔者深深地体会到作为物理教师,要想学生很好地掌握物理规律就必须创设物理环境使学生置身于物理世界中,从中发现问题,进而提出可以探究的问题。笔者根据教学实践从实验、生活中的现象、复习旧知和利用物理史或生活中的故事这四个方面来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关键词】物理规律;物理情景
   物理规律是物理基础知识中最重要的内容,是物理学知识体系的中心。学生只有掌握了物理规律,才能理解物理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多年的教学实践使笔者深深地体会到作为物理教师,要想学生很好地掌握物理规律就必须创设物理环境使学生置身于物理世界中,从中发现问题,进而提出可以探究的问题。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谈谈物理情境创设的一些认识和实践。
  一、利用实验创设物理情境
  很多重要的物理规律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出来的。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的形式营造探索物理规律的情景,促使学生从多变的物理现象或大量的数据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在“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的开端,先让学生用老师提供的凸透镜观察书本上的字,再观察窗外远处的景物,学生意外发现物距变了,看到像的性质变了,促使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接着介绍实验器材,要求学生把凸透镜放在中间,发光物置于左端的某个位置,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学生亲自操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分别使光屏上成倒立、缩小(放大)的实像,多测几组,记录物距和像距。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可以直接在数轴上标出两倍焦距和一倍焦距,并让学生采集所有的物距和像距的数据用不同的颜色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谈谈自己的看法,为下面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实像找物距和像距做好铺垫。学生继续移动发光体,光屏上找不到像,怎么回事?让学生回想放大镜看到的像,仿照这种方法找一找,能不能找到像。最后让学生将实验连贯地做一下,看看像是如何变化的?这个过程中两个关键点是哪两个?请学生用语言来归纳一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样通过几个关键点引入思维的冲突,即时地对学生进行技能操作指导和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所获得的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静态与动态结合,推理和想象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规律的内容并发现问题。在“光的折射”的教学开端,请学生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调整碗的位置,调整到恰好看不到硬币的位置,然后让另一位同学向碗内缓缓注水(注意不能移动硬币的位置),学生发现能再次看到硬币。在“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时,用不灭的烛焰引入课题:实验桌上竖直放一块贴有玻璃膜的玻璃,玻璃前面放一支蜡烛,后面放一只烧杯(事先已准备好),给同学们介绍器材。学生通过玻璃可以清晰地看到后面杯中有一支蜡烛。请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点燃玻璃前后的蜡烛。由老师来吹玻璃后面的蜡烛,结果吹不灭,然后用水浇,也浇不灭,为什么?这时学生可能猜到是“像”,如果没有猜到,就將装置转过来,这时他们会恍然大悟:原来是“像”!由实验看到的现象引出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强烈欲望。“光的反射”这一课可以这样导入:在黑板上画一个圆点,让一个学生用激光笔向圆点射击,圆点很快被击中,教师增加游戏难度,在讲台上放一面镜子,让学生通过镜子射击圆点,结果学生怎么也射不到原点。学生的兴趣被激起,几位同学主动要求上来试试,结果落败而归,教师:怎样才能又准又快地射到圆点了?“压强”这一课的导入:利用“模拟钉床”导入新课,让学生先观察,把充满水的气球放在钉床上,气球安然无恙,学生感到奇怪,急不可待地想知道为什么,学习的欲望被强烈地调动起来。在讲《大气压强》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事先准备好的易拉罐稍微装一些水,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进行加热,等水沸腾后,停止加热,用橡皮泥堵在口上,过了一会儿,随着啪啪的声音,易拉罐被压瘪了!这种视觉上的冲击,会迅速把学生注意力吸引过来,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一节的惯性内容时,教师在装了半杯水的玻璃上放一硬纸片,将一个熟鸡蛋放在硬纸片上。在手里拿一把尺,问学生:“当我用这把尺迅速敲击硬纸片时鸡蛋会怎样呢?”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来了,有的学生说鸡蛋要飞出去,有的学生说不会。这时笔者说:“看好了,我要敲了。”“啪”的一声,硬纸片飞出了,只见鸡蛋稳稳当当地落在了玻璃杯中,学生会发出“哇”的惊呼声。实验为学习创设了良好的物理情境,使课堂活跃起来了。
  二、联系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创设物理情境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些司空见惯的物理现象对物理规律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启发性、代表性和应用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现象或科技发展新成果为学生创设探索物理规律的情景。在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的开端,教师可以让学生判断课本上常见的一些实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早晨上学骑自行车,脚不踩脚踏板,自行车继续向前;手推车离开手之后,还能继续向前运动;足球踢出去还能运动一段距离,但最终还是要停止;用力推桌子,桌子运动,停止用力,桌子不再运动……然后,教师让学生对这些熟知的生活现象进行讨论,发现没有力物体也能运动,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慢慢停下来是受到了阻力的作用从而提出了要探究的问题。通过这种联系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创设探索物理规律情景的方式不仅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学习“汽化和液化”这一课时就让学生回忆一下,夏天的时候,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为什么表面会“出汗”?冬天在室外呼吸时为什么会呼出“白汽”,而在夏天却看不到?在学习“压强”时,可以问同学们每天背的书包的背带为什么要做得扁而宽?学校外墙顶部为什么插满了玻璃片?和学生探究“惯性”这一概念时可以联系生活中碰到的情况,引导学生比较和思考。在学习“沸腾”时,布置学生回家烧水,让学生先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学生通过自己对现象的观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现象的贴近感,继而亲近物理学习,激发出强烈的探究科学的热情。   三、复习旧知创设物理情景
  复习旧知识,将以前在学生头脑中分散的知识综合起来,启发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初中物理中学习“弹力、重力、摩擦力”时,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教材的表层,对每一种力照本宣读,一一做出详细解读,那么这样的学习虽然很具体,但一定很琐碎。学生头脑中积累的将是过多的有关力的单个知识点,它们很分散、很无序,这显然是一种低效的学习方式。在摩擦力的教学的开端,通过对重力的复习,学生不难发现力都是围绕“力的三要素”开展的,学生要认识摩擦力,就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去探究。在学习“密度”和“电功率”时,可以让学生回忆“速度”的学习,同样从物理含义、定义、公式、单位、测量方法等方面展开学习,同时用的是比值法。这样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
  四、利用物理史或生活中的故事创设物理情景
  通过讲述物理史上的一些事件或者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故事也可以创设物理情景,在学习“功”的时候,一座寺院正在修建,一个胖和尚用绳子把一块中400牛顿的石条提到2米高的庙墙上,一个瘦和尚把110牛的瓦片提到8米高的房檐上。最后两个和尚都说自己的贡献大。他们争执不下,找老和尚解决贡献大小的难题。学了功的知识,你就能解决这个难题了。在讲初中物理“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这节课时,可以引入这样的故事。1905年冬天的一个早晨,俄国沙皇派往西伯利亚的一位钦差大臣,将要乘火车经过一个名叫鄂洛多克的小站。站长沃而伦斯基,一大早就让部下把车站打扫得干干净净,身穿笔挺的新制服,率领全站职工,手捧花束,排列在铁道两旁,恭候钦差大臣的到来。不多久,列车在汽笛声中风驰电掣般地冲进了由38名铁路员组成的“人巷”。离列车很近的人们刚要举起手中的花束欢呼时,突然所有的欢迎者都像是被人从背后猛推了一下,纷纷不由自主地向前扑到下去……結果,这“魔鬼般的黑手”造成了4人终身残疾,而包括站长在内的其余34人全都成了滚滚车轮下的冤魂!奇特的惨案发生后,地方法院开始调查案件的真相,然而机车状况良好。司机和员工都没有违规操作。反复调查毫无结果,法官只好在判决书上写下了圣经上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是上帝的羔羊,迟早要回到上帝的跟前!”在学习“杠杆”时引入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的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跷起地球。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这些事件或故事,不仅能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创设情景,一方面要使学生获得探索物理规律所必要的感性认识、研究问题所需要准备的知识以及进一步思考问题的线索和依据;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来分析教师所提供的材料,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新知的欲望。
  【参考文献】
  [1]李新乡,张军朋.物理教学论[M].科学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1保护天然林,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生活在林木充裕的地域,繁茂葱绿的天然林,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保护天然林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天然林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天然林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二是要加强对公众《森林法》的学习教育,增强文化道德修养,保持社会稳定;三是增大资源储量,促进经济效益的增长,提高人均收入,加快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进程。  2保护天然
在一个代理签名方案中,原始签名人授权代理签名人,代理签名人代表原始签名人生成有效的代理签名,在某些应用中,原始签名人可能希望代理签名人在不知道消息内容的情况下代表自己产
为了在运动的车辆上很好地接收卫星信号,对车载卫星天线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系统的基本硬件架构及其选型,并分别讨论其功能及实现方法,介绍步进电机在天线控制系
目的:分析护理对胫腓骨骨折患者治疗疗效与康复的影响.方法:抽取本科26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护理对象,开展临床基础护理与心理健康教育,观察患者在住院治疗疗效及治疗过程中的配合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3例膀胱癌中ET-1和Ki-67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63例膀胱癌中ET-1的阳性表达率为30.
东洲区位于抚顺市东北部,区域面积604平方公里,其中农村区域面积553平方公里。农业主要包括哈达镇、兰山乡、碾盘乡、章党镇共50个行政村。全区农业人口5.6万人,耕地面积13万亩。  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按照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构建现代农业科技体系建设,努力从生产型农业向消费型农业发展,依托原有的产业技术基础,提出建设“百千万”(百亩冷棚香瓜、百亩草莓立体栽培、千亩有机水稻、千亩生态采摘旅游基地、
从计算机集群系统实际应用出发,首先对Java线程的状态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目前Java线程迁移机制的几种实现方法:处理源代码、处理字节码和扩展Java虚拟机的实现机制.从3个不同的
基于曲线演化的图像分割模型在分割目标时需要在目标附近人为地构造一条曲线作为初始曲线,在此基础上进行演化得到目标边界。当初始曲线离目标边界较远时,影响模型分割的效率;当初始曲线离目标边界很近时,意味着需要过多的人为操作,这使得其时间效率较低且易出错。为此,在非线性扩散滤波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半自动初始曲线构造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AOS算法对图像进行非线性扩散滤波,再利用区域信息快速地得到离目标边界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