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对荣辱问题的关注,散见于经典著作之中。从个体内部体悟的“行己有耻”开始,终于“有耻且格”,且贯穿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各个环节,完成“耻”逻辑意义。然而,问题到此还远没有完成,“行己有耻”、“有耻且格”背后的目的是尚荣。孔子的这种思想,深刻地影响着后世荣辱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代科学价值,这在学术史上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