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与学生积极互动及交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调查、质疑,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独立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富有个性地学习。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應当采用互动式的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成为课堂活动的中心,在充满互动性与生命力的音乐教学课程中收获快乐[1]。
一、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强调了音乐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互动”是以师生平等互助的关系为前提的,让学生能够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主动地音乐学习。师生之间要互相促进、互相启发、互相沟通,在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形成音乐学习的“共同体”,达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审美享受的理想境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人格上坚持师生地位的平等性,意识到师生双方都是彼此关系的创造者,从而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应以自然亲切的姿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在师生互动教学的过程中,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爱学、乐学。例如,教学《巴乌进课堂》时,大多数乐曲老师还没有教,很多学生就已经学会吹奏了。教师就应当积极把握互动教学,营造出的轻松的、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教学生,让学生都爱互动、乐于互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让会唱的同学做“小老师”,促进生生之间的互动。在表演的过程中,让学生大胆、自由地发挥想象表演,自由地、尽情地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在音乐学习中体会到满足与快乐感,自由地创造音乐、探索音乐。
课堂上,师生主要通过语言、通过彼此间的对话进行互动。然而,传统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真正的对话要求师生精神上的平等性,要求师生心灵上的自由性。一旦进行平等的对话,教师就不能表现出“权威者”、“训导者”的形象,而应该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表达不同的看法与观点。即使学生的回答不符合老师的要求,甚至是非常幼稚的,教师也不能表现出任何不愉悦,因为哪怕一个小小的眼神和动作都会让学生产生紧张感。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思考,防止学生产生不安的情绪,给予学生足够的心理安全感,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音乐。
二、营造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
音乐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成长环境,进行互动式教学。学生的成长环境包括科学认识、文化背景、情感经历、日常生活等多个方面,应从学生的人际交流、情感表达、需要、兴趣出发,关注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与个性特点,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能够在互动的音乐课堂上积极实践、勇于探索,激励学生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待学习、对待生活。例如,在教学《包子剪子锤》这首歌曲时,考虑到学生天性爱玩,游戏对于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它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一边玩游戏一边感受音乐,并用歌声的强弱提示学生玩游戏,不但让学生轻松愉快地上课,还在游戏过程中巩固了歌曲,使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了音乐教学活动中。
三、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统一
生动的教学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新鲜感、亲切感,为师生的情感互动创造有利的条件。新课程改革指出,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互动式的创造性活动。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调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合作,保证课堂讨论活动的顺利开展,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环境。只有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才能在课堂上营造充满活力与生机的氛围,才能激发师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充分体现音乐课堂的独有价值。
学生会模仿教师的言谈举止,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成长带来很大的影响。学生对语言和音乐有着天生的好奇感,教师应当用语言感染学生,用富有童真的语言将学生带入音乐世界。例如,在教学《回声》时,通过语言的合理运用创设意境:“一只小鸭子迷路了,它只说它的家在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我们帮它找到家好吗?”让学生说出小桥、流水、高山,并在黑板上画好简笔画。小鸭子高兴地说道:“谢谢你们!你们真棒!”小鸭子游到了桥洞下,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高兴得叫起来:“嘎嘎嘎……”这时不知哪儿也有一只小鸭在叫:“嘎嘎嘎……”这下小鸭子傻了,由此导入《回声》的教学,并让学生上台模仿回声。于是,学生们纷纷举手要模仿回声。看着学生们积极的态度,我趁热打铁,让所有学生一起模仿回声,通过不同的力度表现回声,不但营造了轻松的教学氛围,还强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当尽量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互动分享掌握知识的无穷乐趣。例如,在教学《金孔雀轻轻跳》时,我就十分注重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多次师生互动。在节奏练习的过程中,运用卡片出示音乐的节奏,让学生随意拼凑成一段完整的节奏,师生共同用打击乐器演奏,并让学生听辨,引导学生找出最优美的节奏,再学习音乐。在歌唱教学中,运用师生对唱的形式进行教学;在表演教学中,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老师的表演动作,再让学生教学生,最后由师生共同表演;在乐器欣赏教学中,老师吹葫芦丝伴奏,学生拍手唱歌。这样不但能让学生体会到新鲜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与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是一种信息互动,是一种人际交往。现代教学理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沟通合作、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如果没有互动,没有沟通,没有合作,就不存在教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享受、表现、创造、发现与体验音乐美的过程。音乐课应当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所有学生都能运用最合适的方式学习音乐,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共同体会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明月辉.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学周刊,2014,05:221.
一、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强调了音乐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互动”是以师生平等互助的关系为前提的,让学生能够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主动地音乐学习。师生之间要互相促进、互相启发、互相沟通,在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形成音乐学习的“共同体”,达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审美享受的理想境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人格上坚持师生地位的平等性,意识到师生双方都是彼此关系的创造者,从而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应以自然亲切的姿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在师生互动教学的过程中,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爱学、乐学。例如,教学《巴乌进课堂》时,大多数乐曲老师还没有教,很多学生就已经学会吹奏了。教师就应当积极把握互动教学,营造出的轻松的、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教学生,让学生都爱互动、乐于互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让会唱的同学做“小老师”,促进生生之间的互动。在表演的过程中,让学生大胆、自由地发挥想象表演,自由地、尽情地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在音乐学习中体会到满足与快乐感,自由地创造音乐、探索音乐。
课堂上,师生主要通过语言、通过彼此间的对话进行互动。然而,传统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真正的对话要求师生精神上的平等性,要求师生心灵上的自由性。一旦进行平等的对话,教师就不能表现出“权威者”、“训导者”的形象,而应该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表达不同的看法与观点。即使学生的回答不符合老师的要求,甚至是非常幼稚的,教师也不能表现出任何不愉悦,因为哪怕一个小小的眼神和动作都会让学生产生紧张感。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思考,防止学生产生不安的情绪,给予学生足够的心理安全感,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音乐。
二、营造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
音乐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成长环境,进行互动式教学。学生的成长环境包括科学认识、文化背景、情感经历、日常生活等多个方面,应从学生的人际交流、情感表达、需要、兴趣出发,关注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与个性特点,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能够在互动的音乐课堂上积极实践、勇于探索,激励学生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待学习、对待生活。例如,在教学《包子剪子锤》这首歌曲时,考虑到学生天性爱玩,游戏对于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它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一边玩游戏一边感受音乐,并用歌声的强弱提示学生玩游戏,不但让学生轻松愉快地上课,还在游戏过程中巩固了歌曲,使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了音乐教学活动中。
三、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统一
生动的教学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新鲜感、亲切感,为师生的情感互动创造有利的条件。新课程改革指出,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互动式的创造性活动。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调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合作,保证课堂讨论活动的顺利开展,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环境。只有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才能在课堂上营造充满活力与生机的氛围,才能激发师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充分体现音乐课堂的独有价值。
学生会模仿教师的言谈举止,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成长带来很大的影响。学生对语言和音乐有着天生的好奇感,教师应当用语言感染学生,用富有童真的语言将学生带入音乐世界。例如,在教学《回声》时,通过语言的合理运用创设意境:“一只小鸭子迷路了,它只说它的家在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我们帮它找到家好吗?”让学生说出小桥、流水、高山,并在黑板上画好简笔画。小鸭子高兴地说道:“谢谢你们!你们真棒!”小鸭子游到了桥洞下,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高兴得叫起来:“嘎嘎嘎……”这时不知哪儿也有一只小鸭在叫:“嘎嘎嘎……”这下小鸭子傻了,由此导入《回声》的教学,并让学生上台模仿回声。于是,学生们纷纷举手要模仿回声。看着学生们积极的态度,我趁热打铁,让所有学生一起模仿回声,通过不同的力度表现回声,不但营造了轻松的教学氛围,还强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当尽量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互动分享掌握知识的无穷乐趣。例如,在教学《金孔雀轻轻跳》时,我就十分注重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多次师生互动。在节奏练习的过程中,运用卡片出示音乐的节奏,让学生随意拼凑成一段完整的节奏,师生共同用打击乐器演奏,并让学生听辨,引导学生找出最优美的节奏,再学习音乐。在歌唱教学中,运用师生对唱的形式进行教学;在表演教学中,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老师的表演动作,再让学生教学生,最后由师生共同表演;在乐器欣赏教学中,老师吹葫芦丝伴奏,学生拍手唱歌。这样不但能让学生体会到新鲜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与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是一种信息互动,是一种人际交往。现代教学理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沟通合作、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如果没有互动,没有沟通,没有合作,就不存在教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享受、表现、创造、发现与体验音乐美的过程。音乐课应当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所有学生都能运用最合适的方式学习音乐,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共同体会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明月辉.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学周刊,2014,0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