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所占的比重较大,也是考试的重点。然而,传统古诗词教学方法落后。文章论述初中语文古诗词中创新教学的体会。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教学策略
古代诗词以精练的语言、深邃的意境、优美的韵律而被世代传承。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仍然存在方法落后、手段不新的问题,因此,古诗词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革新。
下面,我以初中几个古诗词的教学案例为例,谈谈初中语文古诗词创新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初中语文教学重视古诗词的必要性
学生从小就会接触到很多高科技的东西,比如电视、电脑、手机、平板、复读机等,这使他们精神生活相当“丰富”,各种课外活动很多,诸如唱歌、舞蹈、游泳、绘画、书法、棋类、跆拳道、武术等,可谓琴棋书画、刀枪剑戟无所不触,但这些活动留给学生值得记忆的东西并不多,因为毕竟不是每一个学生将来会成为运动员、歌唱家、舞蹈家、武术达人。相对而言,古代诗词在学生的成长及以后的生活中会显得意义非凡。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古诗词,有助于提升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启迪智慧,发展能力。
古诗词一般句式工整、篇幅短小、押韵上口,利于背诵,学生多背诵古诗词,对提高文学素养很有帮助。
二、初中阶段古诗词创新教学的意义
古代诗词博大精深,诗词中所记的事,所描的景、所抒的情等都与学生有很大的心理距离。因此,学生可能无法真正理解其内涵。因此,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不应在量上有奢求,也不能过于强调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多么透彻,而应引导学生在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受到古诗词的熏陶,为以后的语言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是时代进步的源泉。教育当然离不开创新。教学方法要创新、教学内容要创新、教学的宗旨要创新、教学手段更要创新。古诗词包罗万象,有的说理透彻,有的抒情真挚,有的寓意深刻,有的寄情山水,有的诗情画意,有的是内心的独白,有的是对未来的希冀和憧憬,有的现实主义浓烈,有的浪漫主义凝重,对初中生们来说,要求他们能够深刻领悟这丰富无比的诗词,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创新古诗词教学就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古代诗词的海洋里自由地畅游。
三、初中语文古诗词创新教学策略
1.创新不离“境”,激发品读兴趣。
同一首诗词,不同的读者对其意境的认识是不同的。如《游子吟》,有人会想到儿子进入了梦乡,母亲坐在床边为他缝着新衣服的场面;有人会想到临行前,儿子穿上了母亲亲手缝补的衣服的景象……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对意境的感悟,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从而使意境与意蕴结合起来,达到理解诗歌的目的,以期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学习《木兰诗》时,教师可以播放黄梅戏《谁说女子不如男》,欣赏了戏曲之后,教师提出问题:戏中的女英雄是谁、在她身上发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你认为这个女英雄是个怎样的人等,音乐情境和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品读的兴趣。
2.创新不离“情”,体会诗词的意蕴美。
在引领学生在欣赏古诗词时,应站在一定的高度,感受和体会“物我一体”的意蕴美。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于这首诗词的教学,教师不妨抓住“浓睡不消残酒”和“昨夜风疏雨骤”等情境描写,使学生融情于画意之中。学生就会自然地生发出“惜花”之情。
3.创新不离“真”,品诗词的“写实”。
很多古诗词是“写实”的作品,比如小学学习的《锄禾》、《悯农》;初中阶段学习的白居易的《观刈麦》,汉乐府的《木兰诗》,杜甫的《三吏》《三别》,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等都是写实的作品,写实的目的是情有所托、有所依。不同的是诗词所抒发的感情是各异的。以《过故人庄》为例,诗的首联描写友人的热情款待,反映旧友的热情好客。颔联采用白描手法,了了几笔就将农村的特有风光写得很真切。颈联夹叙夹议,显得亲切自然。尾联属于语言描写,再一次写出了友人的热情,在结构上起到了首尾圆合之作用。全诗虽没有艳丽的言辞,但情感的抒发却是真真切切的。诗歌的写实手法及其优点,对我们指导学生的写作也有借鉴作用。一些学生的作文假大空,无病呻吟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无法抒真情。我们应让学生明确,写作应“写实”,只有这样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文章才能动人心。
4.创新不离“用”,培养创新思维。
在学习古诗词时,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对诗词的独特的理解方式上,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正确评价古诗词,学会创作诗歌。
如学习了《陋室铭》,可让学生模仿这首诗而改写,写写自己的房间或教室;学习了《木兰诗》就可将文章的略写的——“征战沙场”部分进行详细描述;还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扩写诗词等。
这里的“用”还包括用所积累的阅读古诗词的知识,诵读古诗词。能读出“诗味”、“意味”和“情味”,从而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领悟诗人的情怀。如《木兰诗》的诵读,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木兰替父出征、征战沙场、建功受赏、辞官回乡等不同的情节作情感分析。只有这样才能读出不同的心理感受。如描写“征战沙场”的四句诗,应读出“悲凉雄壮”之感;“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的“愿”和“还故乡”应读出“渴望还乡”的迫切心理;“开”、“坐”、“脱”、“著”、“当”、“对”等六个动词应读出铿锵有力,又不乏轻松愉快的心情。
创新古诗词教学应将“传统”和“创新”巧妙结合,在传统中创新,创新要不离宗、不离本、不离境、不离真、不离用。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诗词的教学离开了创新就会像大地离开了阳光,鸟儿折断了翅膀。因此,古诗词教学的创新有必要且很重要,只要我们不断创新教法,古诗词教学就会走向高效。
参考文献:
[1]周瑞生.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6).
[2]周国栋.初中语文古诗词与传承传统文化探究[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2(12).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教学策略
古代诗词以精练的语言、深邃的意境、优美的韵律而被世代传承。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仍然存在方法落后、手段不新的问题,因此,古诗词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革新。
下面,我以初中几个古诗词的教学案例为例,谈谈初中语文古诗词创新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初中语文教学重视古诗词的必要性
学生从小就会接触到很多高科技的东西,比如电视、电脑、手机、平板、复读机等,这使他们精神生活相当“丰富”,各种课外活动很多,诸如唱歌、舞蹈、游泳、绘画、书法、棋类、跆拳道、武术等,可谓琴棋书画、刀枪剑戟无所不触,但这些活动留给学生值得记忆的东西并不多,因为毕竟不是每一个学生将来会成为运动员、歌唱家、舞蹈家、武术达人。相对而言,古代诗词在学生的成长及以后的生活中会显得意义非凡。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古诗词,有助于提升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启迪智慧,发展能力。
古诗词一般句式工整、篇幅短小、押韵上口,利于背诵,学生多背诵古诗词,对提高文学素养很有帮助。
二、初中阶段古诗词创新教学的意义
古代诗词博大精深,诗词中所记的事,所描的景、所抒的情等都与学生有很大的心理距离。因此,学生可能无法真正理解其内涵。因此,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不应在量上有奢求,也不能过于强调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多么透彻,而应引导学生在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受到古诗词的熏陶,为以后的语言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是时代进步的源泉。教育当然离不开创新。教学方法要创新、教学内容要创新、教学的宗旨要创新、教学手段更要创新。古诗词包罗万象,有的说理透彻,有的抒情真挚,有的寓意深刻,有的寄情山水,有的诗情画意,有的是内心的独白,有的是对未来的希冀和憧憬,有的现实主义浓烈,有的浪漫主义凝重,对初中生们来说,要求他们能够深刻领悟这丰富无比的诗词,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创新古诗词教学就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古代诗词的海洋里自由地畅游。
三、初中语文古诗词创新教学策略
1.创新不离“境”,激发品读兴趣。
同一首诗词,不同的读者对其意境的认识是不同的。如《游子吟》,有人会想到儿子进入了梦乡,母亲坐在床边为他缝着新衣服的场面;有人会想到临行前,儿子穿上了母亲亲手缝补的衣服的景象……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对意境的感悟,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从而使意境与意蕴结合起来,达到理解诗歌的目的,以期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学习《木兰诗》时,教师可以播放黄梅戏《谁说女子不如男》,欣赏了戏曲之后,教师提出问题:戏中的女英雄是谁、在她身上发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你认为这个女英雄是个怎样的人等,音乐情境和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品读的兴趣。
2.创新不离“情”,体会诗词的意蕴美。
在引领学生在欣赏古诗词时,应站在一定的高度,感受和体会“物我一体”的意蕴美。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于这首诗词的教学,教师不妨抓住“浓睡不消残酒”和“昨夜风疏雨骤”等情境描写,使学生融情于画意之中。学生就会自然地生发出“惜花”之情。
3.创新不离“真”,品诗词的“写实”。
很多古诗词是“写实”的作品,比如小学学习的《锄禾》、《悯农》;初中阶段学习的白居易的《观刈麦》,汉乐府的《木兰诗》,杜甫的《三吏》《三别》,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等都是写实的作品,写实的目的是情有所托、有所依。不同的是诗词所抒发的感情是各异的。以《过故人庄》为例,诗的首联描写友人的热情款待,反映旧友的热情好客。颔联采用白描手法,了了几笔就将农村的特有风光写得很真切。颈联夹叙夹议,显得亲切自然。尾联属于语言描写,再一次写出了友人的热情,在结构上起到了首尾圆合之作用。全诗虽没有艳丽的言辞,但情感的抒发却是真真切切的。诗歌的写实手法及其优点,对我们指导学生的写作也有借鉴作用。一些学生的作文假大空,无病呻吟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无法抒真情。我们应让学生明确,写作应“写实”,只有这样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文章才能动人心。
4.创新不离“用”,培养创新思维。
在学习古诗词时,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对诗词的独特的理解方式上,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正确评价古诗词,学会创作诗歌。
如学习了《陋室铭》,可让学生模仿这首诗而改写,写写自己的房间或教室;学习了《木兰诗》就可将文章的略写的——“征战沙场”部分进行详细描述;还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扩写诗词等。
这里的“用”还包括用所积累的阅读古诗词的知识,诵读古诗词。能读出“诗味”、“意味”和“情味”,从而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领悟诗人的情怀。如《木兰诗》的诵读,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木兰替父出征、征战沙场、建功受赏、辞官回乡等不同的情节作情感分析。只有这样才能读出不同的心理感受。如描写“征战沙场”的四句诗,应读出“悲凉雄壮”之感;“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的“愿”和“还故乡”应读出“渴望还乡”的迫切心理;“开”、“坐”、“脱”、“著”、“当”、“对”等六个动词应读出铿锵有力,又不乏轻松愉快的心情。
创新古诗词教学应将“传统”和“创新”巧妙结合,在传统中创新,创新要不离宗、不离本、不离境、不离真、不离用。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诗词的教学离开了创新就会像大地离开了阳光,鸟儿折断了翅膀。因此,古诗词教学的创新有必要且很重要,只要我们不断创新教法,古诗词教学就会走向高效。
参考文献:
[1]周瑞生.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6).
[2]周国栋.初中语文古诗词与传承传统文化探究[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