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更是教育学生提高汉文化水平,提升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有力工具,但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特点又对语文教学的创新探索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现实困境;突破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的现实困境
(1)教学主体语文教育意识存在偏差。语文作为中国教育的必备学科,从出生就开始接触,由此导致家长、学生、甚至老师和学校都对语文教育的必要性产生了质疑。加上中等职业学校的重点是培养专业技术性人才,从学校的定位上就更加偏重操作课程的设置。学好专业技术到社会上找到相应的工作,就是家长送孩子来职业技术学校的目的和初衷,所以认为语文无非是认识汉字、读读古诗、背诵些不发挥实际作用的文章,浪费时间不如拿来增加专业技术的学习和练习,以至于修身养性的语文学科就变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
(2)对语文学习的作用认识不到位。中等职业学校作为专业培养技术人才的专业学校,其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更加注重语言技术和语文能力的应用性。但在现实中,更多的职业技术学校设置语文学科,是为了应付教育机构的检查,因此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走过场,将绝大部分的时间分布到了专业的技术科目。所以培养学生如何恰当地运用好祖国的语言,在与人交流和沟通的同时感受语言的魅力,积极思考,勤动脑筋,善于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提高语言的感知能力,这些都是当下中职语文教学的任务和定位中所缺失的内容。
(3)语文教学模式“一刀切”现象明显。普通中学的语文教育具有统一的机构设置和专业管理,设有统一规范的教学大纲、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而一方面职业学校教育应用性特征对语文教学有特殊的要求,但同时一方面教育管理机构在对职业技术学校的语文教育课程设置上并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语文教学在职业学校就变成了随性发挥的摆设课程,教师也相应的缺乏对语文学科设置和教育的完整教学体系。因此导致了中职学校不同专业对于语言水平和能力的不同需求得不到因地制宜的合理分配和有效体现。比如说文秘专业就要侧重于文体的掌控和写作方面;而旅游专业的语文教学就要侧重于口语的学习和锻炼,熟悉不同语境下的说话技能,并且对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也要有较高的水平,这些缺陷都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下根本性的限制了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4)传统教学方法导致教学受体的主观需求不能被满足。这点也是“一刀切”教学模式更深层次的体现。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主要分为不同的技术专业,例如厨师、汽车修理、旅游管理、文秘等。不同的专业对于应用语言这个直接的生存和生活工具有着完全不同的需求侧重点。而教授语文学科的老师因为语文学科在技术学校的设置缺陷,更多的是重复教材上所写的内容,或者根据自己专业及现实生活的经验对学生开展语言工具的教学。这样对学生根据自身专业侧重学习语言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总结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都有很大的限制,供需不对等成为语文教学乏力无趣的深层次原因。
二、提升和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突破之道
(1)转变观念,树立语文教育在中等職业技术学校的技术支撑地位。语文教育不只是教学生认字、写文章,更重要的是将语文教育作为提升学生汉语综合能力的重要渠道。所以改变职业学校的语文教育现状首要的就是转变对语文教育的认识,从观念上树立语文教育为学生的专业技术提供“雪上添花”的技术支撑服务的坚实基础选择。中等职业学校不仅要培养专业技术过硬、社会需求对口的技术人才,更要通过专业化的语文教育使得该专业的学生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
(2)发挥学生在语文教育中的主体角色,提升教学相长。学生永远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群体,语文老师作为常年专业教授语文的载体,在职业学校中又相对缺乏“一技之长”,更容易将语文和专业完全脱离开来,造成语文教学的单调,甚至脱离社会实际需求。因此在教学中语文老师要转化对学生单纯“满堂灌”的传统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角色,将学生的专业技术对语文能力的需求做详细的分析,引导学生将语文作为一种实用的工具,提高自己在专业发挥过程中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理解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老师也可以从教授学生专业化需求的过程中得到实际的宣贯和提升。
(3)对口教学,改善创新语文教学方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为办学宗旨,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在语文教学中实行对口教学,设置不同专业的不同培养目标,就需要不断改善和创新教学方式。例如,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修行护理专业知识的同时,对语文的学习更多的是集中在2个方面:一是写作能力,一是表达沟通能力。写作能力是在病历的填写和护理工作的总结和梳理方面体现,良好的写作能力对于护理人员综合性素质的提高,高水平的配合医生的医疗和病患跟踪工作有直接的帮助。表达沟通能力对于护理人员来说更为重要,医患关系的不和谐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医护人员和病患及病患家属的沟通欠缺、沟通方式不当引起的。护理专业的学生如果在职业学校学习的时候,语文教学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能对以上实际走上护理岗位的专属需求做好提前的分析和传授,对于职业学校高质量技术人才的培养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经济效果和良好的社会评价。
(4)形成教育机构、职业学校、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多方协调互动机制,提升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效用水平。中等职业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专项基地,加强语文教学的改革需要从教育管理机构重新定位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开始,逐步建立管理机构、职业学校、企业等社会需求单位和受培养学生的多方协调互动机制,提升语文教学因地制宜效用水平。首先国家教育管理机构要对职业技术学校的语文学科设置重新做出定位,将语文教学在职业学校中不再是走过场、摆形式的“稻草人”;其次职业学校改革自身语文教学的定位,不断创新与专业技术实际需要相结合的语文教学方式,为凸显专业技术的附加值提供帮助;第三企业、事业机关、政府机构等专业人才需求单位不断明确技术岗位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以社会需要的反推力推动职业学校对于语文教学的改革;最后老师和学生要充分发挥教与学的积极主动性,在教与学、受与让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职业学校语文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新途径,形成四位一体的互动协调机制,为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外在运行助推力。
语文从来就不只是一门课程,它教授给学生识图看字、作词造句的同时,更重要的为学生学习中华文化,传承汉文化提供了延续的载体。中等职业学校作为特殊的一个专业人才培育机构,语文教学作为一个应用性的工具,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添油添彩起到了重要的内在技术性支撑作用。站在教育和社会需求的供需角度上来说,培养适应性专业人才的需求对职业学校不断反思语文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者简介:
高伟芳(1974~ )女,汉族,江苏新沂人,新疆塔城地区乌苏职业技术学校中教二级,研究方向为中职语文教学。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现实困境;突破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的现实困境
(1)教学主体语文教育意识存在偏差。语文作为中国教育的必备学科,从出生就开始接触,由此导致家长、学生、甚至老师和学校都对语文教育的必要性产生了质疑。加上中等职业学校的重点是培养专业技术性人才,从学校的定位上就更加偏重操作课程的设置。学好专业技术到社会上找到相应的工作,就是家长送孩子来职业技术学校的目的和初衷,所以认为语文无非是认识汉字、读读古诗、背诵些不发挥实际作用的文章,浪费时间不如拿来增加专业技术的学习和练习,以至于修身养性的语文学科就变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
(2)对语文学习的作用认识不到位。中等职业学校作为专业培养技术人才的专业学校,其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更加注重语言技术和语文能力的应用性。但在现实中,更多的职业技术学校设置语文学科,是为了应付教育机构的检查,因此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走过场,将绝大部分的时间分布到了专业的技术科目。所以培养学生如何恰当地运用好祖国的语言,在与人交流和沟通的同时感受语言的魅力,积极思考,勤动脑筋,善于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提高语言的感知能力,这些都是当下中职语文教学的任务和定位中所缺失的内容。
(3)语文教学模式“一刀切”现象明显。普通中学的语文教育具有统一的机构设置和专业管理,设有统一规范的教学大纲、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而一方面职业学校教育应用性特征对语文教学有特殊的要求,但同时一方面教育管理机构在对职业技术学校的语文教育课程设置上并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语文教学在职业学校就变成了随性发挥的摆设课程,教师也相应的缺乏对语文学科设置和教育的完整教学体系。因此导致了中职学校不同专业对于语言水平和能力的不同需求得不到因地制宜的合理分配和有效体现。比如说文秘专业就要侧重于文体的掌控和写作方面;而旅游专业的语文教学就要侧重于口语的学习和锻炼,熟悉不同语境下的说话技能,并且对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也要有较高的水平,这些缺陷都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下根本性的限制了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4)传统教学方法导致教学受体的主观需求不能被满足。这点也是“一刀切”教学模式更深层次的体现。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主要分为不同的技术专业,例如厨师、汽车修理、旅游管理、文秘等。不同的专业对于应用语言这个直接的生存和生活工具有着完全不同的需求侧重点。而教授语文学科的老师因为语文学科在技术学校的设置缺陷,更多的是重复教材上所写的内容,或者根据自己专业及现实生活的经验对学生开展语言工具的教学。这样对学生根据自身专业侧重学习语言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总结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都有很大的限制,供需不对等成为语文教学乏力无趣的深层次原因。
二、提升和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突破之道
(1)转变观念,树立语文教育在中等職业技术学校的技术支撑地位。语文教育不只是教学生认字、写文章,更重要的是将语文教育作为提升学生汉语综合能力的重要渠道。所以改变职业学校的语文教育现状首要的就是转变对语文教育的认识,从观念上树立语文教育为学生的专业技术提供“雪上添花”的技术支撑服务的坚实基础选择。中等职业学校不仅要培养专业技术过硬、社会需求对口的技术人才,更要通过专业化的语文教育使得该专业的学生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
(2)发挥学生在语文教育中的主体角色,提升教学相长。学生永远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群体,语文老师作为常年专业教授语文的载体,在职业学校中又相对缺乏“一技之长”,更容易将语文和专业完全脱离开来,造成语文教学的单调,甚至脱离社会实际需求。因此在教学中语文老师要转化对学生单纯“满堂灌”的传统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角色,将学生的专业技术对语文能力的需求做详细的分析,引导学生将语文作为一种实用的工具,提高自己在专业发挥过程中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理解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老师也可以从教授学生专业化需求的过程中得到实际的宣贯和提升。
(3)对口教学,改善创新语文教学方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为办学宗旨,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在语文教学中实行对口教学,设置不同专业的不同培养目标,就需要不断改善和创新教学方式。例如,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修行护理专业知识的同时,对语文的学习更多的是集中在2个方面:一是写作能力,一是表达沟通能力。写作能力是在病历的填写和护理工作的总结和梳理方面体现,良好的写作能力对于护理人员综合性素质的提高,高水平的配合医生的医疗和病患跟踪工作有直接的帮助。表达沟通能力对于护理人员来说更为重要,医患关系的不和谐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医护人员和病患及病患家属的沟通欠缺、沟通方式不当引起的。护理专业的学生如果在职业学校学习的时候,语文教学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能对以上实际走上护理岗位的专属需求做好提前的分析和传授,对于职业学校高质量技术人才的培养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经济效果和良好的社会评价。
(4)形成教育机构、职业学校、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多方协调互动机制,提升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效用水平。中等职业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专项基地,加强语文教学的改革需要从教育管理机构重新定位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开始,逐步建立管理机构、职业学校、企业等社会需求单位和受培养学生的多方协调互动机制,提升语文教学因地制宜效用水平。首先国家教育管理机构要对职业技术学校的语文学科设置重新做出定位,将语文教学在职业学校中不再是走过场、摆形式的“稻草人”;其次职业学校改革自身语文教学的定位,不断创新与专业技术实际需要相结合的语文教学方式,为凸显专业技术的附加值提供帮助;第三企业、事业机关、政府机构等专业人才需求单位不断明确技术岗位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以社会需要的反推力推动职业学校对于语文教学的改革;最后老师和学生要充分发挥教与学的积极主动性,在教与学、受与让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职业学校语文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新途径,形成四位一体的互动协调机制,为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外在运行助推力。
语文从来就不只是一门课程,它教授给学生识图看字、作词造句的同时,更重要的为学生学习中华文化,传承汉文化提供了延续的载体。中等职业学校作为特殊的一个专业人才培育机构,语文教学作为一个应用性的工具,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添油添彩起到了重要的内在技术性支撑作用。站在教育和社会需求的供需角度上来说,培养适应性专业人才的需求对职业学校不断反思语文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者简介:
高伟芳(1974~ )女,汉族,江苏新沂人,新疆塔城地区乌苏职业技术学校中教二级,研究方向为中职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