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教育的前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社会对于新兴人才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还要求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英语是一门人文学科,涉及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心理学原理,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在英语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的认知、情感和意志水平,从而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英语教学 学科渗透
素质教育强调全人教育,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重中之重,心理健康素质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本的素质要素。心理健康是一种正确的意识与价值观。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在小学这一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助推教育改革工作的必然选择。要落实素质教育,教师就需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培育,通过夯实學生的心理健康基础,推动学生其他素养的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能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的全过程。
一、英语学科教育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才能保证全面发展的实现。对小学生来说,进校开始,就是“从家中围着转”的中心变为学生群中的普通一员。在学校中慢慢建立人际关系网络的过程中,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群体意识也开始发生交织与冲突。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在关键阶段,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加,在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如果不能及时调节自我心理状态,就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学习焦虑、自卑等。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心理健康教育依托于学校教育。任何学科教育都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教育手段,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英语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学科知识,更要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运用相关的心理教育方法,将心理学知识与方法融入课堂实践,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二、英语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交织
(一)于教材中挖掘灵感,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
教材是学科教学的依据,教师如果在对教材进行解剖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去寻找切入点的话,那便能使学生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产生情感及心理上的共鸣。
例如,朗文版小学英语教材第一课的1A Chapter 1第一章节中讲到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Good morning, sir.”这些都是英语中打招呼的基本句子。在学习这些句子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英文中的打招呼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打招呼的区别,在此处找到切入点,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与欧美文化的不同之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沟通的桥梁,教师在语言教学的同时,要通过多种素材,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习俗,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文化的多样性,从而培养其多元文化价值观。
绅士文化是英国文化的主要象征,在英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英国及整个西方文明的发展。绅士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具有道德与美德的合格学者。优秀的绅士需要具备丰富的学识,掌握多方面的基本知识,同时非常重视礼仪。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英国人的优质品德,并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君子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礼仪修养,使学生成长为具有高度责任意识与文明意识的合格公民。
(二)课堂中巧设环节,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巧设环节,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点。
一是关注学生个体,尊重理解学生。在英语教学中,口头表达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学生是黏液质,心里有了答案也不敢回答,而有的学生是多血质,遇到问题冲动,急需表达。在设计课堂环节中,笔者结合多种形式,如小组比赛、个人抢答、小组合作等,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学生能将自己的特质发挥出来。这样的课堂尊重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给学生带去了理解与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学生成功的体验越来越多,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就保持下来了,为健康的心理素质打下了基础。
二是利用“罗森塔尔效应”,推进赏识教育。罗森塔尔效应表明:如果教师对学生抱有积极的“期待”,那被期待的学生则会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更容易获得成功。在语言的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表达非常重要,但面对非母语的英语,多少会有些胆怯。此刻,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便能对学生产生很强的正面激励作用,从而使学生找到勇气和自信,进而追求更高的水平。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用 “Great!” “Very good!”“Wonderful!”来对学生进行肯定,多用奖励机制,给学生加分、加星,甚至有时给学生一个简简单单的赞赏的微笑等,就能让学生找到自信。有洞察学生优点的慧眼是教师推进赏识教育的必备条件。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正面引导为主,注重班级群体氛围的优化。
三是重视同辈效应,促进合作学习。同辈效应是发生在同辈群体中的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同辈之间往往有着同样的目标与共同的价值观。同辈群体在小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彼此之间产生很大的影响,有时甚至比成人对他们的影响还大。英语是一门语言,也是一种沟通的工具。我们将英语的沟通性与同辈效应的原理结合起来,便会发现在语言学习中,合作学习是最佳的学习方式。Pair-work和Group-work是最常见的两种组织形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心理压力也因有了同辈的参与而减轻不少。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容易产生安全感,也容易激发出思维的火花,培养沟通与表达能力。在合作学习中,优秀的学生会展现自己的能力,帮助同伴,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同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又能及时得到帮助,使他们重拾信心。看似简单的合作学习,将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各维度的能力都提升了。
(三)情感中架设桥梁,调动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点
英语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离不开情感的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这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知课文的情感,在情感教学中架设起桥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朗文版小学英语教材1A Chapter 5的时候,Sports Day中讲到“Ricky cannot run. He can only walk. He is sad.”教师以此为契机,问学生 “Why?”“How does he feel?”学生就会发现图片角落里Ricky的腿受伤了,学生就会开始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体会他人的感受。紧接着笔者就问“How can we help him?”学生就开始提出各种建议,让Ricky在这场运动会中既不受到冷落,又能参加一些身体条件允许的项目,感受到来自集体的关爱。通过对情感的深入探索,可以培养学生对同伴的关爱意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能明白团体与个人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促进学生形成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正面影响非常大,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也具有可操作性。心理健康教育是与各学科紧密融合成一体的,只有依托好学校这个主营地,才能更好地通过学科的力量从多方面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吴逊.浅谈在英语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2010(5).
[2]沈丽新.小学英语教学中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J]. 小学教育科研论坛 ,2002(5).
[3]杨平平.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本主线设计的“点”[J].教学与管理,2021(7):63-66.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英语教学 学科渗透
素质教育强调全人教育,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重中之重,心理健康素质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本的素质要素。心理健康是一种正确的意识与价值观。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在小学这一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助推教育改革工作的必然选择。要落实素质教育,教师就需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培育,通过夯实學生的心理健康基础,推动学生其他素养的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能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的全过程。
一、英语学科教育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才能保证全面发展的实现。对小学生来说,进校开始,就是“从家中围着转”的中心变为学生群中的普通一员。在学校中慢慢建立人际关系网络的过程中,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群体意识也开始发生交织与冲突。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在关键阶段,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加,在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如果不能及时调节自我心理状态,就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学习焦虑、自卑等。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心理健康教育依托于学校教育。任何学科教育都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教育手段,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英语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学科知识,更要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运用相关的心理教育方法,将心理学知识与方法融入课堂实践,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二、英语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交织
(一)于教材中挖掘灵感,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
教材是学科教学的依据,教师如果在对教材进行解剖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去寻找切入点的话,那便能使学生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产生情感及心理上的共鸣。
例如,朗文版小学英语教材第一课的1A Chapter 1第一章节中讲到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Good morning, sir.”这些都是英语中打招呼的基本句子。在学习这些句子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英文中的打招呼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打招呼的区别,在此处找到切入点,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与欧美文化的不同之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沟通的桥梁,教师在语言教学的同时,要通过多种素材,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习俗,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文化的多样性,从而培养其多元文化价值观。
绅士文化是英国文化的主要象征,在英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英国及整个西方文明的发展。绅士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具有道德与美德的合格学者。优秀的绅士需要具备丰富的学识,掌握多方面的基本知识,同时非常重视礼仪。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英国人的优质品德,并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君子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礼仪修养,使学生成长为具有高度责任意识与文明意识的合格公民。
(二)课堂中巧设环节,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巧设环节,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点。
一是关注学生个体,尊重理解学生。在英语教学中,口头表达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学生是黏液质,心里有了答案也不敢回答,而有的学生是多血质,遇到问题冲动,急需表达。在设计课堂环节中,笔者结合多种形式,如小组比赛、个人抢答、小组合作等,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学生能将自己的特质发挥出来。这样的课堂尊重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给学生带去了理解与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学生成功的体验越来越多,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就保持下来了,为健康的心理素质打下了基础。
二是利用“罗森塔尔效应”,推进赏识教育。罗森塔尔效应表明:如果教师对学生抱有积极的“期待”,那被期待的学生则会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更容易获得成功。在语言的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表达非常重要,但面对非母语的英语,多少会有些胆怯。此刻,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便能对学生产生很强的正面激励作用,从而使学生找到勇气和自信,进而追求更高的水平。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用 “Great!” “Very good!”“Wonderful!”来对学生进行肯定,多用奖励机制,给学生加分、加星,甚至有时给学生一个简简单单的赞赏的微笑等,就能让学生找到自信。有洞察学生优点的慧眼是教师推进赏识教育的必备条件。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正面引导为主,注重班级群体氛围的优化。
三是重视同辈效应,促进合作学习。同辈效应是发生在同辈群体中的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同辈之间往往有着同样的目标与共同的价值观。同辈群体在小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彼此之间产生很大的影响,有时甚至比成人对他们的影响还大。英语是一门语言,也是一种沟通的工具。我们将英语的沟通性与同辈效应的原理结合起来,便会发现在语言学习中,合作学习是最佳的学习方式。Pair-work和Group-work是最常见的两种组织形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心理压力也因有了同辈的参与而减轻不少。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容易产生安全感,也容易激发出思维的火花,培养沟通与表达能力。在合作学习中,优秀的学生会展现自己的能力,帮助同伴,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同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又能及时得到帮助,使他们重拾信心。看似简单的合作学习,将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各维度的能力都提升了。
(三)情感中架设桥梁,调动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点
英语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离不开情感的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这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知课文的情感,在情感教学中架设起桥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朗文版小学英语教材1A Chapter 5的时候,Sports Day中讲到“Ricky cannot run. He can only walk. He is sad.”教师以此为契机,问学生 “Why?”“How does he feel?”学生就会发现图片角落里Ricky的腿受伤了,学生就会开始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体会他人的感受。紧接着笔者就问“How can we help him?”学生就开始提出各种建议,让Ricky在这场运动会中既不受到冷落,又能参加一些身体条件允许的项目,感受到来自集体的关爱。通过对情感的深入探索,可以培养学生对同伴的关爱意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能明白团体与个人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促进学生形成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正面影响非常大,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也具有可操作性。心理健康教育是与各学科紧密融合成一体的,只有依托好学校这个主营地,才能更好地通过学科的力量从多方面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吴逊.浅谈在英语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2010(5).
[2]沈丽新.小学英语教学中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J]. 小学教育科研论坛 ,2002(5).
[3]杨平平.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本主线设计的“点”[J].教学与管理,2021(7):63-66.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