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我们的教师来自于乡村,我们的学生来自于乡村,乡村的人、事、景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把这些乡村资源引用到乡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中去。充实学生作文内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一、充分利用乡村自然资源,进行作文教学
认识了解本土历史、民间艺术、风土人情、生活习俗、传统工艺和种养技术等。利用乡村特有的山、水、树木、泥沙、石头、五谷杂粮等资源。帽峰山是一个新开发的旅游景点,可挖掘其中的人文历史为作文教学所用。例如:在指导学生写景物时,带领学生到校园的种植地,帽峰山走一走,去找春天,观察大自然里的动物、植物、人物活动发生的变化,或天气、云雾等情况,从而领悟大自然的奇妙和感悟大自然的美,培养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习惯。乡村到处是成群的鸡鸭鹅,肥壮的猪牛羊,大片的庄稼,清澈的小河,苍翠的大山……这天然的动物园、植物园,正是写景状物的好材料。
“六一”快到了,学校要举行庆祝活动,主题是“乡村特色奥运时装表演”。接到这个任务之后,我马上定人选,表演的同学第一要漂亮,第二要有灵气和气质,第三还要有一定的体育技能。同学们发挥聪明才智,把种植地里的蒜头,葱,大白菜,向日葵的叶子和花以及杜鹃花设计成各种各样的衣服。服装设计得美轮美奂。到了比赛的那天,同学们的表现令全场师生叹为观止,舞台效果非常强。最后,同学们获得了一等奖。比赛完,同学们思潮起伏,在我的引导下,写出了各具特色的《记一次时装表演》为题的文章。
二、实地种养,亲身体验,激发兴趣
意大利品德心理学基础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的教育思想。她形象地解释说:“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地理解了。”对学生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这里,她强调了学生参与探究与实践的重要性。作为新理念下的教师,要勇于抛弃教材执行者,传声者的身份,成为教材的改造者、创造者。不拘泥于课本,不守常规控制,创照性地使用教材我把学生带到种植地,把已发芽的土豆和没发芽的土豆,切好分给他们。让他们种在地里,观察土豆的生长情况,并且做好记录。学生普遍乐于从事,再一次满足探究心理的需求。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在课堂中是无法完成的,它需要我们因地制宜,积极开发、利用现有资源,共同实施科学教育,让学生在更“开放”的空间里亲历过程。
三、充分利用人文资源,进行作文教学
通过访问、调查乡村历史、民间艺术、风土人情、生活习俗、传统工艺和种养技术等,了解养鸡喂鸭、种菜锄草、钓鱼捕蝉,乡俗民情、农民的淳朴善良……只要平时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便会发现,乡村题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乡村的这些优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引发学生的内心感受,这样学生作文时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言。
例如学完《北京的春节》这一课文,学生知道春节文化历经几千年,质是不变的,这个质就是源于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春节文化的魅力,使春节成为最有凝聚力的节日。每当春节来临,背井离乡的游子都纷纷赶回家中与亲人团聚,每年一度上亿人次的“春运”高潮,说明了春节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与春节相关的年俗,早已由一种礼仪渐变为一种打在每个中国人身上的烙印、一种融入每个中国人血脉的习惯、一种浸入每个中国人骨髓的文化因子。作为我们生活的农村春节是怎样的呢?有什么传统的习俗?学生通过上网搜查资料,采访家人知道:节日是一种文化现象,春节更是如此。春节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语境下,是最隆重的节日。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与宗教、祭祀、庆典、聚会等相联。传统的春节,有关于“年”兽、万年创建历法、熬年守岁、贴春联、赏花灯等各种传说;有扫尘、春联、门画、倒贴“福”字、守岁、爆竹、拜年、看大戏、闹元宵等习俗;有腊八粥、年糕、饺子、元宵、春饼等食俗……学生通过访问、查找、搜集、整理信息,对家乡习俗这一道写作要求非常感兴趣,学生写出了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文章。
乡村资源的利用,创造了一种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状态之中,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查找资料,并用各种形式汇报查找的结果,在丰富多采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责任编辑 龙建刚
一、充分利用乡村自然资源,进行作文教学
认识了解本土历史、民间艺术、风土人情、生活习俗、传统工艺和种养技术等。利用乡村特有的山、水、树木、泥沙、石头、五谷杂粮等资源。帽峰山是一个新开发的旅游景点,可挖掘其中的人文历史为作文教学所用。例如:在指导学生写景物时,带领学生到校园的种植地,帽峰山走一走,去找春天,观察大自然里的动物、植物、人物活动发生的变化,或天气、云雾等情况,从而领悟大自然的奇妙和感悟大自然的美,培养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习惯。乡村到处是成群的鸡鸭鹅,肥壮的猪牛羊,大片的庄稼,清澈的小河,苍翠的大山……这天然的动物园、植物园,正是写景状物的好材料。
“六一”快到了,学校要举行庆祝活动,主题是“乡村特色奥运时装表演”。接到这个任务之后,我马上定人选,表演的同学第一要漂亮,第二要有灵气和气质,第三还要有一定的体育技能。同学们发挥聪明才智,把种植地里的蒜头,葱,大白菜,向日葵的叶子和花以及杜鹃花设计成各种各样的衣服。服装设计得美轮美奂。到了比赛的那天,同学们的表现令全场师生叹为观止,舞台效果非常强。最后,同学们获得了一等奖。比赛完,同学们思潮起伏,在我的引导下,写出了各具特色的《记一次时装表演》为题的文章。
二、实地种养,亲身体验,激发兴趣
意大利品德心理学基础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的教育思想。她形象地解释说:“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地理解了。”对学生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这里,她强调了学生参与探究与实践的重要性。作为新理念下的教师,要勇于抛弃教材执行者,传声者的身份,成为教材的改造者、创造者。不拘泥于课本,不守常规控制,创照性地使用教材我把学生带到种植地,把已发芽的土豆和没发芽的土豆,切好分给他们。让他们种在地里,观察土豆的生长情况,并且做好记录。学生普遍乐于从事,再一次满足探究心理的需求。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在课堂中是无法完成的,它需要我们因地制宜,积极开发、利用现有资源,共同实施科学教育,让学生在更“开放”的空间里亲历过程。
三、充分利用人文资源,进行作文教学
通过访问、调查乡村历史、民间艺术、风土人情、生活习俗、传统工艺和种养技术等,了解养鸡喂鸭、种菜锄草、钓鱼捕蝉,乡俗民情、农民的淳朴善良……只要平时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便会发现,乡村题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乡村的这些优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引发学生的内心感受,这样学生作文时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言。
例如学完《北京的春节》这一课文,学生知道春节文化历经几千年,质是不变的,这个质就是源于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春节文化的魅力,使春节成为最有凝聚力的节日。每当春节来临,背井离乡的游子都纷纷赶回家中与亲人团聚,每年一度上亿人次的“春运”高潮,说明了春节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与春节相关的年俗,早已由一种礼仪渐变为一种打在每个中国人身上的烙印、一种融入每个中国人血脉的习惯、一种浸入每个中国人骨髓的文化因子。作为我们生活的农村春节是怎样的呢?有什么传统的习俗?学生通过上网搜查资料,采访家人知道:节日是一种文化现象,春节更是如此。春节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语境下,是最隆重的节日。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与宗教、祭祀、庆典、聚会等相联。传统的春节,有关于“年”兽、万年创建历法、熬年守岁、贴春联、赏花灯等各种传说;有扫尘、春联、门画、倒贴“福”字、守岁、爆竹、拜年、看大戏、闹元宵等习俗;有腊八粥、年糕、饺子、元宵、春饼等食俗……学生通过访问、查找、搜集、整理信息,对家乡习俗这一道写作要求非常感兴趣,学生写出了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文章。
乡村资源的利用,创造了一种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状态之中,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查找资料,并用各种形式汇报查找的结果,在丰富多采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