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0-0086-01
2016年全国课标卷I适用于河北、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及广东九个省区,其中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依然遵循义务教育和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要求,体现高考选拔性的功能,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特点,深化“一点四面”的考查,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及创新精神。同时以地理小区域的生产、生活实际为背景,挖掘地理学科内涵,能力立意为主导,考查了学科主干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和学科综合思维,小区域承载了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地理教学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现就全国课标卷I文综地理部分试题进行阐述。
一、区域是地理事象的载体,试题考查储备的区域认知素养,需具备准确的空间定位能力
地理区域以空间尺度较小的小区域呈现,小区域置身于区域大背景中。如题组1中的顺德与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与转移,准确定位为珠三角及江西省中部省区,题组2荷兰兰斯塔德地区城市空间规划,题组3渤海湾沿岸地区贝壳堤的分布及海岸线的变迁,及题组4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定位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势阶梯过渡处;36题中广西横县的茉莉花茶产业发展,与江苏、浙江的比较;37题中的堪察加半岛地理环境的差异及地理环境特征;选考题42题旅游地莫干山所处的区域经纬网定位,43题地质自然灾害多发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古乡沟,涉及到课程标准及考试大纲中要求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区域差异等相关区域认知的要求。
二、试题始终贯穿着人地关系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素养
试题情景聚焦世界、中国生活、生产中的实际,设置问题,引领学生关注现实,关爱生命,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如题组1顺德与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与产业转移——珠三角与中部地区工业区位与产业转移,区际联系与可持续发展,荷兰城市群中“绿心”,36题围绕茉莉种植、茉莉花加工、工农业区位条件和区域经济及区域可持续发展。42题《旅游地理》莫干山的“民宿”旅游的快速发展,43题的《自然灾害与防治》故乡沟夏秋多发的泥石流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威胁,44题的《环境保护》,发挥区域优势,利用自然条件引海水养虾,发展经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但在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试题设置始终贯穿人地关系的主线,引导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联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实现生态、经济及社会三大效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考查了正确的价值观。
三、试题体现了地理学科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整体性、地域性是地理学科的两大基本特征。地理环境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大要素之间,人类活动的各个要素之间,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建一个有机的整体。
地理试题部分,选择题以题组形式呈现,必考题和选考题部分的地理试题设问方式均直接明了,围绕同一主题,递进式追问,实现了多层次、多角度考查地理学科综合思维能力。问题设置步步深入,符合问题思维的一般习惯,体现了对问题探究的过程。如题组1中围绕陶瓷产业设置三道题,(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又如如36题围绕广西横县设置(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3)目前横县县城集聚了100多家茉莉花茶厂。分析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问题①:说明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问题②:为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37题中(1)说明勘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2)分析勘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其它试题也类似,不一一列举。
试题强调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从地理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描述和阐释事物,直至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
四、体现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即学以致用是全国课标卷命题的原则之一,也是义务地理和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理念之一。试题情景均为地球上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现实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形成的地理观念和地理思想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突出考查有用的、可再生的地理知识。考生需要具有较高的学科素养、较优秀的思维品质和较强的考试能力,才能给出高水平的答案。如37题,图文材料中,提供了足够的相关信息,学生需要现场学习,分析岛上地理环境内部差异、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最后一道(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充分体现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综合素养。日常生活中拍攝的一些常识:能见度高的天气状况、根据熊的生活习性推导熊出没的地点河谷地带、熊的敏锐和攻击性、要隐秘能保护拍摄者自身安全,等等多角度综合分析判断。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各地部分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各部分之间相辅相成,相互渗透,中学地理教育同样也是个系统的有机整体,教学需要深刻领会义务教育和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发挥地理学科的教育功能,教学过程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学科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教学。教学活动以“基本问题”形式呈现,多问“是什么”、“如何”、“为什么”、“怎么样”,激发学生“愤悱”心理,强化地理思维。借助思维导图、层层设问,激发思维。围绕地理学的六个基本问题,结合教学内容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充分调动思维,多思,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也,灵活运用,避免死记硬背。形成地理综合思维如图1。
同时要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围绕地理学科六个基本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生产、生活典型案例,学以致用,强调地理事象的时空特征,遵循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因部门而异的原则,在形成知识体系的同时,地理能力与观点,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现代公民。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全国课标卷I适用于河北、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及广东九个省区,其中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依然遵循义务教育和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要求,体现高考选拔性的功能,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特点,深化“一点四面”的考查,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及创新精神。同时以地理小区域的生产、生活实际为背景,挖掘地理学科内涵,能力立意为主导,考查了学科主干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和学科综合思维,小区域承载了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地理教学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现就全国课标卷I文综地理部分试题进行阐述。
一、区域是地理事象的载体,试题考查储备的区域认知素养,需具备准确的空间定位能力
地理区域以空间尺度较小的小区域呈现,小区域置身于区域大背景中。如题组1中的顺德与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与转移,准确定位为珠三角及江西省中部省区,题组2荷兰兰斯塔德地区城市空间规划,题组3渤海湾沿岸地区贝壳堤的分布及海岸线的变迁,及题组4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定位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势阶梯过渡处;36题中广西横县的茉莉花茶产业发展,与江苏、浙江的比较;37题中的堪察加半岛地理环境的差异及地理环境特征;选考题42题旅游地莫干山所处的区域经纬网定位,43题地质自然灾害多发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古乡沟,涉及到课程标准及考试大纲中要求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区域差异等相关区域认知的要求。
二、试题始终贯穿着人地关系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素养
试题情景聚焦世界、中国生活、生产中的实际,设置问题,引领学生关注现实,关爱生命,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如题组1顺德与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与产业转移——珠三角与中部地区工业区位与产业转移,区际联系与可持续发展,荷兰城市群中“绿心”,36题围绕茉莉种植、茉莉花加工、工农业区位条件和区域经济及区域可持续发展。42题《旅游地理》莫干山的“民宿”旅游的快速发展,43题的《自然灾害与防治》故乡沟夏秋多发的泥石流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威胁,44题的《环境保护》,发挥区域优势,利用自然条件引海水养虾,发展经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但在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试题设置始终贯穿人地关系的主线,引导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联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实现生态、经济及社会三大效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考查了正确的价值观。
三、试题体现了地理学科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整体性、地域性是地理学科的两大基本特征。地理环境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大要素之间,人类活动的各个要素之间,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建一个有机的整体。
地理试题部分,选择题以题组形式呈现,必考题和选考题部分的地理试题设问方式均直接明了,围绕同一主题,递进式追问,实现了多层次、多角度考查地理学科综合思维能力。问题设置步步深入,符合问题思维的一般习惯,体现了对问题探究的过程。如题组1中围绕陶瓷产业设置三道题,(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又如如36题围绕广西横县设置(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3)目前横县县城集聚了100多家茉莉花茶厂。分析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问题①:说明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问题②:为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37题中(1)说明勘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2)分析勘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其它试题也类似,不一一列举。
试题强调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从地理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描述和阐释事物,直至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
四、体现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即学以致用是全国课标卷命题的原则之一,也是义务地理和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理念之一。试题情景均为地球上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现实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形成的地理观念和地理思想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突出考查有用的、可再生的地理知识。考生需要具有较高的学科素养、较优秀的思维品质和较强的考试能力,才能给出高水平的答案。如37题,图文材料中,提供了足够的相关信息,学生需要现场学习,分析岛上地理环境内部差异、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最后一道(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充分体现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综合素养。日常生活中拍攝的一些常识:能见度高的天气状况、根据熊的生活习性推导熊出没的地点河谷地带、熊的敏锐和攻击性、要隐秘能保护拍摄者自身安全,等等多角度综合分析判断。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各地部分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各部分之间相辅相成,相互渗透,中学地理教育同样也是个系统的有机整体,教学需要深刻领会义务教育和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发挥地理学科的教育功能,教学过程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学科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教学。教学活动以“基本问题”形式呈现,多问“是什么”、“如何”、“为什么”、“怎么样”,激发学生“愤悱”心理,强化地理思维。借助思维导图、层层设问,激发思维。围绕地理学的六个基本问题,结合教学内容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充分调动思维,多思,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也,灵活运用,避免死记硬背。形成地理综合思维如图1。
同时要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围绕地理学科六个基本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生产、生活典型案例,学以致用,强调地理事象的时空特征,遵循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因部门而异的原则,在形成知识体系的同时,地理能力与观点,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现代公民。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