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个方面谈《孤雁》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古代文学中,雁是文人墨客喜爱使用的一个意象,它通常意味时令、季节的变化,又是信用的表征。然而在唐代诗人杜甫的笔下,它却是另一番景象,其《孤雁》笔法独特,堪称写雁诗中的精品。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对杜甫的《孤雁》进行赏析。
  关键词: 杜甫 《孤雁》 雁
  
  在古代文学中,雁是文人墨客喜爱使用的一个意象,它通常意味时令、季节的变化,又是信用的表征。然而在唐代诗人杜甫的笔下,它却是另一番景象,其《孤雁》笔法独特,堪称写雁诗中的精品: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孤雁》是杜甫在代宗大历二年秋旅居夔州期间的作品,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读此诗,让人体味到了入骨的悲戚、孤独、思念和不惜一切苦苦追寻的执着,本文从以下五点谈此诗。
  1.开篇破题,眼骨尽出
  本诗题目是《孤雁》,像《诗经》中《硕鼠》、《蒹葭》等许多诗歌一样,取诗句头两字为题。
  咏物诗讲究“以曲为佳”、“以隐为妙”,然而杜甫却另辟蹊径:“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开篇即唤出歌咏的主角——孤雁,可谓开门见山。但这孤雁并不是如我们所熟知的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能够如此变换队形的大雁是幸福的。诗中的雁却是非常孤独,而且不饮、不啄,它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飞是为了追寻同伴,叫是为了呼唤同伴,而飞和叫都是因为它是多么多么地想念同伴。于是它不饮、不啄,它拼命追寻、执着前进,为的是可以星夜兼程,尽快找到同伴。这只孤单寻伴却情感执着的大雁和我们印象中欢快的、结伴而行的大雁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让雁之孤开篇就惊动人心。
  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之说,杜甫《孤雁》的第一联就这么几个字,而眼骨尽出。“孤”便是其“眼”,表现了全诗的精神内涵;“飞鸣声念群”便是其“骨”,统率起了全诗。
  2.开阔生动,极言其“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以“谁怜”二字设问,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这一问也使诗人胸中的情感喷涌而出:“孤雁啊,我和你一样凄惶啊!天壤茫茫,又有谁来怜惜我呢?”此处,诗人既怜孤雁又悲自身,物我交融,浑然一体。
  此联中,“一片”和“万重”对比,构成了极大的反差,境界倏忽开阔,却更言其“孤”。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一片影”,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这时的孤雁该多么惶急、焦虑、寂寞、无助,又该多么迷茫啊。而这“一片影”,也说明了孤雁是在低飞,离地面很近,因为只有低飞才能留下“一片影”,而不是“一个点”。本应高飞于万重云上的孤雁,为什么要低飞呢?我想,应该是因为它“不饮啄”、“飞鸣声念群”,不吃不喝,飞鸣不止,还时刻在思念自己的雁群,自然又累又饿又渴,心情惶急凄苦不已,这样的孤雁,已经无力于振翅高飞、搏击长空了。而天高路遥,云海迷漫,它与雁群“相失万重云”,已经找不着追寻雁群的方向,它失去了目标,也失去了振翅高飞的志向,这时的孤雁又该多么焦虑,多么无助,多么迷茫啊。
  这两句诗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真是无助、无助,望断天涯归路。这也正是诗人当时在离乱漂泊中失去群人的痛苦心境的反映。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他就像那只孤雁那样日夜思念着自己的亲朋,希望早日和她们团聚,他也和孤雁一样,没有方向,不思饮食,内心惶急、凄苦不已。
  3.声声血泪,物我交融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紧承上联,既凸显了孤雁的情怀,又凸显了诗人的景象。孤雁情怀是:思念的缠绕和痛苦的煎熬,迫使它不停地飞鸣。它望尽天际,望啊,望啊,仿佛那失去的雁群老在它的眼前晃动;它哀唤声声,唤啊,唤啊,似乎那雁群的鸣声总在它耳畔响起;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飞,不停地呼唤了。这一联,可谓字字血泪、情深意切、哀痛欲绝,将孤雁心中潜伏的那种苦苦追逐意识刻画得十分细致。浦起龙评析说:“惟念故飞,望断矣而飞不止,似犹见其群而逐之者;惟念故鸣,哀多矣而鸣不绝,如更闻其群而呼之者。写生至此,天雨泣矣!”(《读杜心解》)
  诗人的景象是:孤雁已经飞远了,但诗人仍伫立在那里,好像还能看到它,因为诗人的目光一直追随孤雁的影子,刚才满耳的哀鸣,现在似乎也能听到。他的心随孤雁一起飞走了,他让孤雁代为寻伴,孤雁就是他,他就是孤雁。清人朱鹤龄注此诗说:“此托孤雁以念兄弟也。”诗人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的思想跃然纸上。
  4.陪衬结尾,爱憎分明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说着说着孤雁,怎么却说到野鸦上去了?浦起龙说:“末用借结法”(《读杜心解》),按现在说法就是“陪衬笔法”,即在诗末尾处不言正题而借用他物来陪衬烘托正题之物,表达诗人的爱憎感情。
  孤雁的念群之情是那么迫切,它是那么的凄切、焦虑、痛苦、劳累,而野鸦们全然不懂,它们纷纷然鸣噪个不停,并且乐在其中。此联中,诗人以“孤雁”自比,“野鸦”则是象征一些缺乏情感、缺乏信念的平庸之辈。佚名《杜诗言志》云:“此时庸庸碌碌之人,谁知杰士心中之事。彼纷纷鸣噪者,不过野鸦之类耳,有何意绪耶?”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无意绪”是孤雁对着野鸦时的心情,也是杜甫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要面对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是啊,高飞的雁,清高的诗人,怎么能和鸣噪的野鸭、庸碌的俗客谈到一起呢?他们又怎么能够了解雁和诗人的执着追求和内心的惶急凄苦呢?真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王风·黍离》),与这般“不知我者”有什么可谈呢?
  5.四层对比,丰满立体
  本诗共出现了四层对比,一是大雁群飞的常景与诗雁孤飞的“现实”形成了强烈对比,入目即是雁之“孤”。二是不停飞和“不饮啄”的为与不为的鲜明对比,其“不为”就是为了“为”,而“为”和“不为”都是因为孤单,因为思念,因为信念,这个对比进一步丰富了雁的强烈相思和孤单地执着寻伴的形象。三是“一片影”和“万重云”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境界开阔,却更言其“孤”,而且“孤”的惶急、焦虑、凄迷、无助。四是孤雁和野鸭心情的对比,一个“飞鸣声念群”,在惶急无助中依然执着寻伴;一个“鸣噪自纷纷”,乐在庸俗无为中;野鸭不懂孤雁心有抱负,径自纷扰喧吵,反衬出了孤雁的寂寞,同时,把孤雁和诗人外在离失亲朋的“孤”,进一步深化到内心无共鸣的“孤”。
  四层对比将雁之“孤”凸显得惊人心魄,它孤得凄凉、孤得揪心、孤得悲壮;它把孤雁和诗人的渴望、煎熬、执着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孤雁和诗人锲而不舍、至死方休的悲壮之情。
  
  参考文献:
  [1]李淑艳.两首《孤雁》的比较赏析[J].诗文赏析,2005,(3).
  [2]阳光.一样孤雁,别样情怀——两首同题古诗的对比阅读[J].学生之友(初中版),2004,(6).
  [3]徐永端.杜甫《孤雁》赏析[EB].中国古典诗词鉴赏,2006.9.28.http://www.wuys.com/news/Article_Show.asp?ArticleID=3526.
  [4]张春荣.从杜甫的“孤雁”看白秋的“雁”.诗学析论[M].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7.11.
  [5]周汝昌.相失万重云——说杜甫《孤雁》.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讲唐诗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2006.9.
其他文献
摘 要: 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运用先进的教学典型对青年教师进行典型教育,是建立高校优秀教学典型的根本目的,也是行之有效的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方法之一。高校应以优秀教学典型为核心,以点带面,在教师群体中培养热爱教学、擅长教学的优秀队伍,从而满足学生的要求,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 高校优秀 教学典型 课堂教学质量    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是高
摘 要: 本文从汉语普通话音节的内部结构入手,探索了普通话音节的结构特点。普通话音节本身是一个由声母、韵母、声调所组成的有层次的完整嵌套结构。音节绝大多数以元音结尾,且声调贯穿整个音调的变化,一个音节对应一个声调。这些特点使汉语普通话的单个音节具有强烈的封闭性和凝聚性,从而制约了普通话音节之间的连读现象。这种结构内部的制约从一个方面解释了汉语普通话发音对英语连读的负迁移现象。  关键词: 汉语音节
摘 要: 李大钊对中国文化发展作了深入的思考,认为推动中国文化发展的两大主体力量是知识青年与人民大众。知识青年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主力军,人民群众是“历史纯正的主位”,知识青年应该作为民众的先驱,传播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在近代中国的确立。  关键词: 知识青年 人民大众 李大钊 文化发展 主体    李大钊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者,他在“中国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上作了认真的思考,特别是在推
摘 要: 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凸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深度关注。大学生毕业后能不能找到工作?找到一个什么样的工作?能否在工作当中施展才华?这些问题牵动着中国亿万家庭的心。本文针对时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将老子的“七善”应用于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当中,以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择业方面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 “七善”原则 大学生就业指导 启示    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老子所提出的“七善原则
摘 要: 语文新课标的实施,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观念,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投身到语文教改中去。本文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从圈点批注显个性、强化个体的“体验与反思”、重视“拓展与延伸”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剖析,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教学策略 个性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从《心迷宫》到《暴裂无声》,青年导演忻钰坤显现出稳定而出色的类型偏好和作者风格。他讲述的故事悬念环生、逻辑缜密,又留给观众充分的想象空间。然而,忻钰坤并不满足于讲述一个悬疑故事,他对电影类型的探索始终扎根于中国的现实土壤,聚焦当下的社会问题,在看似冷静的剥离背后却不乏深情的底层关怀。  一、本土电影节走出来的电影新人  区别于第六代导演走国际电影节获奖的成名路径,忻钰坤是从国内电影节“FIRST青
摘 要: 修辞的运用能赋予广告语言形象生动、简洁幽默、新颖别致、富有韵律和节奏感等特点,是广告英语魅力的重要源泉。恰当地运用修辞可以帮助树立产品形象,博得消费者的垂青。本文从广告英语修辞运用的产生理据、主要形式和效果三个方面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 广告 广告英语 修辞手法    广告是推销商品的理想媒介,它以各种形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广告不但是一种促销手段,而且是一种高品位的策划行为。好的广告英
摘 要: 新课导入是教学步骤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导入能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语文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对中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及其遵循的原则进行诠释探讨,以揭开语文课堂成功教学的序幕。  关键词: 中学语文课堂 导入设计 有效导入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非常著名的句子,琵琶女在演奏之前就已经把自己的情感融入音乐的氛围
[摘要] 在如今热门火爆的电影中,电影人为了不断吸引观众的眼球,利用异想天开的想象力加上对周围环境生活中的动植物的观察与模仿,从大自然中获得灵感,成功地运用仿生设想与电影水乳交融,使电影如虎添翼、锦上添花。那些令人眼花缭乱高科技的仿生设计,使得电影流光溢彩引人入胜。    [关键词] 电影 仿生设计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8.018    仿
摘 要: 中国传统肖像画的写生法与西方肖像写生法有着很大的区别。西方主要是对人物精心描绘,尽量地惟妙惟肖。但中国传统肖像画却是主张默记心识,通过暗中观察的方法,了解对象的外形、精神、学识、修养和社会阅历等,从而提炼出对象的精神本质。中国传统肖像画的写生方法是以相学为基础的,通过心识默记,归纳特征,并快速捕捉对象的情状,以达到“传神”的目的。这种写生方法对我们今天的写生仍然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