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简要分析了农村住宅的特点,并就农村住宅的设计谈了几点原则和看法。
【关键词】农村住宅;特点;设计原则
Discuss design principles of rural housing
Hu Shu-fan
(Inner Mongolia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70)
【Abstract】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housing and rural housing design to talk about some principles and views.
【Key words】Rural residential; Characteristics; Design principles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日益关注,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农民的生活质量在快速提升,同时也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很大转化,生活居住条件和消费都与过去大相径庭。以往的农村建房模式已很难适合今天的住房要求,设计建造经济、美观、实用、节地的农居,对各地政府来讲,也是一桩很重视的工作。比如近几年,有关部门都会举办“农村住宅设计大赛”,征集获奖作品,并汇集成图书、册子,供农民建房参考选用。但实际的问题是能看得懂图纸的农民少之又少,找人看懂弄明白后,真正实用、符合农民期望的几乎无处可找。目前,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已组织专业设计人员,为农民建房提供周到的指导和服务,非常值得借鉴推广。但很多设计人员虽然专业精通,也具有热心为农民办实事的精神,但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农民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以至实际设计常带有浓厚的城市设计的倾向,对农民的很多具体要求考虑并不完善。其实,农村住宅是一种不同于普通城市住宅的全新住宅类型,只有将农村住宅作为一个全新的课题进行研究,才能真正解决农民建房问题,提高农民的实际居住质量。
1. 农村住宅的特点
农村住宅建筑不同于城市住宅,它既是生活建筑也是生产需要,具有如下特点:
(1)既是生活用房又是生产用房,要求有一部分室外活动场地和产品、工具等的贮藏室。
(2)建筑材料应强调以地方材料为主,不能不加分析的套用城市住宅的结构形式。
(3)由于各地区气候条件、风俗习惯差异很大,建筑的地方特色比城镇住宅更为明显。
(4)由于缺乏供水、排水、集中供暖等市政设施、每户应有取水或贮水和排水的简易设施,并应考虑取暖方式。
(5)沼气等节能措施的推广,给农村住宅的平面设计提出了新的课题。
(6)农村住宅系自建,为了减少农民建房负担,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力降低建筑造价。
2. 建设农村住宅,应把经济原则放在首位
近年来农村经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城市生活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很多住宅仅为解决基本居住的问题,在实际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减轻农民的负担,将经济因素作为方案设计的重点来考虑。
2.1 要考虑控制基本建设成本。
(1)控制建设成本的基本是面积定位问题,即要考虑生活的基本使用面积定位,也要考虑经济的承受能力,将建设规模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畴以内。
(2)提高有效面积使用率,平面尽量方正,功能紧凑,充分发挥有效的住宅使用面积,避免交通迂回等使用面积的浪费,保证厅堂、居室的基本使用空间。同时应做好厨卫、储藏等设计工作,提高居住生活质量,在不增加建造成本的条件下缩小与城市的差距。
(3)充分考虑院落布局,用院落解决部分储藏等次要功能布局,降低居室面积,节约总体建筑成本。
(4)建筑形式简洁朴素,避免不必要的装饰,材料选择尽可能当地化,利用地方优势资源,降低建设成本。
2.2 要考虑控制长期的居住成本。房屋建成后面临水、电、采暖、卫生等能源的居住成本的消耗。控制成本需要从能源的来源、能源消耗的降低、能源的循环利用出发入手,开源与节流并举,降低居住成本。
(1)首先满足住宅良好的采光、通风,冬季日照良好,夏季保持自然通风;厨房、卫生间尽量能自然通风,排除废气,清洁环境,充分利用自然调节,减少采暖、空调、风扇等的使用。
(2)尽量利用当地材料选取保温隔热性能好的材料,控制合理的开窗面积,提高住宅围护结构保温、隔热的性能,降低能耗。
(3)还可以利用目前一些成本较低、技术成熟的节能技术,如太阳能热水、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和重复利用、沼气技术等,解决热水、节水、燃气等问题,有效的降低日常生活的支出,降低居住成本,提高生活的质量。
3. 建设农村住宅,应从实用性原则出发
设计农村住宅首先应摒弃城市住宅的设计框架,不能只注重墙体的轮廓、门窗的比例、虚实的变化等常用的建筑设计理论,而应从农民对住宅的实际需要出发考虑,尽量简洁朴素,避免过度的装饰。
3.1 从传统农村生活习惯出发,尽量采用保留院落格局,考虑农民小规模生产和生产工具、杂物等储藏的需要,院落格局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较大的增加实际有效的使用面积。在考虑节约土地资源利用率时,可考虑院落的组合,两户组合一单元,或多户联排组合,适应区域的规划和具体地形,适当提高容积率和建筑密度。
3.2 考虑农村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相对比较落后,降低施工难度也是实际设计中要考虑的重要一环节,尽量减少出挑和过大的空间及特殊形状的异形空间。楼层尽量定位在二层左右,过高楼层对建造成本和施工技术都会造成影响,结构形式尽量根据地域选择造价低廉的实用方式,减少建造的经济成本。
3.3 要考虑农民的风俗习惯,平面功能的组织要考虑当地普遍的民俗,包括家具的摆放避免与农村传统禁忌冲突,实地了解不同地域的习惯。比方说有些地方认为门窗不可正对,在城市设计中门窗正对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但在有些农村却被认为不吉利,那么在实际进行农村住宅设计中尽量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让农民能在新住宅中住的高高兴兴。
4. 建设农村住宅,应考虑农村住宅既是生活用房又是生产用房的双重属性
近年来,农村中从事个体经营的家庭日益增多,个体经营收入已经成为很多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在农村住宅设计中应考虑农村住宅既是生活用房又是生产用房的双重属性,按照农民家庭所从事的不同产业需求,提供与之相适应的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以引导、促进家庭经济单位的健康发展。使农村住宅不仅仅满足居住的需求,也为农民创造从事生产经营的家庭生产经营场所,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
(1)住宅设计直接提供生产经营空间。可以采用下店上宅、前店后宅、室内外连通使用等多种方式。适用于大多数家庭庭院经济类型,如针织、刺绣、缝纫、手工制作、小商铺、小型特色餐饮等等。
(2)住宅设计为生产经营提供必要的辅助空间。包括为农林种植、禽畜及水产养殖等专业户提供生产工具、农机具、材料、物资的储存空间。
(3)充分利用庭院空间,发展庭院经济。传统民居中,院落空间是住宅的中心,农村住宅庭院作为居室空间的扩大延伸,不仅用于聊天会友、晾晒衣物,还可小规模种植蔬菜瓜果、饲养家禽家畜,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
5. 建设农村住宅,应充分考虑地域性原则
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地农村的地理气候、经济条件、生活习惯、民族风俗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各地农村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民间文化,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审美观点,所以农村住宅建设也要因地制宜,要体现出自己特有地域的农村特色,体现出自己的中国文化内涵,就像中国的剪纸、农民画。
5.1 农村住宅要把当地的传统特色融入进去,考虑当地具体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各方面要协调、统一、相互匹配,尽量避免整齐划一。“千村一面、千户一面”的农村规划,成为目前各界一致指责的矛头对象,究其原因,缺乏基本的地域特性,抹去村庄文化历史的延续,虽然是崭新的建筑,但确是一个不和谐的音符。
5.2 充分利用农村环境的自然景观优势,珍惜原有的生态环境,利用原有的自然地形、地貌、植被,创造出一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情建筑语言,表达出新农村特有的意境。使居住者充分享受大自然赋予农村特有的蓝天碧水、明媚阳光和清新空气,体现出农村民居的建筑精华,体现出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
5.3 应充分采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和传统做法。地方材料大多适用、质朴、典雅,结合传统做法能使建筑与周围的景观、环境彼此融合,浑然一体,自然天成。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就地取材,可以集科技与原生态于一体,这一趋势在农村建房中很有必要,并有条件得到相应的体现。例如,建筑材料的选择可以更多地从本地资源出发,毛竹、木材、石料等传统建材,完全可以与现代建筑设计相结合,形成既安全实用、又具审美特色的农居,体现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而形成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风格。挖掘和使用地方建筑材料,并充分传统做法的优势,逐步探索出适合地方材料的建筑艺术造型和表现方法,能赋予农村社区住宅立面造型以浓郁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不仅能体现当地住宅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还能极大的降低住宅造价。
6. 建设农村住宅,提倡“弹性设计”,使之具有持续发展的可能
农村的家庭结构具有较强的延续性,人口构成上具有多辈分和多元、多级的特点。多代同堂的现象十分普遍,家庭养老模式也比较稳定。亲朋好友数量较多并且交往频繁。因此农村住宅建设既要立足当前需求,又要着眼未来家庭结构的变化,在设计之初就应留有发展余地和改变的可能,令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能。实质也延长了住宅的寿命周期,降低了农民的居住成本。
6.1 室内空间组织具有一定灵活性,可分可合,可变通。室内空间组织对不同时期家庭结构的变化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可根据家庭结构的改变,增设隔墙、隔断,更改门洞等的开设位置等简单的拆改,改变室内空间的分割方式,以适应家庭结构的变化。
6.2 设计要考虑多代同堂一户多套的居住需求,以对应农村传统而稳定的家庭养老模式。在条件允许的地区,农村住宅可以采取水平分户或者垂直分户等一户两套或一户多套、可分可合的灵活户型设计模式,既方便父母与成年子女相互照顾,又相对独立自由。
6.3 提倡“弹性设计”,考虑预留一定可变空间,为将来住宅的局部扩展,水电等配套设备更新改造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提供便利。
总之,在农村住宅设计上,我们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农民的实际利益出发,以农民居住行为和生活模式为设计依据,力求将农民的传统居住模式与现代生活方式相融合,把农村住宅的设计做的更好,引导农民科学建房,为农民创造出舒适、经济的生活居住空间。
【关键词】农村住宅;特点;设计原则
Discuss design principles of rural housing
Hu Shu-fan
(Inner Mongolia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70)
【Abstract】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housing and rural housing design to talk about some principles and views.
【Key words】Rural residential; Characteristics; Design principles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日益关注,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农民的生活质量在快速提升,同时也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很大转化,生活居住条件和消费都与过去大相径庭。以往的农村建房模式已很难适合今天的住房要求,设计建造经济、美观、实用、节地的农居,对各地政府来讲,也是一桩很重视的工作。比如近几年,有关部门都会举办“农村住宅设计大赛”,征集获奖作品,并汇集成图书、册子,供农民建房参考选用。但实际的问题是能看得懂图纸的农民少之又少,找人看懂弄明白后,真正实用、符合农民期望的几乎无处可找。目前,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已组织专业设计人员,为农民建房提供周到的指导和服务,非常值得借鉴推广。但很多设计人员虽然专业精通,也具有热心为农民办实事的精神,但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农民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以至实际设计常带有浓厚的城市设计的倾向,对农民的很多具体要求考虑并不完善。其实,农村住宅是一种不同于普通城市住宅的全新住宅类型,只有将农村住宅作为一个全新的课题进行研究,才能真正解决农民建房问题,提高农民的实际居住质量。
1. 农村住宅的特点
农村住宅建筑不同于城市住宅,它既是生活建筑也是生产需要,具有如下特点:
(1)既是生活用房又是生产用房,要求有一部分室外活动场地和产品、工具等的贮藏室。
(2)建筑材料应强调以地方材料为主,不能不加分析的套用城市住宅的结构形式。
(3)由于各地区气候条件、风俗习惯差异很大,建筑的地方特色比城镇住宅更为明显。
(4)由于缺乏供水、排水、集中供暖等市政设施、每户应有取水或贮水和排水的简易设施,并应考虑取暖方式。
(5)沼气等节能措施的推广,给农村住宅的平面设计提出了新的课题。
(6)农村住宅系自建,为了减少农民建房负担,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力降低建筑造价。
2. 建设农村住宅,应把经济原则放在首位
近年来农村经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城市生活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很多住宅仅为解决基本居住的问题,在实际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减轻农民的负担,将经济因素作为方案设计的重点来考虑。
2.1 要考虑控制基本建设成本。
(1)控制建设成本的基本是面积定位问题,即要考虑生活的基本使用面积定位,也要考虑经济的承受能力,将建设规模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畴以内。
(2)提高有效面积使用率,平面尽量方正,功能紧凑,充分发挥有效的住宅使用面积,避免交通迂回等使用面积的浪费,保证厅堂、居室的基本使用空间。同时应做好厨卫、储藏等设计工作,提高居住生活质量,在不增加建造成本的条件下缩小与城市的差距。
(3)充分考虑院落布局,用院落解决部分储藏等次要功能布局,降低居室面积,节约总体建筑成本。
(4)建筑形式简洁朴素,避免不必要的装饰,材料选择尽可能当地化,利用地方优势资源,降低建设成本。
2.2 要考虑控制长期的居住成本。房屋建成后面临水、电、采暖、卫生等能源的居住成本的消耗。控制成本需要从能源的来源、能源消耗的降低、能源的循环利用出发入手,开源与节流并举,降低居住成本。
(1)首先满足住宅良好的采光、通风,冬季日照良好,夏季保持自然通风;厨房、卫生间尽量能自然通风,排除废气,清洁环境,充分利用自然调节,减少采暖、空调、风扇等的使用。
(2)尽量利用当地材料选取保温隔热性能好的材料,控制合理的开窗面积,提高住宅围护结构保温、隔热的性能,降低能耗。
(3)还可以利用目前一些成本较低、技术成熟的节能技术,如太阳能热水、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和重复利用、沼气技术等,解决热水、节水、燃气等问题,有效的降低日常生活的支出,降低居住成本,提高生活的质量。
3. 建设农村住宅,应从实用性原则出发
设计农村住宅首先应摒弃城市住宅的设计框架,不能只注重墙体的轮廓、门窗的比例、虚实的变化等常用的建筑设计理论,而应从农民对住宅的实际需要出发考虑,尽量简洁朴素,避免过度的装饰。
3.1 从传统农村生活习惯出发,尽量采用保留院落格局,考虑农民小规模生产和生产工具、杂物等储藏的需要,院落格局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较大的增加实际有效的使用面积。在考虑节约土地资源利用率时,可考虑院落的组合,两户组合一单元,或多户联排组合,适应区域的规划和具体地形,适当提高容积率和建筑密度。
3.2 考虑农村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相对比较落后,降低施工难度也是实际设计中要考虑的重要一环节,尽量减少出挑和过大的空间及特殊形状的异形空间。楼层尽量定位在二层左右,过高楼层对建造成本和施工技术都会造成影响,结构形式尽量根据地域选择造价低廉的实用方式,减少建造的经济成本。
3.3 要考虑农民的风俗习惯,平面功能的组织要考虑当地普遍的民俗,包括家具的摆放避免与农村传统禁忌冲突,实地了解不同地域的习惯。比方说有些地方认为门窗不可正对,在城市设计中门窗正对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但在有些农村却被认为不吉利,那么在实际进行农村住宅设计中尽量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让农民能在新住宅中住的高高兴兴。
4. 建设农村住宅,应考虑农村住宅既是生活用房又是生产用房的双重属性
近年来,农村中从事个体经营的家庭日益增多,个体经营收入已经成为很多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在农村住宅设计中应考虑农村住宅既是生活用房又是生产用房的双重属性,按照农民家庭所从事的不同产业需求,提供与之相适应的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以引导、促进家庭经济单位的健康发展。使农村住宅不仅仅满足居住的需求,也为农民创造从事生产经营的家庭生产经营场所,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
(1)住宅设计直接提供生产经营空间。可以采用下店上宅、前店后宅、室内外连通使用等多种方式。适用于大多数家庭庭院经济类型,如针织、刺绣、缝纫、手工制作、小商铺、小型特色餐饮等等。
(2)住宅设计为生产经营提供必要的辅助空间。包括为农林种植、禽畜及水产养殖等专业户提供生产工具、农机具、材料、物资的储存空间。
(3)充分利用庭院空间,发展庭院经济。传统民居中,院落空间是住宅的中心,农村住宅庭院作为居室空间的扩大延伸,不仅用于聊天会友、晾晒衣物,还可小规模种植蔬菜瓜果、饲养家禽家畜,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
5. 建设农村住宅,应充分考虑地域性原则
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地农村的地理气候、经济条件、生活习惯、民族风俗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各地农村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民间文化,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审美观点,所以农村住宅建设也要因地制宜,要体现出自己特有地域的农村特色,体现出自己的中国文化内涵,就像中国的剪纸、农民画。
5.1 农村住宅要把当地的传统特色融入进去,考虑当地具体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各方面要协调、统一、相互匹配,尽量避免整齐划一。“千村一面、千户一面”的农村规划,成为目前各界一致指责的矛头对象,究其原因,缺乏基本的地域特性,抹去村庄文化历史的延续,虽然是崭新的建筑,但确是一个不和谐的音符。
5.2 充分利用农村环境的自然景观优势,珍惜原有的生态环境,利用原有的自然地形、地貌、植被,创造出一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情建筑语言,表达出新农村特有的意境。使居住者充分享受大自然赋予农村特有的蓝天碧水、明媚阳光和清新空气,体现出农村民居的建筑精华,体现出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
5.3 应充分采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和传统做法。地方材料大多适用、质朴、典雅,结合传统做法能使建筑与周围的景观、环境彼此融合,浑然一体,自然天成。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就地取材,可以集科技与原生态于一体,这一趋势在农村建房中很有必要,并有条件得到相应的体现。例如,建筑材料的选择可以更多地从本地资源出发,毛竹、木材、石料等传统建材,完全可以与现代建筑设计相结合,形成既安全实用、又具审美特色的农居,体现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而形成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风格。挖掘和使用地方建筑材料,并充分传统做法的优势,逐步探索出适合地方材料的建筑艺术造型和表现方法,能赋予农村社区住宅立面造型以浓郁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不仅能体现当地住宅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还能极大的降低住宅造价。
6. 建设农村住宅,提倡“弹性设计”,使之具有持续发展的可能
农村的家庭结构具有较强的延续性,人口构成上具有多辈分和多元、多级的特点。多代同堂的现象十分普遍,家庭养老模式也比较稳定。亲朋好友数量较多并且交往频繁。因此农村住宅建设既要立足当前需求,又要着眼未来家庭结构的变化,在设计之初就应留有发展余地和改变的可能,令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能。实质也延长了住宅的寿命周期,降低了农民的居住成本。
6.1 室内空间组织具有一定灵活性,可分可合,可变通。室内空间组织对不同时期家庭结构的变化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可根据家庭结构的改变,增设隔墙、隔断,更改门洞等的开设位置等简单的拆改,改变室内空间的分割方式,以适应家庭结构的变化。
6.2 设计要考虑多代同堂一户多套的居住需求,以对应农村传统而稳定的家庭养老模式。在条件允许的地区,农村住宅可以采取水平分户或者垂直分户等一户两套或一户多套、可分可合的灵活户型设计模式,既方便父母与成年子女相互照顾,又相对独立自由。
6.3 提倡“弹性设计”,考虑预留一定可变空间,为将来住宅的局部扩展,水电等配套设备更新改造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提供便利。
总之,在农村住宅设计上,我们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农民的实际利益出发,以农民居住行为和生活模式为设计依据,力求将农民的传统居住模式与现代生活方式相融合,把农村住宅的设计做的更好,引导农民科学建房,为农民创造出舒适、经济的生活居住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