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庚的婚事

来源 :百花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tp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庚和小菊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高中毕业后,大庚和小菊都没考上大学。对此,大庚和小菊一点儿也不难过,没考上就没考上呗,只要两个人在一起,比什么都强。
  田里的稻谷归了仓,村头儿稻草垛堆起好高。夜里,大庚和小菊常约在稻草垛边见面。大庚和小菊靠在稻草垛上,天上是明晃晃的月亮,还有无数个眨着眼睛的星星。一阵清风吹过,送来淡淡的稻草香味。在这般温馨浪漫的夜里,大庚和小菊感到格外幸福。
  大庚搂着小菊软绵绵的腰肢,在她耳旁轻声说:“你若要嫁人,一定要嫁我哟……”小菊靠在大庚厚实的肩上,点头回道:“嗯。你若要娶亲,一定要娶我哟……”
  刚过完年,小菊嫁到城里的姐姐捎信回来,说在城里帮她找了工作,要她立即赶到城里去。
  小菊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大庚。大庚听了,既替小菊高兴,又替自己难过。小菊挠了一下大庚,笑道:“怎么,怕我到了城里把你忘了?”
  大庚握住小菊的手,摇着头,傻笑着。
  “瞧你那点儿出息。”小菊抽出手,在大庚脸上捏了一把,说,“等我在城里站稳了,就把你接过去。”
  第二天,小菊就离开未家坪,进城找她姐去了。
  沒过多久,小菊给大庚捎来信,说她在城里一家咖啡店上班。小菊说咖啡店环境好,装的有空调,上班也轻松。大庚听了,既替小菊高兴,又替自己难过。没过多久,小菊又给大庚捎来信,要他找城里的堂哥帮忙寻个事做,莫一辈子待在未家坪。小菊还说,一辈子待在未家坪,是不会有出息的。
  于是,大庚进城找到在城里工作多年的堂哥,恳求道:“哥呀,要不是小菊,我情愿一辈子待在未家坪的。可现在……哥呀,你得帮帮我哩……”
  堂哥刚好有个朋友新开了家厂子,正需要人手,大庚又是高中生,比较合适。堂哥便给朋友打了个电话。朋友很给面子,要大庚明天就去上班。
  这下,堂哥觉得大庚和小菊的事应该没多大问题了。但是没多久,大庚又来找堂哥,没精打采的。堂哥忙问他怎么了。大庚摇着头说:“小菊把我踹了。”
  “好端端的,怎么就把你踹了呢?”
  “小菊说,要想跟她结婚必须在城里买房子。哥呀,城里房子那么贵,我怎么买得起哟?”
  “你们刚到城里,可以先租房子嘛,等以后挣钱了再买不迟呀。”
  “我也是这么跟她讲的,可小菊她姐给她找了个人家,说只要结了婚,立马就能住进城里的房子。小菊她姐给她找的那个人,左腿还有残疾哩……”大庚说完,蹲在地上呜呜哭了起来。
  堂哥拍着大庚的肩膀,只能陪着他叹气。那天走时,大庚心有不甘地说:“哥呀,小菊和我从小一起长大,我们这么多年的感情,怎么就比不过人家一套房子哩?”
  从那以后,大庚很长时间没来找过堂哥。大庚再次出现在堂哥面前,是一年后的一天。那天,大庚领着个女孩子来找堂哥,说是他新交的女朋友。大庚拉着堂哥,非要请他出去吃饭。
  难得大庚好兴致,堂哥便随他来到附近一家酒馆。那天,大庚点了不少菜,当然也要了酒。酒过三巡,大庚指着身边的女孩对堂哥说:“哥呀,她叫小丽,在我最失意的时候是她陪着我的,我们打算过年前把婚结了。”
  大庚身边的小丽,脸红红的,长得蛮秀气。堂哥起身端着杯子,对大庚、小丽说:“恭喜恭喜,结婚那天,我一定到场!”
  转眼过年了,堂哥并没听到大庚结婚的消息。正月里回老家拜年,堂哥逮住大庚问他结婚的事。大庚像霜打的茄子,沮丧地说:“哥呀,我是打算过年前结婚的,可是小丽却跟别人领证了。”
  “到底怎么回事?”堂哥着急地问。
  大庚抹着眼泪说:“跟小丽领证的那人离过婚,还有个小孩。小丽宁愿当后妈也不跟我结婚。不就是嫌我在城里没房子吗……”
  原来如此。
  从那以后,大庚好多年没来找过堂哥。大庚再次出现在堂哥面前,是十年后的一天。那天,大庚手里拿着一串亮闪闪的钥匙在堂哥面前晃了晃,说:“哥呀,走,我带你去个地方。”
  大庚带堂哥来到一个新建的小区。他们乘电梯来到十八楼,大庚打开一户的防盗门拉堂哥进去。房子是刚装修的,里面各种家具电器一应俱全。那天,大庚站在宽敞明亮的落地窗前,打量着窗外美丽迷人的城市风景,突然用力拍了拍胸脯,大喊一声:“老子终于有房子了……”堂哥扭头看他,只见他一脸泪水。
  不到三个月,年近四十的大庚就结婚了。据说跟大庚结婚的女孩子二十刚出头儿,她原本是有男朋友的,只因男孩在城里没房子,女孩最终离开了他,选择了有房子的大庚。
  那天,大庚喝了不少酒。喝了不少酒的大庚拍着堂哥的肩膀,说:“哥呀,你说如今这世道怎么了?这些女孩子,究竟嫁的是人还是房子啊?”那天,大庚还说:“哥呀,如今我是在城里有房子了,可我怎么一点儿也不觉得幸福呢?”
  [责任编辑 徐小红]
其他文献
秋日里,有两种花开在家门口,一是粉豆花,二是喇叭花。前者傍黑开,后者清早开。一个站在墙根下,一个攀在篱笆上,都不知道疲倦,今儿开、明儿开、后儿还开……要问啥时候种了这两种花,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反正是,冷不丁一瞧,花就开了。  粉豆花色彩杂,红的、粉的、紫的、黄的……闹哄得不得了,翌日晨太阳一出来,花儿说谢就谢了,不拖泥不带水,随后结个黑色的种子,惹得孩子们伸手去捉。喇叭花则定时定点上白班儿,很
期刊
隔壁的王胡子,胡子很长。  他头上的绒线帽一年四季都没有摘下来过。  绒线帽四周松散地积着一些细软的黄发丝,和他下巴颏上金黄发亮的胡须对应着。他在黄昏光线映照下的侧影,显得慵懒高贵又汗津津的。  王胡子喜欢看书,不挑书,收来的小学语文课本他也读得津津有味。  这不,此刻眯着眼的王胡子正在认真地读一本书——华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实用多功能万年历》。书是旧书,旧得很不一般,有些页角很固执地卷着,这
期刊
栓柱巡山回来,没有回家,在村头折了个弯儿,气冲冲地朝村支书家走去。人未进屋,栓柱先嚷開了:“我的支书大人,我东山坳种的那些姜一夜之间全被人偷了,你看怎么办吧!”  二喜披了件外衣从屋子里踱出来:“怎么办?待我了解清楚,抓到了偷姜贼轱辘赔你呗!”  栓柱吐了口唾沫说:“屁,等你个二喜了解清楚,咱村的姜恐怕都让贼捋光了。”  按说,被人直接呼叫大名而不叫官名应该生气,但二喜不生气,二喜还是那副慢腔调:
期刊
扎西才让,藏族,甘肃甘南人。作品见于《西藏文学》《芳草》《滇池》《百花园》等文学期刊,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小小说选刊》等刊转载。曾获敦煌文艺奖、黄河文学奖、梁斌小说奖等文学奖项。著有散文集《诗边札记:在甘南》、中短篇小说集《桑多镇故事集》。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五位甘南作家组成洮河流域考察采风小组,自甘南合作启程,先后抵达青海省海南州河南县代富桑草原(洮河源头)——甘肃省甘
期刊
敷过面膜后,化好妆,挑挑拣拣,换了几件衣服,戴上久藏箱底的首饰,对着镜中的新形象,抿嘴一笑。  这次,我是认真的。  提早到了茶室。环视四周,前面一对男女喝着菊花茶,说着话。后面两个男人,饮着红茶,無话。角落一个女人,看着书,啜着茉莉茶,很是秀气。  服务员问我:“要什么茶?”我摆摆手。他不到,我怎能先喝?  有人进来了。好潇洒。应该是他。感觉他正向我走来。我紧张起来,额头沁出微汗。好,终于见面了
期刊
2014年2月,春节已过,元宵未到,我百无聊赖,又若有所待。在亲戚朋友中耳闻目睹的事浮上心头,我开始写《祖母》,第一句就吓了我一跳:“我的祖母年轻时一定是个风骚泼辣的主。”这个祖母的原型当然不是我祖母,但即便是,如果这样开笔了,我是否还能遏止自己呢?  我隐约记得,之前,我刚看了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我喜欢。我发现人性的灰色地带,正是小说畅游的地方。  也许对小说家来说,这是常识。但我不是小说家
期刊
杨小娟下放时叫刘红旗,这是她的本名,她没打算再做杨小娟。她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  但是,回团的前一晚,她还是失眠了。她的脑中,一直回响着《英台吊孝》的唱段,结尾的那句,反反复复地缭绕在耳际:“梁兄啊,不求同生求同死!”这是母亲杨素娟生前演的最后一出戏。很多剧团演这一场时,只摆出素桌白帷,以示梁山伯已亡。而他们团,一直是旧式演法,梁山伯必须直挺在床上。母亲曾说:“只有这样,才能演得感天动地。”有一回
期刊
写小说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更有条理,不紧不慢——写长篇小说就得这样。写诗是一种自由漂移状态。我写一首诗,常常是源于一串词语。我能想到的唯一一种好比喻是科学的比喻:在过饱和的溶液里再滴入一滴液体,让溶液变得透明。我并不觉得自己在诗歌里解决了问题,我只是揭示了问题,而长篇小说似乎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那个时候——也就是我写诗的时候——我并不这么想,我并不知道自己正在被引往下一部长篇的路上。只有当我写完了
期刊
人瘦成一把骨头,二叔。  祖母在世的时候,总是说:“要是换成现在,你二叔也能考上大学。”只要看看堂弟,就能推知一二。堂弟是我们镇上唯一考上北大的人,如今在北京一个机关工作。农家子弟能走到这一步,还不是全靠脑袋瓜儿灵?  二叔只读过小学,可是他心灵手巧,什么都会。家里坐的藤椅,是他自编的。藤椅的纹路,一丝不乱。桌子柜子,也是自制的。这不稀奇,稀奇的是连木工的刨子也是自制的。至于当泥水匠、水电工,就更
期刊
他不知道那只猫为什么还在外面。外面下着雨,猫已经叫了好一会儿了。它应该是被方便面的味道吸引过来的,他想,可惜我吃完就把汤倒掉了,不然可以让它尝一尝。  他租住在一栋三层小楼的阁楼,窗外是小楼旁边车库的铁皮屋顶。天黑后雨渐渐大起来,风带着雨水往屋里钻,他就把窗户关起来了。  本来心情还不错,他正边喝茶边看书,然后就听见窗外传来了猫的叫声。“喵……喵……喵……”猫的叫声仿佛浸透了凄凉,和着雨水滴落在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