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检察机关群众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检察工作人员要始终坚持群众观点,执行群众路线,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正确把握检察机关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构建和谐检民关系。
[关键词]检察机关;群众工作;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利益多元化、社会矛盾凸现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做好群众工作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社会稳定大局,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出发,认真做好群众工作,更好地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不断增强做好检察群众工作的本领,提高检察机关群众工作水平,依法保障和促进民生,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①
一、新形势下加强检察机关群众工作的重要意义
1.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是密切党群关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坚实的群众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坚实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离不开坚实的群众基础。群众观决定着群众工作,群众工作决定着群众基础。因此,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始终是我们的根本观点,要对群众常怀敬畏之心、常怀感恩之心,时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检察机关,肩负着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重任,在执法办案过程中,更是要充分依靠群众,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因为“人民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活动之所以有力量,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贯彻了依靠群众的工作路线,获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帮助”。②
2.加强和改进检察群众工作是提高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必然要求。做好群众工作是提高执法公信力的有效途径。当前,少数检察干警存在着群众观念淡簿,群众工作能力不强,严重脱离群众的问题,有的干警就案办案,对案件“一查了之”,忽视做好发案单位的善后工作,常常出现案子办了,检察机关在群众心目的形象也搞坏了;有的在办案中存在“重打击犯罪,轻保护权益”的偏差,只注重被告人的有罪供述,不重视被告人的无罪辩解;有的文明执法程度不高;有的对求助群众关爱不够。这些不良问题和现象,降低了执法公信力。如果掉以轻心,麻痹大意,检察机关将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检察工作将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加强和改进检察群众工作,坚持检察工作群众路线,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通过执法为民,让广大人民群众更深刻的认识检察机关,理解支持检察工作,树立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
3.加强和改进检察群众工作是检察机关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需要。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我国经济体制发生深刻变革,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动,利益格局面临深刻调整,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以民生问题为主的人民内部矛盾凸显,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尽快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妥善调处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利益纠纷,成为检察机关迫切的重大任务。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短期内难以消除,反腐倡廉工作任重道远。与此同时,由于人民群众民主法治意识的不断提高,通过司法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需求日益增强,各种矛盾纠纷更多地以诉讼形式进入司法领域,这对检察机关公正执法的能力和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检察机关做好群众工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新形势下检察机关群众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1.群众工作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由“熟人社会”变成“陌生人社会”。由于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社会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过去与人们生活休戚相关的单位对于个人的影响力正逐步下降,很多群众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过去,个人和家庭的各种社会需求大都靠单位解决,现在国有单位承担的社会职能正逐步剥离,不再大包大揽;非公有制单位则是雇佣关系,更加靠不上。人们对家庭、亲戚、朋友、同学等私人生活圈的依赖度增高,而对单位的归属感和对公共领域信任感有所下降。同时,随着社会流动性的增强,村组、街道干部走家串户的传统群众工作方式也遇到困难。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村干部经常碰到的不是把门的“铁将军”就是老幼妇孺,有时跑了几趟,连当家人的面也见不到。而城市里每年600万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后,有相当一部分成了“几不管”的社会人,在一些生活小区,面对面居住多年的邻居见了面居然都不认识,群众工作环境的变化给检察群众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2.群众工作内容和形式面临重大调整。一是群众主流方面渴望公正、稳定、和谐,另一方面社会各阶层之间又互信不足,公权力与民众之间良性互动不足,导致群体性事件频发,考验党如何不断提升自己的执政合法性。二是群众的诉求大多与利益相关,考验党能否公正协调利益关系。从宏观层面看,主要是指能否公正协调社会分配,防止公权力与民争利;从微观层面看,主要是基层各种利益矛盾能否得到公正、及时化解。基层普遍反映,现在思想工作难做,因为所有的思想问题的背后都是利益问题,如果利益问题不解决,思想工作收效甚少,这是最大的问题。
3.检察队伍素质面临时代挑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司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逐步增强,人民群众不仅要求实体公正,而且要求程序公正,不仅要求检察机关自身做到公正廉洁执法,而且要求检察机关切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这就对全体检察人员的人民群众对司法对检察人员法律素养、专业技能、职业操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期待。而由于当前检察官的遴选、培养、考核及奖惩机制等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将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地暴露出来。
4.信息技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检察群众工作带来新挑战。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4.2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手机网民规模为2.77亿,使用电脑上网的群体中宽带普及率已经达到98.1%,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1508万,占整体网民的27.4%。在经济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条件下,检察群众工作具有了极为便捷的途径、方式和手段,同时检察工作也将置于数亿网民的全面监督之下,网络舆情对检察工作必将带来极大的影响,如何合理引导和应对网络舆情,如何有效利用网络信息平台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为快捷更为有效的司法服务,成为了检察群众工作面临的全新课题。③
三、检察机关群众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近年来,检察机关针对群众工作的新特点、规律,积极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不足,主要表现在:
1.检察干警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有待提高。近年来,检察机关通过公务员考试,面向高校招录了不少大学毕业生,其中不乏名牌大学的高材生,他们年轻热情,富有生机活力,为检察事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但是,由于他们大多数是出了“校园门”就进“机关门”,通常具有较高的学历,但社会阅历较浅;掌握的法言法语比较丰富,但是对群众语言并不熟悉;参加过各种各样的培训,但参加群众工作锻炼较少,不同程度存在“不会做、不敢做、不愿做”群众工作的问题。另外,干部队伍缺乏群众工作训练,轮岗和交流也往往在单位内部进行,而不是向过去那样经常选派年轻干警到基层锻炼他们的群众工作能力。久而久之一些干警不了解群众心理,不精通群众语言,不熟悉群众工作方法,影响了检察机关群众工作的推进。
2.个别检察干警群众观念淡薄,缺乏民本情怀。有的干警存在单纯办案、机械办案的观点,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呼声置若罔闻;工作中不踏踏实实为群众做事,而是为自己着想、为政绩着想,一些干部把自己甚至把党放在了群众利益的对立面。有的在办案中出现“重打击犯罪,轻保护权益”的偏差,只注重被告人的有罪供述,不重视被告人的无罪辩解;这些不良问题和现象,影响了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
3.工作方法落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阶层多元化,群体利益多元化,利益冲突增多,解决难度增大。面对新情况、新形势,一些检察干警不加强学习,缺群众工作的本领,方法简单粗暴,喜欢命令式强迫群众服从。在信息化背景下,有的干警缺乏运用法律手段和舆论手段来动员、组织、指导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一些人觉得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面对复杂的群众问题束手无策,无所适从。
4.部分干警存在克服畏难情绪。由于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人民内部矛盾错综复杂,在一些群体性事件中,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合理诉求与某些人的违法行动交织在一起,处理起来难度很大,一些干警认为现在的群众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单凭检察机关的努力不能够解决问题,客观上存在畏难情绪,遇到群众反应问题能推就推,不能正确面对。
5.少数检察机关存在短期效应。检察机关执法办案的过程就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需要建立长效机制,稳步推进,而不能只有“三分钟热度”,需要群众了,就贴近群众;不需要群众了,就疏远群众。应把群众工作作为一项日常性、基础性工作来抓,积极探索完善群众工作长效机制,使群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才能促进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的交流与沟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四、加强与改进检察机关群众工作的对策建议
1.健全联系群众工作制度,进一步推动下访、巡访、联合访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建立健全下访回访群众制度,一是通过设置乡镇检察办事处、社区检察服务站、农村检察工作室等工作机制,打造执法为民“一线平台”,实现法律监督工作向基层延伸,拓宽联系群众的有效途径;二是不走过场,不拘形式,认真做好检察长下访、巡访、举报宣传周等活动,做到既有形式,又有内涵,更有实效,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利益诉求问题;三是要开展巡回检察、部门联合接访,让检察干警走出机关,深入学校、企业、乡镇、社区、农村,有意识地排查矛盾,发现问题,把稳定隐患解决在当地、解决在萌芽,切实通过解决问题提高做群众工作能力水平。
2.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一是加强群众观念教育,普遍深入地进行群众观念教育,使检察人员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念,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检察权来自人民、属于人民的观念,检察工作必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观念,真正解决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进一步增进对群众的感情,自觉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甘当人民群众公仆。二是加强群众工作能力培训。鼓励检察干警到基层一线锻炼,直接面对群众,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通过加强培训,提高检察人员了解群众疾苦的能力,掌握群众心理的能力,疏导群众情绪的能力,化解群众内部矛盾纠纷的能力,引导和说服群众的能力,协调各方妥善处理群众诉求的能力。三是树立良好的执法作风取信于民。强化执法为民观念,更加注重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用群众信服的方式执法办案。检察干警要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学会与群众打交道、交朋友,虚心向群众请教,说老百姓能够认同的话,讲老百姓能够接受的理,做到“进得了门,谈得上话,交得上心”,在与群众接触交流中不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3.大力推行阳光检务,敢于、善于接受群众监督。一是认真接受群众对检察执法活动的监督。二是认真接受人民监督员的监督。三是进一步深化检务公开。四是认真接受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建立
经常性联系,探索建立情况通报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开检察机关的重大决策、重要信息和重要情况,增强新闻发布的及时性和权威性。遇有重大紧急情况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客观事态,表明处理态度。
4.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拓宽群众工作领域。既要发扬以往做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更要在把握群众所思、解决群众所忧、满足群众所盼上下功夫,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要深入基层一线,创新联系群众的方式方法;加强典型示范,创新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深化释法说理,创新说服群众的方式方法;运用现代科技,创新引导群众的方式方法。同时,要通过扩大群众工作空间,把群众工作阵地向检察机关以外拓展;延伸群众工作时间,把群众工作贯穿于检察工作各个环节;丰富群众工作形式,把网络传媒等新载体引入群众工作领域。
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必须继续发扬重视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切实把强化法律监督与做好群众工作结合起来,坚持人民检察为人民,全力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为保障“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注释]
①陈建华.人民网,2011-05-31。
②李士英主编:《当代中国的检察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511页。
③陈建华,人民网——新闻频道,2011年6月2日。
[关键词]检察机关;群众工作;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利益多元化、社会矛盾凸现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做好群众工作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社会稳定大局,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出发,认真做好群众工作,更好地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不断增强做好检察群众工作的本领,提高检察机关群众工作水平,依法保障和促进民生,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①
一、新形势下加强检察机关群众工作的重要意义
1.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是密切党群关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坚实的群众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坚实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离不开坚实的群众基础。群众观决定着群众工作,群众工作决定着群众基础。因此,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始终是我们的根本观点,要对群众常怀敬畏之心、常怀感恩之心,时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检察机关,肩负着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重任,在执法办案过程中,更是要充分依靠群众,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因为“人民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活动之所以有力量,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贯彻了依靠群众的工作路线,获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帮助”。②
2.加强和改进检察群众工作是提高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必然要求。做好群众工作是提高执法公信力的有效途径。当前,少数检察干警存在着群众观念淡簿,群众工作能力不强,严重脱离群众的问题,有的干警就案办案,对案件“一查了之”,忽视做好发案单位的善后工作,常常出现案子办了,检察机关在群众心目的形象也搞坏了;有的在办案中存在“重打击犯罪,轻保护权益”的偏差,只注重被告人的有罪供述,不重视被告人的无罪辩解;有的文明执法程度不高;有的对求助群众关爱不够。这些不良问题和现象,降低了执法公信力。如果掉以轻心,麻痹大意,检察机关将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检察工作将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加强和改进检察群众工作,坚持检察工作群众路线,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通过执法为民,让广大人民群众更深刻的认识检察机关,理解支持检察工作,树立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
3.加强和改进检察群众工作是检察机关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需要。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我国经济体制发生深刻变革,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动,利益格局面临深刻调整,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以民生问题为主的人民内部矛盾凸显,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尽快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妥善调处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利益纠纷,成为检察机关迫切的重大任务。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短期内难以消除,反腐倡廉工作任重道远。与此同时,由于人民群众民主法治意识的不断提高,通过司法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需求日益增强,各种矛盾纠纷更多地以诉讼形式进入司法领域,这对检察机关公正执法的能力和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检察机关做好群众工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新形势下检察机关群众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1.群众工作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由“熟人社会”变成“陌生人社会”。由于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社会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过去与人们生活休戚相关的单位对于个人的影响力正逐步下降,很多群众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过去,个人和家庭的各种社会需求大都靠单位解决,现在国有单位承担的社会职能正逐步剥离,不再大包大揽;非公有制单位则是雇佣关系,更加靠不上。人们对家庭、亲戚、朋友、同学等私人生活圈的依赖度增高,而对单位的归属感和对公共领域信任感有所下降。同时,随着社会流动性的增强,村组、街道干部走家串户的传统群众工作方式也遇到困难。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村干部经常碰到的不是把门的“铁将军”就是老幼妇孺,有时跑了几趟,连当家人的面也见不到。而城市里每年600万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后,有相当一部分成了“几不管”的社会人,在一些生活小区,面对面居住多年的邻居见了面居然都不认识,群众工作环境的变化给检察群众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2.群众工作内容和形式面临重大调整。一是群众主流方面渴望公正、稳定、和谐,另一方面社会各阶层之间又互信不足,公权力与民众之间良性互动不足,导致群体性事件频发,考验党如何不断提升自己的执政合法性。二是群众的诉求大多与利益相关,考验党能否公正协调利益关系。从宏观层面看,主要是指能否公正协调社会分配,防止公权力与民争利;从微观层面看,主要是基层各种利益矛盾能否得到公正、及时化解。基层普遍反映,现在思想工作难做,因为所有的思想问题的背后都是利益问题,如果利益问题不解决,思想工作收效甚少,这是最大的问题。
3.检察队伍素质面临时代挑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司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逐步增强,人民群众不仅要求实体公正,而且要求程序公正,不仅要求检察机关自身做到公正廉洁执法,而且要求检察机关切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这就对全体检察人员的人民群众对司法对检察人员法律素养、专业技能、职业操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期待。而由于当前检察官的遴选、培养、考核及奖惩机制等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将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地暴露出来。
4.信息技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检察群众工作带来新挑战。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4.2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手机网民规模为2.77亿,使用电脑上网的群体中宽带普及率已经达到98.1%,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1508万,占整体网民的27.4%。在经济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条件下,检察群众工作具有了极为便捷的途径、方式和手段,同时检察工作也将置于数亿网民的全面监督之下,网络舆情对检察工作必将带来极大的影响,如何合理引导和应对网络舆情,如何有效利用网络信息平台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为快捷更为有效的司法服务,成为了检察群众工作面临的全新课题。③
三、检察机关群众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近年来,检察机关针对群众工作的新特点、规律,积极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不足,主要表现在:
1.检察干警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有待提高。近年来,检察机关通过公务员考试,面向高校招录了不少大学毕业生,其中不乏名牌大学的高材生,他们年轻热情,富有生机活力,为检察事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但是,由于他们大多数是出了“校园门”就进“机关门”,通常具有较高的学历,但社会阅历较浅;掌握的法言法语比较丰富,但是对群众语言并不熟悉;参加过各种各样的培训,但参加群众工作锻炼较少,不同程度存在“不会做、不敢做、不愿做”群众工作的问题。另外,干部队伍缺乏群众工作训练,轮岗和交流也往往在单位内部进行,而不是向过去那样经常选派年轻干警到基层锻炼他们的群众工作能力。久而久之一些干警不了解群众心理,不精通群众语言,不熟悉群众工作方法,影响了检察机关群众工作的推进。
2.个别检察干警群众观念淡薄,缺乏民本情怀。有的干警存在单纯办案、机械办案的观点,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呼声置若罔闻;工作中不踏踏实实为群众做事,而是为自己着想、为政绩着想,一些干部把自己甚至把党放在了群众利益的对立面。有的在办案中出现“重打击犯罪,轻保护权益”的偏差,只注重被告人的有罪供述,不重视被告人的无罪辩解;这些不良问题和现象,影响了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
3.工作方法落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阶层多元化,群体利益多元化,利益冲突增多,解决难度增大。面对新情况、新形势,一些检察干警不加强学习,缺群众工作的本领,方法简单粗暴,喜欢命令式强迫群众服从。在信息化背景下,有的干警缺乏运用法律手段和舆论手段来动员、组织、指导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一些人觉得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面对复杂的群众问题束手无策,无所适从。
4.部分干警存在克服畏难情绪。由于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人民内部矛盾错综复杂,在一些群体性事件中,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合理诉求与某些人的违法行动交织在一起,处理起来难度很大,一些干警认为现在的群众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单凭检察机关的努力不能够解决问题,客观上存在畏难情绪,遇到群众反应问题能推就推,不能正确面对。
5.少数检察机关存在短期效应。检察机关执法办案的过程就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需要建立长效机制,稳步推进,而不能只有“三分钟热度”,需要群众了,就贴近群众;不需要群众了,就疏远群众。应把群众工作作为一项日常性、基础性工作来抓,积极探索完善群众工作长效机制,使群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才能促进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的交流与沟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四、加强与改进检察机关群众工作的对策建议
1.健全联系群众工作制度,进一步推动下访、巡访、联合访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建立健全下访回访群众制度,一是通过设置乡镇检察办事处、社区检察服务站、农村检察工作室等工作机制,打造执法为民“一线平台”,实现法律监督工作向基层延伸,拓宽联系群众的有效途径;二是不走过场,不拘形式,认真做好检察长下访、巡访、举报宣传周等活动,做到既有形式,又有内涵,更有实效,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利益诉求问题;三是要开展巡回检察、部门联合接访,让检察干警走出机关,深入学校、企业、乡镇、社区、农村,有意识地排查矛盾,发现问题,把稳定隐患解决在当地、解决在萌芽,切实通过解决问题提高做群众工作能力水平。
2.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一是加强群众观念教育,普遍深入地进行群众观念教育,使检察人员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念,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检察权来自人民、属于人民的观念,检察工作必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观念,真正解决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进一步增进对群众的感情,自觉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甘当人民群众公仆。二是加强群众工作能力培训。鼓励检察干警到基层一线锻炼,直接面对群众,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通过加强培训,提高检察人员了解群众疾苦的能力,掌握群众心理的能力,疏导群众情绪的能力,化解群众内部矛盾纠纷的能力,引导和说服群众的能力,协调各方妥善处理群众诉求的能力。三是树立良好的执法作风取信于民。强化执法为民观念,更加注重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用群众信服的方式执法办案。检察干警要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学会与群众打交道、交朋友,虚心向群众请教,说老百姓能够认同的话,讲老百姓能够接受的理,做到“进得了门,谈得上话,交得上心”,在与群众接触交流中不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3.大力推行阳光检务,敢于、善于接受群众监督。一是认真接受群众对检察执法活动的监督。二是认真接受人民监督员的监督。三是进一步深化检务公开。四是认真接受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建立
经常性联系,探索建立情况通报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开检察机关的重大决策、重要信息和重要情况,增强新闻发布的及时性和权威性。遇有重大紧急情况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客观事态,表明处理态度。
4.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拓宽群众工作领域。既要发扬以往做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更要在把握群众所思、解决群众所忧、满足群众所盼上下功夫,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要深入基层一线,创新联系群众的方式方法;加强典型示范,创新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深化释法说理,创新说服群众的方式方法;运用现代科技,创新引导群众的方式方法。同时,要通过扩大群众工作空间,把群众工作阵地向检察机关以外拓展;延伸群众工作时间,把群众工作贯穿于检察工作各个环节;丰富群众工作形式,把网络传媒等新载体引入群众工作领域。
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必须继续发扬重视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切实把强化法律监督与做好群众工作结合起来,坚持人民检察为人民,全力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为保障“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注释]
①陈建华.人民网,2011-05-31。
②李士英主编:《当代中国的检察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511页。
③陈建华,人民网——新闻频道,2011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