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减负提质这一问题,题海战术已经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应该是最有效最精当的教法和解题方法,笔者就文言文阅读试题解题方法谈一谈自己此方面的浅见。
【关键词】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解题;解题方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所占的分值为19分(客观题选择题9分,主观翻译题10分),多年来,高考文言文选文大多选择浅易的史传文,特别是名臣廉吏的传记和蕴含传统美德教育的平常人物传记,这种选文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熏陶考生的人格,在题型的设置上,共分为五个梯度:一是考查实词,要求选出对文中实词释义证确或错误的一项;二是考查虚词,要求选出虚词的用法或意义、用法和意义相同或不相同的一组,每组由分别取自原文与教科书的句子组成;三是考查信息筛选,要求选择表现人物性格或政绩或智谋或思想的一项;四是考查对内容要点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要求选择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以及表述符合或不符合原文的一项;五是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而云南语文高考试题多年来选择的是全国卷二,文言文试题考查内容多为名臣廉吏的传记,如何在高考中解决这类文章,拿到最满意的分数,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可决胜高考文言文阅读:
1、分步骤阅读,把握选文内容。
文言文选文的阅读要有步骤进行:第一步,粗读文章,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叙事脉络,如文章讲的是什么人,什么时间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样的结果,别人对他有什么评价,再标出选文中读不懂的词、句以及重要的表现人格魅力等方面的词语和句子;第二步阅读第10题的四个选项,以求对文章内容有更清楚的了解和区分。第三步精读文章,解决难词难句。比如这一篇文章:
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成童①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中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授刑部主事,复与重修《实录》。书成,改翰林侍读。
性刚耿,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十九年,三殿灾,诏求直言。条上时务十五事。成祖决计都北京,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忤帝意。寻被谗下狱。岁余得释,杨荣荐复职。
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曳出几死。明日,改交阯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时勉于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适莅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死。仁宗大渐②,谓夏原吉曰:“时勉廷辱我。”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其夕,帝崩。
宣帝即位已逾年,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帝震怒,命使者:“缚以来,朕亲鞫,必杀之。”已,又令王指挥即缚斩西市,毋入见。王指挥出端西旁门,而前使者已缚时勉从端东旁门入,不相值。帝遥见骂曰:“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时勉叩头曰:“臣言谅阴③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帝闻言,色稍霁。徐数至六事止。帝令尽陈之。对曰:“臣惶惧不能悉记。”帝意益解,曰:“是第难言耳,草安在?”对曰:“焚之矣。”帝乃太息,称时勉忠,立赦之,复官侍读。比王指挥诣狱还,则时勉已袭冠带立阶前矣。
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迁侍读学士。帝幸史馆,撒金錢赐诸学士。皆俯取,时勉独正立。帝乃出余钱赐之,九年,帝视学。时勉进讲《尚书》,辞旨清朗。帝悦,赐予有加。连疏乞致仕,不允。十二年春乃得请。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
英宗北狩,时勉日夜悲恸。遣其孙骥诣阙上书,请选将练兵,亲君子,远人,褒表忠节,迎还车驾。景泰元年得旨褒答,而时勉卒矣,年七十七,谥文毅。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交阯道御史改:改任
B.趣言之趣:通“促”,赶快
C.比王指挥诣狱还比:等到
D.褒表忠节节:节约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说明李时勉“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一组是
①召求直言②时勉言营建之非 ③ 对不屈
④时勉独正立⑤皇太子不宜远左右 ⑥遣其孙骥诣阙上书
A.②③④ B.②⑤⑥
C.①②⑥ D.①④⑥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时勉进谏仁宗,居丧期间不可以寻欢作乐,皇太子不宜离开皇上。
B、李时勉性格刚毅耿直,曾多次上疏言事,因直言敢谏屡次触怒龙颜;其忠诚终被宣宗发现,因此受到了重用。
C、成祖皇帝征求大臣的直言,却又把李时勉下诏入狱,还差点把他打死。
D、李时勉待人平和宽厚,所以深得同僚和学生敬重。
通过阅读后得到这样的信息:人物——李时勉,事件——成祖时期因进谏被诬告而流放——仁宗时期上疏议论政事被关进监狱——宣宗时期官复原职——宣德五年——皇帝视察并撒钱于地唯他不动——正统13年退休——七十七,谥文毅。
这样文章脉络理顺,内容清楚明白。按照以上的步骤阅读完后,首先获得的信息就是第3题的答案,这一题的解题思路采用对照法。在阅读文章内容及选项后,按照选项所给译文迅速回到选文中去勾划出文章的原文,对比后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比如A项,“居丧期间不可以寻欢作乐,皇太子不宜离开皇上”,把这句译文贴到原文标志性的关键句“臣言谅阴③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来对比是否符合其意思,这样就能用排除法排除A项,BCD项以此类推,最后的答案是C(成祖皇帝时李时勉入狱是别人诬陷,并非皇帝下诏。属于张冠李戴;“李时勉差点被打死”,是上书触怒仁宗皇帝,而非成祖皇帝。属于时序倒错)
2、解答题目,找到有效的解题方法
完成第3题后,再次回到选文中,找到第1题加点的选项,根据平时虚实词意义的积累、上下文语境来判断其答案是否正确。如第1题A项,把第一自然段这句“书成,改翰林侍读” 和“明日,改交阯道御史”这句对照,加点的这两句结构相同。而“书成,改翰林侍读”。中的“改”字意思为“改任”,可知这两句中“改”字意思一样,答案为“改任”,由此可知,A项答案是正确;而B项解题思路则是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方法去推断,从上文“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到时勉叩头曰:“臣言谅阴③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的回答,可从上下文的语境得知其意义为“赶快”。C项根据课文中学过“比及三年”这句中“比”字意义的积累,再加上上下语境的推断,可知答案“等到”是正确的,而D项“节”根据语境和结构分析,是形容词用作名词。表彰忠诚之人和有节操的人。分析后答案为D。
接下来就是第2题的解题, 先把选文中所给的四选项在文中作标志,然后一一对应做这事件的人物,排除做这事件的人物是谁,很快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如A项①叙述主体是皇帝,就排除CD两项,剩下AB项,而③回答皇上诘问时不改变自己的观点,不符合题意;④说的是李时勉能自尊自重,不符合题意;再排除有③④内容的选项,答案为B。
3、积累字词意义,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考查,一般要求直译,只有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翻译文言文时要注意以下方面:
1留。凡是意义古今相同的词,以及专有名词(国号、地名、官名、地名、人名书名、器物名、度量衡单位等)均可保留不动。例如: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划线部分均可保留不译)
2换。把古义词换成现代汉语词语。例如: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曳出几死(“曳”可替换成现代汉语中意思相同的“拖出去”)。
3对。将译文中的单音节词变成以其为语素的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中“朝、臣、生、饯”字可翻译成”朝中、大臣、学生、饯行”。
4删。文言文中的有些词语(如发语词音节助词等)。
5 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省略了的主语、
谓语、宾语以及介词等,要根据语境准确补出来。如:肋折者三。(李时勉被打断三根肋骨)
6调。调整语序,即把文言文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主谓宾的顺序调整过来,
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如:饯都门外。(在都门外饯行)
参考文献: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说明》2008年12月
【关键词】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解题;解题方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所占的分值为19分(客观题选择题9分,主观翻译题10分),多年来,高考文言文选文大多选择浅易的史传文,特别是名臣廉吏的传记和蕴含传统美德教育的平常人物传记,这种选文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熏陶考生的人格,在题型的设置上,共分为五个梯度:一是考查实词,要求选出对文中实词释义证确或错误的一项;二是考查虚词,要求选出虚词的用法或意义、用法和意义相同或不相同的一组,每组由分别取自原文与教科书的句子组成;三是考查信息筛选,要求选择表现人物性格或政绩或智谋或思想的一项;四是考查对内容要点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要求选择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以及表述符合或不符合原文的一项;五是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而云南语文高考试题多年来选择的是全国卷二,文言文试题考查内容多为名臣廉吏的传记,如何在高考中解决这类文章,拿到最满意的分数,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可决胜高考文言文阅读:
1、分步骤阅读,把握选文内容。
文言文选文的阅读要有步骤进行:第一步,粗读文章,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叙事脉络,如文章讲的是什么人,什么时间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样的结果,别人对他有什么评价,再标出选文中读不懂的词、句以及重要的表现人格魅力等方面的词语和句子;第二步阅读第10题的四个选项,以求对文章内容有更清楚的了解和区分。第三步精读文章,解决难词难句。比如这一篇文章:
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成童①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中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授刑部主事,复与重修《实录》。书成,改翰林侍读。
性刚耿,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十九年,三殿灾,诏求直言。条上时务十五事。成祖决计都北京,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忤帝意。寻被谗下狱。岁余得释,杨荣荐复职。
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曳出几死。明日,改交阯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时勉于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适莅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死。仁宗大渐②,谓夏原吉曰:“时勉廷辱我。”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其夕,帝崩。
宣帝即位已逾年,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帝震怒,命使者:“缚以来,朕亲鞫,必杀之。”已,又令王指挥即缚斩西市,毋入见。王指挥出端西旁门,而前使者已缚时勉从端东旁门入,不相值。帝遥见骂曰:“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时勉叩头曰:“臣言谅阴③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帝闻言,色稍霁。徐数至六事止。帝令尽陈之。对曰:“臣惶惧不能悉记。”帝意益解,曰:“是第难言耳,草安在?”对曰:“焚之矣。”帝乃太息,称时勉忠,立赦之,复官侍读。比王指挥诣狱还,则时勉已袭冠带立阶前矣。
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迁侍读学士。帝幸史馆,撒金錢赐诸学士。皆俯取,时勉独正立。帝乃出余钱赐之,九年,帝视学。时勉进讲《尚书》,辞旨清朗。帝悦,赐予有加。连疏乞致仕,不允。十二年春乃得请。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
英宗北狩,时勉日夜悲恸。遣其孙骥诣阙上书,请选将练兵,亲君子,远人,褒表忠节,迎还车驾。景泰元年得旨褒答,而时勉卒矣,年七十七,谥文毅。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交阯道御史改:改任
B.趣言之趣:通“促”,赶快
C.比王指挥诣狱还比:等到
D.褒表忠节节:节约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说明李时勉“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一组是
①召求直言②时勉言营建之非 ③ 对不屈
④时勉独正立⑤皇太子不宜远左右 ⑥遣其孙骥诣阙上书
A.②③④ B.②⑤⑥
C.①②⑥ D.①④⑥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时勉进谏仁宗,居丧期间不可以寻欢作乐,皇太子不宜离开皇上。
B、李时勉性格刚毅耿直,曾多次上疏言事,因直言敢谏屡次触怒龙颜;其忠诚终被宣宗发现,因此受到了重用。
C、成祖皇帝征求大臣的直言,却又把李时勉下诏入狱,还差点把他打死。
D、李时勉待人平和宽厚,所以深得同僚和学生敬重。
通过阅读后得到这样的信息:人物——李时勉,事件——成祖时期因进谏被诬告而流放——仁宗时期上疏议论政事被关进监狱——宣宗时期官复原职——宣德五年——皇帝视察并撒钱于地唯他不动——正统13年退休——七十七,谥文毅。
这样文章脉络理顺,内容清楚明白。按照以上的步骤阅读完后,首先获得的信息就是第3题的答案,这一题的解题思路采用对照法。在阅读文章内容及选项后,按照选项所给译文迅速回到选文中去勾划出文章的原文,对比后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比如A项,“居丧期间不可以寻欢作乐,皇太子不宜离开皇上”,把这句译文贴到原文标志性的关键句“臣言谅阴③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来对比是否符合其意思,这样就能用排除法排除A项,BCD项以此类推,最后的答案是C(成祖皇帝时李时勉入狱是别人诬陷,并非皇帝下诏。属于张冠李戴;“李时勉差点被打死”,是上书触怒仁宗皇帝,而非成祖皇帝。属于时序倒错)
2、解答题目,找到有效的解题方法
完成第3题后,再次回到选文中,找到第1题加点的选项,根据平时虚实词意义的积累、上下文语境来判断其答案是否正确。如第1题A项,把第一自然段这句“书成,改翰林侍读” 和“明日,改交阯道御史”这句对照,加点的这两句结构相同。而“书成,改翰林侍读”。中的“改”字意思为“改任”,可知这两句中“改”字意思一样,答案为“改任”,由此可知,A项答案是正确;而B项解题思路则是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方法去推断,从上文“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到时勉叩头曰:“臣言谅阴③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的回答,可从上下文的语境得知其意义为“赶快”。C项根据课文中学过“比及三年”这句中“比”字意义的积累,再加上上下语境的推断,可知答案“等到”是正确的,而D项“节”根据语境和结构分析,是形容词用作名词。表彰忠诚之人和有节操的人。分析后答案为D。
接下来就是第2题的解题, 先把选文中所给的四选项在文中作标志,然后一一对应做这事件的人物,排除做这事件的人物是谁,很快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如A项①叙述主体是皇帝,就排除CD两项,剩下AB项,而③回答皇上诘问时不改变自己的观点,不符合题意;④说的是李时勉能自尊自重,不符合题意;再排除有③④内容的选项,答案为B。
3、积累字词意义,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考查,一般要求直译,只有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翻译文言文时要注意以下方面:
1留。凡是意义古今相同的词,以及专有名词(国号、地名、官名、地名、人名书名、器物名、度量衡单位等)均可保留不动。例如: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划线部分均可保留不译)
2换。把古义词换成现代汉语词语。例如: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曳出几死(“曳”可替换成现代汉语中意思相同的“拖出去”)。
3对。将译文中的单音节词变成以其为语素的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中“朝、臣、生、饯”字可翻译成”朝中、大臣、学生、饯行”。
4删。文言文中的有些词语(如发语词音节助词等)。
5 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省略了的主语、
谓语、宾语以及介词等,要根据语境准确补出来。如:肋折者三。(李时勉被打断三根肋骨)
6调。调整语序,即把文言文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主谓宾的顺序调整过来,
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如:饯都门外。(在都门外饯行)
参考文献: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说明》200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