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岛市平度市张戈庄中学是一所乡镇初级中学。去支教之前,学校是通过外聘城区的音乐老师每周来给学生们上课。学生们从小学起就未能接受连续的音乐教育。学生们普遍音乐基础差,不识谱,没有学会正确的歌唱方法,参与音乐活动少,缺乏自信。
通过第一周的上课询问,“你喜欢音乐么?都喜欢那些音乐?平时都用网络做些什么?”大部分学生的家里都有网络可以使用的。有的学生说喜欢摇滚,有的喜欢嘻哈,有的喜欢呼麦……也有几个学生下课后,跟我说,她唱歌老是跑调,所以音乐课……我肯定地告诉她们,唱歌跑调是耳朵的听力训练不够,音乐课不是唱歌课。这些只言片语的交谈,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对音乐课的认识不够,他们对音乐课的理解只是扯着嗓子唱歌。其实,这是片面的,这只占音乐的一小部分。
但从另一方面看,这些学生单纯、朴实,班级集体氛围较好,对知识有渴学生普遍喜欢听音乐。如果说城市里的学生假期总是可以接触各种兴趣班、补习班、艺术班之类的,那么对于农村中小学生来说,就罕有这样的机会了。所以课堂教学,就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唯一场所。面对这些不同于以往的学生受众群,该怎么给他们扭转对于音乐更准确的认识与感知,拓宽他们的音乐认识层面,从中感受到音乐艺术的感染力?
《新课程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出,以审美为核心,审美教育、情感教育、情感体验的培养,必须经历创作、演出、赏析三个过程才能完成自身的价值和使命。所以我开设了一节音乐要素讲解综合课,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觉得音乐离生活既近又远的原则,选取了速度、音色、调式、和声四个方面来聆听体验感受。
音色,是最容易理解的,发声器质的不同决定了音色的不同。这里,我选择了《rolling in the deep》这首歌曲来聆听和辨析。播放的是阿黛尔的原唱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古典乐团Simply Three的提琴三重奏。阿黛尔的演唱一播放,只有几个学生有表示听过的表情,但不知道曲名是什么。当旋律再次在大提琴的低声衬托下由小提琴随着倍大提琴的节奏渐进呼之欲出时,学生们听得全神贯注,从眼神中能感受到关注度的高度集中与被吸引。在播放三重奏之前,我抛出了问题,音色的不同,带给你怎样不同的感受。有的学生说,好听。有的说,优美。在肯定了学生们的感受之后,我建议学生们以后用更丰富的语言来进行描述。
接下来进行的是速度的聆听和辨析,分别播放的是《婚礼进行曲》和《野蜂飞舞》。现在的《婚礼进行曲》使用很广泛,所以学生很容易地回答出《婚礼进行曲》的速度缓慢是为了配合婚礼庄严神圣的时刻。《野蜂飞舞》播放的是马克西姆的视频。乐曲一播放学生很興奋,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中,关于人与机器人在音乐速度比拼中弹奏的正是这首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创作的《野蜂飞舞》。选择马克西姆的原因是他是一位颠覆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超级音乐巨星。他弹奏的《野蜂飞舞》最为旋律化,把这首古典乐曲和现代电子音乐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别具一格。而开学第一课中的钢琴展示也使学生增加了对这首作品的亲近感,再加上马克西姆这种最具现代感的跨类音乐演奏风格,让学生感受到钢琴曲不是那么遥不可及。聆听中可以感受到四射的激情、澎湃的热力和那种无处不在的节奏感。当音乐再次响起时,会不由自主的活动手指以跟上风一样的速度,跟随着演奏者一起感受到指尖跑动的速率和身心所迸发出的激情,似乎全身的每一个脉搏都有种律动感。这也符合初中生追求速度与激情的心里特点。
音乐的调式与和声是学生平时基本谈不到的话题,所以,这里的讲解,我是通过钢琴上大小三和弦的声响效果,使学生感受到大小调式的不同。在辨析大小三和弦上,学生的分辨没有问题,都能感受到不同,从同根音的大小三和弦到不同根音的大小三和弦。但是用语言表述出来这些不同,我借用的是美术的语言,从色彩上将二者区分开来。色彩明朗的是大调式,用于表现阳光明媚、宏伟、心旷神怡、英雄气概、军人风度等;色彩黯淡的是小调式,用来表现月光皎洁、悲壮、忧郁、痛苦、忧愁、儿女情长、缠绵爱情等。由和声又介绍了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并且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复调音乐,将班里的学生分成3组,通过大三和弦的分解和弦与柱式和弦的演唱,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和声的效果。学生对于这样的尝试很新鲜,虽然音高记忆模唱不是很稳定,但是听到了和声的厚度。借此,又将刚刚播放的Simply Three 的提琴三重奏进行了分析。如果三把提琴同时都演奏这个主旋律,就叫主调音乐,也就是齐奏。而齐奏的感染力不如合奏。合奏中的音响厚度有了,音乐有了层次,更有感染力号召力和说服力。这个深入浅出的尝试与讲解,希望能打开的学生视野,在以后的学习中,去感受音乐层次的魅力。在这个学习中,选择的是意大利歌曲《我的太阳》与俄罗斯民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非常明顯的大小调的对比,让学生对调式与和声的理解,有信心。
欣赏课中,认识音乐主要靠听觉、想象来完成。其实对于农村学生的现状来说,视觉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以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通觉作用,而且鼓励学生利用网路再查阅资料再聆听欣赏,也是符合新课标终身学习的目标的。所以,分阶段一步步提高音乐感受、体验、欣赏、评价能力,逐渐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他们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从社会层面来说,艺术教育的实施,能够降低犯罪率,这已经在国际上有研究成果足以证明。从个人层面上,在寂寞独处的时候,或者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音乐能够释放压力,舒缓情绪,排解不良的行为,进而陶冶自己。所以,将音乐与生活相融合,这是我们希望通过课堂能够带给学生的。
通过第一周的上课询问,“你喜欢音乐么?都喜欢那些音乐?平时都用网络做些什么?”大部分学生的家里都有网络可以使用的。有的学生说喜欢摇滚,有的喜欢嘻哈,有的喜欢呼麦……也有几个学生下课后,跟我说,她唱歌老是跑调,所以音乐课……我肯定地告诉她们,唱歌跑调是耳朵的听力训练不够,音乐课不是唱歌课。这些只言片语的交谈,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对音乐课的认识不够,他们对音乐课的理解只是扯着嗓子唱歌。其实,这是片面的,这只占音乐的一小部分。
但从另一方面看,这些学生单纯、朴实,班级集体氛围较好,对知识有渴学生普遍喜欢听音乐。如果说城市里的学生假期总是可以接触各种兴趣班、补习班、艺术班之类的,那么对于农村中小学生来说,就罕有这样的机会了。所以课堂教学,就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唯一场所。面对这些不同于以往的学生受众群,该怎么给他们扭转对于音乐更准确的认识与感知,拓宽他们的音乐认识层面,从中感受到音乐艺术的感染力?
《新课程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出,以审美为核心,审美教育、情感教育、情感体验的培养,必须经历创作、演出、赏析三个过程才能完成自身的价值和使命。所以我开设了一节音乐要素讲解综合课,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觉得音乐离生活既近又远的原则,选取了速度、音色、调式、和声四个方面来聆听体验感受。
音色,是最容易理解的,发声器质的不同决定了音色的不同。这里,我选择了《rolling in the deep》这首歌曲来聆听和辨析。播放的是阿黛尔的原唱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古典乐团Simply Three的提琴三重奏。阿黛尔的演唱一播放,只有几个学生有表示听过的表情,但不知道曲名是什么。当旋律再次在大提琴的低声衬托下由小提琴随着倍大提琴的节奏渐进呼之欲出时,学生们听得全神贯注,从眼神中能感受到关注度的高度集中与被吸引。在播放三重奏之前,我抛出了问题,音色的不同,带给你怎样不同的感受。有的学生说,好听。有的说,优美。在肯定了学生们的感受之后,我建议学生们以后用更丰富的语言来进行描述。
接下来进行的是速度的聆听和辨析,分别播放的是《婚礼进行曲》和《野蜂飞舞》。现在的《婚礼进行曲》使用很广泛,所以学生很容易地回答出《婚礼进行曲》的速度缓慢是为了配合婚礼庄严神圣的时刻。《野蜂飞舞》播放的是马克西姆的视频。乐曲一播放学生很興奋,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中,关于人与机器人在音乐速度比拼中弹奏的正是这首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创作的《野蜂飞舞》。选择马克西姆的原因是他是一位颠覆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超级音乐巨星。他弹奏的《野蜂飞舞》最为旋律化,把这首古典乐曲和现代电子音乐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别具一格。而开学第一课中的钢琴展示也使学生增加了对这首作品的亲近感,再加上马克西姆这种最具现代感的跨类音乐演奏风格,让学生感受到钢琴曲不是那么遥不可及。聆听中可以感受到四射的激情、澎湃的热力和那种无处不在的节奏感。当音乐再次响起时,会不由自主的活动手指以跟上风一样的速度,跟随着演奏者一起感受到指尖跑动的速率和身心所迸发出的激情,似乎全身的每一个脉搏都有种律动感。这也符合初中生追求速度与激情的心里特点。
音乐的调式与和声是学生平时基本谈不到的话题,所以,这里的讲解,我是通过钢琴上大小三和弦的声响效果,使学生感受到大小调式的不同。在辨析大小三和弦上,学生的分辨没有问题,都能感受到不同,从同根音的大小三和弦到不同根音的大小三和弦。但是用语言表述出来这些不同,我借用的是美术的语言,从色彩上将二者区分开来。色彩明朗的是大调式,用于表现阳光明媚、宏伟、心旷神怡、英雄气概、军人风度等;色彩黯淡的是小调式,用来表现月光皎洁、悲壮、忧郁、痛苦、忧愁、儿女情长、缠绵爱情等。由和声又介绍了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并且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复调音乐,将班里的学生分成3组,通过大三和弦的分解和弦与柱式和弦的演唱,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和声的效果。学生对于这样的尝试很新鲜,虽然音高记忆模唱不是很稳定,但是听到了和声的厚度。借此,又将刚刚播放的Simply Three 的提琴三重奏进行了分析。如果三把提琴同时都演奏这个主旋律,就叫主调音乐,也就是齐奏。而齐奏的感染力不如合奏。合奏中的音响厚度有了,音乐有了层次,更有感染力号召力和说服力。这个深入浅出的尝试与讲解,希望能打开的学生视野,在以后的学习中,去感受音乐层次的魅力。在这个学习中,选择的是意大利歌曲《我的太阳》与俄罗斯民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非常明顯的大小调的对比,让学生对调式与和声的理解,有信心。
欣赏课中,认识音乐主要靠听觉、想象来完成。其实对于农村学生的现状来说,视觉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以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通觉作用,而且鼓励学生利用网路再查阅资料再聆听欣赏,也是符合新课标终身学习的目标的。所以,分阶段一步步提高音乐感受、体验、欣赏、评价能力,逐渐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他们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从社会层面来说,艺术教育的实施,能够降低犯罪率,这已经在国际上有研究成果足以证明。从个人层面上,在寂寞独处的时候,或者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音乐能够释放压力,舒缓情绪,排解不良的行为,进而陶冶自己。所以,将音乐与生活相融合,这是我们希望通过课堂能够带给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