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集聚生产要素,在区域竞争中取胜的关键。由于受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和衙门习气影响,长期以来,一些部门和单位摆不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存在部门本位、与民争利,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有诺不践、有章不循,作风飘浮、工作不实等现象,已经严重影响重庆经济的发展。提高政府部门的行政效能,已成为重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加快”和“率先”发展的当务之急。
于是,200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打响了重庆市机关效能革命的攻坚战。
■ 一场具有特殊意义的效能革命
效能建设发端于行政审批领域。长期以来,行政审批项目数量多、程序多、手续繁杂、审批效能低下,严重影响了重庆的发展环境。市政府首先对此开刀。截至2007年5月,共清理出审批、许可、审核、登记、备案、认证等各类管理事项共1983项,向社会公布取消、停止实施或调整1077项,重点解决了行政审批过多过滥、程序繁琐等问题。
2006年秋,在市级机关开展的“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则是针对整个市级机关的一次深刻的效能革命。这次活动,重点解决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耍威风、搞特权、刁难企业及投资者和纳税人,办事程序多、效率低,以及对企业吃、拿、卡、要和乱罚款、乱摊派、乱收费等方面的问题,大大地改善了重庆的投资环境。
加强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已经成为各个区县政府的自觉行动。巴南区提出“努力把巴南建成全市发展环境一流的地区之一”的目标,大力整治职能部门存在的“中梗阻”现象和“科长经济”等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问题,在干部管理中创新科级领导干部交流制度,对不适应岗位需要或作风较差、群众意见较大的科级领导干部,进行易地交流或待岗、改任非领导职务,对情节严重的坚决降职交流。丰都县把优化环境作为该县发展的“生命工程”,把2007年确定为“优化发展环境暨作风建设年”,规定行政服务效能低下者将被追究责任。永川区积极推行首问责任制、公开承诺制、公开办事流程,设立“三风热线”,充分发挥行政服务中心功能,坚决杜绝“两头受理”、“体外循环”行为。同时,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开展明察暗访和专项行政执法检查,严肃处理不作为、乱作为、“吃拿卡要”等行为。
■ 各级政府效能投诉中心应运而生
2007年2月9日,重庆火车站广场地下商城部分搬运工到市委机关门口集体上访,反映书刊市场管理单位向搬运工每人每月收取50元管理费的问题,引起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市政府效能投诉中心迅速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调查核实。根据调查的事实,有关部门责成人防工程管理站站长写出深刻的书面检查,在系统内进行检讨,并责令管理站立即停止该项收费,将收取的费用上缴市财政。目前,书刊市场社会稳定,搬运民工反映良好。
这是重庆各级政府效能投诉中心成立后受理群众投诉,查处违规、违纪、违法案件的一个典型案例。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老百姓最怕的莫过于当官者走过场,不为老百姓办实事。2007年1月19日,重庆市人民政府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和市纪委、市监察局行政效能监察机构成立并正式挂牌。
目前,全市绝大部分区县成立了行政效能投诉机构。九龙坡区行政效能投诉中心成为重庆市第一个区级投诉中心。江北区政府为投诉中心配备了8个行政编制。各级行政效能投诉中心的建立,标志着我市行政效能建设进入一个新的轨道。
受理行政效能投诉,查处违规、违纪、违法案件,是推动机关效能建设的“杀手锏”。2007年1月市政府行政效能投诉中心成立以来,至7月31日,共收到群众来信来访来电706件(次),登记受理328件(次),办结263件(次),有效地解决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开展明察暗访活动,是各级行政效能投诉中心挥出的又一重拳。
2007年6月8日,涪陵区效能投诉中心通过播放暗访片,曝光了一些职能部门和窗口行业干部的不良工作作风。在被曝光的工商分局、财政局等11个单位中,有工作人员收受服务对象礼物、上班迟到、上网炒股等违反工作纪律的行为。区领导要求,凡被曝光的单位,必须处理违纪干部。
江北区、大渡口区、渝北区效能投诉中心还创新暗访方式,联合成立暗访协作工作组,重点对公安、建设、规划、税务等行政执法部门和工商、房管、民政、劳动等窗口单位进行暗访。对在暗访中发现的问题,由行政效能投诉中心责令相关单位、部门限期整改,必要时进行曝光,同时作为各单位、部门考核依据之一。
■ 效能考核给政府部门套上“紧箍咒”
2007年8月23日,重庆市纪委、市监察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对市级部门和单位上半年“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考核情况,参加考核的55个市级部门和单位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市经委、市公安消防局、市粮食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排名倒数第一,市物价局、市科委紧随其后。
这次考核的依据是今年初出台的《重庆市“执政为民、服务发展”考核办法(试行)》。根据考核办法的规定,“考核结果连续3年为不合格的,除不可抗拒的因素外,工作人员当年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按应参加考核人数的8%予以确定,对其主要领导进行工作调整或者予以免职,对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当年年度考核确定为不称职,对直接责任者视其情节,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2007年6月11日至7月20日,市纪委、市监察局在开展全市机关效能建设的基础上,组织有关部门,对55个市级部门和单位上半年“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分为组织考核和社会考评两部分。组织考核方面,重庆市纪委、市监察局从9个单位抽调人组成11个考核小组,采取“听、看、查”的方式,对考核对象及其部分直属单位进行抽查;社会考核方面,重庆市纪委、市监察局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了12万多人的直接服务对象信息库,组织7个方面共55445名主考人员,采取集中与分散、主城区设点与区县设点相结合的方式,就“服务意识、依法履职、办事公开、清正廉洁、改革创新”5大“考点”实施测评。
考核结果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布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排名倒数第一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立即召开局党组会,深刻反省,分析原因,查找差距,表示将变压力为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的综合监督和组织协调力度,确保全市食品药品安全。
事实证明,由于考核把绩效评估的结果与行政问责和行政机关公务员的选拔任用、升降去留、奖励惩戒等有机结合起来,让政府部门真正带上了“紧箍咒”。
而今,效能建设的雷霆风暴,已经打破一些单位和工作人员的惯常节奏,荡涤着沉积已久的暮气、惰气。
■ 在效能革命中打造重庆“勤政公署”
效能建设是一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自我革命,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长期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重庆的效能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基本还是初步的、浅层次的,可以说是刚刚“破题”。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强化效能中心的作用,把效能中心建成重庆的“勤政公署”,让每个效率低的人、不勤政的人、作风不好的人都感受到威慑。
怎样打造重庆未来的“勤政公署”?目前,重庆市政府效能投诉中心正紧贴紧贴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工作,紧贴群众最关注、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履行职能职责,为逐步树立“勤政公署”的形象而努力。
一是认真受理和办理群众投诉,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违法案件。继续坚持“有诉必接、有接必查、有查必果、有违必纠”的原则,准备开设网上投诉窗口,还将视情况建设一支效能监督员队伍,搜集反馈有关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将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重点查处食品药品安全、物价调控、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征地拆迁、医疗保障、农民工维权等方面的案件,对造成恶劣影响的案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二是广泛采取明察暗访的方式,对市级部门特别是具有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和经济管理职能部门的行政效能开展专项监督检查。通过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
三是推进制度建设,规范从政行为。以行政责任制、责任追究制为核心,建立健全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行政管理等制度体系,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公开办事制、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过错责任追究制、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勤政廉政制度,切实规范行政行为。同时,加强包括效能监督员制度、搜集反馈信息制度、干部考核制度、干部教育惩戒制度和保护举报人制度等在内的各项制度建设。
四是坚持不懈地抓好“执政为民、服务发展”考核工作。为使考核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市纪委、市监察局将不断完善考核办法,近期已对《考核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调整。
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效能革命中打造的重庆“勤政公署”,一定能发挥出和久负盛名的香港“廉政公署”一样的威慑力,成为监督政府、建设政府、完善政府的坚强堡垒。
(中共重庆市纪委监察综合室专稿)
于是,200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打响了重庆市机关效能革命的攻坚战。
■ 一场具有特殊意义的效能革命
效能建设发端于行政审批领域。长期以来,行政审批项目数量多、程序多、手续繁杂、审批效能低下,严重影响了重庆的发展环境。市政府首先对此开刀。截至2007年5月,共清理出审批、许可、审核、登记、备案、认证等各类管理事项共1983项,向社会公布取消、停止实施或调整1077项,重点解决了行政审批过多过滥、程序繁琐等问题。
2006年秋,在市级机关开展的“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则是针对整个市级机关的一次深刻的效能革命。这次活动,重点解决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耍威风、搞特权、刁难企业及投资者和纳税人,办事程序多、效率低,以及对企业吃、拿、卡、要和乱罚款、乱摊派、乱收费等方面的问题,大大地改善了重庆的投资环境。
加强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已经成为各个区县政府的自觉行动。巴南区提出“努力把巴南建成全市发展环境一流的地区之一”的目标,大力整治职能部门存在的“中梗阻”现象和“科长经济”等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问题,在干部管理中创新科级领导干部交流制度,对不适应岗位需要或作风较差、群众意见较大的科级领导干部,进行易地交流或待岗、改任非领导职务,对情节严重的坚决降职交流。丰都县把优化环境作为该县发展的“生命工程”,把2007年确定为“优化发展环境暨作风建设年”,规定行政服务效能低下者将被追究责任。永川区积极推行首问责任制、公开承诺制、公开办事流程,设立“三风热线”,充分发挥行政服务中心功能,坚决杜绝“两头受理”、“体外循环”行为。同时,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开展明察暗访和专项行政执法检查,严肃处理不作为、乱作为、“吃拿卡要”等行为。
■ 各级政府效能投诉中心应运而生
2007年2月9日,重庆火车站广场地下商城部分搬运工到市委机关门口集体上访,反映书刊市场管理单位向搬运工每人每月收取50元管理费的问题,引起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市政府效能投诉中心迅速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调查核实。根据调查的事实,有关部门责成人防工程管理站站长写出深刻的书面检查,在系统内进行检讨,并责令管理站立即停止该项收费,将收取的费用上缴市财政。目前,书刊市场社会稳定,搬运民工反映良好。
这是重庆各级政府效能投诉中心成立后受理群众投诉,查处违规、违纪、违法案件的一个典型案例。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老百姓最怕的莫过于当官者走过场,不为老百姓办实事。2007年1月19日,重庆市人民政府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和市纪委、市监察局行政效能监察机构成立并正式挂牌。
目前,全市绝大部分区县成立了行政效能投诉机构。九龙坡区行政效能投诉中心成为重庆市第一个区级投诉中心。江北区政府为投诉中心配备了8个行政编制。各级行政效能投诉中心的建立,标志着我市行政效能建设进入一个新的轨道。
受理行政效能投诉,查处违规、违纪、违法案件,是推动机关效能建设的“杀手锏”。2007年1月市政府行政效能投诉中心成立以来,至7月31日,共收到群众来信来访来电706件(次),登记受理328件(次),办结263件(次),有效地解决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开展明察暗访活动,是各级行政效能投诉中心挥出的又一重拳。
2007年6月8日,涪陵区效能投诉中心通过播放暗访片,曝光了一些职能部门和窗口行业干部的不良工作作风。在被曝光的工商分局、财政局等11个单位中,有工作人员收受服务对象礼物、上班迟到、上网炒股等违反工作纪律的行为。区领导要求,凡被曝光的单位,必须处理违纪干部。
江北区、大渡口区、渝北区效能投诉中心还创新暗访方式,联合成立暗访协作工作组,重点对公安、建设、规划、税务等行政执法部门和工商、房管、民政、劳动等窗口单位进行暗访。对在暗访中发现的问题,由行政效能投诉中心责令相关单位、部门限期整改,必要时进行曝光,同时作为各单位、部门考核依据之一。
■ 效能考核给政府部门套上“紧箍咒”
2007年8月23日,重庆市纪委、市监察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对市级部门和单位上半年“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考核情况,参加考核的55个市级部门和单位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市经委、市公安消防局、市粮食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排名倒数第一,市物价局、市科委紧随其后。
这次考核的依据是今年初出台的《重庆市“执政为民、服务发展”考核办法(试行)》。根据考核办法的规定,“考核结果连续3年为不合格的,除不可抗拒的因素外,工作人员当年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按应参加考核人数的8%予以确定,对其主要领导进行工作调整或者予以免职,对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当年年度考核确定为不称职,对直接责任者视其情节,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2007年6月11日至7月20日,市纪委、市监察局在开展全市机关效能建设的基础上,组织有关部门,对55个市级部门和单位上半年“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分为组织考核和社会考评两部分。组织考核方面,重庆市纪委、市监察局从9个单位抽调人组成11个考核小组,采取“听、看、查”的方式,对考核对象及其部分直属单位进行抽查;社会考核方面,重庆市纪委、市监察局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了12万多人的直接服务对象信息库,组织7个方面共55445名主考人员,采取集中与分散、主城区设点与区县设点相结合的方式,就“服务意识、依法履职、办事公开、清正廉洁、改革创新”5大“考点”实施测评。
考核结果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布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排名倒数第一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立即召开局党组会,深刻反省,分析原因,查找差距,表示将变压力为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的综合监督和组织协调力度,确保全市食品药品安全。
事实证明,由于考核把绩效评估的结果与行政问责和行政机关公务员的选拔任用、升降去留、奖励惩戒等有机结合起来,让政府部门真正带上了“紧箍咒”。
而今,效能建设的雷霆风暴,已经打破一些单位和工作人员的惯常节奏,荡涤着沉积已久的暮气、惰气。
■ 在效能革命中打造重庆“勤政公署”
效能建设是一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自我革命,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长期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重庆的效能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基本还是初步的、浅层次的,可以说是刚刚“破题”。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强化效能中心的作用,把效能中心建成重庆的“勤政公署”,让每个效率低的人、不勤政的人、作风不好的人都感受到威慑。
怎样打造重庆未来的“勤政公署”?目前,重庆市政府效能投诉中心正紧贴紧贴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工作,紧贴群众最关注、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履行职能职责,为逐步树立“勤政公署”的形象而努力。
一是认真受理和办理群众投诉,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违法案件。继续坚持“有诉必接、有接必查、有查必果、有违必纠”的原则,准备开设网上投诉窗口,还将视情况建设一支效能监督员队伍,搜集反馈有关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将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重点查处食品药品安全、物价调控、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征地拆迁、医疗保障、农民工维权等方面的案件,对造成恶劣影响的案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二是广泛采取明察暗访的方式,对市级部门特别是具有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和经济管理职能部门的行政效能开展专项监督检查。通过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
三是推进制度建设,规范从政行为。以行政责任制、责任追究制为核心,建立健全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行政管理等制度体系,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公开办事制、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过错责任追究制、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勤政廉政制度,切实规范行政行为。同时,加强包括效能监督员制度、搜集反馈信息制度、干部考核制度、干部教育惩戒制度和保护举报人制度等在内的各项制度建设。
四是坚持不懈地抓好“执政为民、服务发展”考核工作。为使考核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市纪委、市监察局将不断完善考核办法,近期已对《考核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调整。
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效能革命中打造的重庆“勤政公署”,一定能发挥出和久负盛名的香港“廉政公署”一样的威慑力,成为监督政府、建设政府、完善政府的坚强堡垒。
(中共重庆市纪委监察综合室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