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活力党建引领改革创新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zzxx_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党总支提出了建设“活力党建”特色品牌的整体构想,力求以党建引领学校改革,找到学校发展新的突破口和增长点。
  1.思想有活力——用学习型党组织激发创新潜力
  学校党总支精心设计党员学习教育活动,明确提出“实事求是学”“与时俱进学”“联系实际学”三个要求,引导大家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正确分析、看待和回应社会热点问题和教育突出问题,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推动学习成果的应用与转化。为此,学校党总支注重“内外兼修”,一手向内抓学习内容建设,打造“三足鼎立”的學习体系,重点建设“理想信念与理论修养”“专业素养与研究能力”“综合素养与文化底蕴”三大学习教育版块;一手向外抓学习形式创新,大力推进头脑风暴式研讨、沉浸体验式学习、○2○(线上线下)学习等新方式。
  2.行动有活力——以党员骨干队伍推进改革实践
  学校发展必须牢牢依靠党员队伍,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近年来,学校以党员教师为主体,通过改革项目组、课题组、名师工作室等方式推进改革创新,启动了“伴随型学习数据采集与大数据个性化学情分析”“深度学习理论与活力课程体系构建”“以立德树人为主线构建优秀学生培养长链条”“级部制改革与扁平化管理”等多个改革试验项目,为学校发展找到了新的增长点,注入了新活力。
  3.环境有活力——用良好政治生态激发创业干劲
  东城区作为“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区,积极鼓励各校开展实践探索,形成特色经验。学校在多年的办学实践和教育改革中,深刻地感受到“党政和谐”的重要性——只有创建良好的政治生态,才能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此,学校重新修订了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在确保党组织领导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民主集中的制度优势,并利用技术手段定期开展调研,听取基层师生关于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为科学决策奠定了良好基础。
  学校党总支本着“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利用换届契机,改革原有的以学段为主体设立支部的组织架构,构建了以年级组、教研组为主体的支部和党小组工作体系,使“党建引领”与“业务管理”能够在同一体系内同向发力。这些举措,既增强了基层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又打通了党建引领学校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希望通过持续的努力,用“活力党建”催生“活力文化”,真正为学校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在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为东城教育质量的提升贡献一份力量。■
其他文献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视诚信为立人之本、齐家之道、为政之法。“诚”是道德主体的道德修行,表现为诚挚、诚恳、真诚等内在的道德诉求;“信”是“内诚”的外化,表现为重言诺、守信用、讲信义等社会化的道德实践。通俗地说,诚信就是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和交往中讲真话,做实事,言行一致,不弄虚作假,“言必信,行必果”。或者说,诚信是墨守规则,对自己而言是自律,对他人而言是诚实,对集体和国家是忠诚,不仅是自我责任意识
学校秉承“精致以臻美 涵养而立人”的办学理念,以“办和谐、温暖、精致的九年一贯制品牌学校”为办学目标,努力实现“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乐思善学、志趣高雅的学子”的育人目标。我们以此为学校文化的核心要义,指导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根据学校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和逻辑关系,我们认为,学校文化应注重四个维度的建设,即课程维度、组织维度、环境维度、管理维度。  课程维度。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我们构建了可
期刊
事 件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不久前在某发展论坛上主张学生应当愉快地学习,“没有愉快的学习也就没有刻苦的学习”。  评析  说到读书学习,人们往往想到“寒窗苦读、头悬梁锥刺股、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苦中苦方能人上人”等字句,仿佛学习就是“油灯昏暗、孤身一人”苦不堪言的煎熬,这其实是对学习的误解。因为,基于兴趣的自主学习其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也是
北京市通州区培智学校是一所专门为智障、脑瘫、孤独症及多重残疾学生提供教育及康复的特殊教育学校。多年来,学校深入探索环境文化建设,基于“仁爱教育”,为学生打造快乐生活的家园、有效康复的乐园和尽享关爱的港湾,竭心尽力承担起对每位学生全方位的呵护、训练、培养和教育的重任。  以“仁爱教育”为基础  环境文化建设基于学校现实空间和功能布局,以“仁爱教育”为基础,以“爱”为核心,让爱浸润每个角落,实现学校“
学校创办了“枫丹文化大讲坛”,突出党建文化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使其成为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抓手,成为家校共育的新通道。  1.名师讲坛  名师讲坛主要邀请著名教授和专家进校园为师生讲党课,让党员及教职工能深入学懂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而坚定全体党员及教职工的理想信念,让学生从小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  中共北京市委讲师团特约报告人、北京市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
期刊
2018年9月,我成为了一名高二年级的班主任,这个班级是选考史地政的纯文科班,班级预估出口升学率不到50%。身处一所农村学校,面对一群个性十足,“三缺一迷”(缺少关爱、缺失自信、缺乏动力,方向迷茫)的学生,如何有效开展班主任工作,助力学生实现“逆袭”,成为我思索的问题。  恰巧,学校引进了学习科学友善用脑项目。学习科学的“四个中心”“三个发现”及背后的大脑运作机制、友善用脑的理念方法,让我的班级管
陶西平先生曾于1982-1986年期间担任北京市第十二中学的校长,彼时正值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转折时期,先生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大力推进学校整体改革,将北京十二中带入首都一流学校的行列。站在新起点,在缅怀先生教育思想的同时,我们更加珍视陶校长给北京十二中师生留下的宝贵艺术教育遗产——率先创立北京市第一个中学生民族管弦乐团。重温陶西平创立中学生民乐团的教育理念与创新举措,并在此基础上反思
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前身是1864年建校的育英学校。在新时期教育发展中,学校传承育英精神,延续抗日战争时期的红色根脉,融汇“和”文化理念,不断夯实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创建了“和美”党建品牌。  1.淬炼“己和”,追求信仰之美  己和,即理想与行动统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育工作者的脚步朝着哪个方向,所带的“队伍”就会跟向哪个方向。  党支部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党性修养”和“抓住关键契机
作为一所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百年老校,汇文中学党总支一直致力用红色基因传承引领学校在新时期的办学实践,本着“以人为本,重在发展”的办学理念,探索传承红色基因的立体路径,形成独有的育人特色,办人民满意的高品质学校。  1.凝炼文化理念,传递教育价值,提升办学品质  学校党总支将红色教育资源开发与凝炼的过程作为对教师的教育过程,以此影响和强化每一位教师的文化自觉和自我超越。而教师对红色精神的传承,又促进
期刊
中学阶段,很多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还不够成熟,对事物的本质缺乏一定的判断力,导致认识事物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易产生认识上的偏差。再加上全球化、信息化的加快,思想变得更加多元化,尤其是一些西方错误思潮的影响,这些都给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压力。  青年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针对广大青年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提出了党团共建的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