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大部分职高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通病是:动手能力弱,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弱,无法“学会学习”。学生进入职高之后,不再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但就业问题却始终无法回避。目前,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有不同的需求和侧重,所以课程也要以社会的需求为依据,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进行相应的设置。
● 淡化师范步骤,增加课堂互动
案例1:在“插入对象”的课程教学中,一位教师以制作贺卡的形式进行呈现。他利用课件展示自己制作的电子贺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了解贺卡一般是由背景、图片、文字组成的。学生人手一机。为了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操作,该教师利用大屏幕展示学生作品。但在操作的过程中,有部分学生不敢过多进行尝试,甚至出现了模仿抄袭的现象。
反思:基于Word技能性强的特点,有时候教师会过分注重操作步骤的学习,而忽视了技能背后的素材来源。在这节课中,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贺卡制作的步骤上,详细地演示了每一个步骤的具体操作,却忽略了学生为主体,更没有过多去考虑增强学生的互动性。
对策:在学生熟练掌握运用Word进行文字编辑的基础上,采用尝试操作、自学探究、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学习制作电子贺卡,为学生创设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通过把背景图片和文字组合成贺卡,使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进行整合,让学生既获得语言文字的训练,又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中采用“情景引入—主体探究—合作探究—评价拓展”等四大教学环节为主线,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让学生多去操作、多去实践,才能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 巧妙运用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案例2:在“制作表格”知识点的教学中,有位教师向学生提供了表格的数据处理方法。
首先,他将表格中的单元格进行了标识,并用行标、列标进行固定的定位,用数字1、2、3.......的形式标识行号,用字母A、B、C.......的形式标识列号。在进行数据的结果处理时,把光标定位在需要求得结果的单元格中,运用公式命令逐个求值,得到总分。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进行操作,没有去分析表格之间数据的联系,无心去发现新的思路和方法,在单元格数字出现变化时,又按照之前的方法修改后再次进行逐一的求值。
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按照简单的思路把步骤演示给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生照例进行模仿,争取尽快完成教师的要求,没有心思去分析和发现更加快捷方便的方法。当让他们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数据的处理要求之时,往往会不知所措,感觉力不从心,手头操作的熟练已解决不了巨大的工作量带来的沉重负担。
对策:在本次的教学示范中,其他的统计结果并不需要逐个分开进行计算,费时又费力。采用小技巧就可以快速方便地计算出其他需要求的数据结果。先选取开始求得的总分数,然后把它一直复制到下面所有需要求得的单元格之中,就可以立刻获得所有的结果。当然,有学生会质疑,这样做在某个单独数据改变时岂不是影响了数据结果的计算?这一点是很好解决的,只需把结果列选中,刷新过后即能获得到更新后的正确数据。类似的其他函数的运算同样可以采用上面提及的方法。这样,学生就不难体会到数据处理自动化的方便、快捷的特点。带着需要面对的问题去进行讲解的范例示范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主动学会发现与思考,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快速找到突破点,尽快完成任务。
● 问题融入范例,理清学生思路
案例3:在“文档排版”的知识点教学中,有教师讲解了个人简历的制作过程。在课堂上,教师用设置文档边距、插入图片、插入自选图形、插入剪贴画、插入文本框,设置对象格式等步骤进行了简历的封面及内页设置。学生在课堂上都积极地表现与参与,但是在之后的复习环节上,教师却发现同样的要求,学生在插入图片与制作表格上出现了混乱以及格式上的错误,造成了严重的排版混乱,导致了版面很大程度上的不规整。
反思:此次课程,教师引用了范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去掌握Word的排版及表格的插入等实例。教师的教学、课本知识的参考以及光盘等媒介的教辅,都只能传授给学生技能的展示,无法让学生真正去消化吸收。学生去学习时,难以将知识灵活穿插运用,把所学习的知识点紧密结合起来。在进行自己的方案设计时,学生又不知该从何入手,因此造成了版面的混乱不堪。
对策:单独的范例讲解,在有些时候起到的作用并不大,假使能把问题融合进范例学习的过程中,往往能有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在范例教学的过程中,尝试让学生先自己设计好需要的封面装帧。之后,教师提出新建一个空白文档,单独进行表格的设置,对表格进行大小的设置等要求。此时,单独的表格已经设置完毕。学生会发现分项的设置清晰明了,思路也不再那么混乱。至此,把刚制作好的简历表格内容复制到先前已经制作好的封面页内,将表格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学生会很明显地发现这样的分项操作是多么的简捷方便。与此同时,混乱排版的现象已经从根本上得到了杜绝。
● 淡化师范步骤,增加课堂互动
案例1:在“插入对象”的课程教学中,一位教师以制作贺卡的形式进行呈现。他利用课件展示自己制作的电子贺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了解贺卡一般是由背景、图片、文字组成的。学生人手一机。为了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操作,该教师利用大屏幕展示学生作品。但在操作的过程中,有部分学生不敢过多进行尝试,甚至出现了模仿抄袭的现象。
反思:基于Word技能性强的特点,有时候教师会过分注重操作步骤的学习,而忽视了技能背后的素材来源。在这节课中,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贺卡制作的步骤上,详细地演示了每一个步骤的具体操作,却忽略了学生为主体,更没有过多去考虑增强学生的互动性。
对策:在学生熟练掌握运用Word进行文字编辑的基础上,采用尝试操作、自学探究、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学习制作电子贺卡,为学生创设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通过把背景图片和文字组合成贺卡,使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进行整合,让学生既获得语言文字的训练,又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中采用“情景引入—主体探究—合作探究—评价拓展”等四大教学环节为主线,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让学生多去操作、多去实践,才能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 巧妙运用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案例2:在“制作表格”知识点的教学中,有位教师向学生提供了表格的数据处理方法。
首先,他将表格中的单元格进行了标识,并用行标、列标进行固定的定位,用数字1、2、3.......的形式标识行号,用字母A、B、C.......的形式标识列号。在进行数据的结果处理时,把光标定位在需要求得结果的单元格中,运用公式命令逐个求值,得到总分。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进行操作,没有去分析表格之间数据的联系,无心去发现新的思路和方法,在单元格数字出现变化时,又按照之前的方法修改后再次进行逐一的求值。
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按照简单的思路把步骤演示给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生照例进行模仿,争取尽快完成教师的要求,没有心思去分析和发现更加快捷方便的方法。当让他们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数据的处理要求之时,往往会不知所措,感觉力不从心,手头操作的熟练已解决不了巨大的工作量带来的沉重负担。
对策:在本次的教学示范中,其他的统计结果并不需要逐个分开进行计算,费时又费力。采用小技巧就可以快速方便地计算出其他需要求的数据结果。先选取开始求得的总分数,然后把它一直复制到下面所有需要求得的单元格之中,就可以立刻获得所有的结果。当然,有学生会质疑,这样做在某个单独数据改变时岂不是影响了数据结果的计算?这一点是很好解决的,只需把结果列选中,刷新过后即能获得到更新后的正确数据。类似的其他函数的运算同样可以采用上面提及的方法。这样,学生就不难体会到数据处理自动化的方便、快捷的特点。带着需要面对的问题去进行讲解的范例示范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主动学会发现与思考,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快速找到突破点,尽快完成任务。
● 问题融入范例,理清学生思路
案例3:在“文档排版”的知识点教学中,有教师讲解了个人简历的制作过程。在课堂上,教师用设置文档边距、插入图片、插入自选图形、插入剪贴画、插入文本框,设置对象格式等步骤进行了简历的封面及内页设置。学生在课堂上都积极地表现与参与,但是在之后的复习环节上,教师却发现同样的要求,学生在插入图片与制作表格上出现了混乱以及格式上的错误,造成了严重的排版混乱,导致了版面很大程度上的不规整。
反思:此次课程,教师引用了范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去掌握Word的排版及表格的插入等实例。教师的教学、课本知识的参考以及光盘等媒介的教辅,都只能传授给学生技能的展示,无法让学生真正去消化吸收。学生去学习时,难以将知识灵活穿插运用,把所学习的知识点紧密结合起来。在进行自己的方案设计时,学生又不知该从何入手,因此造成了版面的混乱不堪。
对策:单独的范例讲解,在有些时候起到的作用并不大,假使能把问题融合进范例学习的过程中,往往能有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在范例教学的过程中,尝试让学生先自己设计好需要的封面装帧。之后,教师提出新建一个空白文档,单独进行表格的设置,对表格进行大小的设置等要求。此时,单独的表格已经设置完毕。学生会发现分项的设置清晰明了,思路也不再那么混乱。至此,把刚制作好的简历表格内容复制到先前已经制作好的封面页内,将表格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学生会很明显地发现这样的分项操作是多么的简捷方便。与此同时,混乱排版的现象已经从根本上得到了杜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