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中的思想认识误区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e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作家王蒙先生曾经直言不讳地指出,在“新概念”的命题和作文里头呈现出这么一种趋势:过于求新,求怪,求另类。评委曹文轩先生则说,这些年看了太多的少年文字,十有八九是一副看破红尘要自绝于世界的“清冷模样”,不再纯真、温馨、崇高、美感、庄重、雅致、真诚、阳光,剩下的就只有一片阴霾与心灰意冷……
  他们所说的虽然是作文的问题,但是言为心声,作为抒情言志的重要载体,学生作文,尤其是自由作文集中体现了学生对社会、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无疑是观察学生思想认识的一个重要窗口。
  从学生作文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以下方面存在着一些思想认识的误区:
  一.错把偏激当作个性,把偏激当作爱憎分明。他们动不动就使用“全称判断”,他们眼中的世界和人生,要么是光明无限,一片灿烂,要么是阴云密布,一片黑暗。看到神州十号遨游太空,他们眼中便会乐观:中国科技进步,前程似锦。听到官员腐败、假奶粉泛滥,他们的笔下便会愤慨:中国病入膏肓,无可救药。
  至于他们对教育现状的抨击,那真是不遗余力,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爱屋及乌,他们身处其中的学校成了地狱,关心教育他们的老师成了法西斯,甚至连学习好的同学也都成了分数至上的怪物,只有自己至清至纯至高,在一片寂寞中作沉重思考状。
  前者的错误在于他们缺乏辩证的思想,不能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是思想浅薄的表现;后者的错误在于他们缺乏直面现实的勇气,缺乏改变现状的毅力,只希望通过对制度的抨击来求得心理的平衡,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表现。
  二.错把玩世不恭当作潇洒,把冷漠当作成熟。他们还未曾到滚滚红尘中走一遭,却写起了“看破红尘”的文字。在文章中,他们嘲讽崇高与美感,他们调侃友谊和爱情,他们戏弄真诚与善良;父母的牵挂成了拖累,老师的教育成了束缚,同学的关心成了羁绊;别人的话都是言不由衷,别人的帮助都是虚情假意,别人的举止都是矫揉造作……在文章中,他们主动自觉地脱离主流生活的轨道,退到生活的边缘和角落,推崇另类、颓废甚至病态的审美观,并以清醒者、高蹈者自居。
  这些表现反映了学生渴望成熟,渴望独立的迫切愿望,也让我们注意到这种迫切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只有当这些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成熟,懂得了成熟的内涵,他们才可以走向真正的成熟。我们有责任教给学生成熟的真正含义,帮助他们走出这一段青春的沼泽。
  三.错把无聊当作时尚,把媚俗当作高雅,把浮躁当作效率。由于学生缺乏鉴别能力,对新生事物往往会没有任何防范地接受,非常容易受到病毒的侵害和感染。
  网络在教会学生使用网络流行语言和表情符号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教会了他们使用网络文化的观点来看待社会与人生;电视、报刊这些传统媒体由于对展示白领们的情调、富足者的伤感和“新新人类”的放纵具有偏好,也不可避免地把慵懒、软弱、矫情这些情绪带给学生;另外,“造星”和“追星”的潮流对学生群体的价值观也具有极强的冲击力,这些都在他们的作文中有所体现:
  他们觊觎富足安逸的生活,艳羡别人的成功,有很多美丽的梦想,但是不肯付出现实的努力,只寄希望于戏剧性的奇迹和奇遇,幻想一举成名,一夜成名;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风花雪月的生活上,对现实则采取视而不见乃至躲避的态度;他们急功近利,喜欢走捷径,缺乏耐心和毅力,稍有波折便会有深刻的挫败感;对小道消息和花边新闻过分关注,把垃圾信息视为重要知识而如数家珍,津津乐道……
  学生在作文中暴露出来的这些思想问题,也许只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更严重的问题潜藏在他们由单纯走向复杂、由青涩走向成熟的道路两旁。这些问题看上去与作文水平的高低没有直接关系,但“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想顽疾不根除,作文水平的提高就无从谈起。所以说,芟夷荒秽、固本正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语文老师,我们除了要在作文评语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之外,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与他们交流:
  一.推荐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给他们阅读,帮助他们从臆想中的那个虚幻世界走出来,用自己的眼睛去触摸真实的生活,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二.组织读书讨论会,让学生交流自己在阅读中建构起来的世界,再与自己认识中的现实世界进行比较,发现自己的认识偏差;三.适当介绍一些关于整体与部分、矛盾与统一等内容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并且提供一些生活事例供他们解剖分析,纠正他们偏激的世界观;四.在作文训练中,多命制具有积极上进的现实意义的作文题,多提供充满正能量的素材,引导学生树立恰当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陈晨,语文教师,现居江苏连云港。责任编校:洪 鸣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普通高中基本是大班授课制,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很难在教学上取得突破性的效果,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很难得到实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小班化教育应运而生。小班化教学,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享受教育资源,感受教师等距离的关注。研究表明,教师的视野范围一般不超过28人,一旦超过这范围,教师视野关注就会“顾此失彼”,超过人数越多,教师关注不到的学生就越多,这恰恰正是群体教育看似公平中最大的不公平。而小班
人们常说,“无巧不成书”,这个“巧”,就是指巧合。巧合作为一种创作技巧,它是使文学写作做到构思精巧的常用方法。根据民间传说编写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传为美谈,可以说,它正是运用巧合创作取胜的。  “牛郎织女”的故事起源于何时,我们且不去管它,但凡夫俗子与天仙美女成婚匹配,这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大大的巧合,并且充满着神奇的怪诞色彩。正是这个巧合,奠定了创作的基石,形成了文章的主干,建构了故事的
武汉市第二十三中学是一所拥有110多年办学历史的省级示范高中,这是一方人文素养深厚的沃土,是一块理想精神腾飞的高地。伴随着学校近几年大踏步发展前进的旋律,语文组高举人文大旗,为这支雄壮的交响乐增添了几组强劲的音符。他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学问以人品支撑,事业靠人文奠基;唯有人文精神的引领,才能规范语文的工具性能并使其得到充分的展示空间;有人文精神奠基,方能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人格
《人民日报》消息,现在,许多外语词直接嵌入中文,使得中文失去了纯洁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外语中文译写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黄友义说,国际惯例对外语词都是“化用”的,而不是直接嵌入。比如,中文“土豪”一词在《牛津英语词典》中被译为“Tuhao”;“中国航天员”的英文新词taikonaut就是用中文拼音“taikong(太空)”和英文“astronaut(宇航员)”合成的,发音
一.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文章。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预习的效果。首先看看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怎么划分,说说你的理由。  生1:“念∕无与为乐者”,因为“念”是动词,是思考的意思,后面是它带的宾语。  生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因为“遂”是表衔接的副词,而“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是连动。  生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因为“但”是“只是”的意思,表范围的副词,
章学锋:到2011年,您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已经18岁了。18年来《白鹿原》在经历波折之后终获茅盾文学奖,被读者追捧至一纸风行,被誉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的重要收获。作为小说的作者,您一定有很多感触吧?  陈忠实:《白鹿原》自从1993年出版之后,到如今已经发行了lO多个版本,200多万册,应该说也已经有不少的读者通过阅读,了解了这部小说的内容。作为小说的作者,我很感谢读者对《白鹿原》的热爱。
刘亮程先生是一位乡村哲学家。他的散文,语言是乡村的,通俗,明净,一般人都看得懂;但其内蕴却是哲学的,广远,深沉,一般人就看不懂了。《柴禾》就是这样一篇内蕴丰富、寄意深远的散文。  《柴禾》先写自己搬家时带走了“那垛烧剩下一半的梭梭柴”,接着叙述这么做的理由——“柴垛是家力的象征”,这些梭梭柴象征着“我”家的家力非同一般,简直“无与伦比”,字里行间,透露出“我”的骄傲与欣喜。然后笔锋一转,说“我们再
语文教学的诸多方面是需要技术支撑的,甚至有的地方特别强调技术含量,如实用类文章的教学、复习课、试题命制等。然而,语文教学不能因此而技术至上,更不应在文学阅读教学上发展到技术主义的程度。反观中学阶段文学阅读教学,技术主义的倾向却有愈演愈烈之势。其突出表现是严重侵害文学首先是人学这一特质,把文学教学降低为纯粹的技术操作手段,把极富个性创造意义的文学教育异化成语言的技术训练。  目前,技术主义倾向对文学
目前,不少同学阅读面窄,语言积累少,因而语文能力差。语文教材选文大多为历史上素有定评的名家名篇,同现代社会生活存在着较大的“时差”,现代社会生活中充满活力的语言现象和富有时代色彩的语文范例很难及时在课本中得到反映。学生完全泡在题海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两眼不看课外文,堵塞了向生活向社会吸取营养的渠道。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在有计划妥善地完成教材(包括《语文读本》)的基础上,开展课外读写是十分必要的。  
“润物”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名句“润物无声”,在此指语文教育的效用、文学教育及其活动的作用、校园文化的熏陶等。语文教育的一切对学生来说都是潜移默化、逐渐体现的。  “中学语文不仅仅是一门传授知识、发展应试技巧的课程,不是一门仅仅作用于中学阶段的课程,而是为学生养成受益终生的个人能力和文化素养,是一门与现代社会公民素质密切相关的课程”。语文教师的倾听和素养、感情和激情、教学情境等都在语文教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