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炎炎夏日,又到了烧烤盛行的季节。无论是周末与好友在郊外小聚,还是晚上在路边开怀畅饮,都少不了烧烤的陪伴。现代烧烤的食物种类随着人们的奇思妙想变得越来越多,从各种肉类到水果蔬菜无一例外地被纷纷被推入火海。不过无论烧烤怎么发展,似乎永远都离不开一个主流肉类——羊肉。
羊肉的历史
原始人以捕猎野兽为生,抓到什么吃什么,当然偶尔也会有野羊。后来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畜牧业的发展,野羊开始被人类驯化变成家羊,并在人类的辛勤培育下分化为现在的绵羊和山羊,逐步满足了人类需求的多样性。河北、河南、陕西等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都出土过羊骨或陶羊,说明中国北方的养羊历史至少有六七千年以上,南方的养羊历史则要晚于北方。到了商周时期,养羊业已甚为发达,羊成为主要的肉食用畜之一,并用于祭祀和殉葬,商代青铜器也常用羊首作装饰。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几乎历朝历代羔羊都是进贡的重要贡品之一,羊对古代劳动人民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家畜之一。
中国的养羊历史虽然久远,但最初普通人很难吃到羊,吃羊肉是贵族高官的特权,直到宋朝时,羊肉中还隐隐藏着一股阶级优越感,这从大文豪苏轼的一封信中有所体现。苏轼在京城为官时,常吃羊肉,后来被贬到惠州,“高大上”的羊肉就吃不上了,他曾给弟弟苏辙写过一封家书,大概的意思是说:他来的惠州这地方挺穷的,每天整个惠州就杀一只羊,他不敢跟当地的贵族高官争买羊肉,就跟杀羊的说留点羊椎骨,骨头间还有点肉,趁热剔出来,有点剔螃蟹腿的感觉,把肉攒着隔几天吃一次,也觉得挺不错。
代表吉祥
在中国的传统汉字文化中,“羊”一直都有吉祥之意,有关“羊”的词汇不胜枚举,如“三羊开泰”等。事实上,“羊”和“祥”最早是一个字。有说法认为,古人在祭祀时,往往把羊放置在神位的旁边,表示吉祥如意,寓意鬼神赐来的吉祥之物。因此在“祥”字出现之前,“羊”字的含义主要有两个:一是表示牲畜中牛羊的“羊”,二是表示鬼神所赐之“吉祥”。在历史上,羊、牛、马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牲畜,唯独羊代表了诸多崇高的内涵,这是因为古人认为,马在战争中必不可少,是武力的象征;牛则默默无闻地干活,是任劳任怨的典型;羊性格温顺,与中华民族一直推崇的温良敦厚、因循守法的优良传统相吻合,所以“羊”字多带有“善、义、美”的文化意蕴,被视作“仁、义、德”的人格象征。
羊虽有诸多吉祥之意,却也被恶人连累,有着不好的污点。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郑国和宋国将要交战,宋国的统帅华元为了鼓舞士气,在战争开始前特地杀羊犒军。羊肉分到了出征的每一个士兵的手里,但华元却忘记了给自己驾车的属下羊斟羊肉吃,羊斟因此怀恨在心。第二天两国军队交战时,羊斟对华元说:“昨天分羊肉是你说了算,今天的胜负由我说了算,你不给我羊肉吃,你也就别想打胜仗!”结果,羊斟驾着车一直跑到了郑国的军阵里,华元因此当了俘虏,宋国的军队也因此吃了败仗。羊斟以私败国这件事被载入了史册,羊斟把一碗羊肉看得比国家都重要,他也由此成为遗臭万年的人。 而在这件事中,“羊”也受到牵连,具备了为数不多的灰暗色彩。
滋补美味
羊肉具有滋补作用,对人身体非常有益,古代很多帝王都对羊肉情有独钟,更是有人因羊肉汤做得好备受国君青睐做了大官。有记载说魏道武帝拓跋跬打败夏国后,擅长烹饪的毛修之被俘,后来太武帝拓跋焘时期重用崔浩,毛修之便找时机炖了一碗羊肉汤给尚书崔浩吃。崔浩一尝,认为这是天下第一美味,便把毛修之推荐给了拓跋焘。拓跋焘吃了毛修之的佳肴后,也点头称赞,便命毛修之为太官令,成了皇帝的私人厨师。从此,毛修之平步青云,仕途上一帆风顺,后又做尚书、光禄大夫,直到南郡公。
爱吃羊肉的帝王最出名的当属大名鼎鼎的宋太祖赵匡胤和元世祖忽必烈。传说赵匡胤非常爱吃羊肝,有一次半夜突然起来想吃羊肝,却犹豫不决不肯下令,左右仆人一脸茫然。随后,赵匡胤风趣地说道:“我如果说了,每天必定有一只羊被你们杀死!” 而现在非常流行的涮羊肉的发明则与忽必烈有关。据说忽必烈有一次率军远征,嫌伙食太差,想吃清炖羊肉,厨子便宰杀羔羊,剔选羊肉准备做。可敌军突然来袭,厨子情急之下把羊肉切成薄片,放在锅里混乱搅和一下,就捞出来,放点配料,给忽必烈端去了。忽必烈肚子咕咕叫直叫,吃完就披挂上阵去了。回朝后,忽必烈不忘厨子的功劳,就让他再做一次,并说味太淡,该多些配料。文武大臣吃后,皆竖大拇指。忽必烈很高兴,给这道新菜赐名“涮羊肉”。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羊肉的做法越来越多,并都非常受欢迎,各种做法也根据地域的不同各有特色。人们夏季最爱的烤羊肉串最出名的毋庸置疑是新疆羊肉串,相信很多人都记得20年前陈佩斯与朱时茂的小品《卖羊肉串》,小品在让我们开怀大笑的同时,也反映了新疆羊肉串本身就是个金字招牌。烤羊肉串维吾尔语称之为“喀瓦甫”,在吐鲁番是最有名的民族风味小吃,去吐鲁番旅游观光的中外宾客,几乎没有不吃烤羊肉串的。穿成串烤以新疆最为出名,整只一起烤的头牌当属内蒙烤全羊,烤全羊也是蒙古族的餐中之尊。据传早在几千年前,生活在内蒙古河套地区的鄂尔多斯人民已经开始用火来烧食猎取整只野兽,这种吃法也是游牧的生活方式所决定。羊肉汤在不同的地方味道千差万别,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被称为“中华第一汤”的山东单县羊肉汤。已有200多年历史的单县羊肉汤,以其“色白似奶,水脂交融,质地纯净,鲜而不膻,香而不腻,烂而不黏”的独特风格闻名全国。北京流行的羊肉做法是“羊蝎子”。羊蝎子的发明要追溯到康熙年间,蒙古王爷奈曼王有次打猎回来路过后院闻见香气扑鼻,跟下人打听才知道是新来的厨子给下人们炖羊脊骨吃呢。王爷一尝非常美味,然后看脊骨那形状酷似一只蝎子,就起名为“羊蝎子”并且作为府上的食谱,后来这种吃法传到民间并广泛传播开来。
羊肉虽然有诸多滋补功效,对胃肠的消化负担也较重,并不适合胃脾功能不好的人食用。另外和猪肉牛肉一样,过多食用对心血管系统可能造成压力。羊肉虽然好吃,对人有益,却不应贪嘴,暑热天或发热病人也要慎食。因此我们在路边开怀畅饮,享受羊肉串美味的同时也应注意适量,让羊肉真正给我们带来健康滋补的功效。
吃货们夏天可要管好自己的嘴了!
羊肉的历史
原始人以捕猎野兽为生,抓到什么吃什么,当然偶尔也会有野羊。后来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畜牧业的发展,野羊开始被人类驯化变成家羊,并在人类的辛勤培育下分化为现在的绵羊和山羊,逐步满足了人类需求的多样性。河北、河南、陕西等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都出土过羊骨或陶羊,说明中国北方的养羊历史至少有六七千年以上,南方的养羊历史则要晚于北方。到了商周时期,养羊业已甚为发达,羊成为主要的肉食用畜之一,并用于祭祀和殉葬,商代青铜器也常用羊首作装饰。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几乎历朝历代羔羊都是进贡的重要贡品之一,羊对古代劳动人民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家畜之一。
中国的养羊历史虽然久远,但最初普通人很难吃到羊,吃羊肉是贵族高官的特权,直到宋朝时,羊肉中还隐隐藏着一股阶级优越感,这从大文豪苏轼的一封信中有所体现。苏轼在京城为官时,常吃羊肉,后来被贬到惠州,“高大上”的羊肉就吃不上了,他曾给弟弟苏辙写过一封家书,大概的意思是说:他来的惠州这地方挺穷的,每天整个惠州就杀一只羊,他不敢跟当地的贵族高官争买羊肉,就跟杀羊的说留点羊椎骨,骨头间还有点肉,趁热剔出来,有点剔螃蟹腿的感觉,把肉攒着隔几天吃一次,也觉得挺不错。
代表吉祥
在中国的传统汉字文化中,“羊”一直都有吉祥之意,有关“羊”的词汇不胜枚举,如“三羊开泰”等。事实上,“羊”和“祥”最早是一个字。有说法认为,古人在祭祀时,往往把羊放置在神位的旁边,表示吉祥如意,寓意鬼神赐来的吉祥之物。因此在“祥”字出现之前,“羊”字的含义主要有两个:一是表示牲畜中牛羊的“羊”,二是表示鬼神所赐之“吉祥”。在历史上,羊、牛、马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牲畜,唯独羊代表了诸多崇高的内涵,这是因为古人认为,马在战争中必不可少,是武力的象征;牛则默默无闻地干活,是任劳任怨的典型;羊性格温顺,与中华民族一直推崇的温良敦厚、因循守法的优良传统相吻合,所以“羊”字多带有“善、义、美”的文化意蕴,被视作“仁、义、德”的人格象征。
羊虽有诸多吉祥之意,却也被恶人连累,有着不好的污点。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郑国和宋国将要交战,宋国的统帅华元为了鼓舞士气,在战争开始前特地杀羊犒军。羊肉分到了出征的每一个士兵的手里,但华元却忘记了给自己驾车的属下羊斟羊肉吃,羊斟因此怀恨在心。第二天两国军队交战时,羊斟对华元说:“昨天分羊肉是你说了算,今天的胜负由我说了算,你不给我羊肉吃,你也就别想打胜仗!”结果,羊斟驾着车一直跑到了郑国的军阵里,华元因此当了俘虏,宋国的军队也因此吃了败仗。羊斟以私败国这件事被载入了史册,羊斟把一碗羊肉看得比国家都重要,他也由此成为遗臭万年的人。 而在这件事中,“羊”也受到牵连,具备了为数不多的灰暗色彩。
滋补美味
羊肉具有滋补作用,对人身体非常有益,古代很多帝王都对羊肉情有独钟,更是有人因羊肉汤做得好备受国君青睐做了大官。有记载说魏道武帝拓跋跬打败夏国后,擅长烹饪的毛修之被俘,后来太武帝拓跋焘时期重用崔浩,毛修之便找时机炖了一碗羊肉汤给尚书崔浩吃。崔浩一尝,认为这是天下第一美味,便把毛修之推荐给了拓跋焘。拓跋焘吃了毛修之的佳肴后,也点头称赞,便命毛修之为太官令,成了皇帝的私人厨师。从此,毛修之平步青云,仕途上一帆风顺,后又做尚书、光禄大夫,直到南郡公。
爱吃羊肉的帝王最出名的当属大名鼎鼎的宋太祖赵匡胤和元世祖忽必烈。传说赵匡胤非常爱吃羊肝,有一次半夜突然起来想吃羊肝,却犹豫不决不肯下令,左右仆人一脸茫然。随后,赵匡胤风趣地说道:“我如果说了,每天必定有一只羊被你们杀死!” 而现在非常流行的涮羊肉的发明则与忽必烈有关。据说忽必烈有一次率军远征,嫌伙食太差,想吃清炖羊肉,厨子便宰杀羔羊,剔选羊肉准备做。可敌军突然来袭,厨子情急之下把羊肉切成薄片,放在锅里混乱搅和一下,就捞出来,放点配料,给忽必烈端去了。忽必烈肚子咕咕叫直叫,吃完就披挂上阵去了。回朝后,忽必烈不忘厨子的功劳,就让他再做一次,并说味太淡,该多些配料。文武大臣吃后,皆竖大拇指。忽必烈很高兴,给这道新菜赐名“涮羊肉”。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羊肉的做法越来越多,并都非常受欢迎,各种做法也根据地域的不同各有特色。人们夏季最爱的烤羊肉串最出名的毋庸置疑是新疆羊肉串,相信很多人都记得20年前陈佩斯与朱时茂的小品《卖羊肉串》,小品在让我们开怀大笑的同时,也反映了新疆羊肉串本身就是个金字招牌。烤羊肉串维吾尔语称之为“喀瓦甫”,在吐鲁番是最有名的民族风味小吃,去吐鲁番旅游观光的中外宾客,几乎没有不吃烤羊肉串的。穿成串烤以新疆最为出名,整只一起烤的头牌当属内蒙烤全羊,烤全羊也是蒙古族的餐中之尊。据传早在几千年前,生活在内蒙古河套地区的鄂尔多斯人民已经开始用火来烧食猎取整只野兽,这种吃法也是游牧的生活方式所决定。羊肉汤在不同的地方味道千差万别,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被称为“中华第一汤”的山东单县羊肉汤。已有200多年历史的单县羊肉汤,以其“色白似奶,水脂交融,质地纯净,鲜而不膻,香而不腻,烂而不黏”的独特风格闻名全国。北京流行的羊肉做法是“羊蝎子”。羊蝎子的发明要追溯到康熙年间,蒙古王爷奈曼王有次打猎回来路过后院闻见香气扑鼻,跟下人打听才知道是新来的厨子给下人们炖羊脊骨吃呢。王爷一尝非常美味,然后看脊骨那形状酷似一只蝎子,就起名为“羊蝎子”并且作为府上的食谱,后来这种吃法传到民间并广泛传播开来。
羊肉虽然有诸多滋补功效,对胃肠的消化负担也较重,并不适合胃脾功能不好的人食用。另外和猪肉牛肉一样,过多食用对心血管系统可能造成压力。羊肉虽然好吃,对人有益,却不应贪嘴,暑热天或发热病人也要慎食。因此我们在路边开怀畅饮,享受羊肉串美味的同时也应注意适量,让羊肉真正给我们带来健康滋补的功效。
吃货们夏天可要管好自己的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