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是一道难题,尤其是三年级的学生。如何突破这道难题呢?我认为:注重课文的示范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加强活动课实践练习,以活动形式展开,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教材(下文简称“九义小语教材”。)之所以取消以往的习作例文,是因为编者认为所选文章篇篇都是优秀的习作范文。然而,大多数语文教师只注重了教学识记生字、新词,体会文章重点句子的含义,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却忽略了教给学生如何去写的方法。即或是讲了写作方法,也只是泛泛而谈,没让学生练习。作文的训练,仅仅是几次练笔,几个基础训练中安排的作文而已。这样,就淡化了学生的作文意识,作文似乎只是为了完成任务罢了,没有从根本上打消学生的畏惧心理。他们总认认为作文是那么神秘,那么高不可攀。这就难以实现“九义小语教材”编者的意图了。
在教师当中,认为一节课四十分钟本来就短,哪还有时间进行作文教学。其实,这并不难。不是每一节课都要花五、六分钟甚至十几分钟,可挤出两三分钟还是有可能的。笔者仅就“九义小语教材”第六册中的《荷花》、第七册中的《小珊迪》为例,试谈一下如何重视课文示范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
《荷花》一文中这样写道: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此段文字,作者用“挨挨挤挤”写荷叶的繁茂,用“一个个”写出荷叶之多,用“碧绿”写出荷叶的颜色,用“大圆盘”写出荷叶之形状,十来个字就形象地给我们展现了一池的荷叶。再写花时,用“有的……有的……有的…”写出了荷花三种不同的姿态,又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写出花骨朵儿蕴含的旺盛的生命力。
分析完此段文字,我们不难学到描写植物的叶、花的方法。此时,用两三分钟让学生说说其它植物的叶子或花,要说出叶子生长情况、颜色、形状,花不同的姿态以及旺盛的生命力。这不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吗?这正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可能有人会说,花呀、叶呀各有各的形状,各有各的姿态,写直来挺容易。那写人呢?我们以“九义小语教材”第六册中的《小珊迪》为例来说明。你瞧,《小珊迪》一文中写道:
“一个小男孩走过来,他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的发青,一双赤着的脚冻得通红。”
这小男孩在大冷天穿的衣服本来就薄,再加之破,且是单衣。我们由此想象到小男孩饱受寒冷的折磨。正因如此,他的小脸才“冻得发青”。接着写他的脚“赤着”,没穿什么东西,所以才能看到“冻得通红”。
这一段,作者首先描写了最容易让人们发觉的上身的衣着,接着写了随着小男孩的走近,我们看得最清楚的部位——脸,最后才写了脚。这符合人们观察的习惯顺序。所有的描写,都是围绕小男孩穷苦、急需用钱来写的。
教学此段时,除了帮学生认识小珊迪的外貌,了解他的穷苦外,还应教给学生如何围绕一个意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此时,用两三分钟,让学生围绕今天的幸福生活进行“我口说我友”。这样既让学生学习了描写外貌的方法,又进行了说话能力的训练。尔后让学生将所说的写下来。长时间如此,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汇集不少精彩片断,学到不少写作方法,也会养成随时随地观察一个人或所见到的叶、花、事。
如何利用课外活动进行训练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有目的地开展活动,让学生获得直接感受,而不能让学生坐在教室里苦思冥,杜撰虚有的景物或事。如果不让学生离开教室,那么课外活动也就成了语文课的延伸,会使学生感到无从下笔。搜肠刮肚出来的话会让人觉得毫无感情。孩子的天性爱玩。教师就要让孩子在玩中运用所学的知识,玩出“味”来。如学完《荷花》一文,在课外活动中让孩子们做找朋友的游戏。这些朋友都是孩子们扮成的常见的树和花。找到之后,就得说说树叶的形状、色等等,说说花儿有哪些姿态。而不是单纯地跳跳舞、唱唱歌。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就会得以发展,口头表达能力也会得到培养。
第二,设置适当的问题,不能让学生玩得忘乎所以,一出笑一阵闹过后就什么也没得到。如学完《记一次科技活动》后,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可以跳绳、打乒乓、踢毽子、拍篮球等等。活动之前,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用“时而……时而……时而……”的句式说说某位同学的动作。有了问题,孩子们在玩时就会注意别人的动作,也就不难写出“时而用单脚内侧踢,时而双脚内侧踢,时而一脚内侧一脚外侧踢,时而一个转身,稳稳地接住。真是身轻如燕。”的句子来。
第三,不可忽视阅读课外书籍。学生在阅读中能积聚大量的词汇,这对他们的写作相当重要。在课堂中所学的方法,仅仅是装配汽车的技术。如何使汽车得到完善,就需要大量的零件——语言去丰满。因此,利用课外活动,到学校的阅览室多读点书,摘抄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和一些好的词语,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总的说来,注重课文的示范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并在课外活动中以多种形式,使学生明白写作文原来就是这么回事,彻底打消畏惧感,能学以致用,进入写作的“格”中。将来随着年龄,知识的增长,出“格”也就容易多了。这正如练字的“摹帖”、“临帖”、“脱帖”三步曲一样。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城北小学校)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教材(下文简称“九义小语教材”。)之所以取消以往的习作例文,是因为编者认为所选文章篇篇都是优秀的习作范文。然而,大多数语文教师只注重了教学识记生字、新词,体会文章重点句子的含义,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却忽略了教给学生如何去写的方法。即或是讲了写作方法,也只是泛泛而谈,没让学生练习。作文的训练,仅仅是几次练笔,几个基础训练中安排的作文而已。这样,就淡化了学生的作文意识,作文似乎只是为了完成任务罢了,没有从根本上打消学生的畏惧心理。他们总认认为作文是那么神秘,那么高不可攀。这就难以实现“九义小语教材”编者的意图了。
在教师当中,认为一节课四十分钟本来就短,哪还有时间进行作文教学。其实,这并不难。不是每一节课都要花五、六分钟甚至十几分钟,可挤出两三分钟还是有可能的。笔者仅就“九义小语教材”第六册中的《荷花》、第七册中的《小珊迪》为例,试谈一下如何重视课文示范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
《荷花》一文中这样写道: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此段文字,作者用“挨挨挤挤”写荷叶的繁茂,用“一个个”写出荷叶之多,用“碧绿”写出荷叶的颜色,用“大圆盘”写出荷叶之形状,十来个字就形象地给我们展现了一池的荷叶。再写花时,用“有的……有的……有的…”写出了荷花三种不同的姿态,又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写出花骨朵儿蕴含的旺盛的生命力。
分析完此段文字,我们不难学到描写植物的叶、花的方法。此时,用两三分钟让学生说说其它植物的叶子或花,要说出叶子生长情况、颜色、形状,花不同的姿态以及旺盛的生命力。这不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吗?这正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可能有人会说,花呀、叶呀各有各的形状,各有各的姿态,写直来挺容易。那写人呢?我们以“九义小语教材”第六册中的《小珊迪》为例来说明。你瞧,《小珊迪》一文中写道:
“一个小男孩走过来,他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的发青,一双赤着的脚冻得通红。”
这小男孩在大冷天穿的衣服本来就薄,再加之破,且是单衣。我们由此想象到小男孩饱受寒冷的折磨。正因如此,他的小脸才“冻得发青”。接着写他的脚“赤着”,没穿什么东西,所以才能看到“冻得通红”。
这一段,作者首先描写了最容易让人们发觉的上身的衣着,接着写了随着小男孩的走近,我们看得最清楚的部位——脸,最后才写了脚。这符合人们观察的习惯顺序。所有的描写,都是围绕小男孩穷苦、急需用钱来写的。
教学此段时,除了帮学生认识小珊迪的外貌,了解他的穷苦外,还应教给学生如何围绕一个意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此时,用两三分钟,让学生围绕今天的幸福生活进行“我口说我友”。这样既让学生学习了描写外貌的方法,又进行了说话能力的训练。尔后让学生将所说的写下来。长时间如此,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汇集不少精彩片断,学到不少写作方法,也会养成随时随地观察一个人或所见到的叶、花、事。
如何利用课外活动进行训练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有目的地开展活动,让学生获得直接感受,而不能让学生坐在教室里苦思冥,杜撰虚有的景物或事。如果不让学生离开教室,那么课外活动也就成了语文课的延伸,会使学生感到无从下笔。搜肠刮肚出来的话会让人觉得毫无感情。孩子的天性爱玩。教师就要让孩子在玩中运用所学的知识,玩出“味”来。如学完《荷花》一文,在课外活动中让孩子们做找朋友的游戏。这些朋友都是孩子们扮成的常见的树和花。找到之后,就得说说树叶的形状、色等等,说说花儿有哪些姿态。而不是单纯地跳跳舞、唱唱歌。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就会得以发展,口头表达能力也会得到培养。
第二,设置适当的问题,不能让学生玩得忘乎所以,一出笑一阵闹过后就什么也没得到。如学完《记一次科技活动》后,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可以跳绳、打乒乓、踢毽子、拍篮球等等。活动之前,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用“时而……时而……时而……”的句式说说某位同学的动作。有了问题,孩子们在玩时就会注意别人的动作,也就不难写出“时而用单脚内侧踢,时而双脚内侧踢,时而一脚内侧一脚外侧踢,时而一个转身,稳稳地接住。真是身轻如燕。”的句子来。
第三,不可忽视阅读课外书籍。学生在阅读中能积聚大量的词汇,这对他们的写作相当重要。在课堂中所学的方法,仅仅是装配汽车的技术。如何使汽车得到完善,就需要大量的零件——语言去丰满。因此,利用课外活动,到学校的阅览室多读点书,摘抄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和一些好的词语,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总的说来,注重课文的示范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并在课外活动中以多种形式,使学生明白写作文原来就是这么回事,彻底打消畏惧感,能学以致用,进入写作的“格”中。将来随着年龄,知识的增长,出“格”也就容易多了。这正如练字的“摹帖”、“临帖”、“脱帖”三步曲一样。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城北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