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微课的设计与运用探微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siwe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课融入数学教学,能将抽象的、复杂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地加以呈现,降低学习难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数学教学中微课的设计与运用进行探究,以更好地发挥微课的教学作用,促进数学教学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微课;设计;运用;教学效率;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1-0132-02
  数学是最为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重要学科。然而,数学知识抽象性强,对学生来说,在理解和学习中会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基于微课的数学教学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可将微课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借助微课的优势,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扩展学生知识面,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微课的定义和设计
   微课又称微课程、微视频,虽然叫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本质相同。所谓的微课主要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依托,把某一个知识点作为教学的中心,并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制作教学视频,对知识点进行讲解。
   微课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时间要短。通常情况下,微课的时间一般控制在8分钟~10分钟,不能占用过多的课堂教学时间。二是针对性要强。微课只针对某一个知识点展开,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但是在一节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多个微视频。三是要短小精悍。课堂导入、讲解、巩固和提高等环节一应俱全,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四是呈现方式主要以视频为主,还可以辅助一些动画等其他教学资源。设计微课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围绕主要知识点制作微课,体现微课时间短、内容精的特点。第二,运用软件工具进行微课视频的录制和后期编辑,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示教学过程。
   2.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微课融入数学教学,具有重要价值,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根本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使得数学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有助于突破学习的重难点。数学知识逻辑性、抽象性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在学习的时候常常面临着许多难以攻克的重难点。微课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可充分借助视频、图片等,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动态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有助于突破学习的重难点。三是有助于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微课应用于数学教学,能使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跃,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时,在微课的支持下,教学内容得以丰富,学生的思维得以打开,实现了思维能力的发展,全面提升了数学综合素养。
   二、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借助微课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微课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学生认知能力等,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熟悉化、有趣化的情境中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例如,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教师可借助微课创设教学情境:学校组织三、四年级的学生为620棵树浇水,三年级每天浇40棵树,一共浇了8天。剩下的树由四年级来完成,四年级经过5天的努力,终于浇完了所有的树木,四年级每天浇了多少棵树?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能活跃课堂氛围,拉近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2.借助微课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小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点,容易失去学习信心。这些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上都是采用“反复讲解、题海战术”等方式来予以突破,这既浪费大量的教学时间,又无法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微课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可将图片、文字、知识点等融合在一起,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形象性,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幫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可借助微课和投影仪,将圆柱、圆锥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之后,借助微课,对圆柱、圆锥进行展开处理,引导学生直观感知圆柱和圆锥的立体结构,了解圆柱侧面积、表面积,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促进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相关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全面掌握。
   3.借助微课拓展延伸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知识视野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这一核心,立足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拓展延伸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需要。为此,教师可充分借助微课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突破教学的局限性,将学习引向深入,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平面图形”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可借助微课,将不同平面图形展示在学生面前,并引导学生对各个平面图形的特点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又如,在教学“圆周率”时,教师可将数学家刘徽、祖冲之的故事融入微课,以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为国争光的精神和情怀。
   4.借助微课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倡导关注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全方位展示,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观察和思考,并从中发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发散学生思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够得到培养。如“图形与几何”是数学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由于空间观念淡薄,想象能力较差,对这一知识领域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困难。教师可借助微课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多元化解决问题的思路,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教师可借助微课展示两个三角形,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何借助所学的知识,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为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借助微课,将两个三角形进行拼接,使其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又对平行四边形进行转变,使其成为一个长方形。在直观的演示中,学生就会发现:三角形的底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据此,学生就可以推测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教师借助微课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能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綜上所述,将微课应用于数学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还能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微课的应用,借助微课创设教学情境、突破教学重难点、拓展延伸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方红玲.微课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J].小学教学参考,2020(11).
  [2]高雅文.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3]黄悦.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6(04).
  [4]斯苗儿.基于教学设计,把微课融进日常课堂——关于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的几点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14(11).
  Exploration of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lecture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Li Pengqi
  (Zhongshadun Primary School, Qingyuan Town, Liangzhou District,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 Wuwei 733000, China)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microlecture into mathematics teaching can intuitively and vividly present abstract and complex mathematics knowledge, reduce learning difficulty,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quality, cultivat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independent inquiry ability, and improve students’ mathematics core quality. Combined with teaching practic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lecture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so as to better play the teaching role of microlectur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Key words: mathematics teaching; microlecture; design; application; teaching efficiency; teaching quality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数学课堂教学存在教师教育教学观念陈旧、课堂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学内容枯燥、教学缺乏实践性、学生缺乏必要的学习方法等问题。教师要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的有效性,优化教学设计、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灵活选择教法、确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确保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注意课堂语言、确保课堂语言的有效性,精心设置作业、确保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
摘 要: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实现对知识和技能的有效结合,从而有效解决相应问题。文章简述运用情境教学法的重要性。情境教学应遵循真实性和趣味性原则。教师要借助实物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突出情境特点的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结合相应的活动实现英语课堂的延伸。   关键词:情境教学;高中英语;趣味性;语言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
摘 要:幼儿阶段是语言学习的启蒙阶段,该阶段的语言学习会影响幼儿的整个学习生涯。在语言教学中渗透汉语言文学,对于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农村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渗透汉语言文学教育方略进行研究,以提高语言教学质量,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为幼儿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语言教学;汉语言文学;渗透;教学质量;成长成才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志码
摘 要: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能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美术教学效果。文章从转变教学观念、重新认识美术教学的重要作用与意义,推进学科的整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实践运用、提升学生鉴赏能力,发挥美术实用价值、提高美术教学效果等方面,对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进行探讨。   关键词:美术教学;跨学科;整合;教学效果;综合素质;鉴赏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摘 要: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阅读经典绘本进行教学,能够进一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幼儿逐步形成语言表达素养、科学素养以及社会素养等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幼儿教师要以想象引导幼儿阅读,以画面引导幼儿阅读,以趣味引导幼儿阅读,帮助幼儿逐渐建立起对绘本阅读的兴趣,促使幼儿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绘本阅读;策略;语文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3.3 文献标志码:A
摘 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文章从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价值和作用的分析、各种薄弱环节的分析、创设问题情境可行性分析三方面,对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策略进行探研。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情境;策略;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摘 要:数列题一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数列的含义和学习数列的重要性,指出数列中教学常见的问题,从明确高考考点,积极与不等式、解析几何相结合,让学生牢牢掌握数列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求通项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数列求和方法几个方面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列题的解题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数列;解题策略;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2 文献标志码:A 文
摘 要: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是体育核心素养的组成内容。文章简述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从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做到教学的针对性,贴合学生实际成长、做到教学的全面性,重视学生内在修养、做到教学的深入性,发挥体育课堂价值、做到教学的趣味性四个方面探討学科核心素养下优化体育教学工作的策略。   关键词:体育素养;体育教学;核心素养;优化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幼儿阶段是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关系到儿童的一生成长与发展。家庭教育对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必须明确家庭教育的各个影响因素。家长应积极转变教育理念,运用正确的教育手段,为儿童营造更为融洽的家庭教育氛围,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行为习惯养成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庭教育;行为习惯;优秀品质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摘 要:游戏教学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重视游戏教学,将游戏与导入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活动性游戏、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实践,创新游戏形式与内容、调动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组织知识性游戏、将枯燥的教学内容趣味化。合理运用游戏教学,能够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游戏教学;教学效果;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