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美术教育的德育效应初探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967824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美术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学校美术教育是教育者遵循教育的总体要求,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知识技能的教学以及其他辅助性的美术教育活动,感染和培养受教育者艺术审美和艺术创造能力,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的一项工作。美术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样,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内容和形式向受教育者灌输一定的政治、哲学、道德、情感等方面的观念。而德育的具体过程就是培养学生道德上知情意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情(道德情感、审美情操)则兼备知(道德认识、道德意志)的特点,因为德育的目标是求真、求善,而真、善、美又是紧密相连的。美术教育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对学生的良好道德情操的培养,可谓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我国自古就有“礼”、“乐”并重的传统。在新时期,如何发挥学校美术教育的德育效应,成为了新一轮课程改革急需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
  
  二、学校美术教育的德育功能
  
  1、道德意识的渗透与熏陶
  美术教育用视觉形象作用于人的意识,引起联想、想象,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人接受某种道德观念、精神品质和思想意识教育,在灵魂的陶醉中达到优美崇高的道德境界。如学生对画中昂首挺胸、直冲蓝天的青松,则有可能感受到它的坚贞不屈与充满活力。在审美体验中,学生的道德认识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道德情感的陶冶与培育
  美术教育情真意切,他陶情淑性,移风易俗,被视为改造社会的一种重要力量。身在异国他乡的人,可以通过绘画寄托对故国家园之思;年事已高的人,可以凭借雕塑追忆风华正茂之情。借助美术教育活动,让学生和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体味喜怒哀乐之情,明辨真假善恶之界,从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求美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灵也得到了熏陶和净化。
  
  3、道德意志的磨练与涵养
  意志是人不断克服困难,以完成某项任务的心理素质。美术教育虽然常常靠艺术形象来吸引学生进入美的天地,可长期不懈的画室素描,一丝不苟的制作图案,不畏艰难的乡下写生,难道不是对意志的最好锤炼?
  
  4、道德行为的塑造和规范
  道德行为在伦理结构中一般说来是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综合反应。其中的意识和情感是行为的原动力,意志则是行为坚持下去的保证。例如一个女学生看见了校园新建的花园,她感到很美丽很鲜艳,于是不由自主地驻足观赏。鲜花让她联想到青春的美丽和生活的美好,心中激起了一种创作的激情,于是她拿起画笔来写生。学习的疲惫和生活的烦恼一扫而空,她的脸上露出了甜美的微笑……回到教室,她一改愁眉苦脸的表情,对学习又充满了信心,并且主动帮助还在唉声叹气的同学。看,美育塑造道德行为,就是这样水到渠成!
  
  三、美术教育中的德育实施方略
  
  1、内容渗透法
  在美术教育中选择健康向上的内容,可以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如描绘祖国的锦绣河山,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摹画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建筑群,时代意识悄然而起。歌颂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何妨一睹故宫博物馆的建筑;弘扬革命的优良传统,不妨一观董希文的著名油画《开国大典》。但是在精选教学内容时,则不可只重思想性,而忽视艺术性。标语口号式的作品除了让学生反感外,起不到任何教育作用。
  
  2、媒介陶冶法
  美术教育要充分发挥德育的功能,不能借助于空洞的说教,而应该借助一定的媒介诉诸学生感官,让其心灵得到陶冶。有一位美术教师在绘画可上播放了一首歌:
  “广阔的天空是蓝的,飘动的云彩是白的,满山的树木是绿的,遍地的鲜花是红的。大自然的色彩多么美丽,这是太阳给的……”
  结果学生画出的水彩画《这是祖国给的》空前成功,因为对国家的爱,已经被具体化为生动的形象。
  
  3、以美引善法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审美观和世界观尚未形成,教师要加强正面引导,以美引善,使学生思想品德得到净化。例如对人体艺术的鉴赏,教师则必须阐释人体是大自然最完美的杰作:男性的刚强美与直线美,女性的阴柔美与曲线美,都是艺术的至高境界。当学生从中感受到真正的美,邪念就烟消云散了。
  
  4、联想悟美法
  在美术教育中,运用联想可以帮助学生领悟出艺术作品中蕴含着的真善美,进而自觉的追求美。上文女学生关于花的联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5、联系实践法
  结合美术实践活动,让学生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例如在教师节指导学生给他的老师制作一个小小的贺卡,比空洞的教育学生要尊师重道,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就中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结合多年工作经验,着重论述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意义和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关键词】教育 加强 学校 教师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治教育。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这就
期刊
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左传》说:“德,国家之基地也。”《论语·为政篇》第一句话就是“为政以德”。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是教育学生将一个“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因此,学校德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才的道德品质。  然而,一些学生却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屑,认为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从我们学校80%的学生问卷中可以看出当前青年学生突出的思想问题:羡慕实惠、追求物质现实化、集体主义
期刊
【摘要】汲取各种教学理念精华,充分拓展教学空间;以学为本,学以致用,我也来当史学家;教学形式多,因材施教,灵活课堂,做个历史活动家,创造第二历史课堂;突破单一评价模式,更关注学习的过程。  【关键词】小小史学家 灵活课堂 创设第二堂 多种评价模式    爱因斯坦曾说过:“由没有个人创造性和个人志愿的统一规格的人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可能发展的不幸社会。”只有具备了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社会才会向前发
期刊
体育差生是指那些体育成绩不良的学生。造成他们体育成绩不良,有客观上的原因,如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场地、器材、体育卫生设备及教师的水平等;也有主观上的原因,如学生的体质不好,精力不足,对学校的场地器械、卫生设备不满意,身体素质差、体育基础差,不良的学习态度,意志品质薄弱等。  转化差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素质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想使身体素质差、体育成绩不好的学生通过努力取得好成绩
期刊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是我从事政治学科教学所遇到的第一个难题,通过几年的实践,总结出课堂教学不能光从形式上追求,应当从内容上发掘。我简单总结出以下几种形式:    一、以需激趣    兴趣来源于认识和需要,学生学习政治知识总是受一定的学习动机支配,有的学生视读书为“苦差使”,似乎是老师、家长硬要他学,只能愁眉苦脸地学下去;相反,有些学生,各种学习活动都很自觉。教师要使学生对学习政治产生
期刊
任何植物都能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生存,是植物之间经过不断竞争及对环境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因此,它们总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环境条件的特点。但是,植物的种种特征随空间和时间变化而产生变异,成为人们识别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重要依据,其优点为有效、方便、廉价。    1、土壤指示性植物  许多植物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在某些方面非常严格,因而,在不同的土壤里生长的植物各不相同,找到其代表性的植物,就能对土壤加以识
期刊
民族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全国民族事业的提高和当地经济的发展。而搞好民族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遵循民族历史发展的规律,既要注重他国的文化遗产,又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因此,只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能真正使民族教育健康发展,就民族教育中体育教学而言,少数民族学生对体育有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在当前推行素质教育,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情况下,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
期刊
【摘要】通过活动使学生有目的地参加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实践活动能力,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畅谈感想,使学生对某些问题进行综合探究,提出合理化建议等,达到积极主动、有创造性地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活动 探究 觉悟 资源 志向    一、设置“活动课”目的及要求    新修订的初三《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学生能力,特别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教学方法上强调要大力加强“活动课”教学环节
期刊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达到知识与觉悟、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观的统一,使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具有一定的实践、创新能力,就必须要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我们所面对的是素质参差不齐、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就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期刊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条件,各种现代化科技成果被用于教学中,既推动教学手段的更新,也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投影、录像、计算机的演示,改变了视觉和听觉途径,提高了视听效果。再现场景与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情感的熏染中,在情境的氛围中,感知科学原理,增加知识,激发情趣,活跃思维。尤其是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可将教师的思维过程用计算机的画面和文字体现出来并形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它通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