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影会安

来源 :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n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喜欢把越南的会安比作中国的丽江,同为“世界文化遗产”,一个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枢纽,一个是东南亚海运线上的著名港口。200余位民间手工艺人以及众多的宗教建筑、庙宇、会馆紧凑地分布在棋盘状的会安城区。正因如此,和越南其他城市比较起来,会安显得更有格调。
  
  美丽无声
  
  临近那片长满苔藓的旧山墙感觉有些穿越,这里的白天似乎永远定格在下午两三点,因为都在店里喝咖啡和果汁,街上基本没人。要细品这座城的性格,首先要和上它特有的节拍。租一辆自行车,或者徒步在古城闲逛,累了便找个古宅坐下,喝杯咖啡,和有着19世纪建筑风格的会安城一起安静下来。
  400多年前,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在此临可而居,来自中国、日本、法国的文化在这里杂糅。几个世纪过去,既没有战火的破坏,也没有因为修建高楼大厦而拆过。街道的布局有中华建筑的古朴,又融入了当地人的审美和生活情趣。
  小城保留了古朴的氛围,也留驻了传统的手艺。会安的“奥黛”作为越南的国服,早负盛名。身着奥黛的美丽姑娘在古街巷弄间穿行,又为美丽的会安增添了一道流动的风景。
  会安街头有不少定做和售卖“奥黛”的服装店,有的还把养蚕、抽丝、纺线的“流程”搬进店里。做一件普通的“奥黛”也要十几二十美元,在物价低廉的越南,也不算便宜。可在会安定制一套“奥黛”仍是很多女性游客到此一游的必备项目。
  
  手造点亮小城
  
  傍晚,随着当地特产的手工灯笼在全城亮起,这里似乎玩起了川剧变脸,所有的人都冒了出来。特别是靠近河岸的一片,亭台楼阁,灯影绰绰,让人仿佛置身江南水乡,又恍惚去到丽江的四方街,灯笼成为装点古城最好的道具。
  夜幕下的灯影摇曳,染红了古朴的街道,也把外来的客人融进古城最真实的性格中。相比风格独特的建筑和美丽的奥黛,做工精致的灯笼给会安带来更多的灵性。街道两旁的灯笼作坊比制作奥黛的店还多,几乎达到了三步一个店的密集型产业。每家灯笼店门口都挂着形状各异的各色灯笼,灯笼少的可能是饭店或咖啡碹,灯笼多的地方,无疑就是灯笼商店了。
  在一间灯笼商店门口,我停下脚步,五颜六色的灯笼挂了满满一屋子,不用点起来已经非常靓丽。店主人静静地坐在店里,一点一点细心地缝制手中的灯笼,只见她熟练地半撑开灯笼骨架,将裁好的绸缎包裹在骨架周围,然后用针线缝补接缝的地方,再将灯笼骨完全撑开,最后用剪刀减去接缝处多余的布料和线头,谈笑间一个灯笼就制作完成了。她的身后还堆着很多未成形的灯笼骨架,即便她已如此熟练,要完成一屋子的灯笼也需要不少时间。
  中国也有做灯笼的,却难以找到如会安灯笼一般称为城市符号的。中国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以纸糊的为主,而会安的灯笼材质则丰富很多。有木做的,也有竹编的,灯笼罩的面料大多是绸缎,颜色甚是鲜艳醒目。全手工制作让灯笼更加工艺化,让会安的灯笼除了观赏价值外,颇具实用价值。
  
  带得走的城市魅影
  
  会安人对做灯笼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有的从小就开始一步步熟悉灯笼制作的步骤,也有65岁的手工艺人用了4年时间学习古老的灯笼制作手艺。
  沿着老街慢慢走,在一段街尾的僻静处,有一处并不显眼的旧宅院,像是旧时的衙门。院子位置相对偏僻,也很安静。好奇地走进,才知道这里是一个制作灯笼龙骨的作坊。不同的屋子里正进行着不同的工序,此起彼伏劳作的声音都清晰可见,时不时可以闻到青竹子被刮去绿皮的清香。
  我怕我的到来打破了这份宁静,在征得工人们的同意之后才举起手中的相机。他们似乎并不介意,偶尔会抬起头冲我友善地微笑,然后用越南语和伙伴低声议论几句,笑声还没散去他们又自顾自忙手里的活计。一位会简单中文的师傅说,通常一个熟练的当地人,一天可完成10个左右的骨架成品。
  师傅50多岁,来自一个在会安生活了三代的移民家庭,他们全家都喜欢灯笼。一盏传统灯笼的关键在于竹架和图案,他善于把画好的丝绸粘在竹架上。这一步看似没有制作骨架那么复杂,但决定灯笼风格也在于此。他的理念就是让每个灯笼都有自己的艺术特点又能迎合不同的市场需求,不管是古老的城镇还是现代住宅,总能在他家找到适合的灯笼。
  农历每月的十四、十五月圆之夜是会安的“怀旧日”,这一天全城将会统一停电,行走在古城内即可看见当地人穿着传统服饰进行演出游行。家家户户会挂出彩色的灯笼,居民和游客一起回到从前那个没有电灯、没有汽车,日落而息的农耕年代。大的小的、圆的尖的、胖的瘦的、橄榄形状的灯笼满布会安古城。
  随着越来越多的旅行者来到会安,他们都希望能把会安的迷人魅力带一些回家去,能打包的就只有这些手工制作的灯笼。为了方便游客携带,会安的灯笼能像扇子、雨伞那样折叠起来。灯笼的价钱不贵,中等大小的十几块钱人民币就能买到,灯笼也和会安的旅游形成了相互依托的关系。
其他文献
“我”生活在西弗吉尼亚州的山区,蜿蜒崎岖的公路经常使很多野生动物险些遇难。几天前,“我”在驱车送儿子上班的途中便遇到一只遭遇不幸的鹿。  I live in the mountains of West Virginia. The curvy, winding roads and the vast woodlands often 1. (lead to/watch over) near m
小小一把锁,锁住了几千年的斑驳历史。那些“锁”事,与这些历史一起,折射着动人的文明。    自从人类有了私有财产,“锁”便产生了。从最早的绳索,到现在高科技的电子密码锁、指纹锁,乃至特工类电影中经常见到的眼球锁,锁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十分庞大的家族。这个家族细水流长,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故事在上演。    锁中自有千秋在    据传某一天,鲁班祖师爷在岸边思索如何防盗的问题,无意间看到
时间:8月18日上午9:00~12:00  主题:体验夏布织造技艺、DIY布偶地址:五江路北岸创业设计园三亿斋夏布坊  一根苎麻如何纺织成夏布?如何穿针引线DIY一只布偶?暑假期间,由中国联通重庆分公司联合中华手工杂志社举办的“爱心手工 联通你我”暑期公益亲子活动,让50多个家庭欢聚一堂,享受美好的亲子时光,感受传统工艺文化,体验做手工的快乐。  8月18日上午,三亿斋夏布坊里放着轻缓的民谣小调,
在苏州园林博物馆内,一座展现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风貌的微缩景观模型摆放完毕。这座模型面积约为21平方米,按照1:40的比例手工制作完成。    历时2年手工刺绣《清明上河图》  一幅按原图1:1的纯丝缎手工刺绣的《清明上河图》最近在海南文华大酒店展出。据作者时海英介绍,这幅刺绣总长7米、宽40厘米,运用多种手法历时2年才完成。    2008奥运制服亮相  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制服正式发布,
互联网改变了我们购物的方式,但一些其他因素对传统零售商造成了更大的损害。  [难词扫障]  1. brick?and?mortar adj. 实体的  2. retailer n. 零售商  3. apocalypse n. 灾难  4. overstate v. 夸大  5. warehouse n. 仓库;大商店  6. disruptive adj. 毁灭性的;破坏性的  [原文复现]  I
这是1976年在秋贵县罗泊湾一号汉墓出土的提梁铜筒,提筒是典型南越器物,整件器物仿竹节形,是盛酒器,类似今天广西人民外出劳动随身携带盛水或装粥的竹筒。  这个提梁铜筒盖面绘勾连云纹,足部绘菱形纹。上腹有铺首衔环一对,系活链提梁。器身黑漆彩画,上下共四段,每段均自成一个完整的画面,有人物、禽兽、花木、山岭、云气,其实从下往上看,讲述的是方士引导墓主灵魂一步步升上天国的场景。  在南越国时期,广西漆器
什么样的帽子,一顶要价百万元?答案是神明戴在头上的银帽。原本属于特殊产业的银帽是台湾宗教文化的延伸,即使在三步一小庙、五步一大庙,宗教庙宇文化浓郁的台南市,银帽生产商也屈指可数,其中天冠银帽是叫得最响的名号。  这个已创立15年的品牌,虽不及一些老牌企业历史悠久,却在金银工艺技法上钻研深造,逐渐走向另一条文创之路。当传统的工艺技法融入美感体悟与创意构思,作品不仅传承文化也引领时尚,工艺品不再只是器
徽州并不是一个地理的概念,而是一个文化的概念。文化“彬彬盛矣”的地方,总有让人敬畏的文化保护历程。潜口民宅,是这个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十几年前,我热衷于和笔友鸿雁传书,那时候便接触到了安徽民居。它印在邮票上,白的墙,黛的瓦,飞着檐,翘着角,浅浅的颜色,水墨画一般,跟我惯常见到的宅子大不相同。于是,在我少年时代的梦里,总会出现一座过分别致的院落。  十多年后,笔友已经音讯皆无,安徽民宅却从
户主:廖一琳、刘云天夫妇  面积:一亩自建院落  装修:50万元  当越来越多人为一套狭小逼仄的公寓背负一生贷款时,廖一琳和丈夫却转过身把家迁往了京城外。两个人、两条狗、一只猫、一只鸟,构成了这个令人羡慕的家。    第一次踏进廖一琳的家,总觉得奢华得有些不真实。说它奢华并不是指这里装潢得贴金镶银,亦不是家里堆满哪朝哪代的古董瓷器,而是在寸土寸金的北京,这座宽敞得有些空荡荡的庭院让人游离于现实外。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杨安的四合院很好地诠释了这首诗,端坐正房,阳光从红花梨木窗格点点滴滴透进来,听风吹槐树、鸟啼昏晓,看春花秋月、夏云冬雪,四季变幻、晨昏景异尽收眼底。  身处闹市,车马不喧。西耳房看书,东耳房入眠,品茗、闻香、煮茶……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便在这个小院。  枕一室雅韵入梦来  一进院门,古老的影壁便映入眼帘,雕花精致却不失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