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门诊输液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和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90例门诊输液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基础疾病、年龄以及用药情况统计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增长、基础疾病增多以及抗生素应用过多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本组试验90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通过积极地护理,症状得到好转。结论: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掌握药物知识和操作,密切注意用药反应,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保证患者在用药时的安全。
关键词:门诊输液;药物的不良反应;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药物的不良反应指药物在合格的情况下,预防、诊断以及治疗过程中,采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发生了与用药目的不相关的有害反应现象[1]。由于药物使用的逐渐增加,不良反应现象已是危害生命安全的一种潜在因素,也是医疗部门关注的热点。门诊输液室患者相对集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现象也相对较多,现对90例门诊输液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观察分析其原因和相应采用的护理对策,总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90例门诊输液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其中女性患者42例,男性患者48例。患者年龄在13-65岁之间,年龄平均为(48.52±7.24)岁。临床主要表现为瘙痒、皮疹、皮肤发红患者34例,占总数的37.78%。发热、寒战、抽搐、出冷汗、面色苍白患者26例,占总数的28.89%。呕吐、腹痛、恶心的患者17例,占总数18.89%。肢体麻木、头晕、视物模糊患者7例,占总数的7.78%。局部刺激疼痛和静脉走向性条索状红肿患者6例,占总数的6.67%。
1.2方法
对90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以及发生不良反应药物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2结果
90例不良反应患者都及时采取停药措施,不良反应较轻者停药物症状很快消失,较为严重的患者采取抢救措施。其中42例患者采用5-10mg静脉推注地塞米松,8例患者被送到医院急诊观察,通过进一步处理后,症状得到好转。
2.1分析原因
患者年龄:出现不良反应现象患者中,年龄小于20岁的患者有20例,占总数的22.22%。年龄在20-50岁之间的患者有28例,占总数的31.11%。年龄大于50岁的患者有42例,占总数的46.67%。由此可以看出,年龄越大发生不良反应现象的机率就越大。
基础疾病情况:在90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中,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有26例,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占总数的28.89%。其中患有两种以上基础病的患者有64例,占总数的71.11%。由此可以看出,患者患有的基础疾病越多,发生不良反应现象的机率也就越大。
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在发生不良反应现象的90例患者中,输注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现象居多,共有患者73例,占总数的81.11%。其中抗感染药物的73例患者中,以喹诺酮类有35例,占38.89%。头孢类有42.22%。青霉素有11例,占12.22%。阿奇霉素有6例,占6.67%。根据数据可以看出,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现象发生率较大,与现在普遍使用抗生素的情况有关。
2.2护理对策
2.2.1提高专业知识
门诊输液室的患者疾病种类较多,药物应用种类也较多,护理人员需熟悉了解常用药物的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应用新药应详细了解说明书,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掌握不良反应的处理流程[2]。护理人员应定期参加相关知识拓展培训,以便提高护理人员对不良反应观察、判断以及处理能力,使其掌握怎样辨别不良反应和患者病情发展而产生的症状。
2.2.2规范操作流程
要严格按照查对制度并无担心不良反应对患者身体造成的影响。护理人员应对症处理,同时做好工作安抚和心理疏导,应该将引起不良反应药物的名称告知患者和家属,以免继续使用或慎用此药品。
2.2.3做好不良反应等级及报告
发生不良反应后,应做好科室不良反应登记的记录,主要内容有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日期、姓名、性别、诊断、症状、所用药物、处理措施等,并填写不良反应的报告单,汇报药剂科。对频繁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要提交药事委员会进行商讨,确定是否应该停药。
3讨论
任何一种药物都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现象。护理人员从事静脉用药工作,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应了解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在输液过程中,要密切注意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3]。一旦发现应及时根据患者生命体征,采取相应的处理对策。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和家属工作,保证患者安全用药和身体健康,以免出现医疗纠纷。所以,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掌握药物知识和操作,密切注意用药反应,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保证患者在用药时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汪爱晶.160例门诊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护理对策[J].安徽医药,2010,12(5):472-473.
[2]陈志萍,李己肖,陈艳.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效果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5(3):9-10.
[3]樊燕明,林敏.常见药物不良反应30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11,13(21):62-64.
关键词:门诊输液;药物的不良反应;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药物的不良反应指药物在合格的情况下,预防、诊断以及治疗过程中,采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发生了与用药目的不相关的有害反应现象[1]。由于药物使用的逐渐增加,不良反应现象已是危害生命安全的一种潜在因素,也是医疗部门关注的热点。门诊输液室患者相对集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现象也相对较多,现对90例门诊输液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观察分析其原因和相应采用的护理对策,总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90例门诊输液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其中女性患者42例,男性患者48例。患者年龄在13-65岁之间,年龄平均为(48.52±7.24)岁。临床主要表现为瘙痒、皮疹、皮肤发红患者34例,占总数的37.78%。发热、寒战、抽搐、出冷汗、面色苍白患者26例,占总数的28.89%。呕吐、腹痛、恶心的患者17例,占总数18.89%。肢体麻木、头晕、视物模糊患者7例,占总数的7.78%。局部刺激疼痛和静脉走向性条索状红肿患者6例,占总数的6.67%。
1.2方法
对90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以及发生不良反应药物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2结果
90例不良反应患者都及时采取停药措施,不良反应较轻者停药物症状很快消失,较为严重的患者采取抢救措施。其中42例患者采用5-10mg静脉推注地塞米松,8例患者被送到医院急诊观察,通过进一步处理后,症状得到好转。
2.1分析原因
患者年龄:出现不良反应现象患者中,年龄小于20岁的患者有20例,占总数的22.22%。年龄在20-50岁之间的患者有28例,占总数的31.11%。年龄大于50岁的患者有42例,占总数的46.67%。由此可以看出,年龄越大发生不良反应现象的机率就越大。
基础疾病情况:在90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中,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有26例,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占总数的28.89%。其中患有两种以上基础病的患者有64例,占总数的71.11%。由此可以看出,患者患有的基础疾病越多,发生不良反应现象的机率也就越大。
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在发生不良反应现象的90例患者中,输注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现象居多,共有患者73例,占总数的81.11%。其中抗感染药物的73例患者中,以喹诺酮类有35例,占38.89%。头孢类有42.22%。青霉素有11例,占12.22%。阿奇霉素有6例,占6.67%。根据数据可以看出,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现象发生率较大,与现在普遍使用抗生素的情况有关。
2.2护理对策
2.2.1提高专业知识
门诊输液室的患者疾病种类较多,药物应用种类也较多,护理人员需熟悉了解常用药物的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应用新药应详细了解说明书,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掌握不良反应的处理流程[2]。护理人员应定期参加相关知识拓展培训,以便提高护理人员对不良反应观察、判断以及处理能力,使其掌握怎样辨别不良反应和患者病情发展而产生的症状。
2.2.2规范操作流程
要严格按照查对制度并无担心不良反应对患者身体造成的影响。护理人员应对症处理,同时做好工作安抚和心理疏导,应该将引起不良反应药物的名称告知患者和家属,以免继续使用或慎用此药品。
2.2.3做好不良反应等级及报告
发生不良反应后,应做好科室不良反应登记的记录,主要内容有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日期、姓名、性别、诊断、症状、所用药物、处理措施等,并填写不良反应的报告单,汇报药剂科。对频繁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要提交药事委员会进行商讨,确定是否应该停药。
3讨论
任何一种药物都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现象。护理人员从事静脉用药工作,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应了解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在输液过程中,要密切注意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3]。一旦发现应及时根据患者生命体征,采取相应的处理对策。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和家属工作,保证患者安全用药和身体健康,以免出现医疗纠纷。所以,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掌握药物知识和操作,密切注意用药反应,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保证患者在用药时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汪爱晶.160例门诊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护理对策[J].安徽医药,2010,12(5):472-473.
[2]陈志萍,李己肖,陈艳.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效果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5(3):9-10.
[3]樊燕明,林敏.常见药物不良反应30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11,13(21):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