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ssl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门诊输液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和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90例门诊输液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基础疾病、年龄以及用药情况统计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增长、基础疾病增多以及抗生素应用过多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本组试验90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通过积极地护理,症状得到好转。结论: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掌握药物知识和操作,密切注意用药反应,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保证患者在用药时的安全。
  关键词:门诊输液;药物的不良反应;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药物的不良反应指药物在合格的情况下,预防、诊断以及治疗过程中,采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发生了与用药目的不相关的有害反应现象[1]。由于药物使用的逐渐增加,不良反应现象已是危害生命安全的一种潜在因素,也是医疗部门关注的热点。门诊输液室患者相对集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现象也相对较多,现对90例门诊输液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观察分析其原因和相应采用的护理对策,总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90例门诊输液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其中女性患者42例,男性患者48例。患者年龄在13-65岁之间,年龄平均为(48.52±7.24)岁。临床主要表现为瘙痒、皮疹、皮肤发红患者34例,占总数的37.78%。发热、寒战、抽搐、出冷汗、面色苍白患者26例,占总数的28.89%。呕吐、腹痛、恶心的患者17例,占总数18.89%。肢体麻木、头晕、视物模糊患者7例,占总数的7.78%。局部刺激疼痛和静脉走向性条索状红肿患者6例,占总数的6.67%。
  1.2方法
  对90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以及发生不良反应药物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2结果
  90例不良反应患者都及时采取停药措施,不良反应较轻者停药物症状很快消失,较为严重的患者采取抢救措施。其中42例患者采用5-10mg静脉推注地塞米松,8例患者被送到医院急诊观察,通过进一步处理后,症状得到好转。
  2.1分析原因
  患者年龄:出现不良反应现象患者中,年龄小于20岁的患者有20例,占总数的22.22%。年龄在20-50岁之间的患者有28例,占总数的31.11%。年龄大于50岁的患者有42例,占总数的46.67%。由此可以看出,年龄越大发生不良反应现象的机率就越大。
  基础疾病情况:在90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中,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有26例,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占总数的28.89%。其中患有两种以上基础病的患者有64例,占总数的71.11%。由此可以看出,患者患有的基础疾病越多,发生不良反应现象的机率也就越大。
  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在发生不良反应现象的90例患者中,输注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现象居多,共有患者73例,占总数的81.11%。其中抗感染药物的73例患者中,以喹诺酮类有35例,占38.89%。头孢类有42.22%。青霉素有11例,占12.22%。阿奇霉素有6例,占6.67%。根据数据可以看出,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现象发生率较大,与现在普遍使用抗生素的情况有关。
  2.2护理对策
  2.2.1提高专业知识
  门诊输液室的患者疾病种类较多,药物应用种类也较多,护理人员需熟悉了解常用药物的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应用新药应详细了解说明书,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掌握不良反应的处理流程[2]。护理人员应定期参加相关知识拓展培训,以便提高护理人员对不良反应观察、判断以及处理能力,使其掌握怎样辨别不良反应和患者病情发展而产生的症状。
  2.2.2规范操作流程
  要严格按照查对制度并无担心不良反应对患者身体造成的影响。护理人员应对症处理,同时做好工作安抚和心理疏导,应该将引起不良反应药物的名称告知患者和家属,以免继续使用或慎用此药品。
  2.2.3做好不良反应等级及报告
  发生不良反应后,应做好科室不良反应登记的记录,主要内容有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日期、姓名、性别、诊断、症状、所用药物、处理措施等,并填写不良反应的报告单,汇报药剂科。对频繁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要提交药事委员会进行商讨,确定是否应该停药。
  3讨论
  任何一种药物都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现象。护理人员从事静脉用药工作,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应了解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在输液过程中,要密切注意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3]。一旦发现应及时根据患者生命体征,采取相应的处理对策。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和家属工作,保证患者安全用药和身体健康,以免出现医疗纠纷。所以,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掌握药物知识和操作,密切注意用药反应,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保证患者在用药时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汪爱晶.160例门诊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护理对策[J].安徽医药,2010,12(5):472-473.
  [2]陈志萍,李己肖,陈艳.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效果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5(3):9-10.
  [3]樊燕明,林敏.常见药物不良反应30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11,13(21):62-6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研究尼莫地平联合依达拉奉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我院经头颅CT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6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10mg加5%葡萄糖水500ml静脉滴注,8d后改为口服40mg,3次/d;依达拉奉30mg加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次/d,两组疗程均为一个月
期刊
摘要:大肠菌群常常被当作食品、水体中肠道病原体污染的指征,寻求建立快速、敏感的大肠菌群检测方法一直是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归纳了检测大肠菌群发酵法、滤膜法、酶底物法、纸片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试剂盒法、自动化检测方法等的各自优缺点及研究进展。  关键词:大肠菌群;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大肠菌群是指一群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包括埃希氏菌属(大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方式应用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所取得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至2013年本院收治的58例创伤骨科患者,将其划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消肿止痛综合有效率为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
期刊
摘要:目的:对微创切口内侧解剖钢板与传统切开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2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分成微创A组20例和传统切开B组22例。微创A组给予小切口、经皮内侧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传统切开B组给予完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对比。结果:A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90.0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干预。方法 对90例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术后评估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90例(108眼)术前与术后视力的Mann-Whitney U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患者对围手术期护理满意度达97.7%。结论 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加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血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遥控X线透视检查对于肺野内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2013年同时进行遥控X线透视检查及X线摄片检查查体门诊及住院患者380例,分析病变的显示率及病变特征的显示情况。结果:胸透显示结节156例,胸片显示35例;胸透显示密度较淡小斑片影38例,胸片检查未见显示;胸透显示肺尖及肋膈角区索条影及钙化影29例,胸片显示21例。15例胸片发现结节影,透视下观察为证实乳头影;胸片
期刊
摘要:目的:对小儿肾切除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就我院2013年11月3日收治的一例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予以术前、术后的整体护理。结果:于11-6日行左重复肾及左巨型输尿管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转PICU治疗,于11-8日转综合外科普通病房。48小时后拔除肾周引流管及尿管,加强抗感染治疗,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切口一期愈合,患儿痊愈出院,无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术前、术后全面精心的护理非常重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围手术期精细化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对20例人工耳蜗植入婴幼儿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了精细化护理的理念和方法。结果:20例患儿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手术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在婴幼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围手术期,实施精细化护理是手术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精细化护理;婴幼儿;人工耳蜗植入术  精细化护理是指病人在诊疗过程中,每个诊疗环节护理标准细化,人性化
期刊
摘要:医药改革、规划的亮点;改革、规划的重大突破;医院药学如何适应体制改革下的转型服务?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是医院药学部门的主要组成人员,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服务现主要体现在“窗口”方面,患者的传统观念也是对医生的医嘱具有依从性,而将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服务放在次要位置;新的医改形势下,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工作角色如何转换?  关键词:体制改革;转型服务  2009年4月6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医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护理模式对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我院急诊科通过院前、院内一体化护理模式成功救治193例多发伤患者。结果 救治多发伤193例。接诊时心搏、呼吸停止6例,处于濒死状态11例,其余大部分处于急危重症状态。其中7例在急诊室复苏急救未成功。135例行急诊手术治疗,死亡11例。56例在急诊科经初步救治后转入专科ICU病房,死亡13例(成功率84.9%,死亡率15.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