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是中学政治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当代政治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本人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绪,创设情境,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技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期提高中学的政治教学质量。
关键词:知识结合点;趣味性 ; 语言工具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兴趣象柴,即可点燃,也可捣毁。”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如果教学方法恰当,学生对政治课的内容发生兴趣时,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记忆和思维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反之,则把学习看成是精神负担,效果必然降低。古人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因此,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只有当学生对其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乐意去学,才会去积极思维,才会受教育于轻松愉快之中,这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及提高教学质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把握知识结合点激发学生兴趣
知识结合点是不同知识之间的有机结合,它反映了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通过大量研究调查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产生于学生认识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结合点,能正确把握知识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结合点。因为只有抓紧住这些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某种新颖的、出人意料的效果。如在讲高一经济常识中的价值规律时,如果单讲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学生不一定能理解掌握,我抓住受市场供求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个结合点,例举了宝昌镇农民看到去年芹菜值钱而大量种植,结果供过于求,卖不出去而大量亏本的例子。引申到现代市场经济要注意市场信息反馈。这就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既符合认识的规律,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他们积极思维,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掌握了价值规律这个抽象的知识。只有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准确地把握了各种知识的接合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二、设疑、解疑激发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说说”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如在讲授高二“事物是普遍联系”时,我先请学生欣赏董文华演唱的《十五的月亮》,接着让学生思考、回答:为什么“你也思念、我也思念”?我和你、家与国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学生回答后归纳,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联系,这样导入新课,方法较新颖,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了角色,引起兴趣,明白了道理,提高了思想觉悟,这比平铺直叙讲理论更有峰回路转之效。
三 、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兴趣诚然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材中一些理论比较抽象,这对于理解能力不是很强的中学生来说,更显无昧,导致厌恶上政治课,如果我们在注意理论性、科学性的同时,能讲究一点趣味性,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就可以使理论增添感情的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提高自己思想认识水平。尤其在讲授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起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以少胜多的效果。比喻恰当,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理解,加深印象,加强巩固。如在讲“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普便规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道理,可以用“量体裁衣”打比喻,即把生产力比作人的身体,把生产关系比作衣服。并说明人身体随着年龄的增大,身高不断地增高,所穿的衣服也要随身高的变化而不断更换尺寸,这样做出来的衣服穿在身上才合体。正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辩证运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都是这一客观规律起作用的结果。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同样是这一规律所决定的,用“量体裁衣”来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就把这一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了,取譬贴切,印象深刻。这比泛泛地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效果要好的多。
四 、以优美感人的语言激发兴趣
“辞不可不修,说不可不善”。闪耀着智慧光辉的语言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深刻地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种最重要的创造工具。”思想政治课的说服力、感受召力、战斗力也来自教师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语言风采。如果一个教师富有严谨、简洁、精炼、准确、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促进记忆的持久,思维的活跃,想象的丰富,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如:在讲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时。我抑扬顿挫的朗诵了《党啊!亲爱的妈妈》这篇文章后,大声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我国的具体的历史条件决定的。使学生身受感悟,很快明白其中的道理。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调动了中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有效方法比较多,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备学生、备方法,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知识结合点;趣味性 ; 语言工具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兴趣象柴,即可点燃,也可捣毁。”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如果教学方法恰当,学生对政治课的内容发生兴趣时,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记忆和思维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反之,则把学习看成是精神负担,效果必然降低。古人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因此,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只有当学生对其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乐意去学,才会去积极思维,才会受教育于轻松愉快之中,这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及提高教学质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把握知识结合点激发学生兴趣
知识结合点是不同知识之间的有机结合,它反映了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通过大量研究调查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产生于学生认识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结合点,能正确把握知识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结合点。因为只有抓紧住这些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某种新颖的、出人意料的效果。如在讲高一经济常识中的价值规律时,如果单讲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学生不一定能理解掌握,我抓住受市场供求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个结合点,例举了宝昌镇农民看到去年芹菜值钱而大量种植,结果供过于求,卖不出去而大量亏本的例子。引申到现代市场经济要注意市场信息反馈。这就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既符合认识的规律,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他们积极思维,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掌握了价值规律这个抽象的知识。只有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准确地把握了各种知识的接合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二、设疑、解疑激发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说说”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如在讲授高二“事物是普遍联系”时,我先请学生欣赏董文华演唱的《十五的月亮》,接着让学生思考、回答:为什么“你也思念、我也思念”?我和你、家与国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学生回答后归纳,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联系,这样导入新课,方法较新颖,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了角色,引起兴趣,明白了道理,提高了思想觉悟,这比平铺直叙讲理论更有峰回路转之效。
三 、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兴趣诚然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材中一些理论比较抽象,这对于理解能力不是很强的中学生来说,更显无昧,导致厌恶上政治课,如果我们在注意理论性、科学性的同时,能讲究一点趣味性,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就可以使理论增添感情的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提高自己思想认识水平。尤其在讲授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起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以少胜多的效果。比喻恰当,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理解,加深印象,加强巩固。如在讲“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普便规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道理,可以用“量体裁衣”打比喻,即把生产力比作人的身体,把生产关系比作衣服。并说明人身体随着年龄的增大,身高不断地增高,所穿的衣服也要随身高的变化而不断更换尺寸,这样做出来的衣服穿在身上才合体。正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辩证运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都是这一客观规律起作用的结果。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同样是这一规律所决定的,用“量体裁衣”来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就把这一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了,取譬贴切,印象深刻。这比泛泛地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效果要好的多。
四 、以优美感人的语言激发兴趣
“辞不可不修,说不可不善”。闪耀着智慧光辉的语言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深刻地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种最重要的创造工具。”思想政治课的说服力、感受召力、战斗力也来自教师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语言风采。如果一个教师富有严谨、简洁、精炼、准确、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促进记忆的持久,思维的活跃,想象的丰富,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如:在讲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时。我抑扬顿挫的朗诵了《党啊!亲爱的妈妈》这篇文章后,大声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我国的具体的历史条件决定的。使学生身受感悟,很快明白其中的道理。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调动了中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有效方法比较多,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备学生、备方法,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