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雪意象微探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e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雪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反复出现、值得玩味的一个重要意象。作为“自然美”之雪,雪意象以其如花似蝶的形态、晶莹洁白的颜色、轻盈飘逸的质感,成为美妙绝伦的欣赏对象,展现了人与大自然亲和相生、和谐相处的精神追求。
  关键词:古典诗歌;雪意象;自然美
  触物感思,托物抒情言志,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传统。作为咏物重要门类之一的咏雪诗,伴随着咏物诗的发展而发展,由《诗经》至唐代,日益显出其独特的风姿,雪意象也随着咏雪诗的发展而日渐鲜明、生动、丰富,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反复出现、值得玩味的一个重要意象。
  雪是自然界中的客观事物,本身具有寒、冷、冻的特性,其外表晶莹洁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的古代,雪往往被视为残暴的事物,它肆虐着庄稼,摧毁人们的家园。以《诗经·邶风》为例,“北风其凉,雨雪其雱”,纷纷扬扬的雪残害万物。而在经历了时代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自然之美,认识到自然界所赋予人的一种通透的生命气息和精神力量,在自然与人之间自觉地架起一座桥梁,自然界与人的对立关系逐渐有了改变,而雪也由作为人的对立面渐渐被人们所欣赏,这也意味着古人的自然美观念经由致用、比德发展到了畅神的阶段。当雪成为一种较纯粹的审美对象时,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从色、形、味等方面对雪进行具体生动的描绘,如花似蝶的形态、晶莹洁白的颜色、轻盈飘逸的性质,交织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浪漫精巧、精美绝伦的雪意象。
  一、晶莹洁白之色
  魏晋时期,诗人们就开始对雪的外表色彩和形态进行简单的描写。如曹操的《苦寒行》“雪落何霏霏”,曹植的《朔风诗·其二》“素雪云飞”,阮籍的《咏怀诗·其六》“白雪依山”,左思《招隐诗》“白雪停阴冈”,谢安的《与王胡之诗·其一》“素雪珠丽”等,从中不难看出,魏晋这段时期描写雪或素或白,或飞或坠,都是从雪的洁白这一点入手,虽然不失贴切,但显得太质实简单,枯燥而单调,即便是描写雪之绵密,雪之大,也只有“霏霏”这个词而已。
  南朝宋时,鲍照《咏白雪诗》中“白珪诚自白,不如雪光妍”拿白珪与雪作比,显出雪洁白的特征。而唐代诗人王维的《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以素描写雪洁白的颜色。
  二、轻盈飘逸之质
  东晋谢道韫在《咏雪联句》中的“未若柳絮因风起”,古朴自然中有意用比喻,将飞雪比作轻扬飘舞的柳絮,形象优美,生意浮动,鲜活生新。到了南朝,着意咏雪的作品多了起来,南朝咏雪诗表现出强烈的生命力,动态十足。雪被纳入吟咏和欣赏的对象,雪不再是僵硬冰冷苍白的雪,而是轻盈飘逸的雪。宋范泰的《咏雪诗》中“玉山亘野,琼林纷道”,以“玉”、“琼”作比,透出了细致描摹雪景之气息,同时流露出对雪景的欣赏意味。再如宋刘义恭《夜雪诗》中“云闭星月,飞琼集庭”写雪来势如飞琼,美妙绝伦;梁朝简文帝《咏雪诗》中“晚霞飞银烁,浮云暗未开”以晚霞为背景,写出雪花纷飞的态势,显出动态美。又诸如梁丘迟《望雪诗》:“氛氲发紫汉,杂沓被朱城,倏忽银台钩,俄顷玉树生”;梁裴子野《咏雪诗》“飘摇千里雪,倏忽度龙沙。从云合且散,因风卷复斜。拂草如连蝶,落树似飞花。若赠离居者,折以代瑶华。”;梁吴均《咏雪诗》“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这些诗歌中“雾转”“倏忽”“飘摇”“连蝶”“飞花”等词显现了雪花轻盈飘逸,富有动态之美。
  雪的生命短暂易逝,但南朝咏雪诗中却少有历代诗人传统的悲、哀、怨,取而代之的是对这种自然生命的欣喜和观赏,流露出诗人的一种喜悦、豁达的心情。诗人们的这些表现无不与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有关。南北朝诗人们作为当时的王侯贵族,身居显位。“治国平天下”应是他们的日常事务,但在其咏雪诗歌中并没有反映当时社会和政治的迹象。一方面是由于他们的生活主要以宫廷为主,范围狭窄;另一方面大概是因为他们生活在“文学的自觉时代”,自觉地超脱了现实生活中的自我,从上千年的束缚中挣脱出来,不再把政治与诗歌联系起来,更加自由、更加艺术地创作了大量的咏雪诗,形成了浪漫精巧的雪意象。唐代诗人也无一例外,“初从云外飘,还向空中噎”(张南史《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徘徊轻雪意,似惜艳阳时”(韦应物《咏春雪》)等用拟人手法写雪的或狂翻逆转,或轻飘漫舞的姿态,生动而有意趣。
  三、如花似蝶之形
  古代诗人运用大量的比喻来描绘雪。雪在诗人眼中似花、似蝶、似雾、似玉、似银等。如梁简文帝《咏雪诗》“看花言可折,定自非春梅”,再如:“拂草如连蝶,落树似飞花”(梁裴子野《咏雪诗》),以蝴蝶、飞扬的花朵来比喻雪的翩然轻灵;“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梁吴均《咏雪诗》)以雾来比喻空中飞舞的雪,以花积来比喻地上的落雪;“凝阶似月夜,拂树晓疑春”(梁何逊《咏雪诗》),以月光来比喻雪光,由雪而想到春天;“若逐微风起,谁言非玉尘”(梁何逊《咏雪诗》),用玉尘来形容飞扬的雪花。类似的名句还有很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江城昨夜雪如花,郢容登楼齐望华”(张继《会稽郡楼雪霁》)等。
  总之,雪作为一种自然物象,进入人们的视野,从最初的作为人的对立面渐而成为人类欣赏和吟咏的对象,并逐渐成为人们精神世界的一个重要象征。雪作为一个审美意象,也经历了萌芽、发展并最终走向成熟的发展过程。在这个“美的历程”中,天赋洁白晶莹丽质、装点时序江山的自然之雪,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幻化出如此多姿多彩的美形美狀和如此细腻丰富的象征意蕴。神形兼备的雪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始终放射着夺人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唐英尧注释.诗经全译[M].贵州人民出版社,1981.
  [2]吕晴飞著.屈原诗歌评赏[M].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
  [3]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一册)[M].上海古籍出版社.
  [4]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5]阮元校勘本.毛诗正义.郑玄笺孔颖达疏[M].中华书局,1980.
  [6]叶伯泉.冰雪诗萃——中国古代咏雪诗歌赏析[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
其他文献
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金融保障制度,具有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制度的功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会给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从竞争环境、治理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存款保险制度对商业银行的积极影响,从经营成本和道德风险等方面分析了存款保险制度对商业银行的消极影响。  一、存款保险制度概述  (一)存款保险制度的含义  所谓存款保险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
期刊
摘 要:“共享单车”是继“滴滴、uber”这两个出行服务之后的短途出行方式,是解决用户出行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使用场景包括短途上下班、购物、旅游等。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继共享单车之后又出现了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本文针对互联网共享单车做简单研究阐述。  关键词:最后一公里;共享经济;共享单车;摩拜;ofo;资源整合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并且对线下实体产业
摘 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全会首次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首次将“美丽中国建设”写入规划。这既与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一脉相承,也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总体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
傍晚,太阳逐渐落下山去休息了,月亮正在渐渐的升上来,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整个天空逐渐暗下来,整片土地也没有了白天的喧嚣和热闹。在乡村,人们结束了一天的田间的劳作,都回家休息、吃饭去了,有的人家一家人正在其乐融融的吃饭,有的则正在匆匆忙忙的做饭,大街上陷入平静中;城市中的人,结束了一天的忙忙碌碌的上班时间,终于可以下班休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有的人回家休息,有的人去街上買自己想吃的或者一直想买
期刊
摘 要:文学概念的陌生化理论对于艺术创作具有普遍意义,尤其是运用于作为集合艺术的电影中愈发显得重要。电影《村姑小姐》在故事情节、人物角色及影片的镜头组合三个方面运用了一系列陌生化技巧。通过解读影片这三个方面,感受影片中贵族间爱情喜剧的俗套故事变得新颖的魅力与美学效应。  关键词:电影《村姑小姐》;陌生化;美学效应  作为俄罗斯的经典电影,《村姑小姐》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运用“陌生化”理论,对电影
摘 要:大众文化对文学审美性的消解主要体现在标准化、模式化的艺术生产方式消解了艺术的独立性和个性;大众文化深度削弱了审美文论的审美价值和思考批判性;大众文化对传统文艺理论秩序的冲击三个方面,对此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重点展开论述。  关键词:大众文化;文学审美;消解  一、标准化、模式化的艺术生产方式消解了艺术的独立性和个性  大众文化在普及文学艺术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但其自身在生产制作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