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著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怎样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是生物教师需深入思考与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对新课改下生物学科教学方法的进行了新思考,以期能够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高中阶段,在对生物知识进行展现的过程中,教师不要对更加现代化的理念进行了解,也要结合生物这门学科的本质属性,对其具体的教学需求进行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自然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对各项发展资源进行整合,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契合新时代的改革背景和形势。
一、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新方法
1.优化教学模式,打造和谐课堂
针对高中生物老师来讲,为了使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成效得到提升,高中生物老师就需要创建一个自由、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学习积极性,同样也能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继而使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展开。例如,当在教授“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来向学生讲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当学生能够对老师敞开心扉时,老师就能够了解到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继而对症下药,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高中生物这门课程,以及为培养学生的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打下基础。
2.进行课堂导入
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在课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因此,课堂导入环节的设置十分重要。教师可用实物、标本、挂图或者模型等各类教具来导入新课,从而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受。
例如,在教学《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时,教师可先给学生导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如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能量流动途径以及能量流动特征等。通过导入这些学生熟悉的内容,学生能很快理解:在生态系统当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而且是逐级递减的。所以说,能量是难以实现重复化利用的。然而,因为太阳能给地球提供可持续的能量,所以它能保障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实现稳定化的运转状态。在得出该结论之后,教师可从“能量”的问题转到“物质”的问题,向学生提问:能量可持续通过太阳能加以提供,但生态系统之中的各类物质,比如氧气和水自身就源于地球,并无太阳之类的外来能量,那么为何亿万年以来,地球上的此类物质却未被消耗殆尽呢?为何还能够保持稳定和正常运转呢?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了出来,“物质的循环”问题就被自然地引入到了课堂之中。这种新旧知识的合理输入,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以缓冲,也更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当然,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还可利用典故、谚语或者广告词等加以导入。无论是采用哪种导入方式,只要能真正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就是好的导入方法。
3.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优化课程结构
为了更加科学地加快高中生物教学步伐,在对高中教学内容进行把握的过程中,教师对其课程结构进行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众所周知,生物的社会实践性是极强的。所以,不能停留在理论方面,可以通过生物实验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自身的使用价值,通过实验教学知识的结合,对验证性的实验内容进行展现,并推动学生尝试开展一些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优化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式探究,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之下,为了使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学习积极性受到激发,就需要高中生物老师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同时老师将学生划分成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讨论、互相学习,继而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例如,老师在教授“染色体变异”这一个知识点时,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将学生划分成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分好学习小组之后,老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染色体变异分为哪几种?可以看到染色体变异过程吗?染色体在变异的过程中结构会发生变化吗?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增强对知识的印象,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用和学习质量。
5.进行微课展示
微课主要运用短视频形式来传播知识,其优势是可充分运用动画、视频、图片以及声音等多种元素来展示教材知识,这一教学方法和以往只用粉笔和教材开展授课相比,更加形象化、直观化,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地呈现在学习者面前,这样可有效改进知识的展示形式,切实降低学习难度,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
例如,在《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学中,教师在解读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时,可让学生通过显微镜来观察蓝藻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但是显微镜的数量过少,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此教师设计好相关微课,把显微镜下的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均加以放大,再让学生加以观察。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引,对大屏幕上的图片进行细致的观察,很快就能找到两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真核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但原核细胞却没有细胞核而只有拟核呢?”教师第一时间进行解答。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由此可见,由于开展实验的条件比较有限,学生很难得到观察机会,此时教师可利用微课辅助教学,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深入观察的机会。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微课展示相当有效,能够让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一个系统性的了解及深入化的理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不仅对高中生物这门课程提出了改革的要求,同样也促进了高中生物课堂的改革与创新,能够促使高中生物老师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优化和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继而更好地教授学生知识,从各个方面充分提升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胜亮.新课改环境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改革措施[J].试题与研究,2020(16):106.
[2]常晓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J].知识窗(教师版),2020(12):51.
[3]徐成国.浅谈高中生物课堂趣味教学[J].新课程(下),2018(12):116.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高中阶段,在对生物知识进行展现的过程中,教师不要对更加现代化的理念进行了解,也要结合生物这门学科的本质属性,对其具体的教学需求进行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自然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对各项发展资源进行整合,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契合新时代的改革背景和形势。
一、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新方法
1.优化教学模式,打造和谐课堂
针对高中生物老师来讲,为了使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成效得到提升,高中生物老师就需要创建一个自由、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学习积极性,同样也能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继而使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展开。例如,当在教授“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来向学生讲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当学生能够对老师敞开心扉时,老师就能够了解到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继而对症下药,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高中生物这门课程,以及为培养学生的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打下基础。
2.进行课堂导入
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在课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因此,课堂导入环节的设置十分重要。教师可用实物、标本、挂图或者模型等各类教具来导入新课,从而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受。
例如,在教学《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时,教师可先给学生导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如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能量流动途径以及能量流动特征等。通过导入这些学生熟悉的内容,学生能很快理解:在生态系统当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而且是逐级递减的。所以说,能量是难以实现重复化利用的。然而,因为太阳能给地球提供可持续的能量,所以它能保障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实现稳定化的运转状态。在得出该结论之后,教师可从“能量”的问题转到“物质”的问题,向学生提问:能量可持续通过太阳能加以提供,但生态系统之中的各类物质,比如氧气和水自身就源于地球,并无太阳之类的外来能量,那么为何亿万年以来,地球上的此类物质却未被消耗殆尽呢?为何还能够保持稳定和正常运转呢?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了出来,“物质的循环”问题就被自然地引入到了课堂之中。这种新旧知识的合理输入,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以缓冲,也更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当然,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还可利用典故、谚语或者广告词等加以导入。无论是采用哪种导入方式,只要能真正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就是好的导入方法。
3.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优化课程结构
为了更加科学地加快高中生物教学步伐,在对高中教学内容进行把握的过程中,教师对其课程结构进行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众所周知,生物的社会实践性是极强的。所以,不能停留在理论方面,可以通过生物实验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自身的使用价值,通过实验教学知识的结合,对验证性的实验内容进行展现,并推动学生尝试开展一些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优化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式探究,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之下,为了使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学习积极性受到激发,就需要高中生物老师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同时老师将学生划分成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讨论、互相学习,继而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例如,老师在教授“染色体变异”这一个知识点时,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将学生划分成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分好学习小组之后,老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染色体变异分为哪几种?可以看到染色体变异过程吗?染色体在变异的过程中结构会发生变化吗?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增强对知识的印象,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用和学习质量。
5.进行微课展示
微课主要运用短视频形式来传播知识,其优势是可充分运用动画、视频、图片以及声音等多种元素来展示教材知识,这一教学方法和以往只用粉笔和教材开展授课相比,更加形象化、直观化,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地呈现在学习者面前,这样可有效改进知识的展示形式,切实降低学习难度,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
例如,在《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学中,教师在解读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时,可让学生通过显微镜来观察蓝藻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但是显微镜的数量过少,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此教师设计好相关微课,把显微镜下的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均加以放大,再让学生加以观察。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引,对大屏幕上的图片进行细致的观察,很快就能找到两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真核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但原核细胞却没有细胞核而只有拟核呢?”教师第一时间进行解答。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由此可见,由于开展实验的条件比较有限,学生很难得到观察机会,此时教师可利用微课辅助教学,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深入观察的机会。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微课展示相当有效,能够让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一个系统性的了解及深入化的理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不仅对高中生物这门课程提出了改革的要求,同样也促进了高中生物课堂的改革与创新,能够促使高中生物老师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优化和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继而更好地教授学生知识,从各个方面充分提升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胜亮.新课改环境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改革措施[J].试题与研究,2020(16):106.
[2]常晓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J].知识窗(教师版),2020(12):51.
[3]徐成国.浅谈高中生物课堂趣味教学[J].新课程(下),2018(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