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策略研究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辅导员在高校教育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以大学生就业发展为载体,做好辅导员面向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辅助工作,将从根本上提高高校就业指导教育水平,有效推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多元化开展,完善当前阶段高等人才教育培养就业发展体系,有效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方面教育实践优势。但是现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也面临一些问题,需要高校通过建立完善的辅导员就业指导教育管理体系、优化就业指导教育评价与管理机制、构建多位一体就业指导新形式等途径来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就业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1-0-02
  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方面发挥的教育效果有效凸显。基于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做好策略分析,将进一步提高其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能力,弥补传统教育模式下高校在就业指导方面的不足,切实加强高校就业指导的综合教育能力,为未来大学生更好地提升自身就业发展能力提供良好教育支持[1]。
  一、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意义
  (一)提升大学生岗位就业核心竞争力
  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有助于更好提高大学生岗位就业能力。辅导员对大学生学习能力、专业素质等较为了解,能结合其自身专业优势,为其选择适宜从业的岗位,使大学生摆脱就业困惑,更好地基于辅导员就业指导开展未来就业规划。此外,辅导员可以及时针对岗位需求,做好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心理辅导,解决其当前阶段存在的就业忧虑,切实为大学生就业发展树立自信心,使其岗位就业核心竞争力有所提升。正因如此,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具有多个方面潜在优势,便于更好地弥补传统模式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通过辅导员教育引导,进一步实现大学生岗位就业发展与职业教育有效解决,切实从教育培养角度为大学生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以此,为大学生就业发展做好充分教育铺垫。
  (二)明确高校专业教育与大学生专业学习方向
  长期以来,高校教育工作与大学生就业管理始终是朝着两个方向稳步推进。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幅度逐步提升,促使高校人才教育培养进一步向大学生就业进行考虑,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能基于学生未来就业发展,给予高校部分教育建议,使其围绕大学生未来就业发展科学进行教育布局,切实提高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教育培养能力。
  二、新时代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问题及现状
  (一)辅导员针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干预能力不足
  开展有效教育干预,有利于更好地提高辅导员的就业指导能力。但受教育条件及教育体系等因素影响,部分高校辅导员面向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并未及时做好教育干预工作,导致大学生面向未来教育发展产生一定焦虑心理,不利于高校思政教育等工作稳步推进,影响辅导员就业指导教育工作质量。
  此外,辅导员在就业指导方面专业水平不足,也对工作开展形成一定限制。部分高校辅导员的基础工作主要是针对大学生管理工作开展职业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由企业或相关专业教师进行负责,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职能并不完善,促使其难以在就業指导方面给予大学生良好建议[2]。
  (二)辅导员就业指导教育模式、方式单一
  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必须综合大学生专业素质、专业学习能力及个人特点等多方面因素做好科学规划。但部分高校未能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形成有效重视,导致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开展,仅仅满足阶段性的教育发展需求,就业指导方式及教育模式也较为单一,使大学生难以对自身就业前景产生充分了解,降低就业发展能力。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应基于大学生就业发展需求,面向辅导员群体开展深层次就业指导管理培训,与相关企业开展一体化教育联动,通过辅导员赴企挂职或专家团队赴校指导等多种形式,优化现有辅导员就业指导教育体系,使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教育工作能切实发挥优势,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提升自身就业发展能力。
  (三)辅导员就业指导缺乏必要的专业教育支持
  就业指导工作涉及职业能力培养、职业选择定位等多个方面,需要在充分掌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结合行业发展形势、企业用人需求等做好科学决策。但部分高校缺乏专业教育支持,导致辅导员的就业指导能力始终无法得到充分提升,就业指导工作开展也仅仅面向理论教学进行设计,未能深入大学生未来就业发展本质,促使部分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陷入恶性循环。面对该问题,高校需要积极寻求多边教育合作,通过校企开展协同教育培养,为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充分助力。其中,高校应及时组织辅导员就业指导教育讨论研究,与不同高校辅导员一同开展就业指导实践,并在其中汲取教育经验,掌握更多就业指导技巧、方法,逐步提升辅导员就业指导教育水平,使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能取得良好教育成果。
  三、基于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效策略及科学路径
  (一)建立完善辅导员就业指导教育管理体系
  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必须基于完善教育体系加以有效落实。高校方面,应积极做好对管理体系的构建,通过提高辅导员就业指导教育参与、管理能力,为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做好铺垫。与此同时,辅导员应结合大学生个人综合能力及综合素质,针对性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确保就业指导的有效开展能围绕大学生就业发展规划稳步推进[3]。例如,在计算机专业就业指导教育方面,辅导员应先对大学生专业兴趣、就业方向进行了解,而后结合大学生计算机软件、硬件知识学习水平,制定多种就业指导教育方案,并积极与不同学科教师开展教育联动,根据大学生就业导向及就业诉求为教师提供部分教学建议,使辅导员就业指导能从未来大学生就业发展及现阶段教学培养两个方面有效推进。
  (二)优化辅导员就业指导教育评价与管理机制   教育评价对于辅导员更好地掌握大学生学习动态至关重要。由于大学生就业指导涉及内容较为宽泛,相关教育工作开展必须在各个阶段发挥主导教育优势。因此,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推进,不应沿用传统教育培养模式,要根据教育发展现状优化教育培养体系、评价机制,提高辅导员在就业指导方面的教育干预能力,并围绕教师给予学生的学习评价,选择适宜的方向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在此过程中,辅导员应通过对大学生不同阶段学习状态的分析,了解其各个阶段学习动态,根据不同时期大学生学习动态、学习成绩改变,调整就业指导教育方案,确保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稳步推进,能充分适应不同时期的多种教育环境,切实为大学生未来就业发展提供教育保障。
  (三)构建多位一体辅导员就业指导新形式
  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开展,不应单方面依赖课程教学,要通过教育实践、教育互动及多学科教育联动等方式协同开展,确保满足大学生多元化就业发展需求。例如,辅导员可以联合思政教师共同组织就业指导实践,通过沙盘推演、小组对抗等诸多形式,了解不同专业大学生性格特点、个人品质等,并根据大学生就业方向差异,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合理就业指导规划。思政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给予辅导员一定就业指导建议,帮助辅导员解决部分就业指导难题,辅导员利用与各个不同学科教师的有效互动,更好地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决策的制定创造有利条件[4]。除此之外,輔导员亦可运用线上教学、线下实践双向融合方式,逐步推进多元化就业指导教育工作,进一步突破传统模式对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限制,促使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能达到更高水平。
  (四)创新辅导员就业指导新方法、新模式
  辅导员就业指导的教育创新,必须符合当前阶段大学生就业教育需求。在教育方法上,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不应采用一蹴而就的教育方式,应利用多个维度教育渗透,先帮助大学生对自身就业发展有初步了解,再开展深层次就业指导工作。一方面,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亦可解决辅导员就业指导教育实效性不足问题。在教育模式的创新方面,则要基于高校教育规范调整教育方案。例如,会计专业的辅导员就业指导,需要根据当前会计行业就业前景、就业岗位及工作内容做好分析,通过模拟真实工作环境了解大学生在不同工作岗位中的工作状态,按照不同岗位及就业方向优先级,有针对性对大学生适宜的工作岗位进行排序,以此作为教育依据,开展后续阶段就业指导教育工作,从而保证辅导员就业指导教育有效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助于更好地结合大学生综合素质开展教育决策,提升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水平。为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环境,高校应面向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积极做好教育体系优化及教育实践创新,利用对多种教育策略,实现辅导员就业指导教育能力强化,切实为大学生未来就业发展创造良好时代机遇。
  参考文献:
  [1]林芳,刘子奋.辅导员和导师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探析[J].高校后勤研究,2017(1):63-66.
  [2]刘芳.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与策略[J].福建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版,2013(2):18-20.
  [3]颜雄.医学类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1(2):291-293.
  [4]房雪娇.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24):296.
  (责任编辑:董维)
其他文献
摘 要:一生一特长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及实践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专题性的项目,在其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需要按照具体的人才培养要求来构建能力培养基础,使整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丰富,且通过实践来强化相应的综合能力,使学生的专业性特长得到充分地体现。一生一特长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培养出更加专业化的学生,可使学生在未来毕业之后能够更加快速地融入职业生涯。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一生一特长;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在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下,社区治理需要地方高职院校的参与与协同。高职院校的志愿服务工作作为最广泛且最有效的参与形式,在实际参与社区治理的各项工作中存在着一些困境。因此,高职院校志愿服务与社区治理协同路径构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坚持党建协同引领;二是构建双向嵌入机制,引导多元合作治理;三是主导资源共建共享,创新服务方式和内容。从而,能够打造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参与社区治理的有效路径,服务于
摘要:“日积月累”板块的内容是学生课内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精神养分的重要来源,指向语文知识的内化,丰厚且广博,具有系统性、多样性,在帮助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的积累增值、持续提升语文素养方面具有独特价值。根据内容编排的性质及比重,该板块的内容主要分为诗词积累和词句积累两大块。诗词积累教学的策略有:借助插图,想象识记积累;强化诵读,体验情感积累。词句积累教学的策略有:发现特点,熟读成诵
语文课程的实施迫切吁求“让学”理念的指引.“提问是教学的生命”,“让学”理念指引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聚焦问题设计展开研究.《大自然的声音》一课教学基于“让学”理念,设计了具有吸引力、梯度性、开放性的问题,激发了兴趣,启发了思维,引向了生长.
摘 要:素质教育的推行,为体育教育专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积极促进篮球专项课程教学改革,能有效加强对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促进其职业核心素养增强。这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体育教学人才,也能为体育强国梦构建奠定人才基础。本文将分析体育教育专业篮球课程教学改革意义,并以此明确教学改革和应用能力培养原则,以期为体育教育专业优化和改革提出参考建议,促进体育教育专业积极发展,有效推动篮球专项课程优化。  关键词:体育
结合SOLO分类理论,尝试建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评价量表,并应用该评价量表对常态课堂中学生的数学深度学习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被试学生总体上数学学习理解水平偏低,主要原因在于:学习任务主要停留在低级别阶段,深度不够;学习方式以接受性学习为主,比较单一.由此得到教学建议:要设计精准的学习任务,安排合理的活动时间,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提供空间与时间.
在课程思政的科学视角下,为科学全面的提升专业教学成效,也为了进一步夯实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道德认知,应该全面深入将课程思政与专业基础课程融合起来,形成全新的课程体系,积极明确以及变革育人方向,更好地夯实育人工作水平和力度。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现代礼仪》的教学实践中,除持续加强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外,还应该积极拓展优质的德育内容,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服务意识。本文将以《现代礼仪》课程为例来探索课程思政视角下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改革方向。
数学实验将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结合在一起,是“做数学”的一种样态,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概念、规律的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教学,以数学实验为载体,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动手操作,让理解活起来;量化说理,让理解明起来;迁移方法,让理解用起来.
摘 要:提升并培育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是职业教育水平提升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然而在高职教育的过程中依旧存在诸多欠缺工匠精神的问题,导致学生培养效率与质量不尽如人意。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结合工匠精神与核心素养的内涵,探究职业素养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此为基础提出职业素养与工匠精神融合的路径,以期完善职业教育评价,丰富职业教育内容,提升职业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社会
随着社会办学模式的增多,高职院校教学也在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而高等职业教育也需以就业为导向实现改革创新。目前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彻底改变了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了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办学与未来的劳动就业市场实现无缝对接,校企共同努力培养的人才得以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另外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也是高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一个突破口,许多高职院校进行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高职院校如何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却鲜有研究。本文现以电气图的识读与绘制课程为例对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进行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