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中国进入了解决相对贫困和实现持续减贫的新阶段。新阶段中国扶贫战略应实现“四位一体”的转换,同时要对新阶段“易地搬迁”扶贫进行战略新思考,转变“易地搬迁”扶贫在新阶段的战略定位,从就地扶贫路径为主向就地易地并举路径转变。“易地搬迁”扶贫具有阻断贫困根源的内在逻辑,“易地搬迁”扶贫能高起点解决贫困问题,高效率配置公共资源,高强度转换产业格局。新阶段“易地搬迁”扶贫应把握五大关键,即高度重视规划谋划先行、利益权益保障、经济社会融入、公共服务效率和因地制宜推进。
【机 构】
: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58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易地扶贫搬迁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影响评估”(71861147002)的阶段性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中国进入了解决相对贫困和实现持续减贫的新阶段。新阶段中国扶贫战略应实现“四位一体”的转换,同时要对新阶段“易地搬迁”扶贫进行战略新思考,转变“易地搬迁”扶贫在新阶段的战略定位,从就地扶贫路径为主向就地易地并举路径转变。“易地搬迁”扶贫具有阻断贫困根源的内在逻辑,“易地搬迁”扶贫能高起点解决贫困问题,高效率配置公共资源,高强度转换产业格局。新阶段“易地搬迁”扶贫应把握五大关键,即高度重视规划谋划先行、利益权益保障、经济社会融入、公共服务效率和因地制宜推进。
其他文献
政治学具有时代性,中美贸易战以及全球新冠疫情标志着世界秩序正在发生巨变,美式社会科学需要一场知识革命。政治学的研究议程需要重新定位,比较政治研究应该从传统的比较政治制度研究转型为比较国家治理研究,比较政治制度研究已经不能为政治学贡献新知,当然以国家治理为中心的比较研究将加大比较政治研究的难度。同时,传统的国际关系学应该转型升级为世界政治学,即研究通过政治思潮所诱发的国内制度变迁而塑造的国际关系和世界秩序。无论是比较国家治理研究还是世界政治研究,都离不开历史政治学的研究路径。
基于高等教育的总体特征,高等教育应当着重关注学生的反思能动性,应当被理解为学生自我塑造的过程。在探讨阿马蒂亚·森、福柯以及教育心理学中能动性和自我塑造的自由的概念的基础上,反思儒家思想中通过治学修身、德国的教化思想、杜威和美国实用主义等观点,并进一步探讨了高等教育中学生自我塑造的显著特征,包括教学的作用、沉浸在知识中的重要性,以及学生的流动作为加速自我塑造的触发因素等。并将高等教育作为学生自我塑造的过程这一结论,与其他一般性的高等教育的基础理论进行了比较,如人力资本理论、社会地位投资或高等教育作为消费的理
创业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手段,大学生创业是新技术推广、解决社会资源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创业以创业资本与创业意愿为前提条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我国大学生创业资本及创业意愿总体较高,但男生高于女生,理工科学生高于文科学生,中部地区学生高于东部及西部学生。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心理资本处于创业资本的核心地位。心理资本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而且通过作用于传统的经济资本、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间接影响大学生创业。促进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要传授创业知识,更要注重大学生心理资本培养,重视发展学
民族地区乡村儿童价值观教育是民族教育、乡村教育和价值观教育视域融合后产生的特定议题,是铸牢民族地区乡村儿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文化价值共生和社会治理的关键。民族地区乡村儿童价值观教育的前提在于,充分认识作为客观条件与限定的多重现实场域,即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国家及世界;突破传统价值观教育概念,创新价值观教育方法,提取现代价值观教育实践新形式。民族地区乡村儿童价值观教育特别强调发展儿童理性价值判断力和塑造儿童正确的少数民族文化价值观、乡村社会价值观和中国—世界政治价值观。家庭是价值观"模仿"之源
教育现代化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甚至可以将其视为通过发展教育来实现强国之梦的一个写照。百年来,中国在教育现代化的探索中留下了丰富的话语和文本,通过考察"教育现代化"这一概念的书写背景和生成过程,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是教育现代化的概念诞生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30年,是教育现代化的曲折探索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则是教育现代化的全面推进时期。回顾历史,展望未来,面向2035的中国教育现代化可以从教
学界存有一种观点,朱熹重新确立了《周易》文本卜筮性是哲学思维的倒退。这种说法过于轻率。其实,朱熹重提《周易》卜筮性有其历史原因和学术整体发展的思考。朱熹主张易学解释当先从卜筮入手,恢复《周易》文本卜筮话语,主要是为了纠正易学解释中出现重义理、轻卜筮的偏差。他的意图未真正将卜筮与义理对立起来,否定《周易》筮占话语所蕴涵的义理,而是把卜筮和义理视为文本应有、不可分割的整体,提倡易学解释先以卜筮话语解读之,然后推演其中义理。以此出发,理解卜筮视域下《周易》象、数、辞、理之间的关系,即先有理后有象有数,以象数符号
教育科学出版社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新中国教育学家肖像》石中英朱珊主编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旨在缅怀新中国老一辈教育学家的纪念文集。书中文章均由老一辈教育学家的弟子、同事及后学撰写,记录了他们与老一辈教育学家交往过程中的点滴细节,生动刻画了老一辈教育学家的思想轮廓、人格肖像和学术追求。借助本书,读者可以感悟老一辈教育学家的学术精神和教育情怀,深入了解中国教育学学术传统,增进对中国教育学的认知和理解。
语言扶贫是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重要举措之一,其必要性和可能性主要表现在:(1)语言扶贫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即语言的人力资本属性、产业属性和制度属性。三种属性是有机联系的整体。(2)语言扶贫有独特优势,即利用语言资源可以产生规模、协同和代际效应,创造绿色、低碳GDP,实现真脱贫。(3)语言扶贫已获得较多的经验和实证支持。语言扶贫的实现路径有:积极考察普通话能力的影响因素,提高以普通话为基础的语言能力对贫困地区的发展贡献率;推普过程中注重考察习得者年龄和少数民族语言同汉语的语言距离等影响因素;开发、利用少
减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主题。中国的减贫历程呈现出三个特征事实:减贫在全球范围取得了“奇迹般”成就,减贫成就主要发生在改革开放后的高增长阶段,减贫历程与城乡二元结构转化过程相伴随。为此应在二元结构转化、经济增长和减贫成就之间形成逻辑内洽的分析框架。在逻辑推演层面,二元结构转化通过劳动力再配置效应、农业生产率提高效应、人口结构变迁效应、财政资源配置效应影响农村减贫,前两者意味着经济增长,后两者则体现为扶贫政策,经济增长和扶贫政策相结合是形成减贫绩效的主要原因。二元结构转化影响减贫的四种效应能
在人类增强伦理的辩论中,超人类主义支持人类增强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并立足于伦理自然主义这一现代的主流规范性思想来论证人类增强技术的合理性,体现为追求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的伦理利己主义,追求普惠性增强的功利主义,以及身体形态自由权和人类物种的后人类进化等主张。生物保守主义在人类增强问题上反对超人类主义,并分为强、弱两种批判立场。强批判的生物保守主义针对后者的伦理自然主义在元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层面提出了批判,但未能对超人类主义构成实质性的挑战。自然主义谬误的方案失之于形式化和缺乏实质主张;而哈贝马斯基于形上学和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