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迎接信息化社会对教育提出的种种挑战,在20世纪90年代就诞生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多媒体网络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学是通过网络系统与计算机的结合,把教师对教学的设计思想与多媒体技术以及人—机交互统筹考虑,通过校园网将教室、实验室等连在一起,将教学信息开放化,使教师和学生在网上进行教学和交流,从而使教育形式不再有地域和空间的限制的一种多样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料,让学生通过浏览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形成新的观点,增加了课堂容量,以异步教学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学的4个要素的地位发生较大的变化,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材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而媒体则是一种认知的工具,这种模式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相适应,真正体现了信息化时代的特点。
笔者在教学中曾多次尝试,由起初多媒体课堂的新奇到后来信息技术整合课的愉悦,笔者认为网络教学带给教育者的力量是不竭的。
1 网络教学让学生兴趣盎然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面对同一教材,却有不同的思考,所以鲜红的素材要靠师生共同利用,共同收集,更要靠自己去挖掘,去嫁接,去整合。利用信息课堂去整合,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所以学生越来越喜欢上语文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现代技术手段应用下的语文课产生好奇。其次,直观的声音、动畫等效果吸引着他们,激发了求知欲。这也很自然就促使他们融入语文教学之中来。
如执教《三峡》一课,优美生动的三峡画面,学生一下子就有了表达的欲望,在课堂上跃跃欲试,文言文不再古板,对未来的遐想也接踵而来。再者,从学生的认知过程来看,他们不再是间接地接受知识,而是自己去搜索,主动去探寻,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每篇课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他们完全可以自己凭借网络做出详细透彻的了解,并能相互交流,为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再如执教《故乡》《音乐巨人贝多芬》《桥之美》等课时,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信息收集。上课时,丰富的信息、大量的图片让笔者都为之震撼了。有人查找了鲁迅故乡绍兴的很多资料:过去的绍兴、现在的绍兴、发展的绍兴。这当然也便于课文的理解。至于“贝多芬”的资料就更是丰之又丰,“桥”的图片美不胜收。这样的训练,也让学生学习到一些实用的技能技巧。如今,有许多学生能将教师布置的作业在网上查找,然后整理相应答案。个别学生还向笔者的邮箱发送信件、作文,甚至讨教问题。
2 网络教学让教师轻松自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得到提高,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创设情境,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要明确学生阅读的内容、方向,并给出指导性意见。同时,语文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景”相联系的。如写自然的成语、句子、散文、诗歌的文本、图片、视频等资料发布到每个学生的计算机上,学生边看边听,有关自然的资料呈现在他们的眼前,使他们对自然有直观、生动的感受,激起学生对自然的知识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借助信息技术,教师觉得讲语文课轻松多了。因为有了课件,有了信息,教师的思路更清楚了,课堂容量更大了,效率自然也就更高了。再比如在作文课上,写前辅导,笔者借助网络收集同类话题,让学生比较;再借用大屏幕展示给学生针对话题的优美范文,供他们赏析、评价,探讨“美文美在哪儿”;之后再进入写作。笔者发现他们自如多了,咬笔杆的少了,限时完成的多了。写后讲评,借助多媒体就更便捷了,可以分类后把学生的优美片段或问题片段都展示出来,供欣赏或修改。甚至还可以在网上动态参与,学生可以在笔者的网站上跟帖,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也可以在笔者的博客里面发表见解,共同修改。没有了面对面的尴尬,有的学生更愿意发表看法了,更大胆地说出自己独特的思路。无形中课堂已经延伸到了课外,而大家却浑然不觉,少了几分倦怠和压力,多了几分兴趣和真诚。
3 网络教学让师生悉心交流
学生对搜集到的素材在进行多角度地观察、理解、整合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类具体的细节问题,而教师的指导不可能也没必要面面俱到,那么网络学习为师生交流互动提供了更广阔深远的空间。如在进行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根据前期网络搜集到的有关“自然”的信息,可以3~4人组成固定的学习小组,开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诸如“写自然的成语、句子、散文以及诗歌”等话题。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协作学习,共同交流、研讨,对搜集到的信息做进一步充实、完善,加深对“感受自然”主题的认识。学生对所阅读的内容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后,阅读课的教学活动也接近尾声,但并不等于结束。教师还要善于利用网络环境诱发学生更为强烈的、自主的表达欲望和阅读欲望,引领他们走向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交互性、选择性的网络环境给师生提供了超越时间、空间进行实时或非实时开放交流的平台。在“感受自然”阅读教学中,学生形成比较成熟的认识后,教师可要求他们就本课话题进行综合概括,总结自己的观点,并以文字的形式将结论在网上发布,供师生评价。这样学生从封闭的学习状态中走出来,学习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参与更加及时方便,交流显得开放透彻、大大地解放并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促进师生交流。
4 网络教学也让人有几分担忧
互联网以其无所不容的气度包含了所有能想到的信息,可以说,在互联网中,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互联网上没有的。当然,这一方面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阅读对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培养与发挥,可以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阅读,拓宽“大语文”教育的天地。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信息的丰富对教学来说又不是好事。巨量的信息旁逸斜出,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容易使学生养成浮躁的心态。而且大量不健康信息的存在不仅要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这是让人最无所适从的。
另一方面的影响来源于网络用语。据一晚报刊载,一位语文教师在学生的作文中看到这样的句子:“7456,TMD!大虾、菜鸟一块儿到偶的烘焙鸡上乱灌水,这些水桶真是BT!哥们儿用不着PMP,到底谁是好汉,光棍节过招。”看到这样的话你会有什么感想?你一定会大吃一惊:这是什么话?他想说什么?这就是网络用语,一种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逐渐在网络空间中形成的一种自成体系的语言,它被越来越多的中国网民所使用着,并大有广泛普及之势头。它对语言文字的规范化表达形成冲击,对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的养成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笔者认为首先应加大宣传力度,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哪些语言表达方式才是自己应该掌握的。另外,在网络环境下用多媒体手段进行中学语文学习,教师和学生,尤其是教师的角色发生很大的变化。若掌控不利,学生和教师直接对话相对减少,教师的个人魅力相对减弱,这无疑会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动力。像其他领域一样,在教学活动中新技术、新思维的引进必然也会带来新的问题,教学也在尝试——解决的过程中进步。
总之,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而网络是信息化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的活动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网络,新世纪的教育也离不开网络。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初中语文教学相对于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现今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它为学生创造了个性化学习的空间,为教师改变枯燥、沉闷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条件,因此教师的教学效率会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得到改善。但还需要对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作进一步的研究,解决出现的各种新问题,使新的技术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尽可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笔者坚信,在这条路上更能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更能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它更会使语文课堂容量更大,色彩更丰富,生动性更强,效率更高。面对网络教学为语文教学开启的这扇神秘大门,笔者会继续自己的脚步,继续走进这扇门,去访问更深更广的空间!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新军屯镇中心学校)
网络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料,让学生通过浏览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形成新的观点,增加了课堂容量,以异步教学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学的4个要素的地位发生较大的变化,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材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而媒体则是一种认知的工具,这种模式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相适应,真正体现了信息化时代的特点。
笔者在教学中曾多次尝试,由起初多媒体课堂的新奇到后来信息技术整合课的愉悦,笔者认为网络教学带给教育者的力量是不竭的。
1 网络教学让学生兴趣盎然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面对同一教材,却有不同的思考,所以鲜红的素材要靠师生共同利用,共同收集,更要靠自己去挖掘,去嫁接,去整合。利用信息课堂去整合,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所以学生越来越喜欢上语文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现代技术手段应用下的语文课产生好奇。其次,直观的声音、动畫等效果吸引着他们,激发了求知欲。这也很自然就促使他们融入语文教学之中来。
如执教《三峡》一课,优美生动的三峡画面,学生一下子就有了表达的欲望,在课堂上跃跃欲试,文言文不再古板,对未来的遐想也接踵而来。再者,从学生的认知过程来看,他们不再是间接地接受知识,而是自己去搜索,主动去探寻,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每篇课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他们完全可以自己凭借网络做出详细透彻的了解,并能相互交流,为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再如执教《故乡》《音乐巨人贝多芬》《桥之美》等课时,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信息收集。上课时,丰富的信息、大量的图片让笔者都为之震撼了。有人查找了鲁迅故乡绍兴的很多资料:过去的绍兴、现在的绍兴、发展的绍兴。这当然也便于课文的理解。至于“贝多芬”的资料就更是丰之又丰,“桥”的图片美不胜收。这样的训练,也让学生学习到一些实用的技能技巧。如今,有许多学生能将教师布置的作业在网上查找,然后整理相应答案。个别学生还向笔者的邮箱发送信件、作文,甚至讨教问题。
2 网络教学让教师轻松自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得到提高,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创设情境,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要明确学生阅读的内容、方向,并给出指导性意见。同时,语文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景”相联系的。如写自然的成语、句子、散文、诗歌的文本、图片、视频等资料发布到每个学生的计算机上,学生边看边听,有关自然的资料呈现在他们的眼前,使他们对自然有直观、生动的感受,激起学生对自然的知识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借助信息技术,教师觉得讲语文课轻松多了。因为有了课件,有了信息,教师的思路更清楚了,课堂容量更大了,效率自然也就更高了。再比如在作文课上,写前辅导,笔者借助网络收集同类话题,让学生比较;再借用大屏幕展示给学生针对话题的优美范文,供他们赏析、评价,探讨“美文美在哪儿”;之后再进入写作。笔者发现他们自如多了,咬笔杆的少了,限时完成的多了。写后讲评,借助多媒体就更便捷了,可以分类后把学生的优美片段或问题片段都展示出来,供欣赏或修改。甚至还可以在网上动态参与,学生可以在笔者的网站上跟帖,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也可以在笔者的博客里面发表见解,共同修改。没有了面对面的尴尬,有的学生更愿意发表看法了,更大胆地说出自己独特的思路。无形中课堂已经延伸到了课外,而大家却浑然不觉,少了几分倦怠和压力,多了几分兴趣和真诚。
3 网络教学让师生悉心交流
学生对搜集到的素材在进行多角度地观察、理解、整合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类具体的细节问题,而教师的指导不可能也没必要面面俱到,那么网络学习为师生交流互动提供了更广阔深远的空间。如在进行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根据前期网络搜集到的有关“自然”的信息,可以3~4人组成固定的学习小组,开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诸如“写自然的成语、句子、散文以及诗歌”等话题。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协作学习,共同交流、研讨,对搜集到的信息做进一步充实、完善,加深对“感受自然”主题的认识。学生对所阅读的内容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后,阅读课的教学活动也接近尾声,但并不等于结束。教师还要善于利用网络环境诱发学生更为强烈的、自主的表达欲望和阅读欲望,引领他们走向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交互性、选择性的网络环境给师生提供了超越时间、空间进行实时或非实时开放交流的平台。在“感受自然”阅读教学中,学生形成比较成熟的认识后,教师可要求他们就本课话题进行综合概括,总结自己的观点,并以文字的形式将结论在网上发布,供师生评价。这样学生从封闭的学习状态中走出来,学习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参与更加及时方便,交流显得开放透彻、大大地解放并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促进师生交流。
4 网络教学也让人有几分担忧
互联网以其无所不容的气度包含了所有能想到的信息,可以说,在互联网中,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互联网上没有的。当然,这一方面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阅读对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培养与发挥,可以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阅读,拓宽“大语文”教育的天地。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信息的丰富对教学来说又不是好事。巨量的信息旁逸斜出,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容易使学生养成浮躁的心态。而且大量不健康信息的存在不仅要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这是让人最无所适从的。
另一方面的影响来源于网络用语。据一晚报刊载,一位语文教师在学生的作文中看到这样的句子:“7456,TMD!大虾、菜鸟一块儿到偶的烘焙鸡上乱灌水,这些水桶真是BT!哥们儿用不着PMP,到底谁是好汉,光棍节过招。”看到这样的话你会有什么感想?你一定会大吃一惊:这是什么话?他想说什么?这就是网络用语,一种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逐渐在网络空间中形成的一种自成体系的语言,它被越来越多的中国网民所使用着,并大有广泛普及之势头。它对语言文字的规范化表达形成冲击,对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的养成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笔者认为首先应加大宣传力度,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哪些语言表达方式才是自己应该掌握的。另外,在网络环境下用多媒体手段进行中学语文学习,教师和学生,尤其是教师的角色发生很大的变化。若掌控不利,学生和教师直接对话相对减少,教师的个人魅力相对减弱,这无疑会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动力。像其他领域一样,在教学活动中新技术、新思维的引进必然也会带来新的问题,教学也在尝试——解决的过程中进步。
总之,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而网络是信息化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的活动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网络,新世纪的教育也离不开网络。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初中语文教学相对于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现今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它为学生创造了个性化学习的空间,为教师改变枯燥、沉闷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条件,因此教师的教学效率会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得到改善。但还需要对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作进一步的研究,解决出现的各种新问题,使新的技术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尽可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笔者坚信,在这条路上更能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更能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它更会使语文课堂容量更大,色彩更丰富,生动性更强,效率更高。面对网络教学为语文教学开启的这扇神秘大门,笔者会继续自己的脚步,继续走进这扇门,去访问更深更广的空间!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新军屯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