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和幼儿园的发展都需要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来支撑。而教师的发展则需要有效的专业引领和推动。因此,在幼儿园成立教师专业小组,并以此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幼儿园重要的工作内容。
我园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目标,设立了业务学习小组、年级教研小组以及核心研究小组等各类教师专业发展小组。各专业小组在实践中行动,在行动中学习和研究,有效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一、业务学习小组
小组概况:业务学习小组由业务园长负责主持。全体教师参与,根据学习内容和教师需求,采用不同的分组方式。由于学习内容是不断变化的,因而不仅学习小组是经常变化的,而且学习小组的成员也是不断变化和流动的。这样的方式可以让每个人有更多的和其他不同层次的老师接触和交流的机会。业务学习小组一般每两周进行一次专业学习活动。
专业目标:致力于教师专业知识的提升,交流园内外的幼教信息,不断提高每位教师对幼教新理念的认识,并能做出客观的价值选择和评价,在专业发展上有所进步。
案例扫描:在我园开始使用“体验、探究、交往”课程教材的时候,为了帮助老师们更好地理解课程理念,学习如何分析教材,从而有效使用课程用书,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进行了一次体验式的小组业务学习活动“花心·花语”。活动共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鸟语花香”:请一位老师给大家读故事《我是霸王龙》(选自大班上学期“谢谢你”主题。故事就是我们要倾听的“花”),然后根据年龄将老师们分为五个小组。请大家选出小组长。各小组均取个带有“花”的名字,并讨论两个问题:1.图画书《我是霸王龙》给我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集体共同的认识)2.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感受?(请选取其中一种方式进行演绎)
在经过小组积极的讨论后。每组就自己的组名、对问题的讨论和认识,与大家分享了他们的交流结果。从大家的发言和表演中,老师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多元”的意义,聆听到了“花”开的声音。五个组,五种形式,多种观念,有的阐述结论,也有的提出问题。
阶段二“花语解析”:请曾经执教过这个教学活动的马老师介绍自己对活动进行再设计的体验。在马老师的介绍中。她特别强调的观点是:活动设计无论从什么角度出发,都应以儿童的接受水平和需要为核心。
接下来,按照第一次教研活动的分组情况,五个小组的老师们重新梳理了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价值分析,并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各组根据抽签、排名选派代表进行了现场模拟教学。
活动结束后,业务园长又向大家布置了一个任务:请老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对业务学习中教研活动的思考,在网络业务交流平台上发表看法:当你针对一个教材进行活动设计的时候,会考虑哪几方面的因素呢?为什么?
阶段三“花有余香”:老师们在网上论坛发表了对问题的看法,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接下来的业务学习活动中,五个小组重新组成一个整体,业务园长对大家的想法和思考进行梳理,总结出日常教学中进行活动设计的三大要素:幼儿、教师、教材。
这次主题学习活动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按照年龄进行分组的方式。使每位老师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研讨中去,不同年龄组结论的多元化更开拓了大家的视野。
二、年级教研小组
小组概况:年级教研小组由年级组长负责主持,年级组全体教师参与,每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
专业目标:促进教师团队的相互协作,研讨日常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寻找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能力。
案例扫描:我园分为小、中、大三个年级组,年级组的教师人数为8~12人,在年龄上都是老、中、青三级组合,个体在教学经验、研究专长、性格气质上都各不相同,但大家在日常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是相对一致的。因此。年级教研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有一个较为固定的“平台”,且互动的频率较高。
在我园,为了保证日常教学活动的质量,每个新主题实施之前,年级组的老师们都要进行一次集体讨论。在研讨前,年级组长首先根据每位老师的教学特长布置其重点思考的内容。然后再集中地从主题目标的制定、家长工作的要求、游戏活动的开展以及每个教学活动的设计等方面进行有重点的研讨,让有经验的老师带领大家讨论活动的重点、难点及其解决策略,以此帮助所有的老师都能对主题内容有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对每个教学活动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再比如,我园是一所美术特色园,每个年级都有幼儿园评选出来的美术特色教师。为了保证日常美术教学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在每学期的开学之前,年级组长都会和本年级组的美术特色老师对该阶段幼儿美术学习的特点进行分析,再结合主题教学的情况和本园美术研究的成果、信息,讨论出本学期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内容,然后付诸实践。之后,每隔一个阶段,年级组长再组织大家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汇总并进行集中研讨,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小班进行“小花布”主题为例,年级组中的美术特色教师就将幼儿园美术教研组共同设计的一节活动“有趣的格子布”,结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把游戏的方式渗透到活动中,进行重新设计。然后将活动带到年级教研组中,通过共同的观摩、研讨,大家决定将此活动补充到主题教学中。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园老师们的美术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班级之间教学成效的差异也在不断缩小。
三、核心研究小组
小组概况:核心研究小组由幼儿园的各课题组、教研组组长负责主持,各研究小组的成员参与,每两周开展一次研究活动。
专业目标:在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专项的核心问题研究。提升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必然性的认识,增进教师的专业认同。促进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案例扫描:核心研究小组分为课题组和教研组。目前我园有课题研究小组三个,课题组成员是由园教科室通过招标的方式而确定的,均具有一定的研究专长。因此,课题组的每一位老师既具有参与课题研究的内在动机,也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除此,我园还有五个教研小组,小组成员也都具有一定的专业研究基础,并由一名骨干教师主持日常研究工作。
核心研究小组的活动除了本组教师的参与之外。我们还聘请了园外的专家、高校的教授及本园的骨干教师组成了研究智囊团,对我们的研究工作给予理论指导,通过不同观念的碰撞,不同视角的分析,让教师们的研究能得到及时有 效的促进,获得专业上的新发展。
我园的青年教师技能研究小组曾开展了一次题为“香飘果园”的教研活动,参与的人员包括我园青年教师技能组的老师及其拜师结对的师傅(由我园市区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区幼教教研员、其他幼儿园的业务园长等。首先,大家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将青年教师们分成了苹果组、草莓组和菠萝组,并由一位师傅担任组长。接下来再通过“辛勤播种”“收获季节”“香飘果园”三个环节展开研讨。
在“辛勤播种”环节中,一位年轻教师进行了美术教学活动展示——“有趣的格子布”。其他参与活动的老师一边观摩活动,一边思考并填写活动观摩的记录表。表格上面明确提出了本次教研活动的核心问题,即“在活动中,老师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了哪些‘支架’?你认为哪一个‘支架’是最重要的?你有更好的‘支架’吗?”,以及三个需要个人回答的问题:1.你认为本次活动的亮点在哪里?2.观摩过活动后你最想提的问题是什么?3.通过研讨交流活动,你找到问题的答案了吗?请具体说明。其中,第三个问题需要在整个教研活动结束之后再予以回答。接下来,在“收获季节”中,每位老师都发表了自己对前两个问题的思考。然后,在重温“支架”理论的有关内容之后(曾组织老师们学习过支架理论,也是本学期研究小组重点学习运用的理论)分成三组对核心问题进行讨论并相互交流,并请出区教研员和其他幼儿园的业务园长进行点评。最后的环节是“香飘果园”,由主持人对大家的讨论进行小结并请每位老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再次进行思考。
活动结束之后,青年教师技能研究小组的老师们都表示自己在活动中颇有收获:活动之前对自己提出问题,也就是立下了一个目标,因此在每个活动的环节中都会主动地将自己的问题提取出来加以思考,个人的问题在小组的研讨活动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化解。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大家都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以上是我园教师专业小组活动情况的一些片段。实践中我们感受到,在幼儿园建构教师专业小组并开展有效的研究和学习活动。对教师的成长大有裨益,这对于全面提升幼儿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的教师专业小组仍将继续行动。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批准号:滚动2003/3]“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组织构建的实践研究”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我园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目标,设立了业务学习小组、年级教研小组以及核心研究小组等各类教师专业发展小组。各专业小组在实践中行动,在行动中学习和研究,有效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一、业务学习小组
小组概况:业务学习小组由业务园长负责主持。全体教师参与,根据学习内容和教师需求,采用不同的分组方式。由于学习内容是不断变化的,因而不仅学习小组是经常变化的,而且学习小组的成员也是不断变化和流动的。这样的方式可以让每个人有更多的和其他不同层次的老师接触和交流的机会。业务学习小组一般每两周进行一次专业学习活动。
专业目标:致力于教师专业知识的提升,交流园内外的幼教信息,不断提高每位教师对幼教新理念的认识,并能做出客观的价值选择和评价,在专业发展上有所进步。
案例扫描:在我园开始使用“体验、探究、交往”课程教材的时候,为了帮助老师们更好地理解课程理念,学习如何分析教材,从而有效使用课程用书,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进行了一次体验式的小组业务学习活动“花心·花语”。活动共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鸟语花香”:请一位老师给大家读故事《我是霸王龙》(选自大班上学期“谢谢你”主题。故事就是我们要倾听的“花”),然后根据年龄将老师们分为五个小组。请大家选出小组长。各小组均取个带有“花”的名字,并讨论两个问题:1.图画书《我是霸王龙》给我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集体共同的认识)2.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感受?(请选取其中一种方式进行演绎)
在经过小组积极的讨论后。每组就自己的组名、对问题的讨论和认识,与大家分享了他们的交流结果。从大家的发言和表演中,老师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多元”的意义,聆听到了“花”开的声音。五个组,五种形式,多种观念,有的阐述结论,也有的提出问题。
阶段二“花语解析”:请曾经执教过这个教学活动的马老师介绍自己对活动进行再设计的体验。在马老师的介绍中。她特别强调的观点是:活动设计无论从什么角度出发,都应以儿童的接受水平和需要为核心。
接下来,按照第一次教研活动的分组情况,五个小组的老师们重新梳理了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价值分析,并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各组根据抽签、排名选派代表进行了现场模拟教学。
活动结束后,业务园长又向大家布置了一个任务:请老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对业务学习中教研活动的思考,在网络业务交流平台上发表看法:当你针对一个教材进行活动设计的时候,会考虑哪几方面的因素呢?为什么?
阶段三“花有余香”:老师们在网上论坛发表了对问题的看法,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接下来的业务学习活动中,五个小组重新组成一个整体,业务园长对大家的想法和思考进行梳理,总结出日常教学中进行活动设计的三大要素:幼儿、教师、教材。
这次主题学习活动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按照年龄进行分组的方式。使每位老师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研讨中去,不同年龄组结论的多元化更开拓了大家的视野。
二、年级教研小组
小组概况:年级教研小组由年级组长负责主持,年级组全体教师参与,每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
专业目标:促进教师团队的相互协作,研讨日常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寻找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能力。
案例扫描:我园分为小、中、大三个年级组,年级组的教师人数为8~12人,在年龄上都是老、中、青三级组合,个体在教学经验、研究专长、性格气质上都各不相同,但大家在日常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是相对一致的。因此。年级教研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有一个较为固定的“平台”,且互动的频率较高。
在我园,为了保证日常教学活动的质量,每个新主题实施之前,年级组的老师们都要进行一次集体讨论。在研讨前,年级组长首先根据每位老师的教学特长布置其重点思考的内容。然后再集中地从主题目标的制定、家长工作的要求、游戏活动的开展以及每个教学活动的设计等方面进行有重点的研讨,让有经验的老师带领大家讨论活动的重点、难点及其解决策略,以此帮助所有的老师都能对主题内容有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对每个教学活动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再比如,我园是一所美术特色园,每个年级都有幼儿园评选出来的美术特色教师。为了保证日常美术教学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在每学期的开学之前,年级组长都会和本年级组的美术特色老师对该阶段幼儿美术学习的特点进行分析,再结合主题教学的情况和本园美术研究的成果、信息,讨论出本学期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内容,然后付诸实践。之后,每隔一个阶段,年级组长再组织大家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汇总并进行集中研讨,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小班进行“小花布”主题为例,年级组中的美术特色教师就将幼儿园美术教研组共同设计的一节活动“有趣的格子布”,结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把游戏的方式渗透到活动中,进行重新设计。然后将活动带到年级教研组中,通过共同的观摩、研讨,大家决定将此活动补充到主题教学中。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园老师们的美术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班级之间教学成效的差异也在不断缩小。
三、核心研究小组
小组概况:核心研究小组由幼儿园的各课题组、教研组组长负责主持,各研究小组的成员参与,每两周开展一次研究活动。
专业目标:在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专项的核心问题研究。提升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必然性的认识,增进教师的专业认同。促进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案例扫描:核心研究小组分为课题组和教研组。目前我园有课题研究小组三个,课题组成员是由园教科室通过招标的方式而确定的,均具有一定的研究专长。因此,课题组的每一位老师既具有参与课题研究的内在动机,也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除此,我园还有五个教研小组,小组成员也都具有一定的专业研究基础,并由一名骨干教师主持日常研究工作。
核心研究小组的活动除了本组教师的参与之外。我们还聘请了园外的专家、高校的教授及本园的骨干教师组成了研究智囊团,对我们的研究工作给予理论指导,通过不同观念的碰撞,不同视角的分析,让教师们的研究能得到及时有 效的促进,获得专业上的新发展。
我园的青年教师技能研究小组曾开展了一次题为“香飘果园”的教研活动,参与的人员包括我园青年教师技能组的老师及其拜师结对的师傅(由我园市区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区幼教教研员、其他幼儿园的业务园长等。首先,大家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将青年教师们分成了苹果组、草莓组和菠萝组,并由一位师傅担任组长。接下来再通过“辛勤播种”“收获季节”“香飘果园”三个环节展开研讨。
在“辛勤播种”环节中,一位年轻教师进行了美术教学活动展示——“有趣的格子布”。其他参与活动的老师一边观摩活动,一边思考并填写活动观摩的记录表。表格上面明确提出了本次教研活动的核心问题,即“在活动中,老师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了哪些‘支架’?你认为哪一个‘支架’是最重要的?你有更好的‘支架’吗?”,以及三个需要个人回答的问题:1.你认为本次活动的亮点在哪里?2.观摩过活动后你最想提的问题是什么?3.通过研讨交流活动,你找到问题的答案了吗?请具体说明。其中,第三个问题需要在整个教研活动结束之后再予以回答。接下来,在“收获季节”中,每位老师都发表了自己对前两个问题的思考。然后,在重温“支架”理论的有关内容之后(曾组织老师们学习过支架理论,也是本学期研究小组重点学习运用的理论)分成三组对核心问题进行讨论并相互交流,并请出区教研员和其他幼儿园的业务园长进行点评。最后的环节是“香飘果园”,由主持人对大家的讨论进行小结并请每位老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再次进行思考。
活动结束之后,青年教师技能研究小组的老师们都表示自己在活动中颇有收获:活动之前对自己提出问题,也就是立下了一个目标,因此在每个活动的环节中都会主动地将自己的问题提取出来加以思考,个人的问题在小组的研讨活动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化解。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大家都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以上是我园教师专业小组活动情况的一些片段。实践中我们感受到,在幼儿园建构教师专业小组并开展有效的研究和学习活动。对教师的成长大有裨益,这对于全面提升幼儿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的教师专业小组仍将继续行动。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批准号:滚动2003/3]“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组织构建的实践研究”系列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