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我们可以从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创造性等方面入手。同时,师生应达成在教学目标上的认同性,老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维。对于学生的表现,老师要给予学生客观的、真诚的、发展性的评价,使学生愉快地参与到课堂中去。
关键词:实效性 创设情境 教学手段 发展性评价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营造高效的课堂,进行高效的教育教学。虽然,本人也踏踏实实备课,勤勤恳恳上课,一丝不苟改作业,孜孜不倦育人,但效果却往往不遂人愿。那原因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呢?经过我的反复思索和与别人探讨,我发现,是课堂效率太低!既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没有遵循学生发展的规律。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既高效又科学呢?通过近两年不断地反思、学习、总结,我对高效课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可能会有人认为大容量、快节奏、高要求的课堂便是高效的课堂,而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生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总结后发现:老师讲得多,学生主体参与不够;无效活动占据了课堂的时间;教学中对学生已有知识的掌握了解不够,过多的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上不厌其烦;教学经验尚浅,有时对课堂生成性资源把握不住等,都是造成低效教学的原因所在。
那么,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提高课堂实效性呢?结合自己讲过的课文认真反思后,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1、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寻找出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事例,把这堂课的知识和教学目标结合在这有趣的事例中去。一堂课的准备工作做好了,就等于任务完成了一半。当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抓兴趣中去,哪怕是发现星星般的亮点,我们也要把它渲染成太阳般的耀眼,感染周围学生们的情绪。比如在讲《走一步,再走一步》时,以作者莫顿?亨特的一次英勇故事作为导语,创设情境,告诉学生他的成功是缘于小时候一次经历有关,而什么样的经历竟能影响这位获得英雄勋章的中尉一生的呢?引发了学生极大的探知兴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整合教学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课堂当中去思考,去学习,去训练。每节课学生的注意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单一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学生很容易出现感官疲劳,注意力分散,这就要求我们精心组织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学习《在山的那边》、《蝉》、《贝壳》时,在朗诵学习部分,为学生配上与课文内容相符的优美的音乐,这种做法引起学生极大的热情;再比如在讲《紫藤萝瀑布》时,寻找精美图片存放在MP5上,在3、4两班同学自读课文时,到各个学习小组去展示,从视觉上加深了学生对紫藤萝的认知。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创造性。教育改革的方向、目的,就是使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和谐发展。而知识、能力、人格和谐发展的关键是强调学生主体化和个性化,只有主体化、个性化才能使知识、能力、人格三者和谐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活动,在课堂上只有把他们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管学生的体会、感受,满堂贯,可能这节课你讲得头头是道,非常精彩,但学生却是一知半解,不知所云,有的甚至是一头雾水。在3班讲《羚羊木雕》时,通过“情景再现”这个环节,以小话剧的形式让各个学习小组充分展示,不仅调动各个学习小组的学习热情,更使学生对课文每个人物的性格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作为“导演”的教师,在“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其主要任务就是努力使得每个学生达到最佳状态。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学生在下列情况时容易达到此项目标。它们分别是:有兴趣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能自由参与探索和创新时;被鼓舞和信任做重要事情时、对自己有更高期待时、对教师充满热爱时。这就意味着教师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关注差异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为行动指南,以提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为目标,通过有效的行为养成,充分重视感情交流,营造平等、民主、合作的课堂氛围,创造更多合作学习的机会,重视学生在课堂上归属感的获得,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制订和课堂纪律自治。同时优化课堂,避免形式主义,激发兴趣,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善于利用情境、问题和评价等多种激励方式,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梯度,使得课堂提问形成一个问题连续体。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把时间、空间逐步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学生没有时间、空间,主体化和个性化就成为一句空话。
当然我认为所谓课堂必定离不开其参与者——学生。那么,学生应该参与什么?
首先是教学目标上的认同性。我们在备每一课时,都有所谓的该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是非常必要和正确的,问题的核心在于:一定要让学生明确这些目标并理解其意义,知道确定目标的依据和实现的措施,这样师生双方就会达成共识、同心协力地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否则,学生就不会参与进来。如此一来,我就在布置下节课预习任务时将学习目标明确下来。这样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就能做到“心中有数”,知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才能算是圆满完成任务。
其次是思维活动的深入性。学生不仅能够参与活动,更能够对问题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思考;不仅能够解决一般问题,更能够引发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主动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名种思维形式并用,以达到提高和创新境界。并且按照A、B、C、D四个等级(难度递增)布置预习思考题,是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均能找到成功的喜悦感,增强学习热情记忆学习信心。
再次,我认为教师还要善于捕捉最佳“评价点”,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学生客观的、真诚的、又是发展性的评价,始终注意学生(包括其他没有发言的学生)对于评价的积极感受。我们的教学过程评价,不但要积极评价优秀学生,还要从那些没有回答好的学生身上找到积极的“评价点”,给他们鼓励,给他们信心,让他们逐步学会。当然,对不足也要客观的指出,关键在于要把握住学生现有的水平,不要将教师的预想结果强加给每一学生。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一是靠老师的教学经验与智慧,要备课充分,适合学生的认真能力和需求;要建立自主学习的课堂;要有恰当、适度的检测和评价。二是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坚持钱梦龙先生“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法”定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实效性 创设情境 教学手段 发展性评价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营造高效的课堂,进行高效的教育教学。虽然,本人也踏踏实实备课,勤勤恳恳上课,一丝不苟改作业,孜孜不倦育人,但效果却往往不遂人愿。那原因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呢?经过我的反复思索和与别人探讨,我发现,是课堂效率太低!既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没有遵循学生发展的规律。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既高效又科学呢?通过近两年不断地反思、学习、总结,我对高效课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可能会有人认为大容量、快节奏、高要求的课堂便是高效的课堂,而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生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总结后发现:老师讲得多,学生主体参与不够;无效活动占据了课堂的时间;教学中对学生已有知识的掌握了解不够,过多的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上不厌其烦;教学经验尚浅,有时对课堂生成性资源把握不住等,都是造成低效教学的原因所在。
那么,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提高课堂实效性呢?结合自己讲过的课文认真反思后,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1、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寻找出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事例,把这堂课的知识和教学目标结合在这有趣的事例中去。一堂课的准备工作做好了,就等于任务完成了一半。当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抓兴趣中去,哪怕是发现星星般的亮点,我们也要把它渲染成太阳般的耀眼,感染周围学生们的情绪。比如在讲《走一步,再走一步》时,以作者莫顿?亨特的一次英勇故事作为导语,创设情境,告诉学生他的成功是缘于小时候一次经历有关,而什么样的经历竟能影响这位获得英雄勋章的中尉一生的呢?引发了学生极大的探知兴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整合教学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课堂当中去思考,去学习,去训练。每节课学生的注意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单一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学生很容易出现感官疲劳,注意力分散,这就要求我们精心组织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学习《在山的那边》、《蝉》、《贝壳》时,在朗诵学习部分,为学生配上与课文内容相符的优美的音乐,这种做法引起学生极大的热情;再比如在讲《紫藤萝瀑布》时,寻找精美图片存放在MP5上,在3、4两班同学自读课文时,到各个学习小组去展示,从视觉上加深了学生对紫藤萝的认知。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创造性。教育改革的方向、目的,就是使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和谐发展。而知识、能力、人格和谐发展的关键是强调学生主体化和个性化,只有主体化、个性化才能使知识、能力、人格三者和谐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活动,在课堂上只有把他们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管学生的体会、感受,满堂贯,可能这节课你讲得头头是道,非常精彩,但学生却是一知半解,不知所云,有的甚至是一头雾水。在3班讲《羚羊木雕》时,通过“情景再现”这个环节,以小话剧的形式让各个学习小组充分展示,不仅调动各个学习小组的学习热情,更使学生对课文每个人物的性格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作为“导演”的教师,在“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其主要任务就是努力使得每个学生达到最佳状态。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学生在下列情况时容易达到此项目标。它们分别是:有兴趣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能自由参与探索和创新时;被鼓舞和信任做重要事情时、对自己有更高期待时、对教师充满热爱时。这就意味着教师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关注差异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为行动指南,以提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为目标,通过有效的行为养成,充分重视感情交流,营造平等、民主、合作的课堂氛围,创造更多合作学习的机会,重视学生在课堂上归属感的获得,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制订和课堂纪律自治。同时优化课堂,避免形式主义,激发兴趣,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善于利用情境、问题和评价等多种激励方式,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梯度,使得课堂提问形成一个问题连续体。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把时间、空间逐步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学生没有时间、空间,主体化和个性化就成为一句空话。
当然我认为所谓课堂必定离不开其参与者——学生。那么,学生应该参与什么?
首先是教学目标上的认同性。我们在备每一课时,都有所谓的该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是非常必要和正确的,问题的核心在于:一定要让学生明确这些目标并理解其意义,知道确定目标的依据和实现的措施,这样师生双方就会达成共识、同心协力地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否则,学生就不会参与进来。如此一来,我就在布置下节课预习任务时将学习目标明确下来。这样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就能做到“心中有数”,知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才能算是圆满完成任务。
其次是思维活动的深入性。学生不仅能够参与活动,更能够对问题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思考;不仅能够解决一般问题,更能够引发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主动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名种思维形式并用,以达到提高和创新境界。并且按照A、B、C、D四个等级(难度递增)布置预习思考题,是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均能找到成功的喜悦感,增强学习热情记忆学习信心。
再次,我认为教师还要善于捕捉最佳“评价点”,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学生客观的、真诚的、又是发展性的评价,始终注意学生(包括其他没有发言的学生)对于评价的积极感受。我们的教学过程评价,不但要积极评价优秀学生,还要从那些没有回答好的学生身上找到积极的“评价点”,给他们鼓励,给他们信心,让他们逐步学会。当然,对不足也要客观的指出,关键在于要把握住学生现有的水平,不要将教师的预想结果强加给每一学生。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一是靠老师的教学经验与智慧,要备课充分,适合学生的认真能力和需求;要建立自主学习的课堂;要有恰当、适度的检测和评价。二是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坚持钱梦龙先生“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法”定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