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留心观察,善于积累,从生活中取材
作品源于生活。在生活的大舞台上,每个人都在扮演最适合自己的角色,每天都要演绎无数动人的故事。当前小学生作文的主要问题是难于找到写作的素材,为“没有话写”而苦恼。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多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做到“贴近社会、贴近心理、贴近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否则,就会如老舍先生所说的那样“人与事都从他们身边溜走了”,这是应该汲取的教训。我们不但要学会观察,还要善于積累,让学生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
我们每天都要看到或听到很多人和事,还会产生许多感触,如果及时把所见所闻以及所感记下来,就会积累许多真实的写作素材。当然,对所观察到的一切还要进行道德判断与分析,明辨真善美与假丑恶。对那些好人好事就要大力宣传,相反,对那些坏行为、坏风气就要大胆地揭露与批判,针锋相对地同它们作斗争。这样,不但能写出真人真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还能不断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审美观。
二、用心组织,开展活动,创造良好环境
小学生的生活比较单调,生活圈子主要限于家庭和学校。目前,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绝大部分小孩都倍受宠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们缺少劳动锻炼,独立生活能力不强。
针对这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如成立“学雷锋、树新风”小组,可以定期为一些孤寡老人做家务;清扫街道;放学后在拥挤的十字路口建立“小小交通岗”等等,教育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美化校园,可组织学生动手植树、修整花园、搞大扫除,增强他们的劳动意识。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长见识,可组织他们去附近工厂参观或去野外春游、野炊等。平时在班上可开展“朗读比赛”“书法比赛”“作文评比”“故事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这样既可为学生作文提供材料,又可使学生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
三、精心命题,题中含情,在情中受感染
叶圣陶曾说:“教师命题的时候,必须排除自己的成见和偏好,根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测知他胸中应当积蓄些什么,而就这范围之内拟定题目。”如果要写不同的题材,教师就可灵活地采用半命题或自拟题目的方法,如《一件使我 的事》《一个值得我 的人》,写一件心爱的物品等等。让学生根据平时积累的素材来选择材料,确定中心,从而写出自己最熟悉最感人的人和事。
如果是共同参与或有目共睹的事情,教师就可以统一作文题目,让学生抓住重点来写,诱发学生积蓄在心中的某种高尚的情感。
例如,某一同学利用双休日把班上破烂的课桌椅修补好了,这件事在班内影响很大,教师就可以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生动事例,以《发生在教室里的一件事》为题让学生作文,赞美这种关心集体的精神。又如,某位教师带病坚持工作,后来竟昏倒在讲台上,全班学生都感动得哭了。教师就可以《我们的好老师》为题,赞美教师这种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教育,达到练文炼人的目的。
四、细心批阅,作文育人,匡正错误言行
尽管我们经常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但由于他们阅历浅,是非观念还不强,常会出现一些言行上的偏差或错误,并反映在他们的作文中。
如,有一次写《记一件高兴的事》,有个学生这样写:“星期天到街上买书,售货员阿姨多找给我一元钱,我觉得挺高兴。”还有个学生说他昨天考试时,前面的同学递纸条给他,使他得了90分,他很高兴。对于此类作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良思想,教师不能视而不见,必须严厉地指出这种思想和行为是错误的,并教育学生该如何做人。
五、悉心总结,誉美扬善,陶冶学生情操
每次作文后,教师都要认真地进行总结评比,对学生在文中表现出的好思想、好行为应进行表扬。尤其是对那些文质兼优的文章,应奖励或推荐投稿,得以广泛宣扬。古人曰:“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就是说,认识是行为的先导,学生只有弄清了道理,才会产生相应的行为。所以教师应教育学生树立健康的思想,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写出好的文章。
“传道”与“授业”不可分,不带任何思想性的“纯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因此,教师要将德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在“作文”中“育人”,做到文道统一。既深刻地表现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又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确实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作品源于生活。在生活的大舞台上,每个人都在扮演最适合自己的角色,每天都要演绎无数动人的故事。当前小学生作文的主要问题是难于找到写作的素材,为“没有话写”而苦恼。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多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做到“贴近社会、贴近心理、贴近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否则,就会如老舍先生所说的那样“人与事都从他们身边溜走了”,这是应该汲取的教训。我们不但要学会观察,还要善于積累,让学生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
我们每天都要看到或听到很多人和事,还会产生许多感触,如果及时把所见所闻以及所感记下来,就会积累许多真实的写作素材。当然,对所观察到的一切还要进行道德判断与分析,明辨真善美与假丑恶。对那些好人好事就要大力宣传,相反,对那些坏行为、坏风气就要大胆地揭露与批判,针锋相对地同它们作斗争。这样,不但能写出真人真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还能不断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审美观。
二、用心组织,开展活动,创造良好环境
小学生的生活比较单调,生活圈子主要限于家庭和学校。目前,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绝大部分小孩都倍受宠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们缺少劳动锻炼,独立生活能力不强。
针对这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如成立“学雷锋、树新风”小组,可以定期为一些孤寡老人做家务;清扫街道;放学后在拥挤的十字路口建立“小小交通岗”等等,教育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美化校园,可组织学生动手植树、修整花园、搞大扫除,增强他们的劳动意识。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长见识,可组织他们去附近工厂参观或去野外春游、野炊等。平时在班上可开展“朗读比赛”“书法比赛”“作文评比”“故事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这样既可为学生作文提供材料,又可使学生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
三、精心命题,题中含情,在情中受感染
叶圣陶曾说:“教师命题的时候,必须排除自己的成见和偏好,根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测知他胸中应当积蓄些什么,而就这范围之内拟定题目。”如果要写不同的题材,教师就可灵活地采用半命题或自拟题目的方法,如《一件使我 的事》《一个值得我 的人》,写一件心爱的物品等等。让学生根据平时积累的素材来选择材料,确定中心,从而写出自己最熟悉最感人的人和事。
如果是共同参与或有目共睹的事情,教师就可以统一作文题目,让学生抓住重点来写,诱发学生积蓄在心中的某种高尚的情感。
例如,某一同学利用双休日把班上破烂的课桌椅修补好了,这件事在班内影响很大,教师就可以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生动事例,以《发生在教室里的一件事》为题让学生作文,赞美这种关心集体的精神。又如,某位教师带病坚持工作,后来竟昏倒在讲台上,全班学生都感动得哭了。教师就可以《我们的好老师》为题,赞美教师这种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教育,达到练文炼人的目的。
四、细心批阅,作文育人,匡正错误言行
尽管我们经常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但由于他们阅历浅,是非观念还不强,常会出现一些言行上的偏差或错误,并反映在他们的作文中。
如,有一次写《记一件高兴的事》,有个学生这样写:“星期天到街上买书,售货员阿姨多找给我一元钱,我觉得挺高兴。”还有个学生说他昨天考试时,前面的同学递纸条给他,使他得了90分,他很高兴。对于此类作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良思想,教师不能视而不见,必须严厉地指出这种思想和行为是错误的,并教育学生该如何做人。
五、悉心总结,誉美扬善,陶冶学生情操
每次作文后,教师都要认真地进行总结评比,对学生在文中表现出的好思想、好行为应进行表扬。尤其是对那些文质兼优的文章,应奖励或推荐投稿,得以广泛宣扬。古人曰:“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就是说,认识是行为的先导,学生只有弄清了道理,才会产生相应的行为。所以教师应教育学生树立健康的思想,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写出好的文章。
“传道”与“授业”不可分,不带任何思想性的“纯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因此,教师要将德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在“作文”中“育人”,做到文道统一。既深刻地表现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又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确实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