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离不开比较。有比较,才能识善恶、辨美丑、明是非;有比较,才知道处理问题的最佳方案,才知道人生之路的最佳选择。品德教学也离不开比较。比较教学法吻合品德课程“探究性”的特质,介入比较,更强调基于儿童的社会生活基础,从学生生活切入,基于他们的经验开展学习,帮助学生逐步从身边最基础的事物开始,学习关注周围和更广泛领域的社会现象、事物,形成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一、在图像中比较,直观地引出问题
[案例]《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浙教版六下)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地球是一个美丽的家园!
(点击课件,出示“美丽的地球”配音视频:蓝色的星球上一轮朝阳喷薄而出,小草破土,鲜花绽放,山泉奔泻,森林苍翠,五谷丰登……万物生机勃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1:我觉得地球太美了。
生2:我的眼睛都舍不得离开画面,希望以后妈妈能多带我出去旅游。
师:是啊,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我们的地球是如此生机勃勃,多姿多彩。可是地球妈妈也有伤心、难过的时候……
(点击课件,出示图片“哭泣的地球”)
师:你有什么疑问?
生:地球妈妈变“丑陋”了,她在哭泣。
师:是什么让我们的地球妈妈落泪了呢?
生:环境污染,资源被破坏……
师:让我们从下面的图片中找一找地球妈妈哭泣的原因吧!
(点击课件,出示“环境污染、浪费资源”的一组照片)
师:美丽的地球妈妈美丽不再。我们该怎样帮助她呢?让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学习。
多媒体能直观地呈现图片、影像,最大程度地激发孩子们无穷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上述案例一开始就让孩子们欣赏精心剪辑的“美丽的地球”片段,当孩子们沉浸在美的享受中时,又以“哭泣的地球”引发视觉上的强烈反差,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话题。图像的比较,往往更能引发强烈的感官刺激,更直观地表达老师的教学意图,最终转化为孩子强烈的学习热情,调动孩子参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在数字中比较,理性地强化感知
[案例]《圆明园在哭泣》(浙教版五下)
师:据历史记载,从1840年到1945年这105年间,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者都侵略过中国,除了最后一次侵略战争以日本投降告终以外,其他都是以签署不平等条约而告终。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些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课件出示,略)
师:2100万银元指的是西班牙本洋,等于1470万两白银。同学们,让我们拿起笔来算一算,从1842年到1901年,清政府共赔款多少?
(学生在纸上进行计算)
生:这些“不平等条约”赔款总额约12.087亿两白银。
师:“12.087亿两白银”,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老师再给大家看一个数据——
(课件同时呈现两组数字:赔款总额约12.087亿两白银;1901年清政府的财政总收入约1.2亿两白银)
师:你有怎样的感受?
生:就算不吃不喝,清政府也要十多年才能还清这些赔款,可见老百姓在帝国主义侵略者的魔爪下日子更难过了,腐败的清政府让我知道“落后就要挨打”。
在这个案例中,师生对话并不多。简短的对话之余,老师把教学时间放在“拿起笔来算一算”这个环节之中,当孩子们逐项累加几个“不平等条约”中赔偿的白银总额时,对帝国主义的仇恨和清政府的痛恨也在“累加”中“累加”。特别是最后将赔偿总额与1901年清政府财政总收入的数据来进行对比时,带给学生的更是触目惊心的震撼。朴素的教学设计,以数据的对比实现了课堂的深度对话。
三、在列表中比较,逐步地发现差异
[案例]《我家住在新农村》(浙教版六上)
师:让我们来观察一张表格。(课件出示)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
生:从1978年到2005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在逐年增加。
师: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是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多少倍?
生(计算得出):大约24倍左右。
师:农民的收入增长可真快!农民的生活好比“芝麻开花——节节高”啊。让我们再来补充这张表格。(课件出示)
师: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这张表格,看看有什么发现?算一算,城镇居民的人均年所入是农民的几倍?
生:3倍左右。
师:是啊,农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生活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现实。我国政府决心改变这一局面。请大家看看教科书第84页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三农问题”、“小康社会”)
事实胜于雄辩。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师通过表格罗列1978年到2005年农民的人均收入情况,非常直观地体现出人们收入的提高,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改变。而第二张表格的出示,则真实地揭示了“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现实。因为表格这种形式让一切“一目了然”,学生一眼就发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3倍左右”这一严峻的社会现实,为接下来的学习作了合适的铺垫。
四、在生活中比较,真切地感受变化
[案例]《日新月异的交通》(浙教版五下)
师:公路交通的变化真是日新月异啊!近几年,公路建设又有了哪些新的发展呢?
生:马路越来越宽;我们身边有了很多高速公路……
师:你知道哪些高速公路?
生:我知道沪杭高速、甬台温高速、杭宁高速、杭甬高速、杭金衢高速、杭千高速……
师(点击课件出示浙江省高速公路线路图):说说你的感受。
生:密得像一张蜘蛛网……
师:这么多的高速公路对你们的出行有帮助吗?
生1:原来从桐庐去千岛湖要3小时,现在上杭千高速半小时就能到达。
生2:原来爸爸从桐庐到杭州要2小时,现在他上杭千高速1小时就能到达。
……
师:刚才同学们提到的杭千高速公路,就是浙江省四小时公路交通圈中的一条。
(引导学生读教科书第58页,并通过一段录像进一步了解“四小时公路交通圈”)
小结:怪不得浙江的经济发展那么快呢!迅速发展的高速公路已成为我国城市与城市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主要交通枢纽。现在,不仅城市之间通公路,而且县县通公路、乡乡通公路、村村通公路。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础是儿童的社会生活。因此,课程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要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现实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本案例中,学习浙江省“四小时公路交通圈”时,老师让学生回顾自己从老家到省城走高速的经历,并与父辈或祖辈做对比,从而对于“交通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有了更真切的感受。生活的对比,使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五、在故事中比较,一正一反来启迪
[案例]《失败怕什么》(浙教版四上)
师:在生活中我们无法避免失败的经历。可是在遇到挫折时,我们怎样选择解决的办法呢?在同学们作出选择之前,我们来听两个故事。
故事一:曾有一个有趣的实验,生物学家把鲮鱼和鲦鱼放进同一个玻璃器皿中,然后用玻璃板把它们隔开。开始时,鲮鱼兴奋地朝鲦鱼进攻,渴望吃到自己最喜欢的美味,可每一次它都“咣”地一声撞在了玻璃上,不仅没有捕到鲦鱼,反而把自己撞得晕头转向。碰了十几次壁后,鲮鱼沮丧了。当生物学家轻轻将玻璃板抽去之后,鲮鱼对近在眼前、唾手可得的鲦鱼却视若无睹了。即使那肥美的鲦鱼一次次地擦着它的唇鳃不慌不忙地游过,即使鲦鱼的尾巴一次次拂扫了它饥饿而敏捷的身体,多次碰壁的鲮鱼却再也没有进攻的欲望和信心了。美食张嘴可得,鲮鱼却活活饿死。
故事二:有一人,在他21岁时,做生意失败;22岁时,角逐美国州议员落选;24岁时,做生意再度失败;26岁时,他的情人离开人间;27岁时,一度精神崩溃;34岁时,角逐美国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45岁时,角逐美国联邦参议员落选;47岁时,提名副总统落选;49岁时,角逐美国联邦参议员再度落选。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屡战屡败的人,在他52岁时,当选为美国第十六任总统!
这个人就是林肯。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运用两个相反的例子,在对比中引发学生对“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个道理的思索,说明了谁能从失败中展开理性分析、总结经验,从失败中获取有效的信息,谁就能为将来的成功打下基础,教学难点迎刃而解。通过正反面的故事比较,能帮助学生提高道德认识,彰善抑恶,取得独特的教学效果。
六、在换位中比较,将心比心来导行
[案例]《我该不该这样做》(浙教版四上)
(讨论“拒绝方法种种”环节)
师:当遇到一个小学生不该做的事情时,该怎么拒绝呢?我们暗中采集了许多生活画面,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
场景一:几个小青年约一个小学生去网吧,小学生马上拒绝:“我不跟你们去!”
场景二:小红约小玲放学以后去小商品市场买卡通玩具,小玲不好直接拒绝,就让小芳转告小红:“小玲说她有事不能来了。”
……
师:场景中的小学生是怎样拒绝自己不该做的事的?
(讨论后小结“拒绝的小窍门”:直接拒绝、间接拒绝、让别人转告、用实际行动来表示……)
师:如果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你,你会怎么做?为什么?我们来试试看。
场景一:好朋友要抄你的作业。
场景二:考试的时候,同桌向你要答案。
场景三:同学放学后在外面玩到天黑,却让你骗他的妈妈说他去参加校队训练。
……
品德教学中,要适时适地创设情境,引导孩子换位思考。虽然模拟的情景有表演的成分,但是换位的体验依然是学生从认识到行为的勇敢一步,其意义非同一般。将范例和孩子的行为选择进行比较,能帮助孩子在思考中从品德课堂迈向人生课堂。
比较,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方式,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巧妙地运用比较法进行品德教学,精心设计比较内容,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一条捷径。
(作者单位:杭州市学军小学)
责任编辑 李红霞
一、在图像中比较,直观地引出问题
[案例]《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浙教版六下)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地球是一个美丽的家园!
(点击课件,出示“美丽的地球”配音视频:蓝色的星球上一轮朝阳喷薄而出,小草破土,鲜花绽放,山泉奔泻,森林苍翠,五谷丰登……万物生机勃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1:我觉得地球太美了。
生2:我的眼睛都舍不得离开画面,希望以后妈妈能多带我出去旅游。
师:是啊,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我们的地球是如此生机勃勃,多姿多彩。可是地球妈妈也有伤心、难过的时候……
(点击课件,出示图片“哭泣的地球”)
师:你有什么疑问?
生:地球妈妈变“丑陋”了,她在哭泣。
师:是什么让我们的地球妈妈落泪了呢?
生:环境污染,资源被破坏……
师:让我们从下面的图片中找一找地球妈妈哭泣的原因吧!
(点击课件,出示“环境污染、浪费资源”的一组照片)
师:美丽的地球妈妈美丽不再。我们该怎样帮助她呢?让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学习。
多媒体能直观地呈现图片、影像,最大程度地激发孩子们无穷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上述案例一开始就让孩子们欣赏精心剪辑的“美丽的地球”片段,当孩子们沉浸在美的享受中时,又以“哭泣的地球”引发视觉上的强烈反差,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话题。图像的比较,往往更能引发强烈的感官刺激,更直观地表达老师的教学意图,最终转化为孩子强烈的学习热情,调动孩子参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在数字中比较,理性地强化感知
[案例]《圆明园在哭泣》(浙教版五下)
师:据历史记载,从1840年到1945年这105年间,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者都侵略过中国,除了最后一次侵略战争以日本投降告终以外,其他都是以签署不平等条约而告终。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些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课件出示,略)
师:2100万银元指的是西班牙本洋,等于1470万两白银。同学们,让我们拿起笔来算一算,从1842年到1901年,清政府共赔款多少?
(学生在纸上进行计算)
生:这些“不平等条约”赔款总额约12.087亿两白银。
师:“12.087亿两白银”,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老师再给大家看一个数据——
(课件同时呈现两组数字:赔款总额约12.087亿两白银;1901年清政府的财政总收入约1.2亿两白银)
师:你有怎样的感受?
生:就算不吃不喝,清政府也要十多年才能还清这些赔款,可见老百姓在帝国主义侵略者的魔爪下日子更难过了,腐败的清政府让我知道“落后就要挨打”。
在这个案例中,师生对话并不多。简短的对话之余,老师把教学时间放在“拿起笔来算一算”这个环节之中,当孩子们逐项累加几个“不平等条约”中赔偿的白银总额时,对帝国主义的仇恨和清政府的痛恨也在“累加”中“累加”。特别是最后将赔偿总额与1901年清政府财政总收入的数据来进行对比时,带给学生的更是触目惊心的震撼。朴素的教学设计,以数据的对比实现了课堂的深度对话。
三、在列表中比较,逐步地发现差异
[案例]《我家住在新农村》(浙教版六上)
师:让我们来观察一张表格。(课件出示)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
生:从1978年到2005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在逐年增加。
师: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是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多少倍?
生(计算得出):大约24倍左右。
师:农民的收入增长可真快!农民的生活好比“芝麻开花——节节高”啊。让我们再来补充这张表格。(课件出示)
师: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这张表格,看看有什么发现?算一算,城镇居民的人均年所入是农民的几倍?
生:3倍左右。
师:是啊,农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生活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现实。我国政府决心改变这一局面。请大家看看教科书第84页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三农问题”、“小康社会”)
事实胜于雄辩。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师通过表格罗列1978年到2005年农民的人均收入情况,非常直观地体现出人们收入的提高,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改变。而第二张表格的出示,则真实地揭示了“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现实。因为表格这种形式让一切“一目了然”,学生一眼就发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3倍左右”这一严峻的社会现实,为接下来的学习作了合适的铺垫。
四、在生活中比较,真切地感受变化
[案例]《日新月异的交通》(浙教版五下)
师:公路交通的变化真是日新月异啊!近几年,公路建设又有了哪些新的发展呢?
生:马路越来越宽;我们身边有了很多高速公路……
师:你知道哪些高速公路?
生:我知道沪杭高速、甬台温高速、杭宁高速、杭甬高速、杭金衢高速、杭千高速……
师(点击课件出示浙江省高速公路线路图):说说你的感受。
生:密得像一张蜘蛛网……
师:这么多的高速公路对你们的出行有帮助吗?
生1:原来从桐庐去千岛湖要3小时,现在上杭千高速半小时就能到达。
生2:原来爸爸从桐庐到杭州要2小时,现在他上杭千高速1小时就能到达。
……
师:刚才同学们提到的杭千高速公路,就是浙江省四小时公路交通圈中的一条。
(引导学生读教科书第58页,并通过一段录像进一步了解“四小时公路交通圈”)
小结:怪不得浙江的经济发展那么快呢!迅速发展的高速公路已成为我国城市与城市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主要交通枢纽。现在,不仅城市之间通公路,而且县县通公路、乡乡通公路、村村通公路。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础是儿童的社会生活。因此,课程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要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现实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本案例中,学习浙江省“四小时公路交通圈”时,老师让学生回顾自己从老家到省城走高速的经历,并与父辈或祖辈做对比,从而对于“交通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有了更真切的感受。生活的对比,使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五、在故事中比较,一正一反来启迪
[案例]《失败怕什么》(浙教版四上)
师:在生活中我们无法避免失败的经历。可是在遇到挫折时,我们怎样选择解决的办法呢?在同学们作出选择之前,我们来听两个故事。
故事一:曾有一个有趣的实验,生物学家把鲮鱼和鲦鱼放进同一个玻璃器皿中,然后用玻璃板把它们隔开。开始时,鲮鱼兴奋地朝鲦鱼进攻,渴望吃到自己最喜欢的美味,可每一次它都“咣”地一声撞在了玻璃上,不仅没有捕到鲦鱼,反而把自己撞得晕头转向。碰了十几次壁后,鲮鱼沮丧了。当生物学家轻轻将玻璃板抽去之后,鲮鱼对近在眼前、唾手可得的鲦鱼却视若无睹了。即使那肥美的鲦鱼一次次地擦着它的唇鳃不慌不忙地游过,即使鲦鱼的尾巴一次次拂扫了它饥饿而敏捷的身体,多次碰壁的鲮鱼却再也没有进攻的欲望和信心了。美食张嘴可得,鲮鱼却活活饿死。
故事二:有一人,在他21岁时,做生意失败;22岁时,角逐美国州议员落选;24岁时,做生意再度失败;26岁时,他的情人离开人间;27岁时,一度精神崩溃;34岁时,角逐美国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45岁时,角逐美国联邦参议员落选;47岁时,提名副总统落选;49岁时,角逐美国联邦参议员再度落选。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屡战屡败的人,在他52岁时,当选为美国第十六任总统!
这个人就是林肯。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运用两个相反的例子,在对比中引发学生对“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个道理的思索,说明了谁能从失败中展开理性分析、总结经验,从失败中获取有效的信息,谁就能为将来的成功打下基础,教学难点迎刃而解。通过正反面的故事比较,能帮助学生提高道德认识,彰善抑恶,取得独特的教学效果。
六、在换位中比较,将心比心来导行
[案例]《我该不该这样做》(浙教版四上)
(讨论“拒绝方法种种”环节)
师:当遇到一个小学生不该做的事情时,该怎么拒绝呢?我们暗中采集了许多生活画面,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
场景一:几个小青年约一个小学生去网吧,小学生马上拒绝:“我不跟你们去!”
场景二:小红约小玲放学以后去小商品市场买卡通玩具,小玲不好直接拒绝,就让小芳转告小红:“小玲说她有事不能来了。”
……
师:场景中的小学生是怎样拒绝自己不该做的事的?
(讨论后小结“拒绝的小窍门”:直接拒绝、间接拒绝、让别人转告、用实际行动来表示……)
师:如果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你,你会怎么做?为什么?我们来试试看。
场景一:好朋友要抄你的作业。
场景二:考试的时候,同桌向你要答案。
场景三:同学放学后在外面玩到天黑,却让你骗他的妈妈说他去参加校队训练。
……
品德教学中,要适时适地创设情境,引导孩子换位思考。虽然模拟的情景有表演的成分,但是换位的体验依然是学生从认识到行为的勇敢一步,其意义非同一般。将范例和孩子的行为选择进行比较,能帮助孩子在思考中从品德课堂迈向人生课堂。
比较,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方式,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巧妙地运用比较法进行品德教学,精心设计比较内容,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一条捷径。
(作者单位:杭州市学军小学)
责任编辑 李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