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一节“出乎意料”又“情理之中”的作文课
2018年,笔者所教的班级刚进入初一上学期,笔者布置学生完成《为自己点赞》的写作,经过批阅,发现学生选取的作文题材非常相近,班里48位同学,有18位同学写的题材是关于跑步、跳绳、跳远等运动方面的,占全班人数37.5%;有10位同学所写题材是有关演讲、表演等方面的,占全班人数20%;仅有零星同学所写内容关注到与父母之间的沟通理解,对他人的热心帮助等。
这道作文题浅显易懂,也接近学生生活,学生应该是有话可写,但批阅后却与所料相反。笔者讶异于学生的思考方向单一,选材方向狭窄,但深入思考后又发现这本就是“情理之中”。
二、指导初中学生积累素材的有效方法探索与实践
1.第一阶段:定期收集,分享反馈,形成观察积累的习惯
从自由观察、定期收集开始,形成观察习惯。有效指导学生进行素材积累的第一步,应该是帮助学生形成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习惯,可以每周固定周一、周三、周五布置“擦亮我的眼”素材收集的作业,只要求学生从清晨睁开眼开始,一直到晚上做素材收集作业期间,认真观察一个细节,谈一点感受;不规定时间,不规定对象,不规定字数。两个“一点”和三个“不规定”,让学生不把素材收集等同于写作文,只要求学生用类似于日记的形式,把看到的细节简单记录下来即可。学生起初也是叫苦不迭,所观察的事件缺乏细节,泛泛而谈,也谈不上什么思考与感悟,但却一点点地促进学生形成观察的习惯。
依托分享点评,教授观察方法。老师批阅后,利用课前三分钟或活动课时间对学生积累的好素材进行点评分享,及时表扬观察细致、有独特感悟的同学,有针对性地把观察方法渗透到点评中去,促进学生优化观察方式。引导学生从随意性较强的观察开始,产生以下转变:记录一个从未见过却吸引了自己眼球的人,记录一件从未遇过却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捕捉一个人在不同事件中的表现,观察一件事或一件物在不同时间、情景下的细节。
2.第二阶段:指令式素材收集任务,促进思考,提升感悟力
学生形成了一定的观察和记录习惯之后,即要把素材收集的任务上升到有目的性地观察,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和积累素材,促进学生思考,提升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可给出不同的话题,如“甜”“酸”“苦”“雨后天晴”等,让学生围绕此话题回忆或观察亲身经历,给出话题后需同时给予一定的具体指导,启发学生,同时要求学生要写出从中获得的思考和启发。
例如布置学生进行围绕“酸”的话题进行素材收集,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观察要求:收集你亲身经历过的小事,你尝过哪种酸味?是某种食物的味道,还是某个回忆、某种经历给你“酸”的滋味?请细致描绘这种味道,写出你从中所得到的思考和收获。学生收集到的素材多种多样,老师可将之进行归纳整理,例如学生收集到的“酸”有食物的酸味,也有心中委屈的感觉,写到食物的酸味的好素材有“柠檬尝着酸,但会回甘”体现出“先苦后甜”的主题,有“外婆做的药汤酸涩,但却满是关怀”体现亲人间的关怀,“和同学买了酸的零食,打闹分食却异常快乐”体现朋友的情谊等;写到心中委屈的感觉的好素材有“被妈妈误会自己欺负弟弟,心中有酸涩的感觉”进而学会沟通,“作为班干部努力做好职责内的事情,却被同学指责,心中一阵酸涩”明白承担职责就要承担责任等。把以上内容形成简洁明了的思维导图,在点评时呈现出来,既对话题进行了分析,帮助学生开阔思路,同时展示学生的优秀素材,达到集思广益、提升感悟能力的效果。
3. 第三阶段:归纳整理素材,实现有效运用
帮助学生利用已收集的素材进行常见主题词的梳理归纳,引导按照三个场景“家庭”“学校”“社会”,所涉及的不同人物,进行主题词归纳,即要思考在不同场景中,自己与不同人物发生的事情能表达一种什么情感,或能表现一个什么人物形象,或能传达一个什么道理,进而梳理成一幅思维导图。例如,在学校的场景中,涉及到老师的事件,可以引发出敬佩、感恩、欣赏的情感,體现老师严慈并济、耐心温柔、尽责敬业等人物形象;而涉及到同学的事件,可以引发欣赏、尊重、关怀、鼓励等情感,体现同学勤恳认真、善解人意、热心助人、善于倾听等人物形象;在家庭的场景中,涉及到兄弟姐妹的事件,可以引发关怀、疼爱、欣赏等情感,体现出童真可爱的人物形象,传达了兄弟姐妹间应该包容理解、谦让等道理。这样的梳理有助于学生后面进行素材收集时同时归纳主题,提升学生选材立意的能力。
(四)第四阶段:一材多用,灵活运用
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后,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素材,也形成了个人专属素材库,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针对不同作文题灵活运用素材是下一阶段的训练目标,同时也利于进行作文分层教学。例如在班中举行的“一材多用”作文大赛中,针对《又一次突破》和《终于靠近了》两个作文题目,某同学就运用了个人专属素材库中关于胆小怯懦的自己难以克服开口问wifi密码的难题,最终鼓起勇气开口询问,体会到勇气的力量的素材,均创作出贴合题意、中心突出的文章。
三、存在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实践,虽已探索出一定的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积累素材的有效方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往后的实践中继续研究和完善。仍未形成较完善的训练序列。虽然研究中已可归纳出训练的几个阶段,但后续仍需结合各个学段、年级的课程目标、作文教学安排、学情来设计关于“素材积累”的训练目标体系,并进一步细化各个阶段的训练任务,进而形成完整的写作课程。素材的运用训练未及完善。学生积累了大量素材,最终目标是能有效运用,后阶段还需进一步研究指导学生运用素材的方法,同时创设更丰富的形式,提高学生主动运用所积累的素材的意识,从而使写作的思维回归正途,从真实体验出发,表达真实感受,做到“以我手写我心”。
责任编辑
2018年,笔者所教的班级刚进入初一上学期,笔者布置学生完成《为自己点赞》的写作,经过批阅,发现学生选取的作文题材非常相近,班里48位同学,有18位同学写的题材是关于跑步、跳绳、跳远等运动方面的,占全班人数37.5%;有10位同学所写题材是有关演讲、表演等方面的,占全班人数20%;仅有零星同学所写内容关注到与父母之间的沟通理解,对他人的热心帮助等。
这道作文题浅显易懂,也接近学生生活,学生应该是有话可写,但批阅后却与所料相反。笔者讶异于学生的思考方向单一,选材方向狭窄,但深入思考后又发现这本就是“情理之中”。
二、指导初中学生积累素材的有效方法探索与实践
1.第一阶段:定期收集,分享反馈,形成观察积累的习惯
从自由观察、定期收集开始,形成观察习惯。有效指导学生进行素材积累的第一步,应该是帮助学生形成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习惯,可以每周固定周一、周三、周五布置“擦亮我的眼”素材收集的作业,只要求学生从清晨睁开眼开始,一直到晚上做素材收集作业期间,认真观察一个细节,谈一点感受;不规定时间,不规定对象,不规定字数。两个“一点”和三个“不规定”,让学生不把素材收集等同于写作文,只要求学生用类似于日记的形式,把看到的细节简单记录下来即可。学生起初也是叫苦不迭,所观察的事件缺乏细节,泛泛而谈,也谈不上什么思考与感悟,但却一点点地促进学生形成观察的习惯。
依托分享点评,教授观察方法。老师批阅后,利用课前三分钟或活动课时间对学生积累的好素材进行点评分享,及时表扬观察细致、有独特感悟的同学,有针对性地把观察方法渗透到点评中去,促进学生优化观察方式。引导学生从随意性较强的观察开始,产生以下转变:记录一个从未见过却吸引了自己眼球的人,记录一件从未遇过却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捕捉一个人在不同事件中的表现,观察一件事或一件物在不同时间、情景下的细节。
2.第二阶段:指令式素材收集任务,促进思考,提升感悟力
学生形成了一定的观察和记录习惯之后,即要把素材收集的任务上升到有目的性地观察,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和积累素材,促进学生思考,提升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可给出不同的话题,如“甜”“酸”“苦”“雨后天晴”等,让学生围绕此话题回忆或观察亲身经历,给出话题后需同时给予一定的具体指导,启发学生,同时要求学生要写出从中获得的思考和启发。
例如布置学生进行围绕“酸”的话题进行素材收集,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观察要求:收集你亲身经历过的小事,你尝过哪种酸味?是某种食物的味道,还是某个回忆、某种经历给你“酸”的滋味?请细致描绘这种味道,写出你从中所得到的思考和收获。学生收集到的素材多种多样,老师可将之进行归纳整理,例如学生收集到的“酸”有食物的酸味,也有心中委屈的感觉,写到食物的酸味的好素材有“柠檬尝着酸,但会回甘”体现出“先苦后甜”的主题,有“外婆做的药汤酸涩,但却满是关怀”体现亲人间的关怀,“和同学买了酸的零食,打闹分食却异常快乐”体现朋友的情谊等;写到心中委屈的感觉的好素材有“被妈妈误会自己欺负弟弟,心中有酸涩的感觉”进而学会沟通,“作为班干部努力做好职责内的事情,却被同学指责,心中一阵酸涩”明白承担职责就要承担责任等。把以上内容形成简洁明了的思维导图,在点评时呈现出来,既对话题进行了分析,帮助学生开阔思路,同时展示学生的优秀素材,达到集思广益、提升感悟能力的效果。
3. 第三阶段:归纳整理素材,实现有效运用
帮助学生利用已收集的素材进行常见主题词的梳理归纳,引导按照三个场景“家庭”“学校”“社会”,所涉及的不同人物,进行主题词归纳,即要思考在不同场景中,自己与不同人物发生的事情能表达一种什么情感,或能表现一个什么人物形象,或能传达一个什么道理,进而梳理成一幅思维导图。例如,在学校的场景中,涉及到老师的事件,可以引发出敬佩、感恩、欣赏的情感,體现老师严慈并济、耐心温柔、尽责敬业等人物形象;而涉及到同学的事件,可以引发欣赏、尊重、关怀、鼓励等情感,体现同学勤恳认真、善解人意、热心助人、善于倾听等人物形象;在家庭的场景中,涉及到兄弟姐妹的事件,可以引发关怀、疼爱、欣赏等情感,体现出童真可爱的人物形象,传达了兄弟姐妹间应该包容理解、谦让等道理。这样的梳理有助于学生后面进行素材收集时同时归纳主题,提升学生选材立意的能力。
(四)第四阶段:一材多用,灵活运用
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后,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素材,也形成了个人专属素材库,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针对不同作文题灵活运用素材是下一阶段的训练目标,同时也利于进行作文分层教学。例如在班中举行的“一材多用”作文大赛中,针对《又一次突破》和《终于靠近了》两个作文题目,某同学就运用了个人专属素材库中关于胆小怯懦的自己难以克服开口问wifi密码的难题,最终鼓起勇气开口询问,体会到勇气的力量的素材,均创作出贴合题意、中心突出的文章。
三、存在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实践,虽已探索出一定的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积累素材的有效方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往后的实践中继续研究和完善。仍未形成较完善的训练序列。虽然研究中已可归纳出训练的几个阶段,但后续仍需结合各个学段、年级的课程目标、作文教学安排、学情来设计关于“素材积累”的训练目标体系,并进一步细化各个阶段的训练任务,进而形成完整的写作课程。素材的运用训练未及完善。学生积累了大量素材,最终目标是能有效运用,后阶段还需进一步研究指导学生运用素材的方法,同时创设更丰富的形式,提高学生主动运用所积累的素材的意识,从而使写作的思维回归正途,从真实体验出发,表达真实感受,做到“以我手写我心”。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