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省“新课程”启动实施背景下,在“国培”新语文教育理念指导教改实施体验中,在我校校本教研课题“课程活动化”的掘进实践中,我主要负责承担的“体验写作”教学模式行动研究,有新的突破和收获。现就其运作模式进行简要梳理,从“体验写作”模式的操作、效果、理论依据和注意问题几个方面撰文交流。
【关键词】体验写作;课程开发;实践活动
课程活动化,是我校在“新课程”背景下提出的一个“校本课改课题”术语,也是我校语文组2001年省级立项课题“活动化课型”的自然延伸,突破掘进的分支课题。2009年我省使用新课程教材,2010年11月份,我有幸参与浙师大国培1班学习,今年又有幸逃逸连续多年疲劳作战的高三“把关”教学任务。趁着新课程开发春风,借着国培新理念以及自己多年一线课改实践积累经验,在马龙一中“校本教研”课题组长李晓朴老师指导关心下,连续延伸开掘学校立项课题“课程活动化”的子课题—— “体验写作”模式的行动研究。
1“体验写作”模式的操作
1.1这一模式的核心问题是“实践”。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写作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实践操作活动,离开了实践体验的写作,总有点隔靴搔痒,隔雾观花的感觉,没有从心灵血液骨子里去写,很难得到抒“真情”、展“性灵”的好文章,就别说文气醇厚、文风提升了。我是采用由近到远,由今思古,由虚入实与由实返虚相结合等方式进行“体验写作”训练的。
(1)由近到远。挖掘地方人文地理资源进入写作,如马龙人文典籍、《马龙地名志》《马龙山川考》等入文写作,由热爱亲近地方文化,发展到关注祖国山川文化。我组织学生对马龙河流、山岳、植被、药膳、赏石、寺庙、古桥等人文地理写作资源进行资料整理或实地考察。写作宏观思路:从爱“家乡”到爱“祖国”,由个人文化到班级文化,再到校园文化、社区文化,逐步扩展开。
(2)由今到古。现在的马龙县城,区域开发有水景公园,龙泉公园,文河广场,历史文化商城等直观实物景观,我导领学生实地考察,让学生带着这些实景印象,重读历史典籍,挖掘写作素材。清嘉庆皇帝老师曲靖知府宋湘所写《马龙州志赋》,用骈文全面摹状陈述了马龙的历史人文掌故,山川风貌特征,马龙八大景致,这些都是优质的县本、校本写作资源宝库。
(3)由虚入实与由实返虚相结合。由虚入实,是组织学生阅读从县档案馆所借典籍原稿和翻印文本,电子文档等,了解马龙的过去、古人,古人眼中心中笔中文中的马龙,那些文人名士是怎样写家乡,写祖宗,写马龙的。由实返虚,是在课题“写作计划”的科学指导下,到古地古迹去实地采访考察,看看遗迹,观观变化,访访长者,思思发展,拍拍照,摄摄像,谈谈议议记记,结合新课程人教版高中第五册“表达交流”模块第86页“访谈”专题进行训练。在充分思考酝酿有感后,再进入心灵、大脑、笔尖或键盘的写作状态,创作一个真实而又虚拟的(自己的真情、性灵创作空间),有文化含量和实境感悟的体验创作场。
1.2这一模式的关键问题是“写作”
(1)写作要有计划。现以我2011年9月1日的“高二222、223实验班马龙民俗采风实践活动”“第一次体验写作”为例作案例说明:
主题:文化采风
目的:增强文学素养文化底蕴
课型:活动实践体验写作
过程:定目标作计划分任务作总结展成果
说明:自愿组团听从指挥安全自负免费培训
成员:高223班董思航(团长)禹倩倩(电子编辑)
唐联宵(文学编辑)湛梅香(导游)
高222班罗发志(副团长) 阮通(导游)
成果:散文诗歌摄影录像体验
doc——电子文本ppt——演示文稿Wov——声音文件
avi——视频文件htm——网页文件
定目标,参加活动的每人必须写一篇电子文档稿件,供大家在电子白板上切磋互改,交流提升,最后定型编成文集物化成果。作计划,利用星期天或节假日,我亲自驾车,作为学生体验写作的特别指导顾问,进行实地实践“采访”考察活动,完成写作前“采风”体验任务。分任务,团长、副团长、导游一、导游二、文学编辑、电子编辑(第一次体验写作活动,我们是6人团队),最好根据每人特长(摄影)、性格(讲解),每人都能安排一个角色,进行教室里难以达到的“角色转换”心里成功暗示体验,我们把当地同学,王家庄镇吴官田村的湛梅香安排成导游一号。做总结,采风返校后第一周就组织交流感想和展示自己的创作初稿或提纲,交流写作思路,合作讨论指出主要问题以及各人文章的优缺点,并建议修正方向,再把自己修改的确定稿件,交文学编辑(可根据作品创作水平临时指定2、3名)终审,最后由电子编辑打印成电子文稿。展成果,老师对采风活动“电子学案”做适当润色后,写出“点评”或“批注”,组织全班同学借助电子白板或多媒体教室,进行成果展示,交流欣赏借鉴,以资第二组、第三组……同学,体验写作时借鉴开掘,突破提升。
(2)写作要讲方法。第一、写作与阅读相结合。人教版新课程教科书第五册为“必修课”的最后一册教材,要在高二第一学期完成,里面的四个单元,文学性都极强,尤其是最后两个单元,如《咬文嚼字》《说“木叶”》《谈中国诗》《中国建筑的特征》。接着为“选修”课程专题训练,基于“文学”与“文化”层级训练的考虑,我把能有效增强学生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的“民俗采风”活动,列入本学期的主要社会实践写作“专题”兼“课题”来完成。这一“体验写作”子课题,是基于大课题“课程活动化”的开发,进行科学性地通盘考虑,不是盲目的为“活动”而活动,是冷静、循序的“校本教研”资源开发,前沿性地掘进与突破。2010年我校被挂牌授予“曲靖市校本教研开发实验基地”。
第二、写作与学生发展相统一。此两班我是从高二接手的,学生又因分文理科,打乱了重组班级,生与生,生与师基本是陌生的,所以可以借此“游玩”考察活动,增进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情感了解,性格磨合,写作切磋,知识共进,进而达到情感认知的加强与提升。便于下步教学有序、高效展开,可谓一劳多得。 第三、写作与高考相结合。我总坚信一个信念:最佳的教改要耐得住“考试”的检验,教学班考得出高分,在当前情况下,对生对己对学校都有利。去年参加国培,我的汇报交流论文《马龙一中近年高中“作文教学”发展轨迹》,总结了我校2005至2010年的作文教学状态和逐年的课题教改研究成果,我把它列入“浅层写作”范畴,关键词从“包装”高考文,进展到了“打造”高分文。现在结合新课程改革形势和云南边疆当地学校的教学现状,作新的拓展和突破,提出“深度写作”子课题——体验写作,付诸行动研究。我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专玩花的、速的,为“技术”层面而操作的应试作文,可能在今后不太走俏,随着云南阅卷要求标准的拔高,四不象的“泛散文”将面临危机与考验,所以来点实的、真的,从学生骨子里、能力上、思维上、素养上的深度写作训练,大有必要,是时代要求所然。凡事预则立,有备而少患。在高二打实基础,到了高三备考时,在塔尖上冲刺镶嵌桂冠,也才符合常识规律。
2“体验写作”模式的效果
2.1学生学的轻松。听说老师免费当驾驶,组团出外考察采风游玩,没有不愿参加的。教学活动不能一哄而上,人多为患,效果差,所以要分组分批进行,计划本学年陆续完成此项“活动化课程”子课题任务。我先根据两班人员在全县的分布情况和本学年教学进程,以及“体验写作”子课题的整个策略布局。首先选取城北“王家庄”队和城南“大庄”队作示范团队,为下一步的展开团队、提升团队、专家团队做示范,做铺垫和试探。以董思航为团长的第一次“民俗采风”实践活动9月中旬已出“电子学档”成果。成果展示时学校语文组全体教师参与观摩交流,从课型到立意,引起强烈反响震动——新语文——创新互动学习,达到了国培学员在一线的引领带动效果。体验写作队员禹倩倩的总结感想四个字“安逸写作”,劳逸结合,变苦学为乐学。
2.2学生写得深入。由“玩”到写,实况性、历时性增强,现实感、深层感加强,学生要经过多重思维转换,多次写作修订,多人思维交锋,这样孕育生出的“孩子”质量高,一个顶十个,写一次顶十次浅层写作训练,我称之为高品质(文学、文化含量高)的深度写作实践(渗透有情感体验,生活生命价值认识)。罗发志、阮通两同学的初稿,记流水账。讨论时,大家定性为“初中、小学”认知水平、语气。通过自己对“欠缺”的再认识,再创造,以及文学编辑的多人指导。最后写出了《回眸下的感悟》那样有深度的文章,我的点评“这已不是一般记叙文了,可叫‘哲理散文’,你的‘记’是铺垫,‘感’才是重点,已由实入虚,会“悟”了,成了大山寺的‘佛’了!”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3“体验写作”模式的理论依托和注意问题
国培专家蔡伟老师“互动作文”教学模式阐释:互动作文就是把作文教学活动看成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媒体之间直接交往沟通的过程,形象地说,就是师生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彼此。蔡教授在“互动作文”教学流程中又说,教师不仅要善于重视创设写作情景,还要放下架子,舍得花精力,参与学生创作体验,写“下水文”。我的下水文《湛家大院》想象的成分增多,写实的成分淡化,学生读后给我提意见,建议我加上“联想”二字,我诚意接受了这一提议,改成《湛家大院的联想》偏正式题目。在成果交流展示课上,我当众感谢表扬了我的“小老师”。学生只要动起来,真是势不可挡,“他们”自身就是教学课程资源,教学相长。在“新语文”创新教学实践中经常会产生预想不到的“收获”。蔡老师说,互动——不是压着学生学,而是抬着学生走。
国培专家徐志伟老师提出“课程视野,教材视角,教学视育”等新语文前沿理念。他说课程改革是“慢”工程,“系统”工程。我省才刚刚开始使用新课程教材,大家都还在摸索适应,有的还带“孕育”的阵痛或不适。我想视野的开阔,观念的更新,应放在新课程改革的首位来考虑,特别要谨防“新课程不单单是缩短授课时间,一节课教师机械地讲10分钟或15分钟,就放任学生自流”,更不是停留在“技巧”、“花样”、“名词”上。教材只是个例子,学生才是主体,“粘”着文本,“贴”着学生,是新语文国培专家们的真知洞见和常期经验的优质结晶,我们要仔细体会和科学融汇于自己的教学实践。
我校“活动化课程”子课题“体验写作”在当地的开发研究,已突破了本校前五年的浅层写作范畴——单向为应付高考考高分而探究的旧老模式;深度写作——不仅为学生能考高分,更为学生今后成长,发展,综合素养的提升而张本。
这一体验写作模式,首先要考虑的是出外“采风”活动的安全问题;其次是“提升”问题,每次活动都要有主题“突破”和写作“创新”,那才是实质性的新语文、新课程开发。它应是一个动态渐变提升的创新模式,而不是僵化无效的“套版”反应,不要停留在一个平面上滚来滚去,为活动而活动。再次是成本、时间问题,个体收获与集体影响效应,个性张扬与素养提升等诸问题也要考虑到。
体验写作,不仅仅是一个“课型”更变的问题,其核心价值是“课程”创新理念问题。
【关键词】体验写作;课程开发;实践活动
课程活动化,是我校在“新课程”背景下提出的一个“校本课改课题”术语,也是我校语文组2001年省级立项课题“活动化课型”的自然延伸,突破掘进的分支课题。2009年我省使用新课程教材,2010年11月份,我有幸参与浙师大国培1班学习,今年又有幸逃逸连续多年疲劳作战的高三“把关”教学任务。趁着新课程开发春风,借着国培新理念以及自己多年一线课改实践积累经验,在马龙一中“校本教研”课题组长李晓朴老师指导关心下,连续延伸开掘学校立项课题“课程活动化”的子课题—— “体验写作”模式的行动研究。
1“体验写作”模式的操作
1.1这一模式的核心问题是“实践”。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写作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实践操作活动,离开了实践体验的写作,总有点隔靴搔痒,隔雾观花的感觉,没有从心灵血液骨子里去写,很难得到抒“真情”、展“性灵”的好文章,就别说文气醇厚、文风提升了。我是采用由近到远,由今思古,由虚入实与由实返虚相结合等方式进行“体验写作”训练的。
(1)由近到远。挖掘地方人文地理资源进入写作,如马龙人文典籍、《马龙地名志》《马龙山川考》等入文写作,由热爱亲近地方文化,发展到关注祖国山川文化。我组织学生对马龙河流、山岳、植被、药膳、赏石、寺庙、古桥等人文地理写作资源进行资料整理或实地考察。写作宏观思路:从爱“家乡”到爱“祖国”,由个人文化到班级文化,再到校园文化、社区文化,逐步扩展开。
(2)由今到古。现在的马龙县城,区域开发有水景公园,龙泉公园,文河广场,历史文化商城等直观实物景观,我导领学生实地考察,让学生带着这些实景印象,重读历史典籍,挖掘写作素材。清嘉庆皇帝老师曲靖知府宋湘所写《马龙州志赋》,用骈文全面摹状陈述了马龙的历史人文掌故,山川风貌特征,马龙八大景致,这些都是优质的县本、校本写作资源宝库。
(3)由虚入实与由实返虚相结合。由虚入实,是组织学生阅读从县档案馆所借典籍原稿和翻印文本,电子文档等,了解马龙的过去、古人,古人眼中心中笔中文中的马龙,那些文人名士是怎样写家乡,写祖宗,写马龙的。由实返虚,是在课题“写作计划”的科学指导下,到古地古迹去实地采访考察,看看遗迹,观观变化,访访长者,思思发展,拍拍照,摄摄像,谈谈议议记记,结合新课程人教版高中第五册“表达交流”模块第86页“访谈”专题进行训练。在充分思考酝酿有感后,再进入心灵、大脑、笔尖或键盘的写作状态,创作一个真实而又虚拟的(自己的真情、性灵创作空间),有文化含量和实境感悟的体验创作场。
1.2这一模式的关键问题是“写作”
(1)写作要有计划。现以我2011年9月1日的“高二222、223实验班马龙民俗采风实践活动”“第一次体验写作”为例作案例说明:
主题:文化采风
目的:增强文学素养文化底蕴
课型:活动实践体验写作
过程:定目标作计划分任务作总结展成果
说明:自愿组团听从指挥安全自负免费培训
成员:高223班董思航(团长)禹倩倩(电子编辑)
唐联宵(文学编辑)湛梅香(导游)
高222班罗发志(副团长) 阮通(导游)
成果:散文诗歌摄影录像体验
doc——电子文本ppt——演示文稿Wov——声音文件
avi——视频文件htm——网页文件
定目标,参加活动的每人必须写一篇电子文档稿件,供大家在电子白板上切磋互改,交流提升,最后定型编成文集物化成果。作计划,利用星期天或节假日,我亲自驾车,作为学生体验写作的特别指导顾问,进行实地实践“采访”考察活动,完成写作前“采风”体验任务。分任务,团长、副团长、导游一、导游二、文学编辑、电子编辑(第一次体验写作活动,我们是6人团队),最好根据每人特长(摄影)、性格(讲解),每人都能安排一个角色,进行教室里难以达到的“角色转换”心里成功暗示体验,我们把当地同学,王家庄镇吴官田村的湛梅香安排成导游一号。做总结,采风返校后第一周就组织交流感想和展示自己的创作初稿或提纲,交流写作思路,合作讨论指出主要问题以及各人文章的优缺点,并建议修正方向,再把自己修改的确定稿件,交文学编辑(可根据作品创作水平临时指定2、3名)终审,最后由电子编辑打印成电子文稿。展成果,老师对采风活动“电子学案”做适当润色后,写出“点评”或“批注”,组织全班同学借助电子白板或多媒体教室,进行成果展示,交流欣赏借鉴,以资第二组、第三组……同学,体验写作时借鉴开掘,突破提升。
(2)写作要讲方法。第一、写作与阅读相结合。人教版新课程教科书第五册为“必修课”的最后一册教材,要在高二第一学期完成,里面的四个单元,文学性都极强,尤其是最后两个单元,如《咬文嚼字》《说“木叶”》《谈中国诗》《中国建筑的特征》。接着为“选修”课程专题训练,基于“文学”与“文化”层级训练的考虑,我把能有效增强学生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的“民俗采风”活动,列入本学期的主要社会实践写作“专题”兼“课题”来完成。这一“体验写作”子课题,是基于大课题“课程活动化”的开发,进行科学性地通盘考虑,不是盲目的为“活动”而活动,是冷静、循序的“校本教研”资源开发,前沿性地掘进与突破。2010年我校被挂牌授予“曲靖市校本教研开发实验基地”。
第二、写作与学生发展相统一。此两班我是从高二接手的,学生又因分文理科,打乱了重组班级,生与生,生与师基本是陌生的,所以可以借此“游玩”考察活动,增进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情感了解,性格磨合,写作切磋,知识共进,进而达到情感认知的加强与提升。便于下步教学有序、高效展开,可谓一劳多得。 第三、写作与高考相结合。我总坚信一个信念:最佳的教改要耐得住“考试”的检验,教学班考得出高分,在当前情况下,对生对己对学校都有利。去年参加国培,我的汇报交流论文《马龙一中近年高中“作文教学”发展轨迹》,总结了我校2005至2010年的作文教学状态和逐年的课题教改研究成果,我把它列入“浅层写作”范畴,关键词从“包装”高考文,进展到了“打造”高分文。现在结合新课程改革形势和云南边疆当地学校的教学现状,作新的拓展和突破,提出“深度写作”子课题——体验写作,付诸行动研究。我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专玩花的、速的,为“技术”层面而操作的应试作文,可能在今后不太走俏,随着云南阅卷要求标准的拔高,四不象的“泛散文”将面临危机与考验,所以来点实的、真的,从学生骨子里、能力上、思维上、素养上的深度写作训练,大有必要,是时代要求所然。凡事预则立,有备而少患。在高二打实基础,到了高三备考时,在塔尖上冲刺镶嵌桂冠,也才符合常识规律。
2“体验写作”模式的效果
2.1学生学的轻松。听说老师免费当驾驶,组团出外考察采风游玩,没有不愿参加的。教学活动不能一哄而上,人多为患,效果差,所以要分组分批进行,计划本学年陆续完成此项“活动化课程”子课题任务。我先根据两班人员在全县的分布情况和本学年教学进程,以及“体验写作”子课题的整个策略布局。首先选取城北“王家庄”队和城南“大庄”队作示范团队,为下一步的展开团队、提升团队、专家团队做示范,做铺垫和试探。以董思航为团长的第一次“民俗采风”实践活动9月中旬已出“电子学档”成果。成果展示时学校语文组全体教师参与观摩交流,从课型到立意,引起强烈反响震动——新语文——创新互动学习,达到了国培学员在一线的引领带动效果。体验写作队员禹倩倩的总结感想四个字“安逸写作”,劳逸结合,变苦学为乐学。
2.2学生写得深入。由“玩”到写,实况性、历时性增强,现实感、深层感加强,学生要经过多重思维转换,多次写作修订,多人思维交锋,这样孕育生出的“孩子”质量高,一个顶十个,写一次顶十次浅层写作训练,我称之为高品质(文学、文化含量高)的深度写作实践(渗透有情感体验,生活生命价值认识)。罗发志、阮通两同学的初稿,记流水账。讨论时,大家定性为“初中、小学”认知水平、语气。通过自己对“欠缺”的再认识,再创造,以及文学编辑的多人指导。最后写出了《回眸下的感悟》那样有深度的文章,我的点评“这已不是一般记叙文了,可叫‘哲理散文’,你的‘记’是铺垫,‘感’才是重点,已由实入虚,会“悟”了,成了大山寺的‘佛’了!”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3“体验写作”模式的理论依托和注意问题
国培专家蔡伟老师“互动作文”教学模式阐释:互动作文就是把作文教学活动看成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媒体之间直接交往沟通的过程,形象地说,就是师生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彼此。蔡教授在“互动作文”教学流程中又说,教师不仅要善于重视创设写作情景,还要放下架子,舍得花精力,参与学生创作体验,写“下水文”。我的下水文《湛家大院》想象的成分增多,写实的成分淡化,学生读后给我提意见,建议我加上“联想”二字,我诚意接受了这一提议,改成《湛家大院的联想》偏正式题目。在成果交流展示课上,我当众感谢表扬了我的“小老师”。学生只要动起来,真是势不可挡,“他们”自身就是教学课程资源,教学相长。在“新语文”创新教学实践中经常会产生预想不到的“收获”。蔡老师说,互动——不是压着学生学,而是抬着学生走。
国培专家徐志伟老师提出“课程视野,教材视角,教学视育”等新语文前沿理念。他说课程改革是“慢”工程,“系统”工程。我省才刚刚开始使用新课程教材,大家都还在摸索适应,有的还带“孕育”的阵痛或不适。我想视野的开阔,观念的更新,应放在新课程改革的首位来考虑,特别要谨防“新课程不单单是缩短授课时间,一节课教师机械地讲10分钟或15分钟,就放任学生自流”,更不是停留在“技巧”、“花样”、“名词”上。教材只是个例子,学生才是主体,“粘”着文本,“贴”着学生,是新语文国培专家们的真知洞见和常期经验的优质结晶,我们要仔细体会和科学融汇于自己的教学实践。
我校“活动化课程”子课题“体验写作”在当地的开发研究,已突破了本校前五年的浅层写作范畴——单向为应付高考考高分而探究的旧老模式;深度写作——不仅为学生能考高分,更为学生今后成长,发展,综合素养的提升而张本。
这一体验写作模式,首先要考虑的是出外“采风”活动的安全问题;其次是“提升”问题,每次活动都要有主题“突破”和写作“创新”,那才是实质性的新语文、新课程开发。它应是一个动态渐变提升的创新模式,而不是僵化无效的“套版”反应,不要停留在一个平面上滚来滚去,为活动而活动。再次是成本、时间问题,个体收获与集体影响效应,个性张扬与素养提升等诸问题也要考虑到。
体验写作,不仅仅是一个“课型”更变的问题,其核心价值是“课程”创新理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