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襄汾邓庄镇,素有“麻纸之乡”的美誉,虽历经千年风雨,仍保留着“传统土法造纸”的工艺。《赵城金藏》《快雪时晴贴》等国宝之所以能留存至今,正是因其用麻箋所制。据当地史志记载,自隋唐到宋金时期,晋南一带的造纸、刻版、印刷业已相当发达。而今,在土生土长39岁的梁虎的多方努力和挖掘传承下,这项古老的技艺又焕发新姿。
近日,记者走近襄汾邓庄。在“平阳麻笺”社的生产厂内,记者亲眼目睹了从剁麻到抄纸的多道生产制作工序,见证了一张张麻笺由“麻”变“笺”孕育重生的过程。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梁虎,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制作麻纸的每一道工序都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工匠来完成,而这些师傅已在世无几,大多已近古稀之龄。因此,他不辞辛苦、多方寻找、耐心动员散落在民间的老艺人。
邓庄的地下水碱性大,非常适合制浆造纸,先天的优势加以古老的石碾、石槽为主要设备,通过泡麻、剁麻、蒸麻、抄纸,晾纸等多道工序,制作出的麻笺纸柔软且有韧性。
据了解,国画大师董寿平的专用纸就是邓庄麻纸,并为其提名“平阳麻笺”,著名书法家卫俊秀撰文称“邓庄麻笺胜宣纸”,画家李代远曾题诗“画契千年无腐蛀,堪记文人翰墨篇”。
在山西省首届文化博览会上,“平阳麻笺”以其纹理细南、吸水性强、渗墨自然、保存时间长、耐折叠等特点而备受青睐。
如今,年产120万张的“平阳麻笺”仍供不应求,梁虎正全身心地投入到麻纸文化产业园区,积极筹建由传统手工工艺制造麻笺的新的生产线,为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门传统的手工造纸技艺。
近日,记者走近襄汾邓庄。在“平阳麻笺”社的生产厂内,记者亲眼目睹了从剁麻到抄纸的多道生产制作工序,见证了一张张麻笺由“麻”变“笺”孕育重生的过程。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梁虎,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制作麻纸的每一道工序都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工匠来完成,而这些师傅已在世无几,大多已近古稀之龄。因此,他不辞辛苦、多方寻找、耐心动员散落在民间的老艺人。
邓庄的地下水碱性大,非常适合制浆造纸,先天的优势加以古老的石碾、石槽为主要设备,通过泡麻、剁麻、蒸麻、抄纸,晾纸等多道工序,制作出的麻笺纸柔软且有韧性。
据了解,国画大师董寿平的专用纸就是邓庄麻纸,并为其提名“平阳麻笺”,著名书法家卫俊秀撰文称“邓庄麻笺胜宣纸”,画家李代远曾题诗“画契千年无腐蛀,堪记文人翰墨篇”。
在山西省首届文化博览会上,“平阳麻笺”以其纹理细南、吸水性强、渗墨自然、保存时间长、耐折叠等特点而备受青睐。
如今,年产120万张的“平阳麻笺”仍供不应求,梁虎正全身心地投入到麻纸文化产业园区,积极筹建由传统手工工艺制造麻笺的新的生产线,为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门传统的手工造纸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