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社会的快速發展,在教育事业上的投入也越来越大,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中国的教育体制也正在处在逐步完善之中。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之下,每个阶段的学生教育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并且设定了很高的教学目标。作为小学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小学数学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数学建模思想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课程。但是,很多小学生并没有进行过数学思想建模,更没有这种建模思想,从而导致了他们不能准确地课程标准精神,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建模思想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建模思想;渗透策略
数学建模本质上就是对原始问题的分析、假设、抽象的数学知识过程,它变现了数学的产生以及数学知识间的关系。
一、建模的主要定位
1.基于学生的生活
数学建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真实的问题背景,让学生更好地运用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将题目与社会热点、自然、科学等结合在一起,用生活中的思考来代替学生教材中的问题。以此来开展教学,让学生有问题意识,以及更好地理解数学的价值所在。以探索学生兴趣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在脑海中隐藏的问题,促使学生更好地将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相互结合,感知数学的存在。
2.基于学生的知识
小学数学建模由于学生智力尚未成熟所以不能立竿见影,要通过学生实践的水平出发由浅入深,从易到难。首先,在问题的选择上要符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要在学生可理解范围内选择问题,这决定建模的意义。其次,要以适合学生心理年龄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兴趣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然后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个体发展的差异,尽量使每个学生在数学建模中都能得到收获;最后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追层推进,并巧妙地把握学生在建模当中的认知起点,感情起点等问题,激发学生去主导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基于学生的思维方式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校要对每个年级的教学任务进行公正的划分,当然这其中就包含了對学生建模思想的培养。在学生进行一年级的学习生活时,老师就要有意识的对学生的建模思想进行系统的培养。比如在开始学习数学的时候,学生会遇到认识大小、长短、多少的问题的时候,老师就要开始进行培养。开始讲解10以内的加减的时候,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问题。在此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对这些问题的解答进行实地操作,让他们对10以内数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如果在学习的开始,老师不给学生积极的引导,让他们自己去进行问题的解决,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的话,那么只会让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不利于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
二、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探究
近几年在各种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中,建模思想都被广泛应用,经过大量研究与实践,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
1.问题预设策略
在对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了解之后,认为小学数学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首先,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很多的数学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她的原型,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工具学科,需要经常被学生所使用。在数学建模中必须注意几个问题:首先,所选择的问题一定要典型,基于小学生的认识水平以及生活经验知识积累有限,小学数学建模不同于一般数学建模。所以老师所选择的问题一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其次,问题的素材也一定要基于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以此保证学生能对操作、观察、估计和计算的兴趣。最后,必须突出建模中学生的主体价值,小学生具备数学独立思考的能力,具体指的是进行问题的独立思考与解决,丝毫不依赖他人。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是他们学习成绩提高的重要基础。问题的设置是由老师主导,然而在问题的设计和解决当中,都是学生扮演主体。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2.模型应用策略
运用数学建模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数学本身的运用,另一方面就是数学之外的运用。简单的来说,就是掌握数学知识,并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采取何种策略,另一方面是由学生自身的知识以及经验来决定,一方面如何表征问题决定。不同的问题表征,选择的建模策略不同,解决实际问题时现表征,在采取适当的建模策略。
数学建模的方式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创新与思维空间的拓展,在数学教学中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结题思路进行拓展延伸,并在创新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快乐。例如下题:两个工程队合作进行道路建设施工,甲队每天施工50米,乙队每天施工45米,一共施工12天全部完成,求道路总长度。在这一题的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可以按照传统思维,先计算出甲队、乙队每天施工总长度,然后乘以天数得出道路的总长度。老师要求学生拓展思维:我们能不能对每一个队的施工长度先进行计算,然后加起来变成总长度呢?学生在笔者的启发下,很快得出了甲队施工进度乘以天数加上乙队施工进度乘以天数,同样圆满解决问题。在这样的思维创新引导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有效激发,他们在发散思维中探究出了不同的解题方法,让他们在解题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这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具有较大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拓展的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三、总结语
小学数学建模类似于一种小型的科研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来体会实际生活与数学以及自身发展与数学的密切关系。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的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以及促进学生对自身知识的复习与重新审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由上文所述,研究数学建模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运用是十分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1]陈蕾.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三个关注点[J].上海教育科研,2013(08).
[2]李罗平.浅谈小学数学建模在数学活动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中),2012(10).
(梧田南村小学 浙江 温州)
关键词:小学数学;建模思想;渗透策略
数学建模本质上就是对原始问题的分析、假设、抽象的数学知识过程,它变现了数学的产生以及数学知识间的关系。
一、建模的主要定位
1.基于学生的生活
数学建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真实的问题背景,让学生更好地运用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将题目与社会热点、自然、科学等结合在一起,用生活中的思考来代替学生教材中的问题。以此来开展教学,让学生有问题意识,以及更好地理解数学的价值所在。以探索学生兴趣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在脑海中隐藏的问题,促使学生更好地将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相互结合,感知数学的存在。
2.基于学生的知识
小学数学建模由于学生智力尚未成熟所以不能立竿见影,要通过学生实践的水平出发由浅入深,从易到难。首先,在问题的选择上要符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要在学生可理解范围内选择问题,这决定建模的意义。其次,要以适合学生心理年龄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兴趣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然后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个体发展的差异,尽量使每个学生在数学建模中都能得到收获;最后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追层推进,并巧妙地把握学生在建模当中的认知起点,感情起点等问题,激发学生去主导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基于学生的思维方式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校要对每个年级的教学任务进行公正的划分,当然这其中就包含了對学生建模思想的培养。在学生进行一年级的学习生活时,老师就要有意识的对学生的建模思想进行系统的培养。比如在开始学习数学的时候,学生会遇到认识大小、长短、多少的问题的时候,老师就要开始进行培养。开始讲解10以内的加减的时候,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问题。在此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对这些问题的解答进行实地操作,让他们对10以内数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如果在学习的开始,老师不给学生积极的引导,让他们自己去进行问题的解决,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的话,那么只会让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不利于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
二、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探究
近几年在各种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中,建模思想都被广泛应用,经过大量研究与实践,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
1.问题预设策略
在对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了解之后,认为小学数学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首先,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很多的数学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她的原型,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工具学科,需要经常被学生所使用。在数学建模中必须注意几个问题:首先,所选择的问题一定要典型,基于小学生的认识水平以及生活经验知识积累有限,小学数学建模不同于一般数学建模。所以老师所选择的问题一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其次,问题的素材也一定要基于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以此保证学生能对操作、观察、估计和计算的兴趣。最后,必须突出建模中学生的主体价值,小学生具备数学独立思考的能力,具体指的是进行问题的独立思考与解决,丝毫不依赖他人。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是他们学习成绩提高的重要基础。问题的设置是由老师主导,然而在问题的设计和解决当中,都是学生扮演主体。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2.模型应用策略
运用数学建模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数学本身的运用,另一方面就是数学之外的运用。简单的来说,就是掌握数学知识,并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采取何种策略,另一方面是由学生自身的知识以及经验来决定,一方面如何表征问题决定。不同的问题表征,选择的建模策略不同,解决实际问题时现表征,在采取适当的建模策略。
数学建模的方式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创新与思维空间的拓展,在数学教学中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结题思路进行拓展延伸,并在创新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快乐。例如下题:两个工程队合作进行道路建设施工,甲队每天施工50米,乙队每天施工45米,一共施工12天全部完成,求道路总长度。在这一题的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可以按照传统思维,先计算出甲队、乙队每天施工总长度,然后乘以天数得出道路的总长度。老师要求学生拓展思维:我们能不能对每一个队的施工长度先进行计算,然后加起来变成总长度呢?学生在笔者的启发下,很快得出了甲队施工进度乘以天数加上乙队施工进度乘以天数,同样圆满解决问题。在这样的思维创新引导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有效激发,他们在发散思维中探究出了不同的解题方法,让他们在解题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这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具有较大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拓展的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三、总结语
小学数学建模类似于一种小型的科研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来体会实际生活与数学以及自身发展与数学的密切关系。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的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以及促进学生对自身知识的复习与重新审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由上文所述,研究数学建模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运用是十分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1]陈蕾.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三个关注点[J].上海教育科研,2013(08).
[2]李罗平.浅谈小学数学建模在数学活动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中),2012(10).
(梧田南村小学 浙江 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