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不起的宝宝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dcoffee_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些宝宝一心想赢,凡事都要争第一,赢的时候开心地乱蹦乱跳,输的时候就会非常生气,甚至大哭大闹。这是行为问题吗?
  果果和苗苗拿着风车在院子里跑来跑去,果果的风车转得慢了点儿,他不高兴了,非要和苗苗换;果果堆的积木不小心倒了,他又是一通哭和发脾气;看大哥哥拍球,自己却拍不起来,也哭个不停……宝宝为什么总想赢?
  宝宝为什么总是想赢?
  别担心,其实宝宝想赢是一种正常现象,是每个宝宝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我要证明我自己:自我意识的成长
  1岁半之后到两三岁左右,随着宝宝身体运动能力的增强,他们感受到了自己前所未有的能力,所以什么事情都想尝试一下,比如模仿大人拿着喷水壶浇花、像模像样地扫地,学哥哥姐姐的样子拿笔乱涂乱画。而正是在这些活动中,宝宝发现自己“能浇水”“能扫地”“能画出线”,从而获得了对自己能力的认识,也就是自我意识。正因为如此,这阶段的宝宝特别渴望在各种活动中证明自己的能力,自然也会表现得特别在意结果。
  ●相互比较:不当的激励方式
  但是宝宝总是想赢的心理,除了和自身的心理成长有关,也与家庭的抚养方式密切相关。不少父母为了激励孩子,总是有意无意地进行“比赛”,比如为了让孩子好好吃饭,就会说“看谁先吃完”,上床的时候又会说“看谁先睡着”,或者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的时候,会时不时地说“你们几个比赛,看谁先拿到球”,或者说“你看苗苗已经喝完一大杯水了,我看看你能不能喝完”。这种看似激励的话语,实际上也同时暗示了宝宝“赢”了才好,争个第一才好。这种养育方式让宝宝养成了什么事情都和别人去比的习惯。
  而为了让宝宝产生胜任感,家长在很多事情上又常常造假,故意输给孩子,导致宝宝认为自己真的“很厉害”。习惯了被“冠军”的宝宝,突然面对真实的社交生活时,自然难以接受自己不是第一名的现实。
  3招让孩子摆脱输不起的魔咒
  那么如何帮助宝宝健康成长,摆脱“输不起”的魔咒呢?父母可以试试这样做:
  尽早让宝宝接触同龄伙伴
  电视剧《虎妈猫爸》中有这样的情节,爷爷奶奶扮演巫婆配合宝宝在家里玩,而在玩的过程中对孩子千依百顺。这实际上并非真实的社交世界,而是一种虚拟世界。在这个虚拟世界中,宝宝是唯一的中心,所有的人都围着他转,这非常不利于宝宝的心智成长。所以,从宝宝能坐开始,就应该多带宝宝在社区附近或游乐场和同龄的小伙伴接触,帮助宝宝尽早走出虚拟世界,感受真实的社交环境。
  体验自己的“不可能”
  这阶段的宝宝缺乏客观自我评价的能力,因此对自己能力的估计会非常高,会选择一些在成人一看就知道他“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来尝试,比如想帮妈妈洗碗。这时候其实是让孩子客观认识自己的好时机,可以给孩子客观的评价“宝宝洗得很认真,但是没有妈妈洗得干净,将来你也会洗得很好的”,借此告诉宝宝,妈妈是“洗碗冠军”,爸爸是“擦地冠军”,爷爷是“读书冠军”,奶奶是“炒菜冠军”,宝宝是“哈哈大笑冠军”……借助游戏化的语言,帮助宝宝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不足。进而将这种认知扩展到自己社交圈子里,可以让孩子试着说一说,比如苗苗是“玩风车冠军”,哥哥是“拍球冠军”,我是“捡球最快冠军”……这样的认知既可以讓宝宝学会自我认知,又能教会宝宝进行多元评价。
  给孩子搭建成长阶梯
  不要轻易让孩子完成超过其能力范围的任务,比如非要让两三岁的宝宝认识多少个字,能讲多少个故事,搭多高的积木。当任务过难的时候,宝宝通过努力难以达成,就会产生强烈的挫败体验——我什么都干不成,从而产生大量的消极情绪,比如发脾气和哭泣,甚至导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状态,见到一点困难就往后退缩。所以,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培养能力非常重要,切忌揠苗助长。
  同时,在和孩子一起生活和游戏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观察孩子,及时地向宝宝伸出援手。比如宝宝站在一个不太危险的高处想往下跳但是转了几圈都不敢的情况下,说他是“胆小鬼”,逼着他跳下来,或者吓唬他“危险!会摔伤”,直接剥夺他尝试的机会的做法都不可取,好的做法是在鼓励孩子冒险精神的前提下,向宝宝伸出援手,让宝宝在保护之下尝试跳一次,完成之后及时给宝宝鼓励:“哇!你已经跳下来了。你想想刚才跳的时候用的什么姿势,再试几次。你肯定就能自己跳下来啦!”
其他文献
2014年12月1日,一个名为“小小慈善家”的公益活动在珠海启雅幼儿园举行,当天共收到全园500多位小朋友的旧衣服、玩具和图书等爱心物品5115份。  2015年6月24日,这些爱心物品经过特殊处理后,终于送到了广东茂名市信宜金垌镇高车村。在高车村村委会举行的捐赠仪式上,T100创始人李长伦表示T100在关爱留守儿童公益上一直寻求创新。  自2013年起,T100在多年慈善实践后推出留守儿童公益支
成年人理解法治并执行起来不难,但到了孩子身上,该怎样向孩子普及法治知识并让他懂得遵守呢?而且,向还不识字的孩子普法,有必要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采访了三位法学博士,他们用一个共同的身份“律豆博士”创作了国内第一套法治绘本《正义岛》。  和孩子說“法”有必要吗?  我们不觉得需要对儿童进行法治意识的教育,缘由无非是以下几种:孩子还小,没必要;那些精细复杂、无数前人耗竭心智创作出来的法律条款小朋友哪里
我家所在的小区后面,是一所专门研究农业现代化科学的高等学府,那里是我们日常跑步、散步的一处休闲场所,更是我和女儿上自然课的地方。因此,这个研究基地和其他的科研场所與众不同,他们的实验田里种的是水稻和小麦,实验室的暖光灯下静静地长着蔬菜和棉花……在这里,我们学会了分辨小麦和大麦,知道了无花果的果其实就是它的花,还能在夜间偶遇行动速度很快的小刺猬。  朋友十分羡慕我家附件有这样一处充满自然情趣的场所,
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没有伤害,没有霸凌,没有歧视,可能我们首先需要友善地对待这个世界,更需要培养友善的孩子!  全球早期教育与媒体领域的著名专家,曾任哥伦比亚大学传播与教育专业的助理教授,现任芝麻街工作室全球高级副总裁,负责芝麻街教育大纲和内容开发。  愿你被这世界温柔以待。我们想这句话足够打动父母。  因为我们都希望,当我们放手把最宝贝的孩子送进成人世界的时候,无论是进入幼
什么是蝴蝶袖?  蝴蝶袖其实就是对手臂比较胖的一种形象的叫法,因为如果手臂足够胖,特别是上手臂比较胖的时候,当手臂平举的时候会有肥肉下垂,看上去像一个小扇形,所以就被形象地叫蝴蝶袖。  瘦双臂操  功效  甩掉手臂肥肉,美化柔和臂部曲线,使手臂感觉更结实。  1 臀部坐在地面上,稳定骨盆,延展脊柱  2 吸气,手臂体前伸展,与地面平行,掌心相对。  3 呼气,弯曲手肘,手肘和前臂尽量靠拢,掌心向内
孩子吐字不清楚,可能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可以等一等的发育性发音错误,另一种是需要尽快干预的发音障碍,长大了也不会自然好。可别让想当然耽误了孩子!  孩子吐字不清楚,有的家长觉得孩子还小,吐字不清楚很正常,长大了自然就纠正过来了。有的家长则认为,孩子吐字不清楚是舌头捋不直,剪掉舌系带就好了。实际上,有一些孩子的大舌头属于音韵障碍,是需要接受言语治疗的。那么,怎么知道孩子的发音是正常的发育过程,还是需要
从前有个小女孩,哪怕太阳已经不见了,她也不想睡觉。她告诉妈妈:“我不累。”她告诉爸爸:“我还不困。”爸爸妈妈点了点头,说她可以不睡觉,但要换上睡衣。  “我还是一点都不困。”她说。爸爸妈妈说那好吧,但她应该去洗洗脸,刷刷牙。于是,她洗了脸,刷了牙,又漂亮又干净,感觉真好。  然后,因为她喜欢待在床上,她就爬上了床,在挺括的被单下伸展脚趾,像漂在溪流里的水獭一样,一动不动地躺着。“世界上的每样东西都
黄瑽宁医生现在是中国台湾超人气的儿科医生,但他小时候就是个哮喘儿,虽然长大以后已经很少发作,但一直到现在,他的气管依然是“尘螨侦测器”,哪里有尘螨,他一定能“探测”出来。对于哮喘的孩子,他感同身受,同时,他又是医生,所以,他给父母的建议,既有实用的方法,又有人文的关怀。  初期哮喘往往不容易被发现  经常有家长带着正在喘息的孩子来到急诊室,说孩子突然就喘上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当问到家长孩子以前是不
PART1  作为儿科医生,他们总是苦口婆心地为父母讲述孩子生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以缓解父母的焦虑。但他们更会为家庭科普儿童常见病,从医生的角度告诉父母,孩子生病后如何与医生高效地进行沟通。     生病是孩子获得免疫力的一个重要方式。  不生病不等于免疫力强,生病也不代表免疫力低下。  (北京崔玉涛育学园诊所院长,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  前段时间,一位妈妈带着宝宝来到诊所,急得不得了,
最近,我读到阿尔菲·科恩(Alfie Kohn)的近著《溺爱孩子是编造的故事》(The myth ofthe spoiled child: Coddled kids,helicopter parents, and otherphony crises)一书觉得有意思。他列举了众多美国的媒体舆论、畅销育儿文章、书籍和家庭教育专栏,都在说美国的父母,特别是年轻的父母普遍溺爱孩子,而且越来越严重。面对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