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i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困生也叫后进生,无论是思想品德上的后进,还是学业成绩上的后进,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他们具体表现是:上课不听讲,不做作业,不爱学习,学习成绩差,遵守纪律欠佳,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他们令许多老师十分头疼。老师们想尽了办法,例如:把家长请到学校给学生告状、请家长在家里督促学生做作业、每天把家庭作业让学生记到本子上,通知家长,并且请家长签字,以便让家长督促其完成、甚至在中午和晚放学留下没完成作业的学生来完成作业,接学生的家长在旁边相陪。——可谓办法多多,用心良苦。虽然可能有一时之效,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有些学生今天被老师逼迫完成了作业,明天还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这样就造成学生整体成绩下降,学生学习也就更加没有热情,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学困生问题是许多老师感觉非常头疼、非常棘手的问题。
  我一直很关注学困生问题,开始我也和许多老师一样,只看到学困生的表面现象,说他们懒,不争气,对不起家长和老师。虽然采取了许多办法,但是收效甚微,经过许多失败,促使我深入地研究学困生问题。我一方面查阅资料,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一方面多与学困生接触,与他们交朋友,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与他们谈心,启发他们自己分析原因。经过多年研究观察,发现学困生的表现虽然差不多,但是每个人形成学困的原因却不一样。
  我们班有一个学困生的转化过程很生动:开学时间不长,我就发现有一个学生作业经常出现错误,尤其是应用题错误百出,同时也经常出现不完成作业现象,表现出了严重的厌学情绪。虽然我同他进行了很多次谈话,但收效甚微,后来我经过一段时间的细心观察,发现他做题出错是由于他读题困难造成的。由于语文学的不好,就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结果造成做题困难,由此产生了畏难和厌学情绪。针对他这种情况,我对他进行了很多鼓励,也替他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可以问同学或问老师,在语文课上,认真学习,多读多练。这样就基本解决了读题难和理解题意难的问题。同时告诉他:不要灰心,不只是你一个人遇到这个问题,每一个同学都要经过这样的过程,随着你的不断努力,这个问题会迎刃而解。使这个同学增强了学习的信心,时间不太长,他就有了很大进步。通过这个同学的转变我深刻认识到:由于学生年龄小,心理承受能力差,一个小小的困难也可以拌倒他,如果老师不及时伸出援手,帮他度过难关,他很可能会一蹶不振,永远是差生,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使他有了飞速的进步,这充分说明了及时发现学困生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因人施教的重要性。
   我教过的班里还有一个男生,老师讲课从来不听,总是在座位上低着头玩,你如果提示他注意,他虽然不玩了,可眼睛也不看黑板和老师,显示出与老师有对立情绪。我当时走到他身边,趴在他耳边说:‘‘你不舒服么?’’,他看我很友善,小声说:‘‘没有。’’我又说:‘‘那,注意听讲好么?’’他点点头,开始放下手中的东西,听我讲课。课下我多次找他谈心,才了解到由于他上课好动爱玩,不爱学习,成绩不太好,以前经常受到老师的白眼甚至责罚,日久天长与老师有了感情上的隔阂,造成厌学,所以成了学困生。可是通过我的观察,他并不是一个不聪明的孩子,也并不是一个特别讨厌的学生,非但如此,有时还有特别好的表现,比如:热心帮助同学;值日或劳动时特别积极主动,等等。我把我对他的观察结果告诉了他,他特别惊异,眼睛里流露出信任和感激。上课开始注意听讲,也开始认认真真地做作业。我发现了他的这些进步,从心眼里感到高兴,同时我把这些感受告诉他,也在班里对他进行多次表扬。以后一段时间,他进步很快,每天都认真听讲,认真做作业,到期中测试,数学成绩有了明显提高。由于融洽了师生关系,就转化了一个学困生,这使我更加認识到: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融洽师生关系有多么重要。
   在转化学困生的实践中,我感触很深。之所以能成功转化,源于对学生的爱和对工作的爱,我从来不知道讨厌哪个学生,对工作永远充满热情。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但是,永恒的法则是必须建立师生间的正常的感情桥梁。学生感觉老师象父母一样关心和爱护自己,学生容易接受教师的教育。特别是对待学困生、单亲家庭的学生以及有心理障碍的同学,教师要有换位意识,给予同情、关心和爱护,还有毫不吝啬的表扬和鼓励,这些都是转化学困生的金钥匙。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学困生所以学习困难,都不是学生的智力因素所致,主要责任在老师,作为有神圣职责的教师,应多给学生温情的鼓励,多给学生期望和关怀,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学困生的转化和提高,才能使全体学生的和谐发展成为现实。
   我们应该跟学困生和所有的学生建立起真挚的情感联系,并且谨言慎行,不能伤害他们脆弱的自尊心,尽量给他们以平等、民主的人格,才能做好他们的工作。前面提到的那个同学的转变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其他文献
随着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浓厚,我感到很欣慰,新课改的理念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不同的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要搭建交流平台,关注学生的求异思维,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证明命题:“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角是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判断推理命题的正确性时,让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下面是我精彩的课堂片段:  我所任教的八(3)、(4)班共有9种方法,我记得这节内容已先
期刊
多媒体下的网络教学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能够拓宽课本知识体系,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和加深课堂学习的内涵和外延。因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多媒体技术在中学教学尤其是在地理教学中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  一、评析传统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地理教学板书、板图、板画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   2.教师在课堂上完成内容丰富的板图、板画往往需要耗费
期刊
曾经在一段时间里,许多教师产生了一种错误的想法,认为学生的写作指导可有可无,说多了耽误时间,说少了无济于事;教学是重要的,写作是次要的。经过我的实践证明,这是完全错误的,指导和不指导写的作文,完全是两回事,所以在作文中我们要进行多样化的指导,注重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样才能让他们不怕写作文。  一、让学生勤于动手,训练能力  俗话说得好“曲不离口,拳不离手”,任何技能技法,都需要反复练习,如开车、游泳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在少數民族地区又多了一种办学形式,那就是民汉合校。所谓民汉合校,就是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在一个学校上学,有的是民汉学生混合编班,有的是民汉学生分开编班,民汉学生使用的教材不一样。我所在的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民汉合校主要是维吾尔族学生和汉族学生。我们这里维吾尔族人数占总人口的85%以上,现在提倡学习双语,少数民族学生家长要求子女到汉语学校上学的越来越多,在民汉合
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但是,对于多民族聚居的新疆来说,为了搞好各民族的团结,也为了提高本民族的整体素质,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在少数民族学校开始大力推广双语教学,实践证明,双语教学全面提高了本民族的教育质量,推动了民族事业的全面发展。因此,双语教学日渐受到家长和社会的青睐,但是数学的双语教学却是困难重重,我一直冥思苦想,怎样能使数学的双语教学顺利进
期刊
普通话是我国的法定语言,是全国各族人民互相交流的共同语言,它的推广和使用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我们发现,学生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往往形成这样的两种情况:一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能将一个字、一篇课文读得通顺、准确;可另一方面,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学生时不时会冒出一些不规范的方言和土语,字不正,腔不圆的,让人啼笑皆非,听着感觉别扭。目前,小学生“听、说、读、写”诸能力中,最差的要数“说”的
期刊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对话.” 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构建一个平等交流和自主探究的合作平台,是开启学生思维,启迪学生心智,点燃学生学习思维兴趣的火花,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约一个月的时间,我试着将课堂交给学生,不去过多的讲解,甚至不去讲解。课堂上,导入之后,就让学生去思考,他们找到自己的问题,交换着彼此的看法,提出疑点,我与他们也交流看法。学生是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故而教师只
期刊
内容摘要: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全面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知识、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素质教育是有区别于应试教育的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是郑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标。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全面面向全体学生、全面
期刊
化学课的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1)课前预习;(2)听课;(3)复习;(4)完成作业等几个阶段。    预习阶段:概括起来就是“读、划、写、记”。   “ 读”,要有课前预读的习惯,能根据预习提纲带着问题读懂课文,归纳含义;“划”,要划出重点、要点、关键词、句。在课本上圈圈点点。“写”,把自己的想法、疑點写下来,带着想不通的,不理解的问题去听课,“记”,要把重要的概念、定义、性质、用途、制法多读
期刊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从教师角度理解,也就是说学生学习知识要有兴趣,不以学习为苦,而是乐在其中。从心理学上说,兴趣是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特殊认识的动向,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最活跃的内在动力,是产生强烈求知欲的激素。在教学过程中,兴趣既然这么重要,那么要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呢?  一,引入新课要兴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