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农业是否规模效益

来源 :决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me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国还有极大量的难以快速转移进城的农业劳动力(以中老年人为主)。规模农业排斥劳动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必导致严重的社会效益的灾难。
  当前,力主推进农业规模经营的主张,一个认识前提是,只有规模农业才能产生规模效益。若从劳动生产率来讲,规模农业因为更适宜于机械化大生产,可能有更高的劳动主产率。但在中国仍然有近7亿农村留守人口,其中有近3亿农村劳动力的情况下,衡量规模效益的关键指标不应是劳动生产率而应是土地产出率。我们调查的几乎所有地区,规模经营的粮食单产都远低于小农,原因是,小农生产是精耕细作,小农可以灵活地进行农业生产的田间管理,而规模农业却很难做到灵活精细的农业生产管理。
  反过来说就是,规模农业不仅土地产出率低,而且排斥劳动,在当前中国还有极大量的难以快速转移进城的农业劳动力(以缺少城市就业竞争力的中老年人为主)的情况下,规模农业排斥劳动是严重的社会问题。
  当然,这并非是说当前中国小农经营就没有问题。当前小农生产最大的问题是生产环节的合作难以解决,尤其是灌溉、植保、机耕机收方面难以形成合作。对于缺少集体经营协作的单家独户农民尤其是中老年农民,小块分散农田的生产难度大,体力消耗大,新技术难采用。如果改善农户生产作业条件,小农将会有更大的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湖北省孝感市经管局曾报告一个典型案例:
  农田设施的改善反而使土地流转出现了倒退。陡岗镇袁湖村3名村干部经过多年的努力,流转面积最多的2010年达到800多亩,300多户。近几年,市区两级新农村建设工作队进驻后,协助各方争取国家项目资金400多万元,大搞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全村耕地实现了排灌自如、机耕机收、旱涝保收。条件改善了,很多老人都把田要回去了。近2年要回去的200多户,500多亩,占他们2010年流转面积的62.5%。老人们要田的理由有3条,一是条件改善了,种田不像过去那样是重体力活,年纪大也搞得了;二是种田有成就感;三是可以锻炼身体。尽管合同都没有到期,3名村干部无可奈何,只有服从群众的利益,原来购置的机械大多闲置起来了。
  这个案例中,地方政府着重看到了推动农村土地流转进行规模经营的困境,却没有看到,农村中老年农民有着极强的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与能力。只要为他们解决了进行农业生产所必需的基本条件,他们就是中国粮食生产的主力军。而影响当前中国农业效率和基本生产条件的最关键原因,恰是在给农民更大土地权利话语下形成的产权整合难题。
其他文献
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转型过程中凸现出来的弱势群体问题事关改革和发展大局.支持和帮助弱势群体是对改革中利益受损者的补偿和对改革代价的扬弃,这不仅有利于弱势群体自身,而
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在谈到中国问题时曾提出过“十大忠告”,其中一条是“中国必须让政治权力服从于法治。”他认为:“如果权力由法律来约束,如果任何权力的滥用都可以追溯责任,那么腐败就不会威胁到秩序和稳定。”的确,如果从中国发展的内在结构看,真正影响未来发展和稳定的,是吏治问题而不是其他。  十八大以来,中国反腐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但接下来,建立起“不敢腐、不能腐”的反腐败法治体系
通过对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造价管理措施的研究,合理控制天然气长输管道系统建设施工的成本,进行工程预算和决算管理,在保证长输管道系统工程质量的同时,降低资金的投入,合理控制管
学人重视诠释董仲舒之"元"的意义,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董仲舒之"元"是始、本、原之义,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抽象概念,可以泛指不同层次的本原.董仲舒之"元"不是元气,也不是特指
当前社会对高中阶段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意识到,只有帮助学生不断巩固已有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课内容的讲解,学生的数学基础才可
6月21日,荣事达与中国电信、华为牵手,实现三强联合,共同举办NB—IoT物联网全屋智慧家项目商用发布签约合作仪式,在智慧家电产业发展、智慧云平台建设、智慧家庭解决方案合作,以及
在对不同国家破产制度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具体剖析了我国企业破产行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公司破产治理的建议.
当别的公司在面对农村这片蓝海还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张丹丹带领中农信达已经在农村市场耕耘了16年。1998年,上大二的张丹丹就开始创业,在之后的16年里,她走遍了中国,到过1000多个县,把自己的软件卖给基层政府。目前,中农信达在农村信息化领域已经是首屈一指。正因为看中了中农信达在农村的深耕和专业,2014年7月,神州数码向中农信达伸出了橄榄枝。  神州数码这样解释此次牵手的原因,中农信达在细分领域已
情境引入法又称情境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语言描述或演示创设问题情境,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引起其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兴趣,促使其思维的积极活动,或借此陶冶学生的性情。随着
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土改立法,是新民主主义时期土改经验的总结,土改政策的定型,人民意志的结晶.它顺应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客观规律,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