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爱好的培养在本质上是一种情感的培养活动。以音乐为中介培养自我爱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寓教于乐”的功能。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用教材精心选取健康的、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能开启学生的心智、陶冶其情操。注重学生音乐方面兴趣爱好的培养,让学生在体验、感受音乐美的过程中,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音乐 音乐欣赏 音乐爱好
初中阶段是学生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发展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除了培养初中生的基本兴趣外,还要注意初中生的特殊兴趣爱好,如音乐。初中生的特殊兴趣爱好有可能是孩子某种天赋的表现,要留心观察初中生处于萌芽状态下的特殊兴趣爱好,并加以爱护和培养,使之不断发展成熟。
第一,以兴趣激发感情。用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培养音乐爱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因为兴趣爱好最能激发人们的情感,教育人、打动人,达到良好的培养效果。心理学原理认为:“情感不仅是兴趣、动机、信心、意志、态度等个性品质培养的根源所在,更是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所在,情商的健康培养是一个人健康发展、走向成功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关键所在。在初中音乐课上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音乐、欣赏音乐作品。如:在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时,导入课程时,老师用歌唱告诉学生一个故事,然后从钓鱼开始引申这个故事,生动地描述了作者是如何看着小鱼从自由自在,到陷入渔夫圈套,最后悲惨地离开自在生活的小河。故事是深受学生们喜爱的,在讲述中,学生们的情感也会随着小鱼的命运而跌宕起伏,聆听时特别认真,并可以在欣赏后准确地用各种表情符号和小标题表现出自己的情感体验,随后进行情感的拓展,在完整聆听后随着音乐的起伏编写自己内心世界。
第二,用声音传递情感。要用声音的魅力感染学生,情感音乐需要渲染力。语言优美、声声入耳,柔美、富有磁性的语言有丰富的感染力,是传递情感的最有力武器,是激发初中生爱好音乐的催化剂。听者更能体会这句话“在音乐教学中的音乐渲染力,是无形的声音”,以声传情也是初中音乐教学法的一个重要手段。在音乐中感受美、体验情,从而融入歌曲的意境中,达到以声传情。规范的范唱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能起到激发初中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以歌传情能使学生通过聆听被打动,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第三,以美触动感情,积极创设情景。让学生真正领悟到音乐作品的情感,引导学生深入到作品之中,即把置身于作品所表现的环境之中,设身处地的去体会“此时此地”的情感。学生要准确地体验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就必须进入“角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达到音乐爱好培养的目的。
第四,以情育情,融情于教。师生共同培育情感,教师要以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征服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从而强化初中音乐教学的情感作用,使教与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尊重每一个学生,以深厚的爱生之情,高尚的情操、适宜的举止去转变学生的不良情绪,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憾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要以一种平等亲切的姿态,主动去了解、关心、爱护和信任学生,让他们主动地与教师进行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最终达到陶冶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使学生健康、快乐、愉悦地成长。
第五,给学生自由空间,营造创新氛围。创新初中音乐教育的兴趣爱好培养在于创设创新氛围,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初中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拥有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可以驰骋想象、任意表达,敢于标新立异、打破常规,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态度、情感是伴随着知识信息的传递、接收、反馈的过程进行互动,它是影响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动机,启发创造性想象的有利因素。能引导中学生的思想,为兴趣爱好的培养奠定基础环境。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一播放,就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畅谈各自的听后感受,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尽管答案不一,但师生双方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教学互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肢体创作能力,以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经常练习,使初中学生在闻“乐”起舞的同时,多方面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第六,鼓励学生质疑提问,培养创新意识。提问,是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处,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培养初中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把金钥匙。让学生充分体验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激发学生的思维共鸣。
第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碰撞创新火花对学生的情趣爱好起到催化作用。“想象是人类最大的天赋。”在教学中可以用优美动听、自然流畅的语言,富有感情的语调向学生描绘歌曲中的情境,使学生的感受进入情境之中,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歌曲的情境中穿梭、寻找,渐入佳境,触景生情,由情引思、引发想象。学生们受到教师描绘情景的感染,思维迅速被调动起来,如临其境、如见其景。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美妙动听的音乐,并展开联想。听完后,同学们纷纷举手,急切地要告诉别人自己想到的。在这样的欣赏活动中,引导初中学生展开想象,一定能有效地激发其创新欲望,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发展。
总之,教师充分利用各种因素和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自主意识,才能达到促进学生们培养音乐爱好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音乐 音乐欣赏 音乐爱好
初中阶段是学生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发展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除了培养初中生的基本兴趣外,还要注意初中生的特殊兴趣爱好,如音乐。初中生的特殊兴趣爱好有可能是孩子某种天赋的表现,要留心观察初中生处于萌芽状态下的特殊兴趣爱好,并加以爱护和培养,使之不断发展成熟。
第一,以兴趣激发感情。用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培养音乐爱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因为兴趣爱好最能激发人们的情感,教育人、打动人,达到良好的培养效果。心理学原理认为:“情感不仅是兴趣、动机、信心、意志、态度等个性品质培养的根源所在,更是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所在,情商的健康培养是一个人健康发展、走向成功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关键所在。在初中音乐课上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音乐、欣赏音乐作品。如:在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时,导入课程时,老师用歌唱告诉学生一个故事,然后从钓鱼开始引申这个故事,生动地描述了作者是如何看着小鱼从自由自在,到陷入渔夫圈套,最后悲惨地离开自在生活的小河。故事是深受学生们喜爱的,在讲述中,学生们的情感也会随着小鱼的命运而跌宕起伏,聆听时特别认真,并可以在欣赏后准确地用各种表情符号和小标题表现出自己的情感体验,随后进行情感的拓展,在完整聆听后随着音乐的起伏编写自己内心世界。
第二,用声音传递情感。要用声音的魅力感染学生,情感音乐需要渲染力。语言优美、声声入耳,柔美、富有磁性的语言有丰富的感染力,是传递情感的最有力武器,是激发初中生爱好音乐的催化剂。听者更能体会这句话“在音乐教学中的音乐渲染力,是无形的声音”,以声传情也是初中音乐教学法的一个重要手段。在音乐中感受美、体验情,从而融入歌曲的意境中,达到以声传情。规范的范唱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能起到激发初中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以歌传情能使学生通过聆听被打动,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第三,以美触动感情,积极创设情景。让学生真正领悟到音乐作品的情感,引导学生深入到作品之中,即把置身于作品所表现的环境之中,设身处地的去体会“此时此地”的情感。学生要准确地体验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就必须进入“角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达到音乐爱好培养的目的。
第四,以情育情,融情于教。师生共同培育情感,教师要以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征服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从而强化初中音乐教学的情感作用,使教与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尊重每一个学生,以深厚的爱生之情,高尚的情操、适宜的举止去转变学生的不良情绪,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憾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要以一种平等亲切的姿态,主动去了解、关心、爱护和信任学生,让他们主动地与教师进行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最终达到陶冶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使学生健康、快乐、愉悦地成长。
第五,给学生自由空间,营造创新氛围。创新初中音乐教育的兴趣爱好培养在于创设创新氛围,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初中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拥有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可以驰骋想象、任意表达,敢于标新立异、打破常规,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态度、情感是伴随着知识信息的传递、接收、反馈的过程进行互动,它是影响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动机,启发创造性想象的有利因素。能引导中学生的思想,为兴趣爱好的培养奠定基础环境。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一播放,就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畅谈各自的听后感受,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尽管答案不一,但师生双方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教学互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肢体创作能力,以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经常练习,使初中学生在闻“乐”起舞的同时,多方面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第六,鼓励学生质疑提问,培养创新意识。提问,是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处,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培养初中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把金钥匙。让学生充分体验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激发学生的思维共鸣。
第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碰撞创新火花对学生的情趣爱好起到催化作用。“想象是人类最大的天赋。”在教学中可以用优美动听、自然流畅的语言,富有感情的语调向学生描绘歌曲中的情境,使学生的感受进入情境之中,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歌曲的情境中穿梭、寻找,渐入佳境,触景生情,由情引思、引发想象。学生们受到教师描绘情景的感染,思维迅速被调动起来,如临其境、如见其景。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美妙动听的音乐,并展开联想。听完后,同学们纷纷举手,急切地要告诉别人自己想到的。在这样的欣赏活动中,引导初中学生展开想象,一定能有效地激发其创新欲望,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发展。
总之,教师充分利用各种因素和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自主意识,才能达到促进学生们培养音乐爱好的目的。